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金雕帽子

金雕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14 19:37:11

① 草原上的鷹有哪些生活習性

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
我國的鷹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蒙古。

鷹(ying)脊椎動物,鳥綱,鷹科部分種類的通稱。
Phylum: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SubPhylum: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Class: 鳥綱
AvesOrder: 鸛形目
Ciconiiformes 鸛亞目

鷹科(Accipitridae)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鵟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兀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還有些適應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其中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鵟亞科和禿鷲亞科,共20屬46種
鷹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視覺敏銳,能在高空飛翔時看到地面上的獵物。由於鷹眼的視網膜的黃斑處有2個中央凹,不僅比一般動物多1個,而且中央凹的感光細胞每平方毫米多達100萬個(人眼僅約有15萬個)。上喙尖銳彎曲,下喙較短。4趾具有銳利的鉤爪,適於抓捕獵物。性情兇猛,肉食性,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喜食屍體,如禿鷲(Aegypiusmonachas)。兩翼發達,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如蒼鷹(Accipitergentilis)、雀鷹(鷂子)(Accipi-ternisus)、鳶(老鷹)(Milvusmilvus)等。

金雕(Aguilachrysaetos)俗稱潔白雕,體較大,全身為黑褐色,體色為雕類與鷹類中最發黑的一種。成鳥頭頸部金黃色。幼鳥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飛羽的基部為白色,成長後白色部分消失。飛翔時翼長而寬,尾端稍圓形。在我國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與虎頭海雕的幼鳥,全身也為褐色,與金雕很相似,但尾形為楔形,是與金雕相區別的重要標志。棲於山地,常高踞山崖巔頂或飛翔於高空中。性兇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岩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幼鳥馴養作獵鷹;飛羽及尾羽可供製扇,有重要經濟價值。
烏雕(Aguilaclanga)俗稱皂雕或花雕,體形比蒼鷹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長。幼鳥翼的復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級飛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棲於沼澤、河川、水邊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鳥類、鷗、鴉以及鼠類,也常食動物屍體。終年留居我國東北和長江下游一帶,冬時常見於福建、廣東等地。

隼是小型猛禽,一般比鴿子稍大一些,翅狹而尖,尾長,飛行敏捷,以小型動物及昆蟲等為主食。我國常見種類有游隼,燕隼及紅隼等。
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翼較寬的一種,成鳥上體濃青黑色,下體發白,有細的橫紋。幼鳥上體暗褐色,下體有縱紋,幼鳥及成鳥頰部有鮮明的須狀黑斑。性甚兇猛,飛行迅速,常棲於沿海地區,在河湖上空疾飛,掠捕野鴨等鳥類為食,為我國北方的旅鳥,南方為冬候鳥。
燕隼(Farco subbuteo)體形似游隼但較小,翼先端尖銳,棲止時翼與尾等長,與其他鷹類不同。上體黑褐色,成鳥從胸到腹有黑色縱斑,從脛到下尾赤褐色。幼鳥縱斑粗,下體褐色較濃,頰部有須狀紋。翼下面淡灰色,飛翔時看起來似為黑色鳥類。棲於林區農耕地、平原、草原等地,飛翔輕捷迅速,常在飛翔中捕食昆蟲及小形禽鳥。遍布我國東部,在黃河長江流域,為夏候鳥,為廣東省留鳥。
紅隼(Falco tinunculus)雄性背褐色,頭尾青灰色,尾先端有黑帶。雌體為赤褐色,上面有橫斑,下體有縱斑,飛翔時飛羽黑褐色、復羽褐色很顯明,翼較游隼為尖銳。常棲於農耕地、田圃附近以及開闊的山麓草原等地。常常停翔在空中,見到餌物即直下掠之,嗜食昆蟲、小鳥及小型嚙齒類。終年留居於華北一帶,冬時見於我國東南部大陸及台灣。
草原雕的雄鳥體形較小,體長約740毫米,全身羽毛褐色。雌鳥較大,體長約780毫米,羽毛的顏色較深。它們遍布我國西部,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東達內蒙中部、東部及河北省。秋後遷到南方越冬。草原雕多見於低山和開闊的草原地帶,平時飛行較低,多見翱翔在150-200米高的草原上空,有時在地面上尋找獵獲物,站在鼠類洞外「守株待兔」。它每日取食的時間,與鼠類的活動規律恰好一致,大都在早上7-10點以及傍晚時候進行覓食,故此是鼠類的有力天故。營巢在樹上、岩壁上或在旱獺洞里。樹上的巢,主要以樹枝、蘆葦等為材料,內鋪草或羊毛等物。4-5月間產卵,每次產2-3枚,卵上有紅褐和蒼灰色斑點。孵卵期45天,育雛期55天,8月底幼鳥即可出飛。
鷹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鳥。千百年來,鷹一直被人類所神化,成為勇敢、威武的象徵,但鷹和人類的關系不只於此。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酒酣胸膽尚開張。」這是蘇東坡在《密州出獵》一詞中描繪他率人出獵時的情景。其中「右擎蒼」就是說右臂上站著蒼鷹。當然,這只蒼鷹是被人馴化專門用來打獵的獵鷹。
馴養野鷹用於狩獵活動,在蘇東坡那個時代以前就已開始了。我們的祖先很早發現鷹善於捕捉野雞、野兔和野鴨等動物,於是他們開始探索馴鷹狩獵的方法。歷史上,用鷹狩獵被稱為鷹獵。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秦朝宰相李斯被處死前仍想著「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的生活。可見,當時鷹獵已是貴族的主要游樂活動之一。據考證,鷹獵最早起源於東方,公元前721~705年亞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王國,在今伊拉克北部)國王薩爾貢二世在位時便有鷹獵活動。後來,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和東征的十字軍士兵在東方學會了鷹獵術,並將此術傳入歐洲大陸。起先,鷹獵是特權階級專有的消遣活動,到17世紀,鷹獵便在大眾中普及了。1770年,世界上第一個鷹獵者協會在英格蘭成立。鷹獵所使用的鷹種類很多,在我國主要是蒼鷹。這種鷹體形修長,雄鷹體長0.5米,雌鷹比雄鷹大,約0.56米。野生蒼鷹喜歡棲息在森林中。它們翅膀短圓,飛行時,蒼鷹可振翅疾飛,亦可在高空悠閑地翱翔,還能懸停在空中發出「滴—利利利……」的鳴叫。蒼鷹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沖而下,鷹獵者正是利用蒼鷹這種捕食習性。蒼鷹捕獵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它有獵人和獵犬幫助驚動獵物,當獵物驚慌失措時,蒼鷹便迅速出擊,一舉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據說雌鷹的捕獵本領比雄鷹高,因而馴鷹人喜歡誘捕雌鷹馴養。
馴鷹主要是馴化幼鷹。不過,一般蒼鷹都在高大樹木的頂部做巢,很少有人敢到鷹巢中掏雛鷹。如果那樣,偷竊者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由於近幾十年來大量使用農葯,森林被過度開發,蒼鷹已不多見了。鷹獵活動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蒼鷹的存活數量,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還有待研究。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游隼也是常用的獵鷹。中世紀時,在英國,只有伯爵以上的貴族才有擁有游隼的權力,一般貧民百姓只能馴其他的鷹。嚴格他說,游隼不是鷹而是隼。隼的體型一般比鷹小,它翅膀尖長,善於疾飛,有鳥中殲擊機的美稱。
我國古代稱隼為鷙,是疾飛之鳥的意思。隼跟鷹的重要區別在嘴上,隼上頜邊緣有一個銳利的齒突,而鷹沒有。
游隼在它同類中算較大的一種,它體長約0.5米,雙翅展開可達0.7米左右。游隼主要在開闊的原野上活動,農田、草地、河谷及山地丘陵都是它們大顯身手的地方。游隼飛行很快,在捕捉獵物時,最快可達每小時360千米。游隼主要以鳥類為食,而且大都在空中捕食。它們以高速追上獵物,伸出利爪猛擊獵物。獵物受傷後直落到地上,有時游隼不等獵物落地,便在空中將它們截獲。然而,有時游隼也會失手,不能一舉擊中獵物。遇到這種情況,游隼是從不放棄獵物的,它會再次升空攻擊,直到捕獲獵物為止。捕獵時,游隼一般先用利爪刺穿獵物的頸椎骨,再用嘴啄破獵物頸部血管,有時甚至啄斷獵物的脖子。然後,它撕掉鳥的羽毛,撕食獵物的肌肉。這種本領即使是剛出窩的小游隼也運用自如。一窩游隼在一個夏天能吃掉300隻中等大小的鳥。它們的食譜中包括針尾鴨、赤頸鴨、綠頭鴨、銀鷗、斑鳩、野雞、野兔、鼠和昆蟲等。正因如此,游隼才廣受馴鷹者賞識。
游隼分布廣泛,從寒冷的北極到非洲的南端都有它們的蹤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馴養大批游隼,用它們在空中截擊同盟國用於傳遞消息的信鴿。這樣做,確實破壞了協約國的情報系統。但是,游隼不能識別敵我,它們也不會放過德國的信鴿,德國人這才被迫停止使用游隼。我國也有游隼,但主要是冬候鳥,而且數量十分稀少。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游隼受到嚴重的威脅,數量正在急劇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范圍的濫用農葯。游隼捕食體內積存農葯的獵物後,它們的生殖系統受到損害,就會降低產卵率和胚胎的成活率。更嚴重的是,在包括游隼在內的許多猛禽腦部血液中檢測出微量的農葯,這對游隼高度發達的運動調節系統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一旦腦部的農葯量達到中毒水平,游隼不僅不再是捕獵能手。而且很可能連飛翔都困難了。在美國,游隼被認為已瀕臨絕跡,許多科學家正全力以赴,投入拯救和保護工作。這種風靡一時的獵鷹還能重振雄風嗎?人們拭目以待。
鷹絕不僅僅是供人類狩獵用的獵禽。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50年代初期,法國兔子成患。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保護農牧場,法國人故意使兔粘液瘤病在野兔中流行。這樣,法國確實有效地控制兔子的數量,但歐洲其他國家卻因此遭殃。因為這些國家兔子的數量維持在正常水平,而兔粘液瘤病的流行造成90%兔子死亡。可是,在西班牙南部馬里馬斯生活的兔卻一直保持相當的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馬里馬斯地區捕食猛禽較多,而感染粘液瘤病的病兔又較易被猛禽捕殺,染病的兔子不斷被淘汰,於是粘液瘤病並沒在馬里馬斯兔群中流行。如果沒有猛禽,誰又能使馬里馬斯兔群兔於瘟疫之災呢!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說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鷹這種捕食鳥類能對它捕食對象的群體起控制或保護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在幫助捕食對象的群體淘汰體弱多病、無生存競爭能力的個體,從而保證獵物群體的健康及競爭能力。當然,它們也在一定范圍內控制獵物的數量,如一隻雀鷹每年要吃290隻老鼠,這相當於16對老鼠一年所能繁殖的小鼠數。可想而知,雀鷹對鼠類的數量具有強有力的控制能力。因此鷹類是生態平衡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讓我們努力保護這些猛禽吧。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隻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盡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里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4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1.5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沖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沖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沖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沖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沖,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只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里。
我國是盛產海雕的國家,產地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玉帶海雕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我國西部高原的海雕,它們體型巨大,翼展達2米。它們特別愛吃旱獺幼崽和鼠兔。它們常靜棲在距旱獺洞和鼠兔洞十幾米的地方,當獵物探頭出洞四處張望時,碩大的玉帶海雕便猛撲過去。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蘇聯外貝加爾地區生活的玉帶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鴻雁。玉帶海雕的尾羽黑褐色,尾羽中部還有一條白色的寬頻。玉帶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貴的羽飾,因此它常遭到人們捕殺。白尾海雕跟玉帶海雕大小相近,它尾羽是純白色的,非常顯眼。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區,繁殖時它們遷徙到東北及長江下游一帶,冬季在長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魚外,還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們還偶爾捕食狗和貓,甚至能以屍體腐肉和漁場附近的垃圾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它們可以45天不吃東西而安然無恙。白尾海雕的全身羽毛幾乎都有經濟價值,翼羽、尾羽可制扇,尾下覆羽可作裝飾羽。白尾海雕和玉帶海雕在我國都很稀少,已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頭海雕是最著名的一種海雕,它們只生活在北美。18世紀,美國國會將白頭海雕定為國鳥。從那時起,美國的國徽和軍服上全都印有白頭海雕腳握橄欖枝的圖案。在這個圖案中,橄欖枝象徵著和平,白頭海雕則意味著戰爭,兩者結合在一起象徵著集和平和戰爭兩大權利於一身的美國國會。
白頭海雕最突出的特點是頭和尾都潔白如雪,身體其餘部分為棕色。它們的幼鳥跟成鳥不同,出生時全身羽毛都是栗褐色,跟金雕相似。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白頭海雕頭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漸變白。一般幼鳥需要7年才完全成熟,那時頭尾才變得跟父母完全一樣。白頭海雕以捕食魚類和其他一些小動物為生,它們也食腐肉。它們還常常倚仗武力奪他人口中之食。有時它們逼著鷗等弱小的捕魚鳥吐出獵物;有時則強行搶食,弱小的鳥迫於它們的強大而讓出食物。甚至體型較大的美洲鷲也得在它們的威逼下,乖乖地吐出已吞入嗉囊中的腐肉,否則美洲鷲就會遭到白頭海雕的猛烈攻擊,輕則受傷,重則喪命。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強悍的猛禽也沒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厄運。即使在它們被推崇為國鳥的美國,從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隻白頭海雕被槍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仍有1000餘只白頭海雕喪生於獵人的槍口下。但白頭海雕的厄運不止於此,近來,科學家們發現,白頭海雕血液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猛禽,許多白頭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腦組織都因而受到損傷。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於體內過量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白頭海雕的數量因此而急劇減少。目前,美國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拯救瀕危的白頭海雕。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提起老鷹,大概無人不曉,因為無論在城鎮郊區還是鄉村山野,幾乎處處可見它們的蹤跡。它們時而振翅直飛,時而高空盤旋,飛行姿態之輕盈,令人羨佩。清代詩人高鼎有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里紙鳶就是風箏,而鳶是老鷹在分類學上的稱謂。古人把風箏稱作紙鳶,說明人們對鳶那種輕盈優美的飛行姿態多麼熟悉。在英語中,鳶也被稱作kite,而kite的中文意思就是鳳箏。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對鳶的認識是非常相似的。
鳶是鷹的一種,辨認它們很容易:它們全身羽毛呈暗褐色,在飛翔時,翅上左右各顯露出一塊白斑,尾是中間凹的叉形,跟其他鷹中間凸的圓形尾截然不同。
「老鷹抓小雞」盡人皆知,甚至成了小朋友們常玩的一種游戲。那麼,鳶是不是嗜雞成性呢?實際上,鳶的食性很雜,它們常在田野間捕食兔、鼠等小哺乳動物,也吃小鳥、蛇、蛙、魚、蝗蟲、螞蟻和蚯蚓,有時它們甚至吃一些五穀雜糧。在海濱,鳶時常以垃圾、腐魚、小動物屍體為食,因此被人稱作清道夫。相對來說,小雞在鳶的食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
赤鳶是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和中東的一種鳶。它跟我國常見的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羽毛呈紅褐色,因而得名「赤鳶」。赤鳶體長0.6米左右,雙翅展開達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節,雌雄赤鳶在天空中比翼齊飛,萬里晴空像一個巨大的「舞場」,雄赤鳶盡情地上下翻飛,向雌赤鳶展示自己的飛行本領。「互訂終身」之後,雌雄赤鳶便一同「嘰嘰嘰嘰嘰……」地歡叫著飛到它們中意的巢址,「安家立業」。赤鳶的巢大部分是舊巢,很大的可能是它們這一對前一年用過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邊緣的高大樹木上,這使巢不僅成為它們的孵卵「場」,還成了它們的瞭望塔,非常便於搜索獵物。當然,舊巢必須經過修理才能使用,於是「夫妻」雙雙忙碌起來,它們用嘴叼來小樹枝、苔鮮、各種各樣的紙條、獸毛、爛布頭,甚至還從附近人家晾衣繩上叼來衣服,真是「不拘一格選巢材」。
當舒適的巢修好後,雌赤鳶便產下2~4枚卵。4月中旬,渾身長滿灰色絨羽的小雛便出殼了,它們張開大嘴,不停地鳴叫討食。雄赤鳶便急忙外出為雛鳶捕食,這時,雄赤鳶每天出獵多達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鳶的食譜跟鳶一樣龐雜,它們吃田鼠、家鼠、旱獺、蛇、蠕蟲、動物屍體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緊缺時,赤鴦還會為「孩子們」去「討飯」。當然,嚴格他說它們並非真正地「討飯」,它們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獸身邊。如果食物的主人「大發慈悲」,就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鳶便把這些剩食「收拾回家」。
在幼雛孵出的第一個星期里,雄赤鳶總要單獨外出,為「全家」捕食。一個星期之後,雌赤鳶才跟「丈夫」一同出獵。
小赤鳶出世後45天左右開始「鍛煉」翅膀,它們站在巢邊,不斷地扇動翅膀,但不能起飛。「父母」對小赤鳶的練習漠不關心,每天仍不斷出獵,全憑小赤鳶自己不斷摸索。練習4~5天之後,強壯的小赤鳶就試著做第一次飛行了。在小赤鳶練飛的這段時間內,「父母」格外地忙碌,因為練飛的小赤鳶總是吃不飽。赤鳶「父母」一次次出獵,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里一放,便又急忙飛向狩獵場」。而巢內,隨著它們一次次地飛回,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搶食斗爭」。飢腸轆轆的小赤鳶們互不相讓,爭先搶食。當然,強壯的小赤鳶總是占上風,生存競爭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間也無例外!幾個月後,翅膀練硬了的小赤鳶們離開了「家」,開始了獨立生活。
鳶類中,有不少奇特的種類。例如,有一種分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及南美洲地區的鳶,它叫做蝸牛鳶。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這種鳶專以蝸牛為食,但怎麼個吃法卻鮮為人知。後來,一位名叫赫伯特.朗的美國探險家根據他在英屬蓋亞那的觀察,詳細地描述了蝸牛鴛吃蝸牛的方法。原來,當蝸牛鳶拾到一個蝸牛時,它並不急於行動。它用爪握住蝸牛殼,靜靜地耐心等待。當蝸牛認為萬事大吉,身體緩慢伸出殼時,蝸牛鳶使用尖利的嘴准確地刺中蝸牛的肉身,2分鍾後,蝸牛便癱瘓了。然後,蝸牛鳶搖動硬殼,甩出蝸牛的肉身。這時,它們才迫不及待地吞下蝸牛肉,連蝸牛封閉硬殼的角質化厴也一同吞下去。
蝸牛鳶的這種取食方法的確獨特有趣。然而,更有趣的是分布在印度—馬來亞地區叢林中的另一種鳶——鵑隼。它們可以用腳掏取藏在樹洞中的動物。它們的腳如同猴子的「手」一樣靈活。它們的腳踝,就是一般人們印象中鳥的「膝關節」,不僅可以向前彎曲,而且還可以向後彎曲,如同人的手腕那樣。
蜂鷹也是一種鳶。它們體長約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臉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鱗片一樣。蜂鷹經常棲息於稀疏的松林中,常到鄉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動。蜂鷹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蟲甚至長有毒刺的成年蜂。它們臉部鱗片一樣的緻密羽毛像頭盔一樣,使蜂群奈何不得。蜂鷹在夏季常隨蜂群移動而轉移棲息地。冬天,它們則又回到較溫暖的地區。蜂鷹不僅吃蜂,它們也吃蟈蟈、蝽象、鼠類、蛙及蛇等小動物。據記載,蜂鷹在我國東部丘陵和南方很常見。蜂鷹嗜食蜂類,給養蜂業帶來一定的損失,但在另一方面,蜂鷹也啄食害蟲,給農林業生產帶來一定益處。
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大群的食草動物不論走到那裡,都尾隨著一些垂涎欲滴的動物。在這些覬覦者中,禿鷲隨時可見,它們緊追目標,不停地在獸群上空盤旋。突然,其中一隻禿鷲發現一具屍體,它在空中盤旋幾圈後,准確地落在屍體旁邊,剎那間,二三十隻禿鷲相繼降落,於是,屍體被撕裂,內臟被吞食,肌肉被成條地撕下。
在南美安第斯山脈,安第斯神鷹正翱遊碧空、俯視丘陵,期望能遇到一隻死羊以飽飢腸。從外表看,安第斯神鷹跟非洲草原上的禿鷲非常相似:頭和脖子都只生著短短的絨羽,彷彿是裸露的。但是,鳥類學家指出,它們並無共同的祖先,也沒有親緣關系。非洲草原上的禿鷲是舊大陸鷲的後裔,是鷹的近親。而安第斯神鷹是新大陸鷲。
大約在2000萬年前,舊大陸鷲曾駐足美洲新大陸。後來,由於某種目前尚未確知的原因,它們徹底從新大陸上消失了。隨著舊大陸鴛的消失,新大陸鷲的祖先興起了,成了新大陸上以屍體、腐肉為食的鳥類。據研究新大陸鷲的祖先在生存歷史上較舊大陸鷲還要久遠,它們是單獨進化的一類鷹鷲類鳥。跟舊大陸鷲不同,新大陸鷲的鼻孔是相通的,有些種類有根發達的嗅覺器官;新大陸鷲的爪很細弱,不像舊大陸鷲有雕一樣強勁的利爪。另外,新大陸鷲的鳴管很不發達,因而近乎「啞巴」。
現存的新大陸鷲只有7種,因為它們全部分布在美洲,所以又稱美洲鷲,安第斯神鷹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鷲體羽黑色,雄鷲前額有一個大肉垂,裸露的頸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領,裸露的頭、頸和嗉囊都呈鮮紅色,因它們主要棲息在安第斯山脈中溫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們展翼達3米,體重達12千克,被認為是可飛行的最大的一種鳥,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鷹善於翱翔,能藉助山間的上升氣流升高,並悄無聲息地飛越溝壑大川。它們可以以任何動物的屍體為食,尤其愛吃牛羊的屍體。跟許多舊大陸鷲不同,安第斯神鷹很少聚成幾十隻的大群一起進食。安第斯神鷹十分貪食,不吃完屍體,是絕不會離去的。安第斯神鷹常常在吃食後飛到高高的懸崖上久「坐」,因為它們吃得太多太飽。不過,它們的消化系統肌肉發達,消化力強,即使所食過多也能順利消化。目前,因為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安第斯神鷹在安第斯山區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較常見。
舊大陸鷲大約有13種,廣泛分布於非洲、亞洲和歐洲,肉垂禿鷲就是其中一種。肉垂禿鷲是生活在非洲荒漠草原上的一種數量非常多的大型舊大陸鷲,它體長約1米,展翼可達2.7米,它因裸露的頭部兩側懸垂著粉色肉垂而得名。
肉垂禿鷲背部羽毛黑色和褐色間雜,尾楔型,腹部長有大量白色絨羽,使它們看上去像一個領系餐巾、衣衫不整的嬉皮士。說起它們的行為,人們常用兩個字形容——「貪婪」。原來,肉垂禿鷲非常霸道,不論是不是它們先發現的屍體,在爭斗中它們總是占上風。如果其他禿鷲不肯讓出屍體,它們就會用武力驅趕。肉垂禿鷲取食時也有嚴格的順序,總是個體大、身?/ca>

② 最厲害的鳥類是什麼

歐亞的金雕、澳洲的楔尾雕、美洲的角雕、非洲的短尾雕
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③ 怎樣馴鷹捕食

鷹馴養要從選鷹種/挑鷹開始。一般按季節選鷹種。
春末夏始的時候一般就是松子/白雄,秋冬季節就是鷂子/氣雄/垛子(垛子又分:蘭花秀/馬蓮/桃花,還有一種鬼臉垛子,是垛子一種亞種,臉上淚痕粗大,色灰,爪黃。 松子/白雄是玩小鷹中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喜歡的鷹種。主要因為這兩種鷹容易訓練,獵性好,還有就是它們來的時候正趕上小麻雀快要出窩了,鷹一經訓練完成小麻雀正好出窩,容易放上。
松子/白雄每年4月下旬左右在東北就能見面了,剛見面時幾乎全是老鷹一般到了5月4.5日後陸續就有花鷹到了,一到小滿鷹就算過去了。一般挑鷹要挑早期鷹。見面早的鷹說明它拿食不費勁,不用跟著鳥群走,可以先到。
現今養鷹人挑小鷹尤其是松子,講究什麼對花/凈毛,其實只有鷹夠硬,爪子干凈,毛倒的不柴,有油就行了,不要非分幾棵幾棵的。放小鷹人比鷹重要,鷹是人玩出來的,如果人掐不好食,再不會貼鳥,放鷹時把再不順,多好的鷹也是白搭。
生手玩小鷹建議還是玩花鷹,因為花鷹一旦虧了,還能提膘快點,能擔待點,換成老鷹很可能已經死了,另外老鷹性大也不好訓練。
白雄不要養體型大的,一般大的逮法(自己看法)。白雄分棗紅眼/白尕眼一系列。在過去老前輩們玩白雄的大有人在,每日出圍收獲比松子還多。有一位前輩十幾年前用白雄逮大眼賊籠兔虎,讓人大開眼界。(大眼賊是一種大型田鼠,眼大,身短,腿短,尾短,每隻有三兩左右。)
鷂子/氣雄一般10月前後和大鷹一塊過。鷂子/氣雄分青/紫/麻。但紫氣中有一種火氣,色艷如火,逮法飄逸,灑脫。
鷂子/氣雄如果單按逮法來說氣要比松子逮的巧,並比松子要快。鷂子要比白雄的飛頭快,並且有力,可降大物,但鷂子不是越大越好要綜合判斷。小鷂子,比氣雄只大半個尾花,青鷹,眼皮/鼻子/爪子全是豆青色,脯白,背青。但鷂子性大易反性,要注意,在華北一帶有句話:鷹七鷂八。說得是要想放上鷂子比大鷹還要多一天。
氣雄,逮法好,但要比一般鷹嬌氣,膘一旦虧了就不好提了,並且膘小容易掉腿,這就是人們說得:氣的腿活見鬼。
垛子也分白/慶/紫幾種顏色。,如果再加上蘿卜身,蛤蟆頭,棒槌尾巴。 垛子逮法不同長腿鷹,以抄為主,有的鷹也如兔虎一樣打,打得鳥在地上打圈。
紅隼/山尖子,現在有很多人飼養,喊遠玩,也挺有意思,但沒實際作用。紅隼/山尖子長得差不多,一個長尾巴,一個像垛子尾巴。
松子、白雄到手後一定要補水,因為此時的鷹經過長途遷徙,再被人捕捉,身心俱疲,內火外蓬,如補及時補水,一干膛很容易就糟蹋了。這時補水鷹一般都不喝,用肉或鳥帶水往鷹嘴點,如果鷹怯人厲害,必要時用手扁住鷹點水,點水後將鷹放到清凈處,讓鷹歇杠。(這時人要注意,不用因為鷹撲棱而傷鷹。)當水條下來後,就要對鷹開食了,開食時人要慢慢靠近輕聲呼喚,並用紅肉或鳥(撕開胸脯)輕輕擺動引誘,當鷹眼神由叮人到看肉時把肉放到杠上,讓鷹自行摞食,鷹如果不食,可用活鳥綁杠引誘,人不要離鷹太遠,當鷹開始摞食,吃到紅肉,喝血,人不要用眼叮著看,要慢慢靠近,用手輕撫到鳥身上(鷹最怕人眼,如果人用眼盯鷹,鷹多數會跑)這時鷹沒什麼反映,開食就算成功了。
當開食成功後就要對鷹進行舉駕,扎綁.舉駕是為了讓鷹闖臉,和人親近,不怕人,並也是對鷹的一種運動幫它消化,下條.扎綁是為了以後放鷹做准備,經過扎綁的鷹一般在出圍時都不杠把,不愛處膀黃.
鷹開食後,每天早上一駕鷹就要對鷹撈水,撈水時一定要撈痛快(撈水是為了去火,清膛)但撈水不要太勤,一嗉水就掉一嗉膘,水有時比軸和墊還厲害。
經過舉駕扎綁點水後的鷹,一經穩當,不怕人的時候,鷹的食一般也就痛快.(因為食不痛快,鷹一般都不穩當)當食痛快後,就要大小食抻著,可以快速的勾起鷹的欺頭,鷹一旦上欺,就要斷欺頭夠不夠,只要夠了就要出圍,如不出圍等欺頭過了,再夠欺頭就不易了.(必需要鷹有大小食)
鷹不要把膘弄得太小,最小也要七成以上,鷹只要膛凈了,不在乎大小膘。
當鷹出圍的前一天,掐食一定要狠(沒有摔死孩子的心就不要玩鷹)。如果膘太小,你就不能狠掐,那樣欺頭反不對了。
鷹出圍當天,鷹就跟瘋了似的,見鳥就杠把,就去追.這時人一定要順好把,爭取一下成功.鷹捕到鳥後讓它自由打毛摞食,不要動它,在哪逮到就在哪喂,當鷹吃了一半鳥時人將鷹和鳥一塊拿起帶水用鳥喂鷹,如不夠用自帶鳥繼續喂,喂個大食(不要貪鳥,頭天就放10個8個,很容易弄出毛病)。這樣喂過鷹轉天再放,欺頭旺,獵性好,不會因為膛內有底而不逮鳥.
鷹放上後,再喊溜子,一般鷹放上再兩三日後再喊溜子很容易喊開,鷹已經認鳥,用鳥一擺鷹就上手了,喊三五天就能掐開放了.這時食一定掐好,還要選擇地不太亂的地方掐開鷹,如果地太亂容易丟鷹。
要想玩鷂子,就要准備好玩大鷹的功夫(因為放鷂子只為逋麻雀就沒有必要了,要想放如野鴿子、灰喜鵲、鴿子這樣的大物就不能掛弦,因為這類東西人不好貼,如果掛弦離獵物又遠放出鷹去,很容易掛。有人說:像放鬆子、柏雄一樣先放上,再喊溜子,那不也能掐開嗎?那樣不好,因為放上麻雀後,鷹認鳥了,再拿它放別的,有的鷹就不逮了,只逮鳥。還得用鴿子、喜鵲成,太麻煩,弄出的鷹還不底實,容易飄。)必須早起早溜,晚上晚睡照燈花,白天闖臉,喊嗓子,下墊,撈水一系列的手段,把鷹弄底實了,才能出圍。這樣弄出的鷹不易飄,但鷹虧氣,所以一經放上的要適應多補血食提膘提氣,但功夫不能缺。這樣才有可能放好鷂子。鷂子性大,易反性,人要時刻注意。它比黃鷹反性快,所以要比玩黃鷹還要注意。鷂子食一定掐好,如:下午3-4點放完鷹喂的食到8、9點鍾,不能大過栗子,如果食喂大了,必須架到食沒了才能放杠,否則明日放鷹時必給你一個樣看。玩鷂子不建議戴帽子,如大鷹一樣就可以了。「鷹七鷂八」說明玩鷂難啊。
氣雄,氣的腿活見鬼。說的是鷹膘小腿愛掉,氣如果膘一小了,再提不容易,不但掉腿還很容易糟蹋了。所以玩氣雄一定要保證氣的膘頭,膛要凈,膘不能虧,所以要適量加大點功夫,比松子柏雄的功夫要大,但也不要太大,太大鷹虧氣厲害了,一樣毀鷹。
放氣,一般小樹林、花圃這樣亂的地方,越能顯本事。氣拿彎快,抄鳥接蛋、砸樁比一般的小鷹都好,放挺的鷹有時逮鳥不直接追而是轉圈堵去。如果氣放好了,別的小鷹沒法跟它比,可氣的氣力小,一天放四、五個鳥,最多十來個也就了不起了。所以玩氣雄絕不能貪鳥,不然會把它活活累死。玩氣就看它那幾下逮,絕對是一種享受,足夠彌補逮鳥少的遺憾。
鷂子、氣雄春天最好不玩,萬物復甦,大鳥正打食、爬窩,不要傷害它們了,大鳥都逮絕了,松子、柏雄還放什麼小鳥。
垛子/紅隼/山尖子,屬隼類,不同於松子/白雄/鷂子/氣胸等長腿鷹。
玩垛子開食要比松子什麼的容易,訓練也比長腿鷹簡單容易,還不需要天天舉駕,只要早上端端,晚上照會燈花就行了.並且很容易上欺,不過垛子要戴帽子,給它造成一種條件反射,摘帽子就吃食.不吃食時就戴帽子,這樣以後放鷹時,只要一摘帽子它就會四處找鳥,一放就逮.(晚上天黑後把帽子摘下照燈花,早上天不亮就要把帽子戴上.)
垛子好訓練,可不好放.垛子是尖翅鷹,鳥離多遠,只要一加翅就能追上,但拐彎,拿邊不行.所以放垛子不要對牆放要順牆邊放,樹多的地方也要把鳥轟起來,鳥往外飛再放鷹.如果放慣了垛子的把,放別的小鷹就絕對沒問題,相反放慣松子/白雄/鷂子/氣雄的人,再放垛子會很不適應,從扁鷹到放鷹都會感覺別扭的。
垛子不如別的小鷹多,再加上它屬隼類,做籠後逮法不會有什麼變化,有的鷹作籠後逮法更好,甚至有的鷹以前不打,出籠後開始打鳥.垛子作籠食是最重要的,不能停活食,一停活食容易處血條轉年就玩不了了.
另外垛子的爪子一定要小心,不要亂石堆或有碎玻璃的地方放鷹,一旦把爪子掛破了就很難好,如果一癢癢,用嘴一啃,那爪子就保不住了.對了,冬天放鷹回來,不要直接把鷹放到太熱的地方,要用溫水溫一下爪子,這樣不傷鷹.訓小鷹基本也就這些了。

④ 金雕目前全世界還剩多少

中文名:金雕
中文別名:金鷹、潔白雕、老雕
英文名 : Golden eagle
拉丁文學名:Aquila chrysaeto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 鷹科 Accipitridae
屬: 真雕屬 Aquila
種: 金鷹 A. chrysaetos
保護級別: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鷹科(Accipitridae)的一種烏褐色雕類,學名Aquila chrysaetos。有金黃色矛尖狀頸羽,眼暗色,虹膜黃色,嘴灰色,腿生滿羽毛,腳粗大,黃色,爪巨大。翅展達2.3公尺(近8呎)。是墨西哥的國鳥。在北美洲,金雕分布自沿太平洋岸的墨西哥中部,穿過落磯山脈向北直至阿拉斯加和紐芬蘭。金雕在美國得到聯邦法令保護。在歐洲,少數能繁殖的金雕仍生存在挪威、蘇格蘭、西班牙、阿爾卑斯山、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也見於非洲西北部,但更常見於高緯度地區和東方——穿越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以及從小亞細亞穿過伊朗和巴基斯坦到中國南部和日本。於陡崖洞穴或孤樹上築巢。每窩產卵1∼4(通常2)枚。同窩卵的顏色變化從完全白色到有褐色塊斑。雙親共同抱卵,孵化期40∼45天。雛鳥(通常僅1或2隻成活)約3月齡長滿羽毛。
金雕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以著名。屬漂移鳥類,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秋冬季節也常到林緣、低山丘陵、荒坡地帶活動。多去林緣、荒坡、沼澤、林間空地覓食。主要捕食野兔、旱獺、雉雞、鶉類、雁鴨類、等。有時也攻擊狍、野豬幼體等動物,也吃大型動物屍體。種群數量稀少,約4—6隻,目前已列入俄羅斯、日本珍稀瀕危動物紅皮書,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大型猛禽。全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體羽主要為栗褐色。未長成時,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綴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後,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頭頂羽毛加深,呈現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沾藍。趾、爪黃色。
嘴形大而強,頭頂暗褐,後頸赤褐色,肩羽色較淡,呈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暗褐色,具暗色斑,尾羽先端1/4為黑色,其餘為灰褐。飛羽內翈近基部的一半為灰色,具有寬而不規則的黑橫斑,次級飛羽呈雲石狀色,近羽基一半呈灰白色。下體暗褐色。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別是高山針葉林中,最高達到海拔4000米以上。遍布於我國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滁州、江蘇鎮江、浙江溫州等地。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多棲息於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平原少見。性兇猛而力強,捕食鳩、鴿、雉、鶉、野兔,甚至幼麝等。繁殖期在2~3月間,多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峭壁的大樹上,每窩產卵1~2枚,青白色,帶有大小不等的深赤褐色斑紋。孵卵期44~45天,育雛時雌雄共同參加,雛鳥77~80天離巢。
飛行速度極快,常沿著直線或圈狀滑翔於高空。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上,營巢材料主要以墊狀植物的根枝堆積而成,內鋪以草、毛皮、羽絨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形的鳥類和中小型獸類,所食鳥類有赤麻鴨、斑頭雁、魚鷗、雪雞,獸類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黃鼬、藏狐等,有時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金雕是珍貴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數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國際市場價格昂貴,特別需要保護。 成鳥的體長為76--103厘米,翼展達230多厘米,體重2--6.5千克。金雕的腿上全部被有羽毛,腳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後,趾上都長著銳如獅虎的又粗又長的角質利爪,內趾和後趾上的爪更為銳利。抓獲獵物時,它的爪能夠像利刃一樣同時刺進獵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斷獵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時一翅扇將過去,就可以將獵物擊倒在地。
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天有時會結成較小的群體,但偶爾也能見到20隻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較大的獵物。白天常見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巔,以及空曠地區的高大樹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叢等處捕食。它善於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邊呈直線或圓圈狀盤旋,一邊俯視地面尋找獵物,兩翅上舉呈「V」狀,用柔軟而靈活的兩翼和尾的變化來調節飛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飛行姿勢。發現目標後,常以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天而降,並在最後一剎那嘎然止住扇動的翅膀,然後牢牢地抓住獵物的頭部,將利爪戳進獵物的頭骨,使其立即喪失性命。它捕食的獵物有數十種之多,如雁鴨類、雉雞類、松鼠、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獺、野兔等等,有時也吃鼠類等小型獸類。經過訓練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曾經有過一隻金雕先後抓狼14隻的記錄。相比之下,它的運載能力較差,負重能力還不到1公斤。在捕到較大的獵物時,就在地面上將其肢解,先吃掉好肉和心、肝、肺等內臟部分,然後再將剩下的分成兩半,分批帶回棲宿的地方。
哈薩克人訓練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獵最大的一個用處還要看護羊圈。它們驅趕野狼在新疆哈薩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見慣的。在看護養圈的時候,周圍是沒有牧人的!
在全世界的動物園里,沒有人工繁殖過一隻金雕,因為這種鳥最嚮往自由與愛情,它們不屑於人工湊合,甚至在動物園里以撞籠而死相抗。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金雕是一種留鳥,分布較廣,遍及歐亞大陸、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我國的分布的范圍也很大,包括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東南的局部地區。金雕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其中加拿大亞種分布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分布於其他地區的都屬於中亞亞種,其中也可能有一些是旅鳥或冬候鳥。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金雕的窩築在崖峭壁的洞穴里,或者孤零零的一棵大樹上。金雕的蛋白色褐色都有,每窩大約產1—4個,一般是2個。雄雕和雌雕輪流孵化,經過40—45天,小雕即可出殼,3個月以後開始長羽毛。一般只有一二隻能夠存活。
金雕的繁殖較早,築巢於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或疏林內高大的紅松、落葉松、楊樹及柞樹等喬木之上,距地面高度為10~20米左右。有時也築巢於山區懸崖峭壁、凹處石沿、侵蝕裂縫、淺洞等處,巢的上方多有突起的岩石可以遮雨,大多數被風向陽,位置險峻,難以攀登接近。巢由枯樹枝堆積成盤狀,結構十分龐大,外徑近2米,高達1米半,巢內鋪墊細枝、松針、草莖、毛皮等物。有時還要築一些備用的巢,以防萬一,最多的竟有12個之多。它也有利用舊巢的習慣,每年使用前要進行修補,有的巢可以沿用好多年,因此巢也變得越來越大,最大的「巨巢」就象一座房子一樣構築在大樹的頂部。當然,如果巢的體積過大,也會使樹枝無法承受,或者被大風吹落,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如果巢中食物不足時,先孵出的個體較大的幼鳥常常會向後孵出來的個體較小的幼鳥的身上啄擊,並將啄下的羽毛等吞食,如果缺食的時間不長,較小的幼鳥有避讓能力,尚不致於產生嚴重的後果。如果親鳥長時間不能帶回食物,同胞相殘則不可避免,較大的幼鳥就會把較小的幼鳥啄得混身是血,甚至啄死吃掉。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幼鳥20日齡前後,因為20日齡以前,常有親鳥在巢中守護。這種同胞骨肉自相殘害的現象在大型猛禽的幼鳥中並不罕見,這也是它們依照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進行的種內自我調節。因為猛禽捕食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而食物的來源往往呈周期性波動,當食物短缺時,如果不進行種內的調節,將對於整個種的生存和發展十分不利。它們就是利用雛鳥出殼的先後不同所產生的身體發育上的差異,通過種內的調節,淘汰弱小的個體,保留強壯的個體,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使物種得以健康繁衍。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隻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盡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里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6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2.3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沖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沖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沖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沖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沖,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只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里。
義大利巴里機場僱用金雕來驅趕小動物
2008年伊始,義大利的巴里機場即將啟用一名特別的「保安」,它是一隻身形巨大的老鷹,而它的職責就是不讓附近的狐狸和野兔靠近飛機跑道。
長期以來,曾駕機光臨過巴里機場的飛行員,一直抱怨那裡的狐狸和野兔在跑道上頻繁出現,導致飛機在起降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安全隱患,其中有幾次該機場甚至因此而被迫暫時關閉。巴里機場每年客流量接近200萬人次,關閉跑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堪稱巨大。
機場方面曾使用過很多傳統方法驅趕這些小動物,如設置柵欄和噴灑驅蟲劑等,但都收效甚微。其實,這一問題同樣令世界各國的機場一籌莫展,比如美國的機場一般採用超聲波、毒葯及捕獸器等辦法來對付那些「不速之客」,但像巴里機場這樣讓一隻體型碩大的猛禽來完成此項任務,在全世界尚屬首次。
巴里機場啟用的這位「保安」是一隻名叫夏延(Cheyenne)的金雕,有些機場管理人員認為,用金雕來驅趕動物實在過於「奢侈」了,因為目前這樣一隻鷹科動物的價格高達7500英鎊。
夏延的翼展達到了令人驚詫的7英尺6英寸(約2.3米),它是目前歐洲范圍內僅有的一隻負責驅趕有害動物的老鷹。這只在德國長大且至今僅有6個月大的猛禽,可以抓起重達401磅(約182公斤)的物體,相當於其自身體重的30倍。
它目前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機場及周邊的森林地帶,而那些驚恐萬狀的狐狸眼下只好老老實實躲在樹叢中了。巴里機場的負責人希望夏延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懾力,將那些動物徹底擋在機場四周的柵欄外,特別是在它們幾個月後開始產仔時。
編輯本段S-37「金雕」戰斗機
S-37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最新一代戰斗機的原型機,或者叫技術驗證機,綽號「金雕」,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成功。S-37採用三翼面雙垂尾布局,主翼採用了非常規的前掠翼。該機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主動控制和推力矢量技術,其標志性特徵則是前掠翼。前掠翼設計可以提高升阻比,改善操縱性,同時提供了較大的內部空間用於內載武器和燃油。
據專家分析,使用前掠翼技術的S-37的機動性肯定超過了F-22。首飛的S-37原型機裝兩台米格-31M用的D-30F-6發動機單台推力152千牛,但最終將選用帶軸對稱矢星推力的AL-41F發動機,單台推力196千牛。該機採用固定式進氣口,S形進氣道,這樣可以提高隱身能力。垂尾與Su-27相似,出於隱身考慮略向外斜,尾撐的後部伸到噴管之後,起到了遮擋尾部噴射的高溫氣流的作用。(由於是技術驗證機,數據不夠完整和准確)
武器裝備:30mm機炮,射速1500發;KC-172大型遠程高超音速空空導彈;PBB-AE型中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K-74紅外近距格鬥導彈。
尺寸數據:翼展16.7米,機長22.6米,機高6.4米,主翼前緣前掠角20度。
重量數據:正常起飛重量2567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4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1400千米/小時,(高空)27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8000米,航程3300千米,最大過載9G
最早被稱為S-32,不久改稱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為蘇-47。

⑤ 世界上有多少只金雕

中文名:金雕
中文別名:金鷹、潔白雕、老雕
英文名 : Golden eagle
拉丁文學名:Aquila chrysaeto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 鷹科 Accipitridae
屬: 真雕屬 Aquila
種: 金鷹 A. chrysaetos
保護級別: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鷹科(Accipitridae)的一種烏褐色雕類,學名Aquila chrysaetos。有金黃色矛尖狀頸羽,眼暗色,虹膜黃色,嘴灰色,腿生滿羽毛,腳粗大,黃色,爪巨大。翅展達2.3公尺(近8呎)。是墨西哥的國鳥。在北美洲,金雕分布自沿太平洋岸的墨西哥中部,穿過落磯山脈向北直至阿拉斯加和紐芬蘭。金雕在美國得到聯邦法令保護。在歐洲,少數能繁殖的金雕仍生存在挪威、蘇格蘭、西班牙、阿爾卑斯山、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也見於非洲西北部,但更常見於高緯度地區和東方——穿越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以及從小亞細亞穿過伊朗和巴基斯坦到中國南部和日本。於陡崖洞穴或孤樹上築巢。每窩產卵1∼4(通常2)枚。同窩卵的顏色變化從完全白色到有褐色塊斑。雙親共同抱卵,孵化期40∼45天。雛鳥(通常僅1或2隻成活)約3月齡長滿羽毛。
金雕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以著名。屬漂移鳥類,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秋冬季節也常到林緣、低山丘陵、荒坡地帶活動。多去林緣、荒坡、沼澤、林間空地覓食。主要捕食野兔、旱獺、雉雞、鶉類、雁鴨類、等。有時也攻擊狍、野豬幼體等動物,也吃大型動物屍體。種群數量稀少,約4—6隻,目前已列入俄羅斯、日本珍稀瀕危動物紅皮書,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大型猛禽。全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體羽主要為栗褐色。未長成時,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綴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後,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頭頂羽毛加深,呈現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沾藍。趾、爪黃色。
嘴形大而強,頭頂暗褐,後頸赤褐色,肩羽色較淡,呈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暗褐色,具暗色斑,尾羽先端1/4為黑色,其餘為灰褐。飛羽內翈近基部的一半為灰色,具有寬而不規則的黑橫斑,次級飛羽呈雲石狀色,近羽基一半呈灰白色。下體暗褐色。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別是高山針葉林中,最高達到海拔4000米以上。遍布於我國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滁州、江蘇鎮江、浙江溫州等地。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多棲息於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平原少見。性兇猛而力強,捕食鳩、鴿、雉、鶉、野兔,甚至幼麝等。繁殖期在2~3月間,多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峭壁的大樹上,每窩產卵1~2枚,青白色,帶有大小不等的深赤褐色斑紋。孵卵期44~45天,育雛時雌雄共同參加,雛鳥77~80天離巢。
飛行速度極快,常沿著直線或圈狀滑翔於高空。營巢於難以攀登的懸崖上,營巢材料主要以墊狀植物的根枝堆積而成,內鋪以草、毛皮、羽絨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形的鳥類和中小型獸類,所食鳥類有赤麻鴨、斑頭雁、魚鷗、雪雞,獸類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黃鼬、藏狐等,有時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金雕是珍貴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數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國際市場價格昂貴,特別需要保護。 成鳥的體長為76--103厘米,翼展達230多厘米,體重2--6.5千克。金雕的腿上全部被有羽毛,腳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後,趾上都長著銳如獅虎的又粗又長的角質利爪,內趾和後趾上的爪更為銳利。抓獲獵物時,它的爪能夠像利刃一樣同時刺進獵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斷獵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時一翅扇將過去,就可以將獵物擊倒在地。
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天有時會結成較小的群體,但偶爾也能見到20隻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較大的獵物。白天常見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巔,以及空曠地區的高大樹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叢等處捕食。它善於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邊呈直線或圓圈狀盤旋,一邊俯視地面尋找獵物,兩翅上舉呈「V」狀,用柔軟而靈活的兩翼和尾的變化來調節飛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飛行姿勢。發現目標後,常以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天而降,並在最後一剎那嘎然止住扇動的翅膀,然後牢牢地抓住獵物的頭部,將利爪戳進獵物的頭骨,使其立即喪失性命。它捕食的獵物有數十種之多,如雁鴨類、雉雞類、松鼠、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獺、野兔等等,有時也吃鼠類等小型獸類。經過訓練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曾經有過一隻金雕先後抓狼14隻的記錄。相比之下,它的運載能力較差,負重能力還不到1公斤。在捕到較大的獵物時,就在地面上將其肢解,先吃掉好肉和心、肝、肺等內臟部分,然後再將剩下的分成兩半,分批帶回棲宿的地方。
哈薩克人訓練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獵最大的一個用處還要看護羊圈。它們驅趕野狼在新疆哈薩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見慣的。在看護養圈的時候,周圍是沒有牧人的!
在全世界的動物園里,沒有人工繁殖過一隻金雕,因為這種鳥最嚮往自由與愛情,它們不屑於人工湊合,甚至在動物園里以撞籠而死相抗。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金雕是一種留鳥,分布較廣,遍及歐亞大陸、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我國的分布的范圍也很大,包括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東南的局部地區。金雕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其中加拿大亞種分布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分布於其他地區的都屬於中亞亞種,其中也可能有一些是旅鳥或冬候鳥。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金雕的窩築在崖峭壁的洞穴里,或者孤零零的一棵大樹上。金雕的蛋白色褐色都有,每窩大約產1—4個,一般是2個。雄雕和雌雕輪流孵化,經過40—45天,小雕即可出殼,3個月以後開始長羽毛。一般只有一二隻能夠存活。
金雕的繁殖較早,築巢於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或疏林內高大的紅松、落葉松、楊樹及柞樹等喬木之上,距地面高度為10~20米左右。有時也築巢於山區懸崖峭壁、凹處石沿、侵蝕裂縫、淺洞等處,巢的上方多有突起的岩石可以遮雨,大多數被風向陽,位置險峻,難以攀登接近。巢由枯樹枝堆積成盤狀,結構十分龐大,外徑近2米,高達1米半,巢內鋪墊細枝、松針、草莖、毛皮等物。有時還要築一些備用的巢,以防萬一,最多的竟有12個之多。它也有利用舊巢的習慣,每年使用前要進行修補,有的巢可以沿用好多年,因此巢也變得越來越大,最大的「巨巢」就象一座房子一樣構築在大樹的頂部。當然,如果巢的體積過大,也會使樹枝無法承受,或者被大風吹落,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如果巢中食物不足時,先孵出的個體較大的幼鳥常常會向後孵出來的個體較小的幼鳥的身上啄擊,並將啄下的羽毛等吞食,如果缺食的時間不長,較小的幼鳥有避讓能力,尚不致於產生嚴重的後果。如果親鳥長時間不能帶回食物,同胞相殘則不可避免,較大的幼鳥就會把較小的幼鳥啄得混身是血,甚至啄死吃掉。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幼鳥20日齡前後,因為20日齡以前,常有親鳥在巢中守護。這種同胞骨肉自相殘害的現象在大型猛禽的幼鳥中並不罕見,這也是它們依照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進行的種內自我調節。因為猛禽捕食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而食物的來源往往呈周期性波動,當食物短缺時,如果不進行種內的調節,將對於整個種的生存和發展十分不利。它們就是利用雛鳥出殼的先後不同所產生的身體發育上的差異,通過種內的調節,淘汰弱小的個體,保留強壯的個體,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使物種得以健康繁衍。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隻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盡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里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6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2.3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沖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沖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沖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沖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沖,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只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里。
義大利巴里機場僱用金雕來驅趕小動物
2008年伊始,義大利的巴里機場即將啟用一名特別的「保安」,它是一隻身形巨大的老鷹,而它的職責就是不讓附近的狐狸和野兔靠近飛機跑道。
長期以來,曾駕機光臨過巴里機場的飛行員,一直抱怨那裡的狐狸和野兔在跑道上頻繁出現,導致飛機在起降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安全隱患,其中有幾次該機場甚至因此而被迫暫時關閉。巴里機場每年客流量接近200萬人次,關閉跑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堪稱巨大。
機場方面曾使用過很多傳統方法驅趕這些小動物,如設置柵欄和噴灑驅蟲劑等,但都收效甚微。其實,這一問題同樣令世界各國的機場一籌莫展,比如美國的機場一般採用超聲波、毒葯及捕獸器等辦法來對付那些「不速之客」,但像巴里機場這樣讓一隻體型碩大的猛禽來完成此項任務,在全世界尚屬首次。
巴里機場啟用的這位「保安」是一隻名叫夏延(Cheyenne)的金雕,有些機場管理人員認為,用金雕來驅趕動物實在過於「奢侈」了,因為目前這樣一隻鷹科動物的價格高達7500英鎊。
夏延的翼展達到了令人驚詫的7英尺6英寸(約2.3米),它是目前歐洲范圍內僅有的一隻負責驅趕有害動物的老鷹。這只在德國長大且至今僅有6個月大的猛禽,可以抓起重達401磅(約182公斤)的物體,相當於其自身體重的30倍。
它目前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機場及周邊的森林地帶,而那些驚恐萬狀的狐狸眼下只好老老實實躲在樹叢中了。巴里機場的負責人希望夏延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懾力,將那些動物徹底擋在機場四周的柵欄外,特別是在它們幾個月後開始產仔時。
編輯本段S-37「金雕」戰斗機
S-37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最新一代戰斗機的原型機,或者叫技術驗證機,綽號「金雕」,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成功。S-37採用三翼面雙垂尾布局,主翼採用了非常規的前掠翼。該機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主動控制和推力矢量技術,其標志性特徵則是前掠翼。前掠翼設計可以提高升阻比,改善操縱性,同時提供了較大的內部空間用於內載武器和燃油。
據專家分析,使用前掠翼技術的S-37的機動性肯定超過了F-22。首飛的S-37原型機裝兩台米格-31M用的D-30F-6發動機單台推力152千牛,但最終將選用帶軸對稱矢星推力的AL-41F發動機,單台推力196千牛。該機採用固定式進氣口,S形進氣道,這樣可以提高隱身能力。垂尾與Su-27相似,出於隱身考慮略向外斜,尾撐的後部伸到噴管之後,起到了遮擋尾部噴射的高溫氣流的作用。(由於是技術驗證機,數據不夠完整和准確)
武器裝備:30mm機炮,射速1500發;KC-172大型遠程高超音速空空導彈;PBB-AE型中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K-74紅外近距格鬥導彈。
尺寸數據:翼展16.7米,機長22.6米,機高6.4米,主翼前緣前掠角20度。
重量數據:正常起飛重量2567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4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1400千米/小時,(高空)27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8000米,航程3300千米,最大過載9G
最早被稱為S-32,不久改稱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為蘇-47。

⑥ 蒼鷹戴帽子好嗎一些人說隼才戴帽子。加上我的雞很懼怕戴。。

不好,一般蒼鷹不管黃鷹雞鷹還是亞成破花本人都沒見過戴帽的,蒼鷹本來脾氣就略帶那個,訓得好狩獵時到是會很積極,但是它不是怕,是厭惡,隼還比較冷靜蒼鷹脾氣暴啊,闖過臉之後根本不用戴帽...鷹我也就見過金雕和一小部分帶帽的。生雞鷹熬過闖臉了之後就只需要擔心鷹條噴到別人罷了。

⑦ 怎樣馴鷹捕食

馴養野鷹用於狩獵活動,在蘇東坡那個時代以前就已開始了。我們的祖先很早發現鷹善於捕捉野雞、野兔和野鴨等動物,於是他們開始探索馴鷹狩獵的方法。歷史上,用鷹狩獵被稱為鷹獵。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秦朝宰相李斯被處死前仍想著「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的生活。可見,當時鷹獵已是貴族的主要游樂活動之一。據考證,鷹獵最早起源於東方,公元前721~705年亞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王國,在今伊拉克北部)國王薩爾貢二世在位時便有鷹獵活動。後來,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和東征的十字軍士兵在東方學會了鷹獵術,並將此術傳入歐洲大陸。起先,鷹獵是特權階級專有的消遣活動,到17世紀,鷹獵便在大眾中普及了。1770年,世界上第一個鷹獵者協會在英格蘭成立。鷹獵所使用的鷹種類很多,在我國主要是蒼鷹。這種鷹體形修長,雄鷹體長0.5米,雌鷹比雄鷹大,約0.56米。

野生蒼鷹喜歡棲息在森林中。它們翅膀短圓,飛行時,蒼鷹可振翅疾飛,亦可在高空悠閑地翱翔,還能懸停在空中發出「滴—利利利……」的鳴叫。蒼鷹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沖而下,鷹獵者正是利用蒼鷹這種捕食習性。蒼鷹捕獵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它有獵人和獵犬幫助驚動獵物,當獵物驚慌失措時,蒼鷹便迅速出擊,一舉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據說雌鷹的捕獵本領比雄鷹高,因而馴鷹人喜歡誘捕雌鷹馴養。

⑧ 誰知道 神農架 山區(字也許錯了,音沒問題)

概況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轄4鎮4鄉和1個林業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人口8萬人。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遠古時期,神農架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將其抬升為多級陸地, 成為大巴山東延的余脈。山脈呈東西方向延伸,山體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山峰多在海拔 1500米以上 , 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峰」。西南部 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農架的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的相對高差為2707.4米。

神農架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境內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個水系。由於該地區位於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 100米,季節相差3--4天。「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神農架氣候的真實寫照。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乾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當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溫時,神農架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神農架擁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菌類730多種,地衣190多種,蕨類290多種,裸子植物30多種,被子植物2430多種,加上苔蘚類可達4000種以上),其中有4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有各類動物1050多種(獸類70多種,鳥類300多種,兩棲類20多種,爬行類40多種,魚類40多種,昆蟲560多種),其中有7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神農架是我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它所擁有的在當今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動植物區系成分豐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蒼勁挺拔的冷杉、古樸郁香的岩柏、雍容華貴的梭羅、風度翩翩的珙桐、獨佔一方的鐵堅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金絲猴、白熊、蘇門羚、大鯢以及白鸛、白鶴、金雕等走獸飛禽出沒草叢,翔天林間。一切是那樣地和諧寧靜,自在安詳。這里還有著優美而古老的傳說和古樸而神秘的民風民俗,人與自然其同構成我國內地的高山原始生態文化圈。神農氏嘗草采葯的傳說、「野人」之謎、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川鄂古鹽道、土家婚俗、山鄉情韻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誘惑力。這里山峰瑰麗,清泉甘冽,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關門河峽谷、夾道河峽谷、野馬河峽谷雄偉壯觀;陰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響出魚的錢魚洞令人叫絕;流泉飛瀑、雲海佛光皆為大觀。

神農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條件,原始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也使神農架享有了「綠色明珠」、「天然動植物園」、「生物避難所」、「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清涼王國」等等眾多美譽。在地球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神農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態環境而引起世人矚目。

神農根據地

在地廣人稀的神農架山區里有三個旅遊中心城鎮可以依託,北面是神農架林區行政機構所在地松柏,中間是紅坪,南面是木魚。三個中心城鎮的距離分別是木魚至紅坪55公里,紅坪至松柏70公里。三個城鎮都有一定的食宿設施,尤以木魚最為健全。

神農架亮點

神農架有一些旅遊開發程度較大的景區,如神農頂、紅坪、燕天等等,這些景區往往是地勢開闊,以高山峽谷風光為主。更多風景優美的景色,如激流、飛瀑、草甸,往往出現在一些沒有被開發的地段。包租車輛可以在任何自己滿意的地點停車,隨心所欲玩個夠。但是應該注意安全,不要離開主路太遠,山高林密很容易迷路。

神農探秘提示

山區氣溫較平原地區低,而且早晚溫差大,注意多帶衣服。

神農架有塊雲彩就是雨,應該准備雨衣。多帶塑料袋,下雨時保持相機和衣物乾燥,還能把垃圾帶走。

為防止在森林中迷路,穿越探秘最好請一名導游。

穿越原始森林要戴好帽子,穿長袖衣和長褲並束緊袖口、褲腳,穿長靴、厚襪子,防止被毒蟲和蛇咬傷,神農架的螞蟥很厲害。

⑨ 我是特種兵2中金雕戴著魯美諾斯的手錶是哪個型號,是哪一集那個時間點,謝謝

= =你難道看不出來,電視劇里是廣告嗎,各種牌子的軍靴,背包,帽子,望遠鏡,無力吐槽

與金雕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騷男女裝綜藝叫什麼 瀏覽:875
撕旗袍抗日劇 瀏覽:781
女外套學生冬 瀏覽:653
穿巴寶莉風衣戴什麼帽子 瀏覽:577
米兒旗袍跳舞 瀏覽:433
黑色衣韓版 瀏覽:967
女裝平價小品牌 瀏覽:410
聲雨竹女式羽絨服 瀏覽:661
女士衣編織背心 瀏覽:51
灰色上衣搭配褲子圖片 瀏覽:875
阿迪達斯男裝羽絨背心 瀏覽:868
大碼孕婦外套 瀏覽:819
男士冬季羽絨服穿搭 瀏覽:174
手工衣字母love圖案 瀏覽:721
嬰兒衣加厚 瀏覽:637
真絲雙宮旗袍 瀏覽:104
心裁風情褲子 瀏覽:906
卡其色風衣配灰色圍巾 瀏覽:348
臉型決定什麼樣的衣 瀏覽:554
風見雄二小時候女裝是哪幾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