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明代管家帶什麼帽子

明代管家帶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2021-07-03 18:12:03

❶ 明朝的農民為什麼要戴帽子

萬字巾上有一個裝飾品,似乎成了晚明的標配

不過,可惜的是,這部劇里明代官員的帽子上還是出現了帽正。

這里出現的帽正就是百分百錯誤的。萬字巾上有裝飾品是允許的,甚至最開始的四方平定巾上,考慮到晚明的士人追求潮流,也有可能在上面做點手腳,搞點裝飾品,但是,這里明代官員的帽子上有這個就是百分百錯誤的了。

劇照中官員帽子其實是錯誤的

不過,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依然是我心中的神劇。

總體來說,它的服飾還原比較出色,電影的構圖也比較符合我對晚明的想像。詩人有詩人的樣子,妓女有妓女的樣子,官員有官員的樣子。

每一幀畫面都很美,每一個角色都鏗鏘有力。甚至每一個服飾都有一些考究。不是說它很完美,而是在不完美的古裝電影市場上,尤其是明代或者你可以說是晚明題材的電影上,它絕對誠意十足。

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至今沒有哪一部同題材的電影能更上一層樓。服飾和晚明的意境之美,在這部電影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很可惜,電影描繪的是明清易代時的場景,不久之後清軍就進駐了南京,男主角錢謙益也就帶著一批官僚和文人投降了:

《柳如是》中描繪的清軍入關

在這之後,畫面變得更加單調,晚明奢華多樣的服飾之美也沒有了。

繼之而來的是一片滄桑無力之感。

頭發沒了,還要多種多樣的帽子做什麼呢?

❷ 明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王上

❸ 請問明代男的戴在頭上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明朝男的戴的那個叫方巾

❹ 古代商人頭上戴的圓形帽子叫什麼

是瓜皮帽嗎?
瓜皮帽為創立於明朝、流行於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相傳來源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在清朝廣為流行。分成六瓣,半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製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後。

❺ 明朝中各級官員的官服,官帽有什麼區

明朝官服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官服是當時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裝,就制度而論它承襲唐宋官服制度的傳統,指導思想比較保守。但製作更趨精美,整體配套也更趨和諧統一。


一品常服:頭飾用珠翠慶雲冠,珠翠翟3,金翟1,口銜珠結。鬢邊珠翠花2,小珠翠梳1雙,金雲頭連三釵1,金壓鬢雙頭釵2,金腦梳1,金簪2,金腳珠翠佛面環1雙。鐲釧都用金。衣服為長襖、長裙,質料各色紵絲、綾、羅、紗隨用。長襖鑲紫或綠邊,上施蹙金綉雲霞翟鳥紋,看帶用紅、綠、紫,上施蹙金綉雲霞翟鳥紋。長裙橫豎金綉纏枝花紋。


二品禮

服,除特髻上少1隻金翟鳥口銜珠結外,與一品相同。二品常服亦與一品同。


三品禮服:特髻上金孔雀6,口銜珠結。正面珠翠孔雀1,後鬢翠孔雀2。霞帔上施蹙金雲霞孔雀紋。鈒花金墜子。褙子上施金綉雲霞孔雀紋。余同二品。三品常服,冠上珠翠孔雀3,金孔雀2,口銜珠結。長襖,看帶或紫或綠,並綉雲霞孔雀紋,長裙橫豎襕並綉纏枝花紋,余同二品。四品禮服特髻上比三品少1隻金孔雀,此外與三品同。四品常服與三品同。

五品禮服:特髻上銀鍍金

鴛鴦4,口銜珠結。正面珠翠鴛鴦1,小珠鋪翠雲喜花3朵,後鬢翠鴛鴦1,銀鍍金雲頭連三釵1,小珠簾梳1,鍍金銀簪2,小珠梳環1雙。霞帔上施綉雲霞鴛鴦紋,鍍金銀鈒花墜子。褙子上施雲霞鴛鴦紋。余同四品。五品常服冠上小珠翠鴛鴦3,鍍金銀鴛鴦2,挑珠牌。鬢邊小珠翠花2朵,雲頭連三釵1,梳1,壓鬢雙頭釵2,鍍金簪2,銀腳珠翠佛面環1雙。鐲釧皆銀鍍金。衣服為鑲邊綉雲霞鴛鴦紋長襖,橫豎襕綉纏枝花紋長裙。余同五品。

六品、七品禮服:首飾特髻上翠松三株,銀鍍金練雀4,口銜珠結。正面銀鍍金練雀1,小朱翠花4朵,後鬢翠梭毬1,翠練雀2,翠梳4,銀雲頭連三釵1,珠緣翠簾梳1,銀簪2。衣服綾或羅、綢、絹大袖衫,綉雲霞練雀紋霞帔,鈒花銀墜子。褙子上施雲霞練雀紋,余同五品。

六、七品常服冠上鍍金銀練鵲3,又鍍金銀練鵲2,挑小珠牌,鐲釧皆用銀。衣服為有邊長襖,紫或綠綉雲霞練鵲文看帶,橫豎襕綉纏枝花紋長裙。余同五品。



八品、九品禮服:首飾為小珠慶雲冠,銀間鍍金銀練鵲3,又銀間鍍金銀練鵲2,挑小珠牌,銀間鍍金雲頭連三釵1,銀間鍍金壓鬢雙頭釵2,銀間鍍金腦梳1,銀間鍍金簪2。衣服為大袖衫,霞帔,褙子,霞帔上綉纏枝花,鈒花銀墜子,褙子綉摘枝團花。及襟側鑲邊綉纏枝花長襖,余同七品。(摘自摩登先生網:MrModern.Com)

明代官帽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烏紗帽的產生時間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唐朝,有人說是宋朝。其實,烏紗帽是古代一種官帽,首先產生於東晉,那時烏紗帽並非官員特有,它不分貴賤,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為官帽。《唐書·與服制》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也就是說,烏紗帽在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戴,平時在家不必戴,頗類似於今天的某些行業著裝。



https://www..com/s?tn=25017023_5_dg&ch=1&ie=UTF-8&wd=%E5%90%84%E7%BA%A7%E5%AE%98%E5%91%98%E7%9A%84%E5%AE%98%E6%9C%8D%EF%BC%8C%E5%AE%98%E5%B8%BD%E6%9C%89%E4%BB%80%E4%B9%88%E5%8C%BA

❻ 明代人 穿什麼

麻布做的,緞子,蠶絲做的等料子
明代男子喜用巾帽。這個時期的頭巾和漢魏的有所不同,一般都被縫製成固定的形狀,使用時只要往頭上一戴即可,無需系裏。在江南等地,常設有盔帽店鋪,專門出售現成的巾帽。據統計,在明代的二百多年的時間里,先後出現過數十種款式的巾帽,用時視身份而異。其中以網巾、四方平定巾及六合一統帽最為流行。
網巾是一種系束發髻的的網罩。古代男子與婦女一樣,也梳發髻,為了不使發髻散垂,明代男子特用網巾包裹發髻。這種網巾通常以黑色的絲繩、馬尾或棕絲編織而成,也有用絹布製作的。平常家居時所用的網巾可以露在外面,外出則必須再戴上巾帽子,否則會被視為失禮。網巾產生於洪武初年。它的出現,據說與明太祖有關。明代郎英《七修類稿》記稱:「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網巾的造型如同魚網,網口用布帛作邊,俗謂「邊子」。邊子旁綴有用金屬製成的小圈,圈內貫以繩帶,繩帶收緊,即可約發。在網巾的上口,也開有圓孔,並綴以繩帶,使用時將發髻穿過孔,用繩帶系栓,名曰「一統山河」。天啟年間,形制變異,一般多省去上口的繩帶,只束下口,名曰「懶收網」。明亡之後,因剃發蓄辮令的實行,其制被廢。然仍有人熱衷於此。據《畫網巾先生傳》記稱,清兵入關以後,有遺民攜仆從二人,因為不改明朝服飾,被逮捕入獄,隨即被褫去網巾衣冠。主人對仆從說道:「衣冠者,歷代各有定製。至網巾,則我太祖高皇帝創為之也,今吾曹國破即死,豈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筆墨來,為我畫網巾額上。」於是三人相互對畫,每天如此,最後壯烈而死。
純陽巾是明代隱士、道人所戴的一種頭巾。屠隆《起居器服箋》:「唐巾之制去漢式不遠,前折較後旁少窄三四方,頂角少方;有純陽巾亦佳,兩傍制玉圈,右綴一玉瓶,可以簪花,外此者非山人所取。」說的就是這種頭巾。相傳「純陽祖師」呂洞賓成仙之前常載此巾,故以為名,亦稱「呂祖巾」。《三才圖會》記雲:「純陽巾...頗類漢、唐二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
萬子巾出現明代以前,一般多用於庶民。《京本通俗小說‧錯斬進寧》中就有這方面記載。其制上濶下窄,形如萬字,因以為名。明初被規定為教坊司官吏之服,後廣施於各類教師,尤以武藝教頭最為常用。如《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三回:「那李貴諢名,號為山東夜叉,頭載萬字巾,腦後補匾金環,身穿紫窄衫,銷金裹肚。」《水滸傳》中的武士也常載此巾。田藝蘅《留青日禮》:「萬字巾,...上濶而下狹,形如萬字。
四方平定巾也稱方巾,又稱四角方巾。它是明朝職官和儒生所戴的一種便帽,以黑色紗羅製成,也出現在明太祖時,相傳明初儒生楊維楨入見太祖,戴著此巾上殿,太祖覺得巾式奇異,問其巾名,楊氏諂謏道:「此四方平定巾也。」太祖聽後極為高興,乃頒式天下,並規定為儒士、生員及監生等人的專用頭巾。由於其形制簡便,戴著適宜,也為官吏所用,但只限於家居時所戴。戴著這種便帽,服裝的穿著可比較隨便,不像其他服飾規定那麼嚴格。到了明末,隨著服裝制度的衍變,這種巾帽的形式也有幾次較大的變化。如葉夢珠《閱世紀》記「其便服自職官大僚而下至生員,俱戴四角方巾,其後巾式時改,或高或低,或方或偏,或仿晉、唐,或從時制,總非士林,莫敢服矣。其非紳士而巾服或於紳士者,必縉紳子弟也。不然,則醫生、星士、相士也。」我們從傳世的明代士人畫中,能看到不少方巾的款式。

❼ 明朝官帽有哪些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級,有不同的規定。戴在頭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國家重大祭祀典禮,慶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進朝賀年、冬至、皇帝生日、聖旨開讀,進呈奏表等時候,都要戴上樑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

二、烏紗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後高,靠後腦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長橢圓形的帽翅,帽內有網巾,束著頭發。

三、襆頭:是在重大的朝廷集會、奏事、謝恩時戴的,形體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緣左右有兩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彎,再往左右彎。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長方體的帽子,又稱方巾、角巾。明朝建國初年,做這種帽子的人,為了歌頌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勛,所以命名為「四方平定巾」,是讀書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飄飄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頂、帽脊前後又各有一片長方形布披,隨風飄動,所以叫飄飄巾。跟八仙中的呂洞賓戴的帽子一樣,所以又稱純陽巾(純陽真人是呂洞賓的道號),不過純陽巾的前後帽頂布披有圈卷的雲紋。有的帽披上也加塊玉,腦後垂兩條長帶子。

六、東坡巾:蘇東坡發明的帽子。長方帽子,戴成菱形狀,摺線居中,兩邊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豎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頂巾、漢巾、軟巾、吏巾、二儀巾、萬字巾、披雲巾、網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時也加上披肩。

❽ 古代大俠帶的那種帶紗布的那種帽子叫什麼

斗笠 dǒu lì
斗笠,又名笠帽、箬笠。
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
在江南農村一帶,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們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頭上。成了自己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斗笠,這種古老的擋雨遮陽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鄉仍隨處可見。更有一些旅遊勝地,
斗笠
將斗笠作為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工藝品明碼標價,十分受人歡迎。許多家庭,往往在牆上掛上一斗笠作為裝飾,亦賞心悅目。
2製作材料編輯
斗笠用竹篾、箭竹葉為原料,編織而成,有尖頂和圓頂兩種形制。講究的以竹青細篾加藤片扎頂滾邊,竹葉夾一層油紙或者荷葉,笠面再塗上桐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兩層竹編菱形網眼組成,中間夾以竹葉、油紙。「或大或小,皆頂隆而口圓,可芘雨蔽日,以為蓑之配也」(《國語》)。古詩文中,故常蓑笠並用,「圓笠覆我首,長蓑披我襟」(唐·儲光羲《牧童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與明代管家帶什麼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媽媽純色修身清倉外套 瀏覽:857
衣漏洞了怎麼處理 瀏覽:830
結婚第一天可以穿黑色褲子嘛 瀏覽:680
西服厚外套怎麼搭配衣服 瀏覽:660
重慶八中高中女校服圖片大全 瀏覽:675
品牌保暖內衣好廠家 瀏覽:966
今年最流行男土襯衫 瀏覽:844
男格子褲配什麼外套好看嗎 瀏覽:826
紅色外套藍色連衣裙怎麼搭配 瀏覽:704
手工鉤織衣外套視頻 瀏覽:859
男冬外套上衣 瀏覽:229
看一下男士的圍巾和手套 瀏覽:890
薄款中短款風衣的搭配圖片 瀏覽:24
拉肚子路上沒廁所拉褲子故事 瀏覽:975
什麼牌的男士內褲最好 瀏覽:364
灰皮鞋搭配長青色褲子 瀏覽:80
送紅軍的歌旗袍秀 瀏覽:448
中袖緊身衣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294
高檔蕾絲旗袍秋裝新款圖片 瀏覽:214
羽絨服帽子有眼鏡兒童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