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巾
"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② 三國演義諸葛亮戴的帽子有什麼講究
在儒家學問高,通天文,懂地理者可帶。諸葛亮一生帶過兩個帽子一個為閑時所帶,另一個為打仗時所帶據說可以有神相助
③ 求諸葛亮帽子的背面是什麼樣子的,最好附圖,謝謝
④ 諸葛亮的帽子怎麼做
民間傳說諸葛亮的羽毛扇和帽子的來歷
傳說諸葛亮還沒有出山的時候,有一天,去井裡打水,桶放到井裡不吃水。諸葛亮把繩轉著擺著,叫桶吃水。正轉轉,反擺擺,桶吃水了。諸葛亮把桶打上來一看,桶里有個三條腿蟾。誰知這個蟾會說話。蟾說:「你不要害我,我給你說個地方兒,你可去得一寶,日後能助你成名。」諸葛亮問那是個啥寶哩?蟾說離這多遠多遠,有個大槐樹,高的很。槐樹上有個老鷹窩兒,窩里有個老鷹是個寶貝,給鷹逮住殺了,肉吃了;羽毛做個扇子,無冬立夏把扇子拿著,凡遇到事腦子糊塗不能決斷的時候,用扇子一扇,腦子立時就清醒了,馬上就能決斷了。諸葛亮說好是怪好,可老鷹是個寶,逮不住了咋辦哩?蟾說只要放了它,它就給逮老鷹的決竅。諸葛亮說行,蟾就把老鷹的訣竅給諸葛亮說了,還囑咐諸葛亮千萬千萬別說是它說的。諸葛亮答應了,放了蟾,去逮老鷹去了。 諸葛亮一去,真把老鷹逮住了。誰知這個老鷹也會說話。說啥哩?老鷹說它也是有多大多大的道行哩!肯定有人給他指點的。諸葛亮不說。老鷹說不說它也知道,必定是井裡的三條腿蟾,沒有第二個主知道咋逮它。諸葛亮見老鷹猜著了,只好承認是蟾指點哩。老鷹說:「既然是如此,我實話告訴你。我是決斷之寶,蟾是思慮之寶。我倆當初修行,曾遵師訓:鷹不離蟾,蟾不離鷹,生死與共,不得獨生。如今它已將我出賣,我就是死了,也要助你成功。只是有我無它,美中不足。你去把蟾也逮住,殺了吃肉,皮剝了做個帽子戴到頭上,遇事腦子轉勁快,思慮周密。再拿我這個羽毛扇子一扇,該咋決斷立時明白。」 諸葛亮說好是怪好,咋逮住蟾哩?老鷹說逮蟾也有訣竅。只要把桶下到井裡,正轉三圈兒,反轉三圈兒,就把蟾打到桶里了,打上來就逮住了。一聽,噢 ,是這呀,上次打水擺桶,是無意之間巧命了訣竅。諸葛亮把訣竅牢牢記在心裡,去到井上照鷹魚的訣竅一弄,真個把那個三條腿蟾又打上來了。諸葛亮把蟾殺了,羽毛做個扇子,無冬立夏拿著。從此以後,諸葛亮遇事腦子機靈哩很,轉勁快,決斷清白,料事如神,就因為他得了蟾帽鷹扇兩件寶。
⑤ 孔明燈是什麼,是諸葛亮發明的嗎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 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注意
1、放之前檢查孔明燈是否有破損,發現有破損,請用紙粘好。
2、避免燃放燒著燈體,應將折疊的孔明燈完全展開後再進行點火。
3、放時應該兩到三人協助。
4、請不要在多草木樹木的地方、城區樓區居民區、機場方圓5公里范圍內、高壓線附近、在倉庫、軍事禁區附近、加油站、油庫等易燃物附近進行燃放。
5、風力過大導致熱空氣流失,孔明燈無法正常升空,風力大於4級以上請不要燃放。
建議在空曠開闊的地方放飛,例如在海灘、江邊、河邊、湖邊、大操場、運動場、郊外無樹木地方放飛孔明燈。
6、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場所燃放孔明燈的,公安機關可以對其處警告或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下罰款。在加油站、加氣站、高壓供電設施設備、通信設施設備等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附近燃放孔明燈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處警告或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可處七日以下拘留並處罰金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該條目在2012年10月26日修訂後,取消對燃放孔明燈的要求。)
⑥ 諸葛亮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綸巾/諸葛巾
諸葛巾即綸巾。鶴氅裘。
在"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網路:
諸葛巾:http://ke..com/view/632125.htm?fr=ala0_1_1
羽扇綸巾:http://ke..com/view/90782.htm?fr=ala0_1_1
⑦ 怎樣做孔明帽子形狀的孔明燈
工具和材料:A.拷貝紙 B.裁紙刀 C.剪刀 D.尖嘴鉗 E.棉線 F.工業酒精 G.502膠 H.電線 I.棉花 J.竹條;
注意事項:孔明燈必須要在無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則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放飛時,需要2-3人的共同協力,強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燈底部拴上線,這樣既可以重復放飛,又能控制起飛高度和范圍,避免引起火災。
步驟
A.用裁紙刀將竹條削到厚薄3毫米以內,然後,把竹條彎成一個圈,用棉線或502膠固定。竹子有彈性,竹圈可能會不圓,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圓形。
B.用尖嘴鉗把廢電線外面的絕緣層去掉就可以得到細銅絲。不過,銅絲不能太細,否則容易燒斷,可以用3根銅絲擰在一起避免這個問題。
C.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後,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並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D.把銅絲綁在竹圈兩端,再把做好的燈罩粘在竹圈上。在銅絲上綁上棉花,浸上酒精,點燃後就可以放飛了。孔明燈不能太小,否則很難升上天。
放飛
⑧ 諸葛亮戴的帽子是怎麼來的啊
諸葛巾即綸巾。
在"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⑨ 怎樣手工做諸葛亮的帽子
諸葛亮帽子和古代帽子,如果誰需要我可以製作,純手工
⑩ 諸葛亮的帽子有幾種顏色,除了下面這一種
諸葛亮的幾種帽子是在各種地方戲曲里的設計,實際上諸葛亮的帽子只有一種,就是和流傳下來的他的畫像一樣,圍在頭上的一塊布,這在當時是大儒名士的打扮。
〈語林〉中有記載,說當時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的時候,司馬懿派人去偵察諸葛亮的行動,偵察的人回來報告說:諸葛亮坐在車子上,頭帶葛布做的葛巾,手拿羽扇指揮三軍,司馬懿嘆到:諸葛亮真名士也!
上面的故事是當時對諸葛亮外貌的唯一記載,當時諸葛亮白衣大袖手拿羽扇頭帶葛巾的打扮,在東漢末年晉魏時期名士中是非常流行的。當時的頭巾分兩中葛布做的頭巾,和綸做的頭巾,綸是一種更高級的絲織品,裡面有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