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古族帽子分類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
『貳』 蒙古族服飾
四季都穿長袍
內蒙古、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
不同顏色各有象徵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黃色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腰帶防風抗寒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僵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叄』 新疆文化藝術元素是什麼新疆人的帽子上的花是什麼花紋
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色澤艷麗、五彩繽紛、種類繁多。維吾爾、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穿色彩鮮艷的連衣裙,外套坎肩。維吾爾、烏孜別克族連衣裙寬大,胸前多褶,而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連衣裙下端多皺襇,塔吉克族婦女喜歡在裙子上繫上圍裙。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的男子多穿過膝、無領、無袋的「裕袢」(外衣),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蒙古族、達斡爾族喜歡穿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還非常喜歡在衣服的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用各種綵線綉上各種精美的花卉花紋圖案,有時綴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裝飾品。
帽子
戴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共同愛好,尤喜歡戴花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綉花帽「花帕」是維吾爾族最具特色的頭飾。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這種做綉工精細的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樣繁多,多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出各種花紋圖案,花紋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哈薩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頂綉花,帽檐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圖案的圓斗形綉花帽「塔合亞」是姑娘們最喜歡戴的帽子,帽頂插一撮貓頭鷹羽毛,戴上不僅美麗動人,而且也象徵勇敢、堅定。柯爾克孜族男女則喜戴各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吉克族婦女喜戴刺綉精美、帶耳圍的綉花棉帽,這種帽子戴上不僅美觀,而且還能禦寒。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平頂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塊彩色頭巾。
腰巾
維吾爾男子的傳統長袷袢,一般沒有扣子,特別是寒冷的冬季一般總要扎腰巾。除當腰帶巾外,腰巾還有多種用途,如攜小物體、食品等;又是男子服裝的重要裝飾品。做工一般都比較精細,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表現了維吾爾人熱愛卑劣的審美情趣。它可分為兩種式樣:
方形腰巾。使用時折成三角形系在腰間,圖案花紋向外。它多是用各色布、綢緞、織錦料綉制而成。有些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艷麗,而中老年的較雅淡。
長形腰巾。是一種線織長腰巾,多是黑色或黑綠色,。用艷麗跳躍的色彩在兩端織上數層幾何形紋樣,別具特色。
馬靴
新疆的各少數民族,幾乎都有比較悠久的游牧生活的歷史。為適應這種生活,他們逐漸養成了喜穿馬靴的習俗。雖然人類生活在不斷進步、發展,但這些民族依然保留著穿馬靴的習慣。它已成為新疆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特需用品。在喜慶的節日里,歡快的舞會上,新婚日子裡,他們仍喜足登油光鋥亮的馬靴,配上獨特的民族服裝,將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體魄和豪爽開朗的性格表現得更加突出。
『肆』 蒙古族女性戴的圓頂帽怎樣製作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蒙古族服飾中最華彩的部分。當你親臨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禮場合時,總能看見戴著華麗頭飾的蒙古族女子。特別是每當姑娘出嫁時,新娘子那銀光閃爍、珠寶垂面的頭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蒙古族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還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婦女的頭飾都會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古韻猶存的頭飾,融匯了民族的集體智慧,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也記述了蒙古族的歷史和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把一些勞動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為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華麗的蒙古族頭飾,是由金銀珠寶裝飾而成,顯然,這與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關,除了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顯示民族個性和自尊心的因素。蒙古族自古就以游牧為主,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然占據著他們的生活,為此,牧民們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遷徙。佩飾在漢文化中是作為服飾的點綴而存在的,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形容更為貼切,她們喜歡珠光寶氣的裝飾自己,並且把頭飾看作是財富和美的象徵。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與這種生活相適應,頭飾也形成了自然古樸的風格。它除了裝飾功能外,又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部族間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其造型自然淳樸,天成一韻。據有關史料記載,在青銅器時代,蒙古高原就有了頭飾的製作工藝。從遺存文物中發現的耳環、耳墜、頭戴等青銅裝飾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可見這一時期人們的想像力和審美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從匈奴、鮮卑游牧民族出土的實物中可以看到,頭飾多數採用金銀、蚌、玉石、水晶、瑪瑙、金屬和赭石等原料製作。其結構和形制類似於近現代鄂爾多斯和察哈爾婦女的頭飾,整個裝飾紋樣,顯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愛好。到了蒙元時期,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更趨進步。婦女頭飾以多、以大、以重為美,戴大圈耳環,大的寶石項鏈。寶石種類、工藝造型,圖案紋樣在婦女的頭飾上體現得最為充分,豪華程度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如今,民間流傳下來的婦女頭飾,大多是清代的遺存。由於清政府對蒙古族地區實行盟旗制,至使部族間經濟狀況、文化觀念和生活習俗愈加的明顯,同時也促進了部族服飾文化的快速形成。這一時期頭飾的造型,較前趨向更加纖細、復雜和精緻。或雍容華貴,或古樸凝重,或精緻秀美,或簡約大方,呈現出特色鮮明的頭飾種類。一個盛裝的蒙古族婦女,其頭飾輕者有三、四斤,重者達十幾斤。這些流傳在民間的頭飾,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品了,而是植根於蒙古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它不僅詮釋了蒙古民俗文化的深邃內涵,也是民族手工技藝絕美的見證。
由於蒙古族除了在我區聚居外,還在國內多省區分布,頭飾的種類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頭飾的組合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部落,也因地域不同而略顯差異。有的部落還分為姑娘頭飾,新娘頭飾和已婚婦女頭飾,有的地區在戴法上也有講究。與頭飾組合的飾件更是多達幾十種,有簪、釵、發掐、扁方、步搖、吉祥座、耳墜、珠鏈及各類墜環,銀鏈、裝飾性大耳環、金銀項圈等飾件,裝扮起來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如鄂爾多斯、土爾扈特、和碩特、烏拉特、喀爾喀、杜爾伯特、巴爾虎、察哈爾、布里亞特、烏珠穆沁、科爾沁等。頭飾的結構有石珠鏈墜式、盤羊角式、簪釵組合式、帽子辮套式、珠鏈辮套組合式、額箍後簾組合式等幾十種。工藝上多採用捶打、編結、鏨花、鑲嵌、雕紋等技法。飾件圖案多以各種花卉、蟲草、盤腸、吉祥紋樣居多、造型精美
『伍』 新疆人帶什麼帽
你這句話問的就太籠統了·
你要問是什麼民族的·
新疆有很多少數名族·
維吾爾族的是那種四角的帽子·男的帽子上不放那中反光的金片·女的會放一些金片·帽子上面有他們伊斯蘭特有的花紋··
哈薩克族的是那種高一點的帽子·上面有白色的絨毛·很好看·
等等·你可以去搜索一下各個名字的服飾·就知道了·
新疆民族有
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滿、達斡爾、俄羅斯、塔塔爾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蒙古族的傳統服飾——蒙古袍。
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牧區,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盤腸"、"雲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卧可作被。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柒』 新疆人的戴帽子叫什麼
新疆花帽。
新疆花帽產於新疆,維吾爾語稱「朵帕」。是維吾爾族人民精心製作的民間工藝品。也是新疆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喜愛佩戴的一種用於裝飾的物品。
新疆的花帽因地域各異而具有不同的獨特品種。如南疆和田地區主產的塔什乾花帽,四角突起,狀如升斗。
採用大地散花圖案與彩色平綉技術,經精心綉制,全帽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有如盛開的花海。和田產金片花帽,採用壓、鏤花紋,以金片點綴裝飾,金光閃爍,富麗堂皇,為女式高檔花帽。
(7)新疆蒙古族帽子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新疆人是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個地州市和新疆地區所有的人。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新疆原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13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其餘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等55個民族。
狹義上的新疆人是指新中國成立時在新疆的各個民族的人及其後裔,廣義上的新疆人是指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民族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新疆花帽
網路-新疆人
『捌』 新疆的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傳統服裝為袍子。新疆的蒙古族將單袍稱為「拉布錫克」,稱皮袍為「得不勒」。 皮袍分有布面和無布面兩種。無布面的皮袍要在衣袖和衣邊上用布加縫約三指寬的邊,有的用羊羔皮加邊,再向里加二至三指寬的邊,有布面的多以綢緞、棉布做衣面。其樣式為右開襟、不開衩、袖長而窄,高領、寬下擺,適宜於牧區生活。男子一般頭戴形似瓜皮帽、尖頂、頂上結有朱英,有用水獺皮、貂皮等製成的護耳帶的圓形「托爾齊克」帽。身穿皮袍,腰扎紅、綠綢帶或黑、藍布帶。腰帶兩側佩掛一把別致的蒙古小刀,煙荷包、火鐮或鼻煙盒。腳穿長筒皮靴。婦女頭戴一種叫「哈珠勒噶」的涼圓帽。土爾扈特婦女還戴一種叫「厄登」的金絲氈帽。該帽以畜皮做里子,以綢、緞、布等做面,面綉花紋,頂結紅絨或紅絲長穗,異常艷麗。婦女的袍式多樣,多為紅、綠、藍色,領口、袖口、胸襟及下擺都有刺綉,系扣至腰部,腰以下加寬的「比西米特」長袍。已婚婦女則穿前面有襟,腰部有摺子的「特爾利克」長袍和腰部系帶的無領「別日孜」長袍。另外還穿一種前面開衩直到膝蓋,叫做「策勒德格」的長坎肩。腳穿長筒皮靴。佩戴各種金銀首飾。婦女們都留長發辮。未婚少女梳的辮子從一根到幾十根不等,上邊往往綴上用絹、絲製成的長穗和金、銀、銅圈、碧玉、珊瑚。已婚婦女則把頭發從中間分開,在兩邊梳半圓形的辮子,套上用黑色料子做的辮套,兩段飾以黃邊及綵線刺綉,辮套下按黑色長帶,上戴金銀珠寶,使人一看便知。
『玖』 維吾爾族、藏族、土家族、蒙古族冒子的區別怎麼識別
維吾爾族的帽子是平頂、多數為多邊形或四邊形、邊有有明顯稜角,無帽耳。顏色鮮亮。
蒙古族帽子尖頂、邊為圓形,無稜角、無帽耳。主要色調有藍、紅等。
藏族帽子平頂、圓形、有帽耳、內襯多有絨毛、顏色以黃色系居多。
土家族帽子偏扁平形狀,平頂、圓形、無帽耳。鑲銀飾、邊緣有垂下的絲帕。男士以黑色為主,女士以銀飾鑲嵌、紅、藍等顏色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