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所戴的帽子應該是「毗盧帽」,應該不是『五佛冠』,因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玄奘雖然是大德高僧,不會囿於派別之見,但還是不大可能帶這種帽子,而且《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過:
「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毗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至於唐僧帽子兩邊的飄帶上寫的,正常應該是"唵、嘛、呢、叭、彌、吽 "六字真言,如下圖
⑵ 唐僧頭上帶的叫什麼帽子(有圖)
毗盧帽。
⑶ 唐僧頭上戴的帽子學名叫什麼
是做法事用的五佛冠,也稱毗盧冠。表五方佛智,是法界存在之根本
⑷ 唐僧頭上戴的那頂叫什麼專業點的名字
毗盧帽
毗盧帽(毗盧帽) 亦稱「 毗羅帽 」或「毘盧帽」。 拼音:pí lú mào ㄆㄧˊ ㄌㄨˊ ㄇㄠˋ 解釋: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 毗盧 佛像的帽子。亦泛稱僧帽。 明 黃一正 《事物紺珠》:「毗羅帽、寶公帽、僧迦帽、山子帽、班吒帽、瓢帽、六和巾、頂包,八者皆釋冠也。」《西遊記》第三九回:「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毘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⑸ 唐僧的帽子
毗盧帽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5%FE%C2%AC%C3%B1&in=21363&cl=2&cm=1&sc=0&lm=-1&pn=5&rn=1&di=390030880&ln=10
⑹ 很少人知道,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毗盧帽】 (物名)黃檗僧所用之帽子也。
【毗盧】 (佛名)Vairocana,毗盧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稱。即密教之大日如來也。碧岩九十九則曰:「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雲: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雲:寡人不會。國師雲:莫認自己清凈法身。」大慧普說二曰:「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普燈錄十八曰:「坐斷毗盧頂[寧*頁],須是沒量大人。」今僧人於七月中元結盂蘭盆會,首座僧裝為毗盧佛,誦經施食,戴毗盧帽。因帽有毗盧佛小像,故名。
⑺ 唐僧的帽子叫什麼
此帽以紅色或黃色為絲線為主調,輔以其他七彩顏色絲線縫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盧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毀佛後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⑻ 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叫什麼
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叫「緊箍圈」,通過觀音或唐僧念的緊箍咒來使的它緊縮,頭痛欲裂。
《西遊記》中最具匠心的描寫,莫過於孫悟空頭上的「緊箍」,「緊箍」是觀音用來幫助唐僧束縛孫悟空的。孫悟空被戴上「緊箍」那天,事起因於孫悟空一頓打死六個「剪徑的大王」並與唐僧有過爭執,這場爭執,師徒都佔了理。
因此,觀音對孫悟空說:「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
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她對孫悟空除惡務盡思想作了一番善意的批評,保持師嚴,同時又明確地告誡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可見觀音對悟空也是持肯定保護立場的。
(8)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1、西遊記寫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
2、西遊記文學成就
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最為龐雜。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⑼ 帶唐僧帽子的是什麼佛
這種僧帽叫做毗盧冠、毗盧帽。帶這種僧帽的佛,是毗盧遮那佛。地藏菩薩也帶毗盧帽。
⑽ 唐僧頭上戴的是什麼
是密宗的五佛冠又叫毗盧冠.是金剛上師或法師做法會時,主法和尚戴的.
他象徵五智如來的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中央是大日如來(毗盧佛),其四方安置四佛分別是: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