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騷中寫戴著高高的帽子,長長的劍的高士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⑵ 提出兩個關於《離騷》原文的問題
一、《離騷》的前半部分主要寫詩人矢志報國、高潔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如君王的疏遠、小人的嫉恨、同道的背棄等,請在詩歌的前半部分中找出三個反映詩人遭遇的句子,抄寫下來,並說明其含義。 原文 含義
1、
2、
3、
詩人屈原對自己堅持理想將會帶來的後果有著清醒的認識,但他仍然選擇了誓死堅持。屈原對悲劇命運義無反顧地自覺承擔使得詩中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悲壯之美。請在作品中找出三個表現詩人誓死堅持理想的句子,抄寫下來,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原文 譯文
1、
2、
3、
二、詩人在長詩《離騷》中構築的往古世界有兩方面意義,一方面借歷代興亡為統治者樹立榜樣、提供鑒戒,另一方面通過借歷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話來鼓舞自已。請先在詩中找出三個表現君主失國亡身的句子,抄寫下來,並對其史實進行說明。 原文 所寫史實
1、
2、
3、
其次,請在詩中找出三個描寫君臣遇合的句子,並介紹其所寫故事。 原文 所寫故事
1、
2、
3、
⑶ 離騷 塑造自己高冠長佩的高尚形象的一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出自屈原的《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生的航道充滿了艱辛。我只不過是潔身自好卻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進諫,到傍晚就遭毀棄!他們毀壞了我蕙草做的佩帶,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來代替。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終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圍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於是造出百般謠言,說我妖艷狐媚!那些貪圖利祿的小人本來就善於投機取巧,方圓和規矩他們可以全部拋棄。追隨著邪曲,違背了法度,卻厚著臉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義。我憂愁,我煩悶,我承受著無邊的罪戾,我困頓潦倒在這人妖顛倒的時期!我寧願暴死而屍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哦,那鳳鳥怎麼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來本就這樣涇渭分明。哪有圓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異路人能攜手同行!我委屈著自己的心志,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暫且忍痛把譴責和恥辱一起擔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於忠貞之節,這本為歷代聖賢所贊稱!
我後悔,後悔我當初沒有看清前程,遲疑了一陣,我打算回頭轉身。好在迷失方向還不算太遠,掉轉車頭,我依舊踏上原來的水驛山程。我走馬在這長滿蘭蕙的水濱,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兒去留停。我既然進言不聽反而獲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舊服重整。我裁剪碧綠的荷葉縫成上衣啊!又將潔白的蓮花綴成下裙。沒人理解我,就讓他去大放厥詞吧!只要我內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頭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帶向下拉得緊而又緊。芬芳與污垢已經混雜在一起,唯獨我這美好的本質未曾蒙受絲毫污損。急匆匆我回過頭來縱目遠望,我要往東南西北觀光巡行。我的佩飾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噴吐出一陣陣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愛,我卻獨獨愛好修潔,持之永恆!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難道我的心志可以改變毫分!
⑷ 屈原在離騷中借寫自己的帽子表現自己的崇高品德的名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不知道你想問的是不是這一句。。。
⑸ 屈原的 《離騷》中哪兩句用帽子和佩帶比擬自己的美好品德,突顯了主人公形象的高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他總愛把自己的帽子戴得高高的,把自己腰間的佩帶系得又美又長,用這樣的行為 來表明自己對高潔品德的培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注重儀表修飾,具有外在美。他很注重服裝的美。 他常常采來菱葉製成上衣,有摘來荷花編織成下裝。雖然沒人理解他的行為,但他 卻認為這是他美好性情的表現。 他在《離騷》中寫道: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同時,他還非常注重對服裝的修飾。他把江離和芷草披在肩上,又用秋天的蘭草連 綴成佩掛在自己的腰間: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 他總愛把自己的帽子戴得高高的,把自己腰間的佩帶系得又美又長,用這樣的行為 來表明自己對高潔品德的培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⑹ 高中語文必修二《離騷》原文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文: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早晨進諫晚上就被罷免。
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豐姿,造謠誣蔑說我妖艷好淫。
庸人本來善於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
違背是非標准追求邪曲,爭著苟合取悅作為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麼艱難。
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幹。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願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於直道,這本為古代聖賢所稱贊!
後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
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並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
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游觀四面遙遠地方。
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6)離騷中寫自己加高帽子擴展閱讀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
⑺ 離騷。。
一、離騷: 作為一個詞,他的意思是 離別的騷亂。即 離別親人,離別家鄉的時候心裡的煩愁,想到故鄉,親人的樁樁往事,苦辣酸甜時心裡的騷亂,難以平靜。
二、「離騷」又是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代表作的題目。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寫了自己的身世、品德、理想,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三、詩的全文不長,網上容易搜到,不再佔用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