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武官員服飾。明代服制規定,文一品緋袍綉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青袍綉白鷳,六品鴛鴦,七品鸂鰳;八品綠袍綉黃鸝,九品鵪鶉;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老虎,四品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海馬。
2. 古代分了文官和武將,他們分別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清代官員的補子大體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鶿,七品鴻漱,八品鵪鶉, 九品練雀。 武官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參考一下:
明代的官服
明朝的朝服,依照文武官品和等級,訂定了衣服的花紋和顏色,其中有一小部份,採用元朝漢官服制。高階官員穿的袍服,沿用元朝皇帝穿的紅袍,中等官員穿青袍或綠袍,基層官吏穿的檀色或褐色服,是沿用元朝漢官的色彩。衣料上的花朵也有分別。官做得最大,袍服上面的朵也最多,最基層官吏,不準穿有花紋的服裝。明朝的官服,已經開始用「補子」了。補子又叫補服,就是帝制時代做官的人,在服裝上縫的徽識,是自明代起新訂的制度。官服都是盤領式的袍服,前後胸背除了縫著一塊補子外,衣襟都是右開,衣袖寬約三尺。一至四品文官穿緋袍,五至七品穿深藍袍,八至九品穿綠袍,不入流的雜官,穿戴興九品文官相同。命婦穿的穿官服,頭上戴的是鳳冠。從明代出土的一具金冠,是用細金絲編成的一個金網,那是皇後戴的。最高級的命婦,是封有王爵的夫
4. 古代官員及百姓的衣服顏色和官員的補子花紋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子制度定型於明代,裝飾在官員常服的前胸、後背處,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文官綉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綉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補子
二品文官補子
圖案為蟒、鬥牛等題材的,應歸屬於明代的「賜服」類。明代,補子也沿用元代舊稱,稱為「胸背」,或稱為「花樣」。李氏朝鮮作為中國的屬國,官服制度一如明朝,但胸背制度建立較明為晚,於朝鮮端宗二年(明景泰五年,1454年)正式採用。
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5. 歷史上,唐朝採用「官品服色制」,都有哪幾種顏色,哪種顏色最尊貴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中的顏色有四種,紫色、緋紅色、綠色和青色。所說到最尊貴的衣服顏色應該是皇帝老兒穿的赤黃色明服,上頭用金絲線鑲龍鳳的圖騰紋樣,很是尊貴。《通典》里頭講到這個官品服色制的具體內容: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以上綠,八品、九品以上青。
其實唐朝初期的時候官服顏色還沒有那麼大的分界線,也沒有太多人在意該穿什麼顏色,還有人和皇帝撞衫的呢,不過後來就被禁止了,可能會皇帝也是怕尷尬吧。總之這也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等級禮儀,只能拿來供歷史學家考究歷史罷了。
6. 古代官員的衣服顏色與官職的聯系
歷史上各朝代中,除唐朝外幾乎所有朝代官員的服飾均是以衣服上所綉圖樣為主要等級區別的,與顏色關系不大。
只有唐朝時,明確以衣服的顏色為品級高下標志,具體為:
一品二品官為紫色,三品官為淺紫色;
四品為緋,五品為淺緋;
六品為綠,七品為淺綠;
八品以下為青色。
7. 中國古代幾品官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明朝官員穿紅色,平民穿冷色調為主的顏色,紅色只在婚嫁是穿,皇帝特有的是金黃色,代表至高的權利,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能穿帶有黃色的衣服,不然則視為謀反,處以極刑。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皂、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8. 中國古代服飾的顏色等級劃分
中國古代把顏色分為正色和間色兩種,正色和間色成為明貴賤、辨等級的工具,絲毫不得混用。
正色是指青、赤、黃、白、黑5種純正的顏色,間色是指紺(紅青色)、紅(淺紅色)、縹(淡青色)、紫、流黃(褐黃色)5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孔子曾說「紅紫不以為褻服」,不能用紅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時的便服。
(8)古代四品官衣服顏色帽子顏色擴展閱讀:
據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至於當時5匹生絹也買不到一匹紫色布。
齊桓公看到這種現象十分擔心,於是管仲勸他不要再穿紫衣,「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然而,齊桓公始創的這個傳統卻流傳了下來,南北朝時期創立了五等官服制度:朱、紫、緋(深紅色)、綠、青。以唐代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