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批鬥中的帽子

批鬥中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29 02:59:17

1. "地富反壞右"摘帽是什麼時間

1979年摘帽。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分問題的決定》。

《決定》指出,除了極少數堅持反動立場、至今還沒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來遵守政府法令、老實勞動、不做壞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壞分子,經過群眾評審,縣革命委員會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給予農村人民公社社員的待遇。

歷史背景

"地富反壞右"包括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同時還包括這些人的子女。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黑五類」及其子女在入團入黨、畢業分配、招工、參軍、戀愛和婚姻等方面都受到了歧視和限制。

歷史是變動的,黑五類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在公私合營階段,愛國資本家是社會的寵兒,公私合營完成,資本家被趕下光榮榜,成為黑五類。「文革」之前,軍人幹部是政治運動的主力軍,「文革」開始,一部分在政治運動中失勢的軍人幹部被趕下主席台,黑五類的隊伍再次壯大。

一首廣為流傳的民間詩歌,名字叫《地富反壞右》,形象地說明了黑五類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命運:地富反壞右,共同把罪受,說批鬥就批鬥,隔三差五挨頓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富反壞右

2. 恭維或贊美一個人時,我們會說給他「戴高帽子」,帽子的高度和恭維有什麼關系

就是在誇贊一個人的好不停誇讓其有高的,也達到恭維的目的。

3. 什麼是貧油帽子

[當時國外說我們中國不會有石油[貧油]把貧油帽子扣戴在中國身上]
在「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石油工業的奠基者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僅憑著「為祖國找到石油」一個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奮戰在荒涼的東北平原,最終發現並開發了大慶油田,解決了國家石油的戰略儲備.

當年千千萬萬的石油大軍響應國家號召,拋家舍業來到荒無人煙的「北大荒」,在余秋里部長、康世恩指揮領導的石油部黨工委的領導下,涌現了「鐵人」王進喜、馬厚生、武剎把子等一系列的先進人物,真抓實干創造了生產進度的一個個奇跡,「餓著肚子干工作」只為一個信念,為國家早日拿下大油田,摘掉處處受人歧視的貧油帽子..摘掉中國貧油帽子...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

1976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進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而且這樣高產量的紀錄一保持就是27年。

再兩年後,全國原油年總產量突破1億噸,進入了世界產油大國行列。也就是這一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一系列工業生產有了充足的保障....

4. 二戰時期,猶太人被迫害無數,德國納粹是怎麼辨別哪個是猶太人

如果兩個英國人和美國人走在大街上,你會如何區別他們分別是哪國人呢?雖然確實很難分辨,但是我相信其他很多人都會回答說可以通過區別不同的發音來分辨。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是兩個中國人和日本人呢?

因此,分辨猶太人的另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是不是留了大鬍子?我們所了解到的一些著名人物比如說馬克思,他就是大鬍子的形象,而他也正是猶太人。

誰能料到就連留下的鬍子也成了希特勒破案的線索!

5. 楊絳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是怎樣的

6. 求2010某期《讀者》雜志中一篇美文:有「深邃的思想,豐富的詩意……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紀念遠去的大師

季老年事已至耄耋,可謂是著作等身。總結季老的一生,千言萬語恐難窮盡,倒不如簡單來說,哪怕有所疏漏,對於如此大智慧之人,也是無謂之事了。季老的一生,用北宋大儒張橫渠的一句話最為恰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

天地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為天地立心,簡單截說,即是端端正正的做一個真正的人,試問世間之人,誰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自己是個一撇一捺,堂堂正正的人。哪個人不是抱著個為自己的謀利益的心理,哪個人不是為自己的小天地奔波勞碌的主兒。

季老先生不同,真的不同。季老用自己的一生,在天地之間樹立了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季老先生在《我寫我》這篇散文中談到「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看看季老是怎麼做人的。

實實在在,是季老無法抹去的烙印般的魯西北人的特徵,「我說過不少謊話,因為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於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地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談人生》「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謙遜有禮,只要舉個小例子就行了。有段從小學就聽到的佳話:已身為北大副校長的他,守信用為學生看行李。這件小事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讓我們再聽聽季老的話。「我只勸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對我贊譽的話,特別是那些頂高得驚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滿招損,謙受益》「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裡講起呢?」「 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病榻雜記》

季先生做人才叫純粹,那一年季先生去廣場看學生,與學生抱頭唏噓,老淚縱橫,有些事情發生了,季先生還是替學生說話,正名,每每提及此事,季先生都是痛心疾首,這些不便多說,就算了吧。至於官方經常宣揚的他學識淵博,尊師重道,愛國愛黨,過幾天媒體會大肆宣傳,這里就不贅述了。

為生民立命

所謂生民,便是百姓,是大眾,是人類。而古之有謂「安身立命」,立命這項事業,也是百姓所必須完成的。而為生民立命,則是承接上一句為天地立心,知道如何做人之後,便要去謀求立命,謀求幸福,謀求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一切,需要導師的指引或說是引導,能完成此任務者,敢問當今中華大地上除了季先生還有誰。

季老在北大教書育人幾十載,如北大的定海神針一般,是北大始終象徵著中國的最高學府。季先生如此的至人聖人,「我一生做教書匠,爬格子。在國外教書10年,在國內57年。人們常說: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天天運動,花樣翻新,總的目的就是讓你不得安閑,神經時時刻刻都處在萬分緊張的情況中。」——《病榻雜記》

季老先生在文革期間寫得《牛棚雜記》可以說是描寫中國文革時期知識分子心路的最深刻的散文。他說到,我決不說半句謊言,決不添油加醋。我的經歷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在牛棚里製造的恐怖氣氛,同佛教的地獄比較起來,遠遠超過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獄更是瞠乎後矣,有如小巫見大巫了。」「我現在已經變成了不會說話的牲畜,一言不發,一句不問,乖乖地被押解著走。」「我在批鬥的煉獄中已經接近畢業,應該拿到批鬥實踐學的學士證書了。」「幸虧我已經研究過比較自殺學,我決不自刎。我還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又怎樣呢?」「全國的「革命造反派」共同努力,各盡所能,又集中了群眾的智慧,由粗至精,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由寡及眾,折磨人的辦法就成了體系,光被寰宇了。」如此坦誠得給中國人的心靈上了一場教育課,剖析自己的同時也解剖了國人的心理。中國人啊,別再犯這樣的錯了!

為往聖繼絕學

往聖之絕學,在這個時代,似乎已絕跡了,這是個 「無大師時代」,何談往聖?在季羨林老先生仙逝之後,更堅定了我這個想法。現如今,不堪入目、難以啟齒又不絕於耳的學術腐敗,各個高校之中身居高位的頂尖教授都帶著商賈氣息,更有人高呼「處處散發銅臭味,北大已成名利場!」這似乎有些偏激,可是從側面也反映了人們對學術界的風氣提出很大的質疑。其實這是時代的過錯,是我們全體的責任,萬馬齊喑,看著一點點爛掉的民族,而沒有人說話,悲哀。

為往聖繼絕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最後一位大師,無疑就是季羨林老先生。精通12門外語,譯著無數,寫書無數,這些主流媒體會像投放炸彈一下空投給我們的群眾,我就不多說了。想大家網路或是谷歌一下,會了解的更多。

為萬世開太平

這當然是季老先生的遺願,季老先生的梵文修養、佛學修養,成為中國和許多國家能交好的文化基礎。先生的這份貢獻,似乎和現在的政治王道——和諧社會不謀而合,這就是學者的境界,國家是需要大師的,一個沒有大師的國度,是會被人遺忘的。

想我泱泱中華漢唐盛世,一代代的大師層出不窮,莫不說經濟和國力有多麼強盛,但說詩歌和文化是何等的活躍,自由的思想如飛天一般在這古老的國度上空盤旋,灑下的花朵凝結著詩人的智慧,成為一篇篇傳世佳作。

千百年之後,不知道後代會如何唾棄我們,在這個時代的中華土地上,充斥的是慾望與貪婪,欺騙與懦弱,平庸與逃避。所有的良知和追求都要打上物慾的烙印,不然就會被當成是不合時宜的怪物或者傻子。

大師已經是個漸行漸遠的符號。

我們無力改變,可是我們身負責任。

寫這篇散文是件很傻的事情,用自己淺陋粗鄙毫無修養的文字,去描述一位大師。我不怕難堪,因為大師不會在意我這個老家小輩的一片赤誠的懷念,就權當我這個街頭納涼的村人為自己崇拜的大師橫灑在地上的一杯燒酒吧……

季老走好。

ps: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巴利文專家,作家。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美國與喬冠華同游。10月,抵達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系徹底研究一下,或許能有所發現」。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40多堂課,季羨林學習異常勤奮。佛典《大事》厚厚3大冊,是用混合梵文寫成的,他爭分奪秒,致力於讀和寫,"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博士後"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飢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受著戰禍之苦。而作為海外遊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師從語言學家E.西克研究吐火羅語。

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後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後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達上海,旋赴南京,與李長之重逢,經李介紹,結識散文家梁實秋、詩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謁清華時期的恩師陳寅恪,陳推薦他去北京大學任教,遂又拜見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組長、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語言文字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等等。其學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頗多建樹。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其著作已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季羨林先生備受關注的《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在書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1978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1979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1980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1981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198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84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1985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1988年3月一 1989年4月草稿,1992年6月定稿)。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是「2006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

7. 一代黃梅戲宗師嚴鳳英,遭人迫害沒能善終是怎麼回事

嚴鳳英是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她從小學藝,一路坎坷,憑著對戲的天分和痴迷,一直堅持,終於成了黃梅戲的表演名家。她前半生情路坎坷,終遇良人,卻趕上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那個動盪的年代,她整日被批判,最終難以忍受,服用安眠葯自殺而死。

一代黃梅戲宗師就這樣可憐死去了,她的丈夫王冠亞為了紀念她,為她寫了人物傳記《嚴鳳英》,後來還被拍成了電視劇。

8. 老年代人所說的高帽子是什麼

是批鬥的一種形式

9. 戴高帽子遊街的意思

戴高帽子遊街就是批鬥的意思。
在某段歷史時期,對於「犯錯誤的人」,懲罰就是要帶著寫著他們「罪行」的高帽子遊街。

10. 同事員工活動能夠帶生日尖尖帽嗎尖尖帽的由來

當然可以,你覺得好看舒服就可以了
應該是代表wizard的意思吧?用來祝願小孩聰明。

尖尖帽在西方是巫師的象徵,中世紀被宗教裁判所判為巫師並處以火刑、淹刑的人,遊街示眾的時候就戴這個。

後來,中國人wg批鬥戴高帽子應該就是從這里學來的。

與批鬥中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軍綠外套裡面可以配杏色嗎 瀏覽:580
緊身育翻領衣 瀏覽:643
灰外套配粉色圍巾好看 瀏覽:824
灰色格子西裝搭配顏色的圍巾 瀏覽:185
棉襯衫下面穿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762
上海保安制服供應 瀏覽:455
男生不硬褲子 瀏覽:819
九人旗袍秀夢里水鄉 瀏覽:355
怎麼看褲子工藝單 瀏覽:694
夾克肩窄怎麼辦 瀏覽:100
用手套過敏怎麼辦 瀏覽:344
穿旗袍佩戴的皇冠 瀏覽:685
小學生校服哪家好 瀏覽:983
門第羅小貝所穿風衣 瀏覽:417
一副手套需要多少線 瀏覽:782
夏季服裝搭配女裝圖片欣賞 瀏覽:324
透明薄睡衣三件 瀏覽:907
孩子的校服怎麼處理 瀏覽:51
衛衣該搭那個褲子男 瀏覽:9
林宥嘉校服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