⑴ 雲南十八怪是什麼
雲南十八怪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民風民俗所產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現象或生活方式。
雲南十八怪的版本很多,有的現象已經慢慢消失,有的也還保留著,有的條款是誇張了的。雲南十八怪順口溜:
你說奇怪不奇怪,雲南就有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蠶豆花生數著賣。
袖珍小馬多能耐,背著娃娃再戀愛。
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
摘下草帽當鍋蓋,三個蚊子一盤菜。
石頭長在雲天外,這邊下雨那邊曬。
雞蛋用草串著賣,火車沒有汽車快。
小和尚可談戀愛,有話不說歌舞代。
螞蚱當作下酒菜,竹筒當作水煙袋。
鮮花四季開不敗,腳趾常年露在外。
雲南的立體氣候適宜寒溫熱類型的植物生長。在這個植物王國里,四季常青,鮮花常開。春夏秋鮮花常開不難想像 ,而進入數九寒天,傲雪斗霜的山茶花、梅花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盛開起來。
雲南的花,不能用朵、用株或者用盆來計算,也不能用片、用塊或用園來估量。雲南的花,一旦開瘋了,要一公里一公里地去丈量,要一山一山地來計算,那是真正的滿山遍野。
雲南的花,不在乎人的欣賞和贊嘆,三百六十五天,想開就開,一開就無邊無際、沒完沒了。
⑵ 高壓鍋帽子丟了用什麼代替
高壓鍋的帽子丟了,可以到賣高壓鍋的地方問一下有沒有配件?千萬不要盲目的用別的東西代替,這樣很危險
⑶ 雲南十八怪,是哪十八怪
A.版本一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當地老鄉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篾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許多地區的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三隻蚊子一盤菜。
第四怪、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當地少數民族期盼人丁興旺,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麗江的納西族由老太當家,她們負責料理家務,特別能吃苦耐勞,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東南亞國家接壤,而這些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自幼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眾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品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這里的漢子愛妻愛兒成為風尚,「模範丈夫優秀爹」在街頭比比皆是。
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便如稱一般。
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來自東邊冷空氣被阻擋在雲南和貴州間的烏蒙山,鋒面難以進入雲南,使得雲南「四季如春」。
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狀與家鼠有很大差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B.版本二
一、竹筒當鍋煮飯賣:煮飯用鍋這是千古風俗,但在西雙版納等地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鍋煮制的、呈圓柱形、外表裹著一層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飯。
二、牛奶做成扇子賣:位於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洱源鄧川壩子,出產一種用牛奶經過特殊工藝的扇子狀的凝乳薄片,當地俗稱「乳扇」,是雲南千家萬戶喜愛的食品。
三、過橋米線人人愛:雲南過橋米線以米線潔白,配料講究肉菜兼備搭配相家、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為特點,老幼皆宜。滾燙的雞湯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漿做成的構成了雲南最有名的風味:一種「線」,「過橋米線」。
四、草帽當鍋蓋:草帽是雲南各族尤擅的工藝,四處可見草編的坐椅、草墩及草編的簾子、鍋蓋帽子。外地人被草編的世界所眩目,將形狀類似的草帽當成鍋蓋誤以為怪,當然就怪了。
五、米飯粑粑叫餌塊:古代中原就將稻米蒸煮製成餅狀的干糧、點心稱為「餌」便於攜帶即食,別有滋味。說起「餌」真有點像魚餌,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確切(指色和形狀)。
六、雞蛋用草拴著賣:雲南山地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嶇,老鄉趕街賣雞蛋,用草裹纏,防止蛋殼破裂,同時方便了出售。
七、三個螞蚱一碟菜:雲南食源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食苔蘚,吃菌類、竹蟲、蜂蛹,油炸螞蚱,看著怪異食起香脆可口。品償起來並無蟲類味道,脆脆的。
八、土鍋通洞蒸雞賣:相傳古時候有聰明的廚師為了吹捧縣令大人用通洞的土鍋蒸出香氣馥郁、鮮嫩無比的「汽鍋雞」,並且含有「培養正氣」之意,後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滇菜中的一道名品。
九、談情說愛用歌代:雲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慶典,歌聲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談情說愛往往也是從對歌開始。
十、竹筒做煙袋:雲南竹類資源豐富,竹的利用也廣泛,干欄式竹樓、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煙筒最具特色,煙氣通過蓄水的竹筒,吸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滋潤喉嚨,有聲、有色、有味。
十一、星雲湖裡魚分界:在雲南江川星雲湖與澄江撫仙湖相接處,水雖相連,但兩湖的魚互不來往,東邊撫仙湖的青魚和西邊星雲湖的黃魚以「界魚石」為界,到此就調頭。
十二、新娘要把墨鏡戴:結婚前一天新娘辭別父母要哭嫁,哭嫁要哭的很厲害。所以在結婚當天眼睛會哭腫,帶上墨鏡可以遮住哭腫的眼睛。
十三、娃娃出門男人帶:在漢族眼裡,這是角色顛倒,其實是不懂男女平等。雲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顯出男人本色。
十四、四季服裝同穿戴: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年均溫度平均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間,「四季亂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可不是「四季亂穿衣」,而是「二、四、八月(陰歷)亂穿衣」。
十五、大理石頭當畫賣:大理石質地細膩,光滑潤澤,花紋鮮艷。構圖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稱為天然石畫,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被當作「石畫」出售。
十六、火車沒有汽車快:雲南在准軌鐵路出現前,本世紀初即有米軌鐵路,由於峰壑溝洞多,火車盤山而行,有時甚至沒有牛車快,時速僅三四十公里左右,雲南現存全國唯一一段「寸軌」(七十二厘米)鐵路,直到九十年代初還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車在雲南運輸中大存優勢。看起來還真的感覺有些怪,而且可以說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十七、石頭生在雲天外:在雲南,聳峙在高山峻嶺的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千姿百態。
十八、四季鮮花開不敗:雲南的立體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使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四季鮮花常開。
C.版本三:雲南新十八怪:
1、洞經古樂賽天籟
天籟之音,人皆喜聞。在雲南的麗江、建水等地,有一種從古上就傳下來的洞經音樂,其古老的樂器、古樸的樂譜、古稀的演奏人,無不讓人津津樂道。
2、建水汽鍋神仙愛
炒菜鍋、煮飯鍋、湯鍋,人人見過,但是中間通洞的建水汽鍋,你就不一定見過。中間通洞的汽鍋還能用嗎?你到建水縣看看就知道了。建水汽鍋用上好粘土燒制,中間通洞的嘴嘴隆起,像個小煙囪,高於鍋邊,食物不會從鍋中漏出。
3、翡翠人人身上帶
在德宏州的芒市、瑞麗、盈江等地,滿街都是賣玉石翡翠的。人人都懂三分玉,人人身上都把玉戴。沒有戴的,家裡也有幾塊玉存放著。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的玉石首飾,讓人目不暇接。
4、赤腳踏火真能耐
火能燒身,是對於常人。當你見到有人光著腳丫在紅彤彤的火炭上行走,定會大感驚奇。這是一些彝族、拉祜族等崇尚火的民族能人,多年練就的本領。自古以來,這些與火結下不解之緣的民族,與火為伴,繁衍生息,每到民族節慶,還能看到赤腳踏火的精彩場面。
5、刀山當做雲梯賽
光著腳丫,在鋒利的刀梯上攀爬。會讓你嚇出一身冷汗。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李蘇族人民的「刀桿節」。數十把能輕斷發絲的鋼刀,綁在兩根大竹子上當做梯步,高高得樹立在廣場中央,勇敢的傈僳族姑娘小伙兒,光著腳丫,踩著鋼刀,上下自如,驚險無比。
6、太陽歷法彝家寨
一年只有10個月的歷法,你見過嗎?它就是彝族十月太陽歷,是彝族祖先創制的一種古老的歷法,有萬年以上的歷史,通用於雲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它使用12屬相輪回紀日,一個屬相周為12天,輪回3次為一個月,輪回30次為一年。即每年10個月,每月36天共360天,餘下5天用於過年。1989年在楚雄州武定縣又發現古老的18月太陽歷,與印第安部落瑪雅人的18月太陽歷一樣,一年為18個月,一個月為20天,共360天,餘下5天,瑪雅人稱為「禁忌日」。
7、宴席長長擺通街
一個大廳放上幾十桌宴席你見過,排成4公里長的宴席你見過嗎?世界上最長的宴席當屬雲南省紅河州的「長街宴」,是哈尼族10月年「昂瑪突」節的一種傳統習俗。
每到農歷10月10日左右,村名就在街心一家擺上一兩桌。桌桌相連,延綿千餘米,數十道菜,海吃3日。這是一種和諧,這是一種文化、一種風情。
8、民歌小調下酒菜
喝酒不用下酒菜,民歌小調拿來代。在文獻名邦建水,你常能看到幾人圍坐喝酒,卻不見下酒菜。旁邊一人唱著民歌小調,數人邊聽邊唱,邊唱邊喝,甚是歡喜。
9、燕子窩窩皇帝愛
亞洲最壯觀的溶洞之一——建水燕子洞,盛產燕窩。當地農民常常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長的洞頂,採集燕窩。
這種用燕子的口水做成的東西,營養價值較高,採集艱難,古代奉為貢品。
10、燒豆腐用玉米數著賣
天下豆腐多的是,唯有建水最奇趣。奇在美味,奇在賣相。半個火柴盒大小的建水燒豆腐,被捂得發臭才拿來賣。架在火上翻來覆去地烤,烤成圓圓的「小乒乓球」就熟了。烤熟的燒豆腐,其香味隔著幾條街都能聞得見。坐在火塘邊,烤熟一個吃一個。一般論個賣,攤主見你吃一個,就放一顆玉米粒在小碗里計數,最後數數玉米粒算賬。
11、草芽當做象牙賣
天下食材豐富萬千,建水草芽,唯獨此間。說來也怪,草芽唯獨建水才有,形如縮小版的象牙,白嫩彎曲,美味鮮甜。可以素炒、葷炒,也可以煮湯,最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草芽是必不可少的主料。
12、披星戴月納西噻
把星星月亮穿戴在身上,你知道是誰嗎?民族服飾數雲南最多,每種民族服飾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著稱,背著「七星羊皮」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傷害。
「七星羊皮」是用一整塊羊皮做成,上方下圓頂部縫著一條黑邊,象徵夜空,下面釘著七個彩綉的圓形布盤,代表北斗七星,頭上還有一圈純銀打造的圓形頭飾,象徵月亮,俗稱「披星戴月」。雨衣納西婦女早出晚歸,勤勞辛苦。
13、北回歸線雙胞寨
有一個地方盛產雙胞胎,喝了這里雙胞井裡的井水,據說就會生雙胞胎,你說奇不奇。更神奇的是地球的北回歸線正好穿過這里,讓人更添了許多遐想。這里的雙胞胎真的很多雙胞胎的出生率遠高於其他地方。
當地政府搞起了「國際雙胞節」,組織本地,邀請外地和國際的雙胞胎到此聚會,從零歲到八九十歲,讓人大開眼界,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這就是雲南的墨江縣。
14、三步走過五條街
三步走過五條街?建水古城街巷密集,青石小巷幽幽,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位於城東的永善街口,三步便能邁過五條街,新奇之極,自古便成為建水古城一景。
15、百間房子一家在
一家人能住百間房子?其實何止百間。被譽為「中國西南大觀園」的建水朱家花園,位於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斷,佔地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呈「縱四橫三」的布局,共有房屋214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這是清末臨安澄江總兵,滇南王朱朝瑛的私宅。朱朝瑛參與辛亥革命臨安起義獲中將銜後,雲南都督蔡鍔曾題贈:「做事須憑肝膽,為人莫負須眉。」
16、樹葉灑水表示愛
城裡人過節互相請吃送禮,我們這里過節互相潑水,非常節儉環保。這是雲南德宏、西雙版納、紅河等地傣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千年傳統節日——潑水節。每年4月中旬左右舉行。
最早的習俗是用樹枝沾水,輕輕灑到肩頭,互相祝福問候,有一些邊遠鄉村還能見到。
現在由於外來因素的融合,潑水方式有了改變,樹枝已經不用了,小盆改成大盆,一秒鍾就能讓你「濕身」。
17、火把節來人人愛
成立放火是違法,在雲南許多地區就不同。雲南許多少數民族以火為神,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節。它是民族的古老節日,被成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舉行,火把節上除了燒起高高的巨型火把外,還有專門的火把舞蹈、鬥牛、斗雞、賽馬、摔跤等活動,熱鬧非凡。
18、獨龍紋面古傳代
在雲南滇西北的獨龍族會在臉上紋飾。獨龍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
史稱獨龍族為「俅人」、「曲人」,也稱「綉面部落」。
獨龍族女子12歲---15歲時就開始紋面,對於獨龍族婦女為何要紋面,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為了美麗,有的說是為了防範外族土司的搶掠,自毀面容,有的說是驅邪避禍,以及認為是成人或氏族的標准。
⑷ 高壓鍋帽子是不是都一樣大
是一樣大的
⑸ 清朝時官員戴的那種鍋蓋帽子學名叫什麼
清代鍋蓋形狀的帽子應該為禮帽中的涼帽。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禮帽、便帽之別。禮帽俗稱「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為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為夏天所戴,名為涼帽。便帽,也稱「小帽子」以六瓣合縫,綴檐如筒;俗稱瓜皮帽。創自明太祖洪武年間,取其六合一統之意。這種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頂、尖頂、硬胎軟胎之別。平頂大多為硬胎,內襯棉花;尖頂大多為軟胎,取其便利。等級不同,帽子不同。
涼帽的形制,無檐,形如圓錐,俗稱喇叭式。材料多為藤、竹製成。外裹綾羅,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黃色等。上綴紅纓頂珠。頂珠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志。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
⑹ 高壓鍋帽子鐵絲掉了還能用嗎
高壓鍋帽子鐵絲掉了還能用的
⑺ 雲南十八怪,是指那些,
雲南十八怪分為很多版本。
版本一: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當地老鄉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篾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許多地區的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三隻蚊子一盤菜。
第四怪、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當地少數民族期盼人丁興旺,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麗江的納西族由老太當家,她們負責料理家務,特別能吃苦耐勞,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東南亞國家接壤,而這些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自幼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眾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品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這里的漢子愛妻愛兒成為風尚,「模範丈夫優秀爹」在街頭比比皆是。
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便如稱一般。
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來自東邊冷空氣被阻擋在雲南和貴州間的烏蒙山,鋒面難以進入雲南,使得雲南「四季如春」。
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狀與家鼠有很大差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版本二:
一、竹筒當鍋煮飯賣:煮飯用鍋這是千古風俗,但在西雙版納等地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鍋煮制的、呈圓柱形、外表裹著一層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飯。
二、牛奶做成扇子賣:位於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洱源鄧川壩子,出產一種用牛奶經過特殊工藝的扇子狀的凝乳薄片,當地俗稱「乳扇」,是雲南千家萬戶喜愛的食品。
三、過橋米線人人愛:雲南過橋米線以米線潔白,配料講究肉菜兼備搭配相家、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為特點,老幼皆宜。滾燙的雞湯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漿做成的構成了雲南最有名的風味:一種「線」,「過橋米線」。
四、草帽當鍋蓋:草帽是雲南各族尤擅的工藝,四處可見草編的坐椅、草墩及草編的簾子、鍋蓋帽子。外地人被草編的世界所眩目,將形狀類似的草帽當成鍋蓋誤以為怪,當然就怪了。
五、米飯粑粑叫餌塊:古代中原就將稻米蒸煮製成餅狀的干糧、點心稱為「餌」便於攜帶即食,別有滋味。說起「餌」真有點像魚餌,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確切(指色和形狀)。
六、雞蛋用草拴著賣:雲南山地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嶇,老鄉趕街賣雞蛋,用草裹纏,防止蛋殼破裂,同時方便了出售。
七、三個螞蚱一碟菜:雲南食源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食苔蘚,吃菌類、竹蟲、蜂蛹,油炸螞蚱,看著怪異食起香脆可口。品償起來並無蟲類味道,脆脆的。
八、土鍋通洞蒸雞賣:相傳古時候有聰明的廚師為了吹捧縣令大人用通洞的土鍋蒸出香氣馥郁、鮮嫩無比的「汽鍋雞」,並且含有「培養正氣」之意,後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滇菜中的一道名品。
九、談情說愛用歌代:雲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慶典,歌聲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談情說愛往往也是從對歌開始。
十、竹筒做煙袋:雲南竹類資源豐富,竹的利用也廣泛,干欄式竹樓、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煙筒最具特色,煙氣通過蓄水的竹筒,吸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滋潤喉嚨,有聲、有色、有味。
十一、星雲湖裡魚分界:在雲南江川星雲湖與澄江撫仙湖相接處,水雖相連,但兩湖的魚互不來往,東邊撫仙湖的青魚和西邊星雲湖的黃魚以「界魚石」為界,到此就調頭。
十二、新娘要把墨鏡戴:結婚前一天新娘辭別父母要哭嫁,哭嫁要哭的很厲害。所以在結婚當天眼睛會哭腫,帶上墨鏡可以遮住哭腫的眼睛。
十三、娃娃出門男人帶:在漢族眼裡,這是角色顛倒,其實是不懂男女平等。雲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顯出男人本色。
十四、四季服裝同穿戴: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年均溫度平均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間,「四季亂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可不是「四季亂穿衣」,而是「二、四、八月(陰歷)亂穿衣」。
十五、大理石頭當畫賣:大理石質地細膩,光滑潤澤,花紋鮮艷。構圖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稱為天然石畫,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被當作「石畫」出售。
十六、火車沒有汽車快:雲南在准軌鐵路出現前,本世紀初即有米軌鐵路,由於峰壑溝洞多,火車盤山而行,有時甚至沒有牛車快,時速僅三四十公里左右,雲南現存全國唯一一段「寸軌」(七十二厘米)鐵路,直到九十年代初還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車在雲南運輸中大存優勢。看起來還真的感覺有些怪,而且可以說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十七、石頭生在雲天外:在雲南,聳峙在高山峻嶺的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千姿百態。
十八、四季鮮花開不敗:雲南的立體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使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四季鮮花常開。
版本三 新編雲南十八怪:
1、洞經古樂賽天籟
天籟之音,人皆喜聞。在雲南的麗江、建水等地,有一種從古上就傳下來的洞經音樂,其古老的樂器、古樸的樂譜、古稀的演奏人,無不讓人津津樂道。
洞經音樂相傳是從唐宋時期就有,配以經文詠唱,一直流傳至今。歲月流逝,與過去的經樂、禮樂不同,現在它已經融入地方民族文化,聽來卻仍似天籟之音,讓人神往。
2、建水汽鍋神仙愛
炒菜鍋、煮飯鍋、湯鍋,人人見過,但是中間通洞的建水汽鍋,你就不一定見過。中間通洞的汽鍋還能用嗎?你到建水縣看看就知道了。建水汽鍋用上好粘土燒制,中間通洞的嘴嘴隆起,像個小煙囪,高於鍋邊,食物不會從鍋中漏出。有名的建水汽鍋雞,就是將雞放入此鍋中,加上井水和調料,再將汽鍋放到盛有水的圓鍋上,用棉紙著水將兩鍋間的縫隙塞住,用生火蒸。蒸好的雞肉質白嫩,湯色清亮,香味濃郁,味道美極了。
3、翡翠人人身上帶
在德宏州的芒市、瑞麗、盈江等地,滿街都是賣玉石翡翠的。人人都懂三分玉,人人身上都把玉戴。沒有戴的,家裡也有幾塊玉存放著。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的玉石首飾,讓人目不暇接。
街上走著,冷不丁會看見路人手上或脖子上戴著的翡翠就價值一套房子,讓人心緒難平。玉出德宏,只因與地球上的唯一翡翠產地緬甸相鄰。
4、赤腳踏火真能耐
火能燒身,是對於常人。當你見到有人光著腳丫在紅彤彤的火炭上行走,定會大感驚奇。這是一些彝族、拉祜族等崇尚火的民族能人,多年練就的本領。自古以來,這些與火結下不解之緣的民族,與火為伴,繁衍生息,每到民族節慶,還能看到赤腳踏火的精彩場面。
5、刀山當做雲梯賽
光著腳丫,在鋒利的刀梯上攀爬。會讓你嚇出一身冷汗。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李蘇族人民的「刀桿節」。數十把能輕斷發絲的鋼刀,綁在兩根大竹子上當做梯步,高高得樹立在廣場中央,勇敢的傈僳族姑娘小伙兒,光著腳丫,踩著鋼刀,上下自如,驚險無比。
6、太陽歷法彝家寨
一年只有10個月的歷法,你見過嗎?它就是彝族十月太陽歷,是彝族祖先創制的一種古老的歷法,有萬年以上的歷史,通用於雲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它使用12屬相輪回紀日,一個屬相周為12天,輪回3次為一個月,輪回30次為一年。即每年10個月,每月36天共360天,餘下5天用於過年。1989年在楚雄州武定縣又發現古老的18月太陽歷,與印第安部落瑪雅人的18月太陽歷一樣,一年為18個月,一個月為20天,共360天,餘下5天,瑪雅人稱為「禁忌日」。
7、宴席長長擺通街
一個大廳放上幾十桌宴席你見過,排成4公里長的宴席你見過嗎?世界上最長的宴席當屬雲南省紅河州的「長街宴」,是哈尼族10月年「昂瑪突」節的一種傳統習俗。
每到農歷10月10日左右,村名就在街心一家擺上一兩桌。桌桌相連,延綿千餘米,數十道菜,海吃3日。這是一種和諧,這是一種文化、一種風情。
8、民歌小調下酒菜
喝酒不用下酒菜,民歌小調拿來代。在文獻名邦建水,你常能看到幾人圍坐喝酒,卻不見下酒菜。旁邊一人唱著民歌小調,數人邊聽邊唱,邊唱邊喝,甚是歡喜。
現在你到比故宮還古老的建水城門朝陽樓上,就常能看到此情此景,民間也多有此習。
9、燕子窩窩皇帝愛
亞洲最壯觀的溶洞之一——建水燕子洞,盛產燕窩。當地農民常常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長的洞頂,採集燕窩。
這種用燕子的口水做成的東西,營養價值較高,採集艱難,古代奉為貢品。
10、燒豆腐用玉米數著賣
天下豆腐多的是,唯有建水最奇趣。奇在美味,奇在賣相。半個火柴盒大小的建水燒豆腐,被捂得發臭才拿來賣。架在火上翻來覆去地烤,烤成圓圓的「小乒乓球」就熟了。烤熟的燒豆腐,其香味隔著幾條街都能聞得見。坐在火塘邊,烤熟一個吃一個。一般論個賣,攤主見你吃一個,就放一顆玉米粒在小碗里計數,最後數數玉米粒算賬。
11、草芽當做象牙賣
天下食材豐富萬千,建水草芽,唯獨此間。說來也怪,草芽唯獨建水才有,形如縮小版的象牙,白嫩彎曲,美味鮮甜。可以素炒、葷炒,也可以煮湯,最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草芽是必不可少的主料。
12、披星戴月納西噻
把星星月亮穿戴在身上,你知道是誰嗎?民族服飾數雲南最多,每種民族服飾都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著稱,背著「七星羊皮」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傷害。
「七星羊皮」是用一整塊羊皮做成,上方下圓頂部縫著一條黑邊,象徵夜空,下面釘著七個彩綉的圓形布盤,代表北斗七星,頭上還有一圈純銀打造的圓形頭飾,象徵月亮,俗稱「披星戴月」。雨衣納西婦女早出晚歸,勤勞辛苦。
13、北回歸線雙胞寨
有一個地方盛產雙胞胎,喝了這里雙胞井裡的井水,據說就會生雙胞胎,你說奇不奇。更神奇的是地球的北回歸線正好穿過這里,讓人更添了許多遐想。這里的雙胞胎真的很多雙胞胎的出生率遠高於其他地方。
當地政府搞起了「國際雙胞節」,組織本地,邀請外地和國際的雙胞胎到此聚會,從零歲到八九十歲,讓人大開眼界,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這就是雲南的墨江縣。
14、三步走過五條街
三步走過五條街?建水古城街巷密集,青石小巷幽幽,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位於城東的永善街口,三步便能邁過五條街,新奇之極,自古便成為建水古城一景。
15、百間房子一家在
一家人能住百間房子?其實何止百間。被譽為「中國西南大觀園」的建水朱家花園,位於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斷,佔地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呈「縱四橫三」的布局,共有房屋214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這是清末臨安澄江總兵,滇南王朱朝瑛的私宅。朱朝瑛參與辛亥革命臨安起義獲中將銜後,雲南都督蔡鍔曾題贈:「做事須憑肝膽,為人莫負須眉。」
16、樹葉灑水表示愛
城裡人過節互相請吃送禮,我們這里過節互相潑水,非常節儉環保。這是雲南德宏、西雙版納、紅河等地傣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千年傳統節日——潑水節。每年4月中旬左右舉行。
最早的習俗是用樹枝沾水,輕輕灑到肩頭,互相祝福問候,有一些邊遠鄉村還能見到。
現在由於外來因素的融合,潑水方式有了改變,樹枝已經不用了,小盆改成大盆,一秒鍾就能讓你「濕身」。
17、火把節來人人愛
成立放火是違法,在雲南許多地區就不同。雲南許多少數民族以火為神,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節。它是民族的古老節日,被成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舉行,火把節上除了燒起高高的巨型火把外,還有專門的火把舞蹈、鬥牛、斗雞、賽馬、摔跤等活動,熱鬧非凡。
18、獨龍紋面古傳代
在雲南滇西北的獨龍族會在臉上紋飾。獨龍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
史稱獨龍族為「俅人」、「曲人」,也稱「綉面部落」。
獨龍族女子12歲---15歲時就開始紋面,對於獨龍族婦女為何要紋面,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為了美麗,有的說是為了防範外族土司的搶掠,自毀面容,有的說是驅邪避禍,以及認為是成人或氏族的標准。
⑻ 雲南十八怪有哪些
1、竹筒當鍋煮飯賣:
煮飯用鍋這是千古風俗,但在西雙版納等地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鍋煮制的、呈圓柱形、外表裹著一層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飯。
2、牛奶做成扇子賣:
位於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洱源鄧川壩子,出產一種用牛奶經過特殊工藝的扇子狀的凝乳薄片,當地俗稱「乳扇」,是雲南千家萬戶喜愛的食品。
3、過橋米線人人愛:
雲南過橋米線以米線潔白,配料講究肉菜兼備搭配相家、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為特點,老幼皆宜。
4、草帽當鍋蓋:
草帽是雲南各族尤擅的工藝,四處可見草編的坐椅、草墩及草編的簾子、鍋蓋帽子。外地人被草編的世界所眩目,將形狀類似的草帽當成鍋蓋誤以為怪,當然就怪了。
5、米飯粑粑叫餌塊:
古代中原就將稻米蒸煮製成餅狀的干糧、點心稱為「餌」便於攜帶即食,別有滋味。說起「餌」真有點像魚餌,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確切(指色和形狀)。
6、雞蛋用草拴著賣:
雲南山地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嶇,老鄉趕街賣雞蛋,用草裹纏,防止蛋殼破裂,同時方便了出售。
7、三個螞蚱一碟菜:
雲南食源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食苔蘚,吃菌類、竹蟲、蜂蛹,油炸螞蚱,看著怪異食起香脆可口。品償起來並無蟲類味道,脆脆的。
8、土鍋通洞蒸雞賣:
相傳古時候有聰明的廚師為了吹捧縣令大人用通洞的土鍋蒸出香氣馥郁、鮮嫩無比的「汽鍋雞」,並且含有「培養正氣」之意,後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滇菜中的一道名品。
9、談情說愛用歌代:
雲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慶典,歌聲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談情說愛往往也是從對歌開始。
10、竹筒做煙袋:
雲南竹類資源豐富,竹的利用也廣泛,干欄式竹樓、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煙筒最具特色,煙氣通過蓄水的竹筒,吸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滋潤喉嚨,有聲、有色、有味。
11、星雲湖裡魚分界:
在雲南江川星雲湖與澄江撫仙湖相接處,水雖相連,但兩湖的魚互不來往,東邊撫仙湖的青魚和西邊星雲湖的黃魚以「界魚石」為界,到此就調頭。
12、新娘要把墨鏡戴:
結婚時,為了遮羞避邪,新娘要蓋一塊紅蓋頭,而居住在大理的白族是一個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結婚戴墨鏡就已經是很時髦的事情了。
13、娃娃出門男人帶:
在漢族眼裡,這是角色顛倒,其實是不懂男女平等。雲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顯出男人本色。
14、四季服裝同穿戴:
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年均溫度平均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間,「四季亂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可不是「四季亂穿衣」,而是「二、八月(陰歷)亂穿衣」。 15、大理石頭當畫賣:
大理石質地細膩,光滑潤澤,花紋鮮艷。構圖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稱為天然石畫,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被當作「石畫」出售。
16、火車沒有汽車快:
雲南在准軌鐵路出現前,本世紀初即有米軌鐵路,由於峰壑溝洞多,火車盤山而行,有時甚至沒有牛車快,時速僅三四十公里左右,雲南現存全國唯一一段「寸軌」(七十二厘米)鐵路,直到九十年代初還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車在雲南運輸中大存優勢。看起來還真的感覺有些怪,而且可以說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17、石頭生在雲天外:
在雲南,聳峙在高山峻嶺的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千姿百態。
18、四季鮮花開不敗:
雲南的立體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使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四季鮮花常開。
(以上回答來源於網路)
如果以上回答能幫助到你,請記得「採納」 Y(^_^)Y
⑼ 誰告訴我去哪買愛仕達高壓鍋的配件啊 我需要QD1822這個型號的那個浮子桿就是高壓鍋帽子蓋住的那根竿
你需要什麼樣的配件啊 你可以把蓋子拿到當地的隨便賣愛仕達的賣場,讓他們給維修下,維修費大約十到20元錢
⑽ 家用壓力鍋帽子丟了,怎麼配,配大了不減壓,會炸鍋吧
可以找相同的型號去搭配,如果沒有,可以根據高壓鍋的尺寸去重新購買一個限壓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