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軍人軍帽都有哪些種類
大檐帽,貝雷帽,作訓帽,夏季新款式帽子,船型帽子,鋼盔。解放帽子,
㈡ 部隊的帽子,有一種一邊塌下來的那種是什麼帽子啊
你說的這種叫貝雷帽,是法國南部的地區居民佩戴的一種地區服飾,一般來說,使用純羊毛紡織的,19世紀法國山地部隊主要就是從這一地區招募,所以貝雷帽先是在這法國山地部隊流行起來,坦克在1916年的馬恩河戰役投入戰場後,英國坦克部隊的少將司令官休·艾勒斯爵士(Sir Hugh Elles)就為官兵的軍帽傷腦筋。步兵的鍋盔帽和大檐帽太不方便,進出坦克時磕磕絆絆不說,在坦克里也難以把眼睛湊到觀瞄潛望鏡上。1917年英國坦克 部隊和法國阿爾卑斯山地部隊一同訓練時,艾勒斯發現法軍的貝雷帽是一個好東西,很適合坦克兵使用。法軍的貝雷帽寬松但是硬挺,艾勒斯也覺得太女氣,於是他把巴斯克貝雷帽和 蘇格蘭圓扁帽取一個折中,設計了英國坦克兵的貝雷帽,這是現代貝雷帽的開始。後來這種美觀實用的帽子,在整個西方國家的軍隊流行起來,現在我們國家也開始配發貝雷帽。取代蘇聯式的小邊單帽作為日常軍隊佩戴的帽子。
現代軍隊除了貝雷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檐軍帽,在士兵出席重要場合時的使用,前面帶軟邊的軟帽是作為日常訓練時使用,此外在西方國家儀仗隊還使用一種十七到十九世紀流傳下來的高筒硬頂軍帽。
㈢ 帽子有哪幾種
你這啥意思==、
刁難我們?
帽子哪幾種是人都不知道
㈣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有幾種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有幾種?
解放軍軍裝有幾種:
通常為:春夏秋冬四季
但是按照分發士兵和軍官。
春秋常服一樣,夏常服、冬常服、迷彩服、冬季作訓服、軍官禮服(將官、校官禮服)、三軍儀仗隊儀仗禮服、體能服。我說的是07式新式軍裝。
87式軍裝比較少:87式軍裝分為:春秋常服(軍官和士兵春秋常服。顏色軍官春秋常服是深黃色、士兵春秋常服顏色是綠色,海軍軍官春秋常服是深藍色、海軍士兵春秋常服是淺藍色;空軍軍官春秋常服是比較深的天藍色、空軍士兵春秋常服)、冬常服:以中山裝形式分為軍官和士兵冬常服。
其餘軍官禮服、三軍儀仗隊儀仗禮服。
㈤ 軍人的 帽子的 帽徽為什麼有天安門和 八一兩種
軍人佩帶在軍帽上的標志。18世紀上半葉,歐洲許多國家的軍隊開始佩帶帽徽作為標志。中國清朝末年的新軍和中華民國時期的軍隊,都佩帶帽徽作為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佩帶布料全紅五角星帽徽。1949年 6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樣式與「八一」軍徽同。1951年後,海軍、空軍軍官的帽徽樣式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1955年 10月,陸軍、海軍、空軍官兵的帽徽為圓形,正中鑲嵌「八一」軍徽,分別以海藍、藏藍、天藍色墊底,周圍為麥穗和齒輪。海軍、空軍的帽徽分別襯有鐵錨和飛鷹兩翼。1965年 6月,三軍官兵的帽徽統一改為全紅星。1985年5月三軍官兵帽徽恢復1955年樣式,並分大小兩種。1988年 10月開始使用的「八七」式帽徽分為大小兩種。大帽徽綴於大檐帽、絨(皮)帽,主體為「八一」紅五星,八片松枝葉環抱著麥穗、齒輪和天安門,象徵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武裝力量,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人民解放軍屬於人民。採用松枝葉作為帽徽的組成部分,是因為松樹生命力極強,給人以力量、啟發、深思和勇氣。具有生機勃勃,傲然屹立,傲風雪、抗嚴寒,不怕風吹雨打,蒼勁有力,永藻青春,勇於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性格。帽徽總體高、寬皆為 50毫米,分陸、海、空軍三種。陸軍底襯海藍色,海軍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為鋁沖壓製成,用螺絲、螺帽綴釘。松枝葉紋仿刺綉,顏色與麥穗、齒輪、天安門一致,為金黃色,天安門按標准加工,上下平直,左右高出松葉半毫米左右,周邊有清晰的輪廓線。小帽徽綴於作訓帽,圓形,直徑為 35毫米。採用軟塑料熱轉移印膜製成,具有輕便、柔軟、形薄的特點,便於佩帶。陸、海、空三軍小帽徽的區分與大帽徽相同。小帽徽中央有「八一」紅星,周圍有金黃色麥穗和齒輪。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官兵的帽徽是 1983年設計製作的,圖案由國徽、盾牌、長城和松技組成。國徽是國家的象徵,標志著武警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盾牌標志著武警部隊是國家和人民安全的堅強後盾;長城標志著武警部隊如同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松枝標志著武警部隊英勇保衛祖國、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戰斗意志。
㈥ 中國海軍都有什麼帽子
幹部禮服——男軍人是大檐帽,女軍人是卷檐帽。常服——男幹部、士官是大檐帽,女軍人是卷檐帽,男義務兵是水兵帽;此外夏常服和冬常服另配貝雷帽和棉帽。作訓服——作訓帽及各種工作帽、頭盔
㈦ 中國建軍以來共有幾種制式軍服分別是什麼
2004年12月1日後,我國解放軍三軍將士換著新軍裝。 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後勤部在新式士兵常服換發後,對常服、作訓服的穿著方法進行了重新調整規定。按照規定,師以下作戰部隊士兵在作戰、訓練、執勤、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時間與場合,應當著作訓服或工作服;常服一般只在節假日和非作戰、訓練、執勤時間和場合著穿。除師以下作戰部隊以外其他軍隊單位的士兵,在工作、日常生活等一般時間與場合,以及慶典、集會、集體學習、節假日等特殊時間與場合,應當著常服;作戰、訓練、執勤和體力勞動等時間和場合,應當著作訓服或工作服。士兵著夏常服時要戴大檐帽,穿制式皮鞋;著冬常服時要戴冬帽或大檐帽,穿制式冬鞋或皮鞋。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曾更換三批軍裝。 第一批軍服 即民主革命時期的軍服。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南昌領導有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2萬餘人參加的起義,起義部隊仍用原番號,著國民革命軍服裝,加系紅領巾。同年9月,湘贛邊界舉行了秋收起義,參加者大部分是農民自衛軍、工農義勇隊,穿的是農民、工人自己的便服。參加秋收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仍著原軍裝,只是在臂上佩帶了紅布袖章,以示區別。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服裝主要靠自帶、自製、打土豪和戰場繳獲敵人軍服,沒有統一的樣式。 1929年,紅軍用2萬余元製作紅軍制式服裝。軍裝、帽子、綁腿都選用灰粗布,上衣為中山裝,下衣為西裝褲,衣領綴一副紅布製成的平行四邊形領章。之後, 又在紅領章周圍鑲上了黑布邊。紅軍的帽子為八角帽,上綴紅布五角星帽徽。幹部、戰士的服裝樣式相同。之後,紅四軍指戰員穿上了嶄新的軍裝,並在長汀城南寨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典禮。這是紅軍第一次在一個軍的范圍內有了統一的、自製的軍裝。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和新編第四軍。在服裝樣式上採取左臂佩帶長方形「八路」、「新四軍」臂章,服裝顏色為草黃色,戰士為4個貼袋,幹部為兩個貼袋、兩個吊袋。1947年3月,我軍正式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軍服顏色也不一致,多數是土黃色,中原部隊則是灰色。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第二批軍服 即社會主義時期的軍服。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和1965年的改裝,1987年形成定型系列化多功能軍服這樣幾個階段的變化。 「五〇」式軍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快由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根據部隊正規化建設的要求,總後勤部組織專門人員對軍服制式進行了研究,設計出新的軍服和帽徽。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1950年軍服(簡稱「五〇」式軍服)裝備部隊,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在全軍范圍內統一了軍服樣式。「五〇」式軍服按陸、海、空軍幹部、戰士和女軍人區分,並有夏服和冬服之分。帽子、服裝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服相同。 「五五」式軍銜服裝。1953年1月9日,總後勤部擔負研製軍銜服裝的任務。軍銜服裝參照了蘇聯和東歐國家軍服樣式,結合我國服裝特點進行了設計。於1955年10月1日起實行,簡稱「五五」式軍銜服裝。 「五五」式軍銜服裝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分禮服和常服兩類,禮服主要配發給校級以上軍官,用於重要場合和出國訪問時穿著。同時還設有海軍艦艇尉官和士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等。 「六五」式軍服。60年代中期,由於黨和國家指導思想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擾,我軍的軍銜制度也遭到了否定。1965年5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我軍新的帽徽、領章和部分軍裝樣式的決定。官兵一律戴解放帽、佩帶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海軍軍服樣式改為與陸、空軍相同,顏色為深灰色。當時,全軍幹部和戰士,男、女軍人軍服衣料、式樣基本相同,人們只能從上衣口袋區分幹部和戰士,以領子區分男服女服。這是我軍軍服發展史上的一個倒退。 「八五」式軍服。1985年新式服裝裝備部隊,簡稱「八五」式軍服。「八五」式軍服主要沿用「五五」式軍服樣式。幹部、戰士增發制式襯衣,增發大檐帽,解放帽作為工作帽予以保留;圓形「八一」徽和軍種肩章、領章取代了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師、團職幹部配發了混紡毛料夏服、冬服和大衣,軍職以上則為純毛料。營職以下幹部和戰士服裝仍有滌棉織品。 但是,「八五」式軍服無常服、禮服之分,也沒有制式的作訓服,仍是單一軍服體制,尚待進一步改進,於是有了「八七」系列軍服。 「八七」系列軍服除了禮服、作戰服和訓練服三大類服裝外,還包括大衣、風雨衣、雨衣以及同上述服裝所配套的針織衫、針織襯衣、襯褲、絨衣褲、棉衣褲、棉背心和各種特種服裝等。該系列軍服裝備部隊後,改變了我軍服裝長期以來體制單一的落後狀況,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批軍服 即新時期軍服。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於1997年7月1日進駐香港,其新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駐香港部隊試穿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的研製是面向 21世紀的,設計目標是2000年開始裝備全軍。其研製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2000年全國人民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部隊的服裝也應有所提高;二是當前各國軍隊都在研製新一代服裝,我軍的服裝應與世界軍隊服裝接軌;三是為適應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我軍應以嶄新的面貌進入 21世紀。這不僅可以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軍服的差距,適應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和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而且還能提高我軍在世界軍事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新一代軍服主要設置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4個系列。 此外,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也佩帶帽徽,其圖案由國徽、盾牌、長城和松枝組成。 198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全軍官兵改佩軍種(專業技術)符號或領花,軍人常服和制式襯衣綴軍種或專業技術符號,軍官禮服綴領花。 1992年5月,文職幹部統一配發服裝,佩帶文職幹部領花。 2004年11月29日之後,我軍換上新裝。這是我軍陸海空三軍建軍以來換上的最「靚」裝束,也是中國空軍50年來第一次更換服裝。我軍除駐外武官和儀仗部隊之外,目前駐港澳部隊是惟一一支佩有服飾軍服的部隊。它之所以好看,不僅因為它在款式上進行了改變,更重要的是它佩帶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和臂章等服飾。與駐港澳部隊相比,我軍大多數部隊的服飾只有帽徽、肩章和領章。雖然這些服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軍官兵的威武形象,但隨著世界軍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軍單調的服飾已經遠遠落後於外國軍隊,並且滿足不了現在的審美需求。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由於武器裝備偵察手段的變化,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我軍未來服裝要有防護的功能,防核生化、防熱輻射等等。
㈧ 中國人民解放軍肩章一共有哪幾種樣式
紅軍時期(1927.8-1937.7)
1927年建軍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自己的統一的軍人制服。部隊中有人穿著國民革命軍軍服、有的穿著自己縫制的衣服。
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1929年,紅四軍第一次製作了統一的軍服,衣服按中山裝式樣,帽子使用八角帽。帽徽為紅色五星,領章為紅色領章。多為布縫制。
[編輯] 抗日戰爭時期(1937.7-1945.8)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使用的是土黃色軍服,而新四軍使用的卻是灰色軍服,布料有區別,但不分尺寸大小。上衣長度固定,均為二尺五。
[編輯] 解放戰爭時期(1945.9-1949.10)
解放戰爭初期,使用的軍服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解放戰爭中後期,軍委後勤部開始統一全軍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軍徽。期間,華東軍區海軍在成立後,將陸軍軍服改為白色,配發大沿帽,水兵配發水兵服,使用了非制式的海軍軍服。
1949年以後(1949.10-至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不斷更新換代,先後一共進行了大大小小12次軍服改革與調整:
「五零」式軍服
1950年1月4日起,陸軍穿草綠色軍服,海軍軍官穿上白下藍軍服,水兵穿水兵服,空軍上綠下藍軍服,同時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平時戴大沿帽,作戰時戴解放帽。陸軍使用解放戰爭時期的軍徽帽徽,海軍使用在軍徽後襯鐵錨的梭形帽徽,空軍使用在軍徽後襯金鷹雙翅的帽徽。女兵軍帽同男兵,夏天配發長裙。這樣的軍服樣式,也就是50式軍服。
「五五」式軍服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後,於1955年10月1日起在全軍正式裝備55式軍服。55式軍服為仿蘇軍軍服設計,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大衣、夏裝等眾多品種。並有肩章作為軍銜標志。從元帥到尉官均有禮服、常服。軍官常服佩戴軍銜肩章、兵種領章,男軍官戴大檐帽。士兵常服戴船型帽,佩戴軍銜和兵種符號領章。女軍人佩戴無檐帽。五五式軍服式樣復雜,種類繁多。並且是目前解放軍歷史上唯一在常服上佩戴勛表的軍服。
1958年配發五八式軍服,對軍銜符號做了調整,幹部改為一般場合佩戴軍銜領章,重大禮儀場合才戴肩章和兵種符號領章。並廢除了士兵船形帽,官兵在一般場合下改為戴解放帽,軍官在禮儀場合繼續戴大檐帽。
「六五」式軍服
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制後,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解放軍全體官兵都使用相同的綴紅五角星帽徽的解放帽以及紅領章。男、女軍服式樣基本相同。幹部、士兵樣式基本相同,但是人們從衣服口袋還可以區分幹部和士兵。士兵為兩個口袋,軍官為四個口袋。陸軍軍服為綠色,海軍為藍灰色,空軍為綠色上衣和藍色褲子。
1969年研製成功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1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是六五式軍服的一個分系列。
1974年配發七四式海軍服,廢除了六五式海軍服統一的藍灰色中山裝及解放帽的式樣,恢復了水兵服和幹部白色常服及大檐帽。
1978年配發七八式軍服,這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全面使用合成纖維,軍服減輕了重量,依舊是六五式軍服的分系列。
在軍隊之外,去掉帽徽領章的六五式軍服於文革時期也在民間大受歡迎,而身穿六五軍服頭戴解放帽的形象也一度成為外國人對中國人著裝的刻板印象之一。
「八五」式軍服
1985年5月至1988年9月配備全軍部隊這套軍服恢復55式軍服樣式,但僅有常服。雖然沒有實行軍銜制,但是軍官配發了肩章,士兵配發了領章。領章和肩章僅用來區分軍種。另外還有儀仗兵禮服。解放帽改為大檐帽,同時佩帶圓形「八一」軍徽帽徽和軍種肩領章。
「八七」式軍服
1988年中央軍委決定恢復軍銜制以後,軍服於同年10月1日裝備部隊。這套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史上一個轉折點。其中有不同類型不同功用的軍服,如:禮服、常服、作訓服、演出服(文工團使用)、禮賓服(軍樂團、儀仗隊使用)、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
1997年為駐港部隊配發97式軍服。這套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一些優點,但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改善。這套軍服並且增加了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貝雷帽等新品種,並且新增加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首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試穿,隨後裝備駐澳門部隊,除貝雷帽和新型夾克式短袖襯衣在日後被作為「九九式」採用外,這套軍服並沒有在內地裝備。是87式軍服的一個系列。
1999年配發貝雷帽和新式短袖襯衣,稱為99式軍服,是87式的一個系列。
2004年為士兵換發毛料常服,即04式軍服。這做到了官兵服裝外觀的一致。
2005年,空軍將穿著了56年的上綠下藍的軍服配色取消,統一換位全藍軍服,這是05式軍服。05式軍服只有空軍,除了顏色以外,沒有任何式樣的變化。
另外,從1999年以後生產的軍服,一律在右臂加臂章袢。
「零七」式軍服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軍服改革。07式軍服中: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並第一次大規模地在全軍軍官常服上使用軍種胸標、姓名牌和級別資歷章,能夠更加准確表達著裝人的身份和級別。海軍方面,首次袖章軍銜的海軍藍制服。
㈨ 中國海軍軍服有幾種
中國海軍軍服有兩種。白色和青色。
1、人們往往對白色的海軍軍服有深刻的印象,中國海軍軍服目前也只有這兩種顏色。兩種顏色的區別是根據實用性來區分的,在夏季,海面上的太陽輻射強度大,白色的軍服能反射掉一部分陽光,這樣穿著不至於過熱。
軍裝分類:
海空軍幹部夏服有四個挖袋。海軍幹部設有上白下藍和全藍服兩種。陸軍戰士夏服上衣為套頭式,半開口,緊袖口,兩個上挖袋,扎線腰帶。為便於著穿、訓練和作戰,改為前開襟,散袖口,戴解放帽。
海軍戰士夏服為上白下藍和全藍水兵服,用料均為棉平布。空軍戰士的夏服與空軍幹部夏服基本相同。女軍人夏服有連衣裙和列寧服兩種。帽子、服裝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人相同。三軍幹部、戰士的冬服樣式、用料與夏服相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