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新教材中文天祥岳飛為何摘掉民族英雄的帽子
提到「民族英雄」這個詞,很多人就會想到那些為了人民利益而不辭艱險英勇奮斗之人,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捍衛了人民的自由,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懷念。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浴血奮斗抵抗外來侵略的的奮斗史,在這段歷史過程當中,涌現出很多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小我的人物,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文天祥、岳飛等。
他們用不屈不撓的精神鑄造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用一股正氣捍衛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不過,在新版的教科書當中,備受敬仰的文天祥和岳飛等英雄,被摘掉了民族英雄的帽子,這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子皓以為,專家們站在民族大團結的角度去掉岳飛和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稱號,其理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站在現在的角度去對待歷史事件。
在研究歷史知識之時,應該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大環境當中去看待,在岳飛和文天祥的年代,金人和蒙古人他們確實是外族,文天祥和岳飛為了阻擊他們的侵略帶領著將士們,為了守護家園而流血犧牲,他們就是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如果我們忘記他們曾經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那麼我們就是在背叛。
或許在民族大團結的今天,我們不應該多次再提及當年民族戰爭的事情,但是像岳飛和文天祥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對生命的捍衛,對民族利益和民族尊嚴的守護,是我們一直不能忘卻的,也是不應該忘卻的。
② 關於56個民族團結的演講稿(加急)謝謝了
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 2006-11-23 22:42:00 | By: 悅悅 ]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裡?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里,就在我們的校園里,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今天,我們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建設起了強大的工業,實現了工業化,可我們卻發現夜晚的天空沒有了閃亮的星斗,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荒原,遼闊的草原正被黃沙吞食。空氣臟了、水不夠了、能源枯竭了……綠色的中國變成了黃色的中國,黃色的中國又將怎樣?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里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
每當五星紅旗升起,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己同庄嚴站在一起,同偉大站在一起,同勝利站在一起,同太陽站在一起!
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我的祖國,我為你驕傲!
謝謝大家!
③ 民族團結主題班會
一、班會目的
通過「中華民族大家庭」主題班會,了解少數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知道我國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多民族國家,從而產生對少數民族熱愛的感情。
二、班會准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分別收集6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資料。
2、認真准備編排小品、舞蹈、故事。
3、准備兩串塑料葡萄,一頂維吾爾族帽子,一幅日月潭的掛圖,白族的小工藝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拼圖和《愛我中華》的錄音帶。
三、班會過程
1、導入
主持人甲:同學們,現在我們玩個游戲,在每個小組中都有一些拼圖,現在請每個小組派出代表完成這幅拼圖。
主持人乙:(手指中國地圖)同學們,這是什麼?(齊答:中國地圖)
主持人甲:每當我們輕輕打開地圖。
主持人乙: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國。
主持人甲:碧綠的是草原。
主持人乙:金色的是沙漠。
主持人甲:藍藍的是大海。
主持人乙:彎彎的是江河。
主持人甲: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處,組成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主持人乙:今天,我們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來參加「中華民族大家庭」這個主題班會。
主持人甲:XX,我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收集了許多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正准備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我們現在去看一看。
主持人乙:那太好了!
(各小組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准備,兩個小導游來到各組中采訪)
主持人乙:XX,這竹竿舞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呢?
主持人甲:這,我可不知道,讓我們請第一組的同學為我們介紹介紹吧。
(第一組表演《竹竿舞》,一邊表演一邊作講解。)
主持人乙:XX,原來這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真是太有意思了。
主持人甲:我國每個少數民族不僅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他們的服飾還特別艷麗多姿,像一座開滿名花奇卉的百花園。下面請出彝族同胞為我們介紹。
(第三組以順口溜形式介紹彝族的服飾。)
主持人乙:少數民族的服飾的確是多姿多彩,他們的工藝品同樣是豐富多彩的。現在,有兩位白族的小姑娘為我們帶來了他們家鄉的工藝品,我們來聽聽他們的介紹。
(第四組以時裝表演形式介紹白族工藝品。)
主持人乙:從古到今,少數民族為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涌現出許多少數民族的英雄人物。馬本齋就是其中之一,請聽故事《馬本齋和回民支隊》。
(第五小組派代表講《馬本齋和回民支隊》的故事。)
主持人甲:同學們,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上,同樣染著像馬本齋這樣少數民族烈士的鮮血。我們決不能忘記新中國是各族人民共同奮斗、不怕流血犧牲建立起來的。
主持人甲:XX,今天這趟旅遊列車開得真快,不知不覺已來到新疆了,你看(用手指一指前方),那不是阿凡提嗎?大家瞧瞧他來干什麼?
(第六組表演《阿凡提的故事》。)
主持人乙:同學們,又一個朝氣蓬勃的春天來到我們中間。你瞧,在那一望無垠的田野上,在那金燦燦的油菜地里,一隻只美麗的蝴蝶正翩翩起舞。
主持人甲:(出示:蝴蝶標本)同學們,你們知道哪裡的蝴蝶最美麗呢?(齊答:台灣)對,台灣。在那裡居住著許多高山族的同胞,下面請高山族的同胞為我們介紹寶島台灣。
(第七組同學詩朗誦《我知道的台灣》、講述《日月潭的傳說》)
主持人甲:XX,今天的班會課使我獲益不少,不知道同學們對我國的少數民族的了解又有多深呢?
主持人乙:這樣吧,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每組選兩個代表把你們知道的少數民族的名字寫在卡片上,然後貼在地圖相應的省份,看哪個小組的代表貼得對。
主持人甲:現在開始。
(開始游戲,放《愛我中華》音樂。)
主持人甲:下面請班主任老師作評判,看看同學們貼得對不對。
班 主 任: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得非常成功,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個民族,缺一不可。祖國歷史的每一頁,都記載著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保衛中華的事跡。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大家庭。
主持人甲、乙:同學們,最後讓我們高歌一曲:《愛我中華》,在歌聲中結束這次愉快的班會課。
④ 製作維吾爾族小花帽步驟
1、首先准備好需要的彩色鉛筆。
⑤ 小學生關於民族團結的手工製品
這個有很多,你有各自關於他們民族的一些
⑥ 今天我們班上老師要求每人做一份關於民族團結的製作手工 可我不知道做什麼 哪位大神幫幫我! 有20賞
很簡單,用紅豆綠豆大豆等豆子,粉色花的花瓣綠葉等,可以粘帖出舞蹈的維族姑娘和漢族的跳舞姑娘 臉的部位可以先畫好固定,用小小的紅豆組合成帽子
⑦ 身在新疆,我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麼呢
友善待人,尊重少數民族風俗 習慣,然後 ,做你自己就行了
⑧ 製作菊花手工作品,算民族團結作品嗎
製作菊花手工作品,是很普通的手工作品,算不上民族團結的作品。
⑨ 關於民族團結的繪畫作品名有哪些
01 hàn zú 漢族:
⑩ 頭戴小白帽,信奉伊斯蘭教的是哪個少數民族
戴白色禮拜帽的不一定肯定是回族的,有可能是回族,還有可能是撒拉族、東鄉族或是保安族,這只限於傳統上,不包括那些戴白色禮拜帽賣羊肉串的新疆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56個民族共同譜寫了我國歷史悠久,絢麗多彩的文明篇章。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並行發展,有信仰群眾1億多人。他們相互團結,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構成了在世界各國中獨樹一幟的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伊斯蘭教在中國經過1300多年的傳播和發展,穆斯林人口已達2000多萬,在我國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有:
1、回族
回族的先民是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早在唐朝初期,伊斯蘭教通過「絲綢之路」由到中國經商的阿拉佰商人傳入中國,元朝初隨蒙古軍西征的中亞各族人來到中國,他們以駐軍屯牧的形式,或以工匠,或以商人,學者的身份散居全國各地,被當時社會稱為「回回人」。他們與唐宋時期來華的阿拉佰人,波斯人的後裔因信仰一致,生活習慣統一而相互通婚,到了元末明初,回回民族在多種民族成份融合的情況下形成了。回族居住在農村的以農業種植為主,兼營商業和小手工業;居住在城鎮的以經營小商小販居多,兼營飲食、牛羊,皮毛加工。
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最廣的民族,人口1千多萬,全國多數省、市、自治區都有回族居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色。西北地區的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和西南地區的雲南,以及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安徽等省區回族分布較多。全國現有一個回族自治區,兩個回族自治州,十一個回族自治縣。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它是生活在我國境內的一個古老民族,維吾爾意為「團結」「聯合」。他們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量居住在湖南,河南等地。維吾爾族人口830多萬,10世紀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喀什,哈蜜和吐魯番等地都有著名的伊斯蘭建築。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有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作品流傳至今,也為後人留下了豐富多彩的維吾爾文化遺產。維吾爾族人主要經營農業,對植棉,園藝有豐富的經驗,他們還擅長紡織地毯,製作絲綢,綉制花帽,打作小刀等。
3、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區,人口130萬左右,伊斯蘭教傳入哈薩克草原較早,11世紀得到廣泛傳播,歷史上曾出現過一批通曉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的哈薩克族毛拉,學者。哈薩克族的民間文學十分豐富,主要代表樂器是二弦彈撥琴「冬不拉」。他們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也有人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4、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也是生活在新疆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口16萬多人,他們主要從事牧業,柯爾克孜人民歷史上具有熱愛祖國,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傳統,為保衛邊疆作出了貢獻。他們擅長歌舞,柯爾克孜族婦女主要從事綉花,製作花毯,壁掛等手工藝品。
5、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散居於新疆的烏魯木齊,喀什,伊寧和塔城等地。烏孜別克族屬於游牧民族,約於15世紀前後在中國定居,烏孜別克語是以阿拉伯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由於語言相通,使他們易於接受伊斯蘭教。烏孜別克人口1萬3千多人。他們絕大多數現從事商業,在南疆的烏孜別克人的絲織技術非常嫻熟,北疆的烏孜別克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
6、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是我國唐代北方突厥漢國統治下幾個使用突厥語的游牧部落的後裔,約於19世紀初陸續由中俄邊境地區遷移到新疆。他們中多數是商人,也有一些是宗教人士,他們還在伊寧、塔城等地開辦伊斯蘭教育。塔塔爾族人口約有5000人。在城市的塔塔爾人多經商或從事醫務和文化教育工作,居住在農牧區的則經營牧業,他們喜歡養蜂。塔塔爾人的文化素質較高,知識分子按人口比例在全國各民族中居於前列,他們擅長歌舞和烹飪。
7、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人口4萬多人,屬歐羅巴人種,他們聚居於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境內。11世紀他們的祖先信奉了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至今他們仍遵循該派的教義。塔吉克族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他們的文學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由於塔吉族人居住在高原上,所以他們的文學作品多與雄鷹有關。
8、東鄉族
東鄉族世代聚居於甘肅省臨夏州,現有人口51萬人,東鄉族源的主體是色目人,也有回族,蒙古族和漢族的成分。東鄉族穆斯林的教派門宦較多,各派的主張和習慣滲透於東鄉人的日常生活中。他們主要從事農業,東鄉族人在反抗清政府的斗爭中表現英勇,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東鄉族的民間文學也很豐富,他們和青海,甘肅的回簇一樣喜歡演唱「花兒」。
9、撒拉族
撒拉族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人口10萬餘人,他們的祖先是13世紀居住在中亞撒馬爾漢的西突厥烏古斯部落薩魯克人的分支。撒拉族穆斯林保存了許多美好的民間傳說。撒拉族穆斯林現珍藏的一部世界上最古老的手抄本《古蘭經》,已被我國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撒拉族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畜牧業和園藝業。
10、保安族
保安族亦稱保安回。聚居於甘肅臨夏積石山一帶。人口1萬6千多人。他們的祖先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和中亞的回回人。大約在元末明初定居青海,甘肅,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一致。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手工業以打制「保安刀」為主,他們的服飾與西北回族的服飾相近。
另外,在漢族,藏族,蒙古族和傣族等其它少數民族中也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但人數不多,他們都是中國穆斯大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把伊斯蘭教與本民族的生活習慣融合在一起,使中國伊斯蘭文化多姿多彩,萬紫千紅。
最後,衷心地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大家庭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各族人民永遠幸福安康,共享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