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道士的帽子衣服圖片大全

道士的帽子衣服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1-06-16 08:19:44

㈠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從服裝穿戴上,怎麼區分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巾、道袍顏色、道冠上都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從道巾上來區分,全真派道士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2、從服飾上來區分,兩派的著裝大同小異,皆大體沿襲古制。但全真派以「青」為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為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正一派以「藍」為主。

3、從道冠上來區分,全真派以皇冠為主,且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會在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正一派則按其不同用途,可以佩戴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不同道冠。見下圖,圖1為正一派,圖2為全真派。

(1)道士的帽子衣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廣泛傳播。

全真道士一般以修行為主,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的道派。

㈡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㈢ 道教用品道士帽子道家法帽道巾道帽莊子巾南華巾混元巾九梁巾布面這是修仙的嗎

對這是道家的行頭,要修仙就要准備一套,這些物品是有加持力的,如果想修仙那就買一套。

㈣ 道士的標准裝扮是什麼

道士顯著的特點是束發盤髻,一般戴一頂扁平的混元帽或南華巾,頂髻用木簪或玉簪別住。

道袍一般是青蘭色。青色象徵青龍,主東方生氣,五行屬木。青色還表示道士是道教始祖東華帝君的流裔和傳人。道袍不單只有蘭的。
也有黃的和紫的。方丈可穿黃袍和紫袍,逢到節日聖誕一般道士也可穿黃袍或紫袍,但沒受過戒的不能穿。
按儀范慣例戴什麼冠簪一定要配什麼頭飾,有一定的規矩。道冠有月冠、五嶽冠、蓮花冠、三台冠等,有木製的也有玉制的,用法很講究。道士一定要當完童道,舉行了 「冠巾禮」以後才能簪發戴冠,以戴月冠為最普遍。穿著道袍也有沿襲的規矩,什麼道袍一定要配什麼冠簪都有規定。道士穿著鮮艷的道袍,戴著亮晶晶的冠簪和頭巾,登著白布襪和船形的「雲鞋」或「青鞋」,與現代的情趣相去甚遠。道士的裝束看起來真有離塵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道士的用具也有很多規定。 「仙缽」和「規」是受戒時正式發給的。仙缽有鐵的、木的和漆的。到山裡采葯用鐵的,可以當鍋用;在叢林的齋堂里用木的和漆的。規是一塊紅布,一米半長,八十厘米寬,四周鑲著約十厘米寬的黑邊。規的用法有三種:1.完全展開表示最高的崇敬。2.半疊起來表示對尊神上仙的敬仰。3.完全疊好,做經懺時掛在手臂上表示肅敬。規的尺寸大小和佛教法事中用的「具」差不多。《昆尼日用》一書中說明了「具」的用途。
以上談的是全真教而不是天師道道士的裝束。一般來說全直教道士注重個人清修,要上山找草葯,因此道袍比較輕便樸素;天師道道士注意祭祀威儀,大部份時間花在誦經念咒上,又講究聖誕祭典,所以道袍比較考究。

㈤ 道教高功衣服顏色

道袍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道教道袍 (5張)
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現代道教的「道袍」作為宗教服飾,雖與世俗社會的傳統服飾道袍同源,但由於部分結構有所區別(如三清領、內擺結構等),因此兩者不能等同
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

㈥ 道士帽子的圖片有嗎

淘寶里賣道教用品的圖片應有盡有····

㈦ 道教衣服的不同顏色各代表什麼

黃色

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

道教起源於黃帝,而黃帝在五行屬土,故有土德黃帝之稱。故黃帝除了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外,還是道教的始祖。而黃色道服在道教中的地位最高,也七種服色的中只有一派的教主才能穿著的服色。

紫色

紫色在道教中,一直都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顏色。在道教團體中,一直有「紫氣東來」的的成語,說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守城史伊喜看到東方有紫氣三千里向西而來。

故而紫色在道教是象徵高貴以及祥瑞,而歷代皇帝也喜歡用紫色道服來賞賜道士。而紫色服裝在道教中也只有大師及高級法師才能穿,而不是任何人都穿,而且穿著也必定是在重要的場合。

紅色

紅色相對於黃色及紫色道服來說,是比較少的。這一服色在道教中只有上等法師以及在在道教法事的上表祈福中才會用到,故而平時很少看到有穿著紅色服裝的道士。

青色

這是最常見的道士服裝,也是道士日常所穿道袍的服裝顏色,在道教中,青色在五行中象徵木,木代表生機。而道教信今生不信來世,故而對於道士來說,長生是他們的最終目標,生機則代表長壽,所以常穿青色服裝一方面是作為常服,一方面是暗合長壽的意思在其中。

綠色

這類道服顏色在道教中比較少見,一方便是因為地位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綠色是散人仙客所穿,換句話說,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居士所穿,不算是正式拜師修行的道士。

黑色

准確來說,黑色不算是道教團體所穿的服裝顏色,而是其中一個部門所穿的,而這個部門稱為——斗部。在道教文化中,斗部主要供奉斗姆元君及二十四八星宿,二十四元辰。

白色

白色在道教中可以說是一個奇特的顏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是一個特殊的顏色。在道教中這個顏色是冥司所穿,我們知道,宗教人士信奉人死之後會有鬼魂,而冥司則是鬼魂的居住之地。而道教冥司則是對鬼魂超渡、供奉、以及做冥司法事的部門。

沒有這三個人,道教可能已經消失

㈧ 道士的帽子都有什麼樣

跟電視劇裡面的道士一樣的

㈨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9)道士的帽子衣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㈩ 道教的道士帶的九種帽子都長的什麼樣

太陽巾,中間有洞。

與道士的帽子衣服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穿裙子的裡面穿什麼褲子 瀏覽:269
款兒童羽絨服 瀏覽:15
小馬甲寫的書 瀏覽:689
機車款外套貼身好還是寬松好 瀏覽:253
怎麼樣織小寶寶衣 瀏覽:776
韓國女生風衣都是什麼牌子的好看 瀏覽:873
霧藍灰羽絨服配什麼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626
男生什麼衣服配校服好看 瀏覽:398
織圍巾上的圖案好看圖片欣賞 瀏覽:13
土褐色風衣 瀏覽:621
淡粉色的衣服搭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0
哺乳期多少文胸夠用 瀏覽:455
褲子穿緊了腿怎麼麻 瀏覽:603
鎘淺綠色衣搭配圖片 瀏覽:61
為什麼褲子襠的位置容易磨爛 瀏覽:490
粉色衣配粉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418
絕地求生黃色格子襯衫英語 瀏覽:854
工廠批發貨源代理男裝 瀏覽:715
環衛局執法人員制服 瀏覽:627
黑色帶帽子外國女人壁紙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