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聖誕節手工
DIY聖誕老人頭折紙步驟
首先我們要准備一張正方形的紙,最好是紅色的哦,因為聖誕老人始終是穿紅色的衣服,按照上圖畫折疊的三個線條。
根據上面的線條折疊,折疊的寬度可以根據紙張的大小調整哦。
折疊好,翻轉過來,從小角向兩邊中點劃線,如上圖所示,劃線功底不好的可以用直尺幫助哦,當然了,手工折紙比較好的可以直接折疊,不用劃線哦。
根據上面步驟中的直線折疊,紅色在外面,一個聖誕老人帽的形象已經初步形成了。
最後,將頂端尖角部分折疊到背面一部分,使其成為自然的帽子。然後拿起畫筆,畫上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折紙聖誕老人頭就完成了。
Ⅳ QQ空間頭像上的聖誕帽子怎麼弄的
送聖誕禮物,空間聖誕禮物里隨便選(黃鑽專用的,必須是黃鑽才可以送)。
Ⅳ 微信聖誕帽子怎麼弄微信聖誕帽製作方法
聖誕節馬上就來臨啦,不知小夥伴們正准備怎樣度過這個節日,小編只知道朋友圈裡有一樣東西,現在已經掀起熱潮了哦。那就是微信聖誕帽,但是這聖誕帽如何而來呢?想知道其製作方法的小夥伴們,可隨小編一起往下看哦。
1、要製作聖誕帽,首先您需要下載一款可以製作聖誕帽的app,小編現在為您推薦美圖秀秀,打開美圖秀秀之後進入主界面;
2、按照上圖點擊「素材中心」,進入如下界面,在聖誕頁面點擊「查看專區」;
3、進入如下界面之後,您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貼紙聖誕帽,您可以隨意選擇一個或多個下載,這樣您就有了自己的微信聖誕帽了哦。
Ⅵ 用什麼軟體給圖片,加上聖誕節的帽子
美圖秀秀就可以
「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聖誕節馬上就要到啦!雖然這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是近幾年國內每到聖誕節大街小巷也是也裝束著五色斑斕,節日氣氛濃濃的。既然說道聖誕節,那麼聖誕老人衣服、聖誕帽和麋鹿角這些聖誕裝束就少不了。雖然很想戴這些拍照發朋友圈,但是想想又覺得麻煩、浪費。那麼有什麼APP可以給頭像加聖誕帽的嗎?下面就介紹四款可以加聖誕帽的p圖app。想知道加聖誕帽的軟體是什麼嗎?快來瞧瞧吧!
Christmasfy:專門為聖誕節而誕生圖片軟體
美圖秀秀:功能最強素材最齊的P圖神器
Faceu激萌:簡單且好用的小白相機
天天P圖:擁有獨特的變臉聖誕許願娃娃應用
Christmasfy軟體是一款純英文軟體,功能非常的簡單且軟體也小。在Christmasfy軟體可選擇直接拍照,在給頭像加聖誕帽、聖誕禮物這些;當然不想拍照的小夥伴可直接使用手機相冊中的照片,給照片中的人物帶上喜慶的聖誕帽。不過非要說這個軟體有什麼缺點的話,
第一、Christmasfy軟體是純英文的,這對於英語癌來說就不怎麼友好了。不過軟體功能就那幾個多試幾次就知道了,雖然前面會有點麻煩,不過影響不大。
第二、Christmasfy軟體因是專門為聖誕節而誕生的應用,所以軟體中的貼紙和功能也主要是聖誕節相關的,也就是節日過後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處不大。當然小夥伴只是為了過聖誕節刷朋友圈的話,Christmasfy軟體是非常值得下載體驗的。
美圖秀秀,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美圖秀秀以其強大的P圖功能和海量的貼紙素材,獲得了千萬少男少女們的寵愛。而可以加聖誕帽的p圖app怎麼能少了它呢?果不其然為了迎接聖誕節的到來,聖誕節元素素材就美圖秀秀新增加了一欄,且開了「萌幻聖誕派對」的專區,簡單的說就是你想要的聖誕貼紙這都有,而且還不用你到處找,翻開貼紙欄最新的就是了。
當然美圖秀秀作為美顏自拍的先驅,在自拍這塊也不落下。打開美圖秀秀的相機功能就會看到夢幻聖誕,裡面大概有近10中聖誕裝扮貼紙,覺得P圖難/麻煩的小夥伴們,只需選擇需要的貼紙拍照就能一鍵獲取美顏過的聖誕照片。

Ⅶ 求適合聖誕節製作的手工教程
可以製作聖誕老人,聖誕帽子,聖誕靴子,聖誕樹,聖誕許願瓶,聖誕麋鹿以及聖誕裝飾品.......
這些可以通過捏塑、折紙、布藝、廢物利用等等方式手工製作出來,可以微博@兩只老虎兒童藝術手工,搜索 聖誕 二字即可查詢到對應的聖誕節手工製作教程,我就經常看這個微博賬號,很不錯,很多手工製作教程
也可以網路搜索 虎虎商城 領聖誕節手工禮物

Ⅷ 怎麼製作聖誕節的卡片
聖誕老人的由來
相傳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荷蘭巴里地方有一個老人,名叫聖尼古拉斯,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女,送她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他死後被尊為聖徒,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面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聖誕夜時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頭上尋找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如今,聖誕老人已成為吉祥如意的象徵,不僅是過聖誕節時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歡慶新年時不可缺少的人物。
到了一八二二年,由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扮聖誕老人漸漸地流行於世界各國。 據說,以上故事還有下文;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晾在壁爐上的一隻長襪中。於是,將禮物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便傳到至今。 在平安夜裡,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然後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讓聖誕老人喝,以讓勞苦功高的聖誕老人解渴,並送份大禮給自己。
聖誕老人的傳說在數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即出現。北歐神話中司智慧,藝術,詩詞,戰爭的奧丁神,寒冬時節,騎上他那八腳馬坐騎馳騁於天涯海角,懲惡揚善,分發禮物。與此同時,其子雷神著紅衣以閃電為武器與冰雪諸神昏天黑地惡戰一場,最終戰勝寒冷。據異教傳說,聖誕老人為奧丁神後裔。也有傳說稱聖誕老人由聖·尼古拉而來,所以聖誕老人也稱St.Nicholas.因這些故事大多弘揚基督精神,其出處,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聖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
每年聖誕日,聖誕老人騎在白羊星座上,聖童手持聖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聖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鬍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聖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在德國,傳說他扮成聖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裡。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遊,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採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聖誕老人已經成為聖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徵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1世紀末來自義大利的宗教士兵將Nicholas聖人的遺物帶回義大利,並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來紀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紛至沓來朝聖這位聖人。這些朝聖者將聖人Nicholas的故事帶回他們的本土,所以有關聖誕老人的傳說在各個國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紀歐洲出現了聖人Nicholas紀念日,以互贈禮物和慈善活動為主。德國、法國、荷蘭則將12月6日作為宗教紀念日,給孩子和窮人們贈送禮物。
荷蘭殖民者來到美洲時,將他們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帶了去,Sintirklass身著紅袈裟,騎著一匹白馬。Sintirklass的美國形象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快樂的老精靈。起初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在他的喜劇《紐約的歷史》中將他描述成一個又圓又胖的荷蘭老人。1823年,詩人ClementMoore在他的詩歌《St.Nicholas印象》中繼續將Sintirklass/Saint Nicholas的形象戲劇化,這就是各位在本篇開頭看到的聖誕老人。
19世紀60年代卡通製作者Thomas Nash畫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聖誕老人作為《Harper的一周》的插圖。這個聖誕老人的形象開始深深地紮根於美國人民的腦海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聖誕老人的形象傳回歐洲,傳到南美洲,傳遍世界各地。
許多國家都保存了他們自己有關聖誕老人的風俗和傳說。在荷蘭的傳說中,聖誕老人Sintirklass還帶了一個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著一艘船於12月6日來到。他帶著一本大書,書中描述了所有荷蘭小孩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表現好的小孩就送禮物給他們,不好的小孩便讓他的助手帶走。
德國的聖誕老人也帶著一個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著個裝著禮物的大袋子,手上拿著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禮物,頑皮的孩子卻要給教訓幾棍子。
義大利的聖誕老人叫La Befana ;法國的聖誕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聖誕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納維亞地區的聖誕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國的聖誕老人和法國一樣也叫Father Christmas(聖誕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聖誕老人更庄嚴,更清瘦一些。北美的聖誕老人便是乘著馴鹿拉的雪橇來給孩子們送禮物的。
聖誕卡的由來
相傳聖誕卡始於一八四四年。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阿拔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里慶祝聖誕節,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請柬上印有祝賀的詞句。歐洲人從此紛紛仿效,用這種寫上祝賀詞的卡片來互相祝賀聖誕和新年。 還有另一個說法,在一八四三年,在英國有個叫亨高爾的十多歲青年,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聖誕節時,他因為忙,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便切了一些白紙片,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畫上一家人坐著歡度聖誕的情形,又在紙片中央寫著祝賀詞:『恭祝聖誕,並賀新年!』寄給親友。以後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除了他們自己留著用一百張之外,其餘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從此以後便有了聖誕卡。 聖誕卡片從早期的單色印刷至今日的【色】【音】俱全,不但是收卡者大飽眼福,而且還大飽耳福,一張張會發出聲音的聖誕卡使整個佳節的氣氛更加的濃厚。
聖誕卡的由來(二) 關於聖誕卡的來歷是這樣的:早在一八四二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並且寫了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就請畫家毛厄里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一八六四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開始發售。到一八六五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當初聖誕卡的寄送,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
聖誕卡在台灣廣為流行,是近三十年的事,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在聖誕節後,就是新年,所以致贈聖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是很有人情味的風俗。 至於我國賀年卡的來歷,也是有線索可尋的。早年,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在新年伊始,職位或輩份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賀新禧」的字樣,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是否有寄送賀年卡的事,沒有考據。) 基督徒寄贈聖誕卡,不可疏忽聖誕節的意義,它是紀念救主耶穌誕生的節日。耶穌的降生塵凡,是為了拯救世界,他給人們帶來新生的希望,給社會帶來和平的訊息,給困苦弱小者帶來安慰和信心。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境(馬槽)里,立了謙虛、克苦、慈愛和犧牲的榜樣。他謙卑自下,受苦受難的精神,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度。
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以前聖誕卡的畫面,多半與耶穌聖誕有關;現在的圖樣,真是花樣百出,多采多姿。基督徒仍應選用有聖誕意境的畫面較好。如果你有親友在遙遠的地方,平日忙於工作很少通訊,可寄上一張聖誕卡,表達懷念和祝福,相信對方必然欣慰萬分。如果你不是基督徒,用一張聖誕卡當賀年卡,同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抱佳音--佳音隊的由來
聖誕前夕也就是常說的【平安夜】,在這天晚上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走在涼涼的雪地上,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麽來的呢? 話說耶穌誕生的那一晚,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有聲音發出,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消息,因為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心中的王。因此天使便通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為了把耶穌降生的消息傳給大家知道,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去向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個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然後在平安夜晚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家庭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該家庭的小孩,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大約要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當然這也要看各國的慶祝方式。
聖誕PARTY
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聖誕帽,唱著聖誕歌,說說大家的聖誕願望。
聖誕大餐
聖誕節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聖誕節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在的人們過節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聖誕節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 to be Midnight 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the Herald Angels Sing)、《聖誕鍾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 Night)最為有名。據說,1818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上住著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牧師一摩爾。這年聖誕節,摩爾發現教堂里管風琴的管於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來不及了。怎麼慶祝聖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那穌降生時,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後,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句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摩爾寫好歌詞後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後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後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聖誕節時必唱的歌曲之一。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聖誕節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家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日的喜慶氣氛。
「平安夜」的故事(一)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奧地利薩爾札赫河畔的奧本村裡,有一隻老鼠大膽地溜進村裡古老的聖尼哥拉斯教堂風琴樓廂里。這只飢寒交迫的小東西東跑西竄,到處咬噬,終於干下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導致了一曲膾炙人口的聖誕贊美詩的誕生。 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禮服大衣的中年人走進教堂,徑直來到風琴旁邊坐下。此人名叫弗蘭茲·格魯伯,正當三十一歲,有著一頭黑發,高高的鼻樑和一雙富有感情的眼睛。他雖然默默無聞,但在這偏僻地區很受村民尊敬。因為他是本村的小學教師,又是聖尼哥拉斯教堂的風琴演奏家。 他坐下來,踩著踏板,按下了琴鍵。可是風琴只發出幾聲嗚咽似的微弱氣息。 當格魯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時,他的好朋友約瑟夫·莫爾來了。莫爾是個教士,也是一位音樂家。奧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還不曾派來,莫爾是臨時被派來頂替這職位的。
格魯伯見他張皇,不覺一怔,連忙問道:『天主降福!什麽事兒,約瑟夫?』那位年輕的代理神父舉起雙手,做出一副絕望的神態,並示意讓朋友起來跟他走。 莫爾領著格魯伯走到樓廂里的風琴鍵盤後面,指著鼓風的皮風箱上一個大洞說:『今早我發現這個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現在一踏下去,什麽聲音都沒有了!』 格魯伯仔細地檢察了風箱上的那個洞。聖誕之夜做彌撒而沒有風琴奏樂,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該死!現在可糟了,我們該怎麽辦呢?』 『有辦法,』莫爾神父有點靦腆地說:『我寫了一首短詩,倒可以作為歌詞一湊合著頂用一下的。』接著他又嚴肅地說道:『這可不是「那一類」的歌呀。』 格魯伯看見他的朋友這麽激動,不覺微笑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莫爾的確很喜歡「那一類」的歌━━就是當農婦和船工歡飲時,在齊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種所謂粗俗的民歌小調。這種東西往往引起那些固執守舊的虔誠教徒的不滿,使得道貌岸然的長老們大皺眉頭。
格魯伯拿起莫爾所寫的詩讀了頭幾段,頓時覺得好象有一股奇異的靈氣貫穿脊樑。這的確不是「那一類」的歌。它好象是抓住了他的心,溫和純朴和動人地向他訴說。他從來都未曾這麽深刻地感動過。他耳邊隱隱響起了這些詩句的樂音。 莫爾幾乎是抱歉地說:『我只是這麽想,既然我們的風琴已經不響了,那麽你是否可以把這東西給我們的吉他琴配個曲,也許還可以搞個小小的童聲合唱隊來唱唱,……你看怎麽樣?』 格魯伯說:『好呀,好,好!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給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寫出來。』 格魯伯踏著地上的積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樂曲構思中。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他就像耳聾的貝多芬一樣,在內心深處聽見了所有的旋律: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他准備寫給童聲合唱的曲調已在腦際回盪。他回到他那簡朴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鋼琴邊,面對牆上掛著的十字架,終於譜寫稱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爾的書房裡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們穿著羊毛長襪、外套和圍裙,整齊而漂亮。他們並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環下,益發顯得生氣勃勃。 排練開始了,格魯伯和莫爾各自彈起他們的吉他琴,不時滿意地對視微笑。開始時,大家對歌曲不甚熟悉,彈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當,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這歌曲終於完成了。 聖誕夜,教堂里點燃的幾百支燭光,在光潔的金盤碟和聖餐杯上映輝爭耀,給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聖母態像,賦予了盎然生氣和溫柔慈祥的風采。教堂里到處都用青松、萬年青和聖漿果等裝飾起來。全體教徒擠坐在長條硬板凳上。男人們穿著臃腫的羊毛外套,婦女則被披上了醒目的圍裙和有色的披巾。
當莫爾和格魯伯提著他們的吉他,隨著十二名男女兒童走上聖壇前時,驚訝的群眾頓時轟動起來。格魯伯向他的樂隊微微點頭示意,琴弦便撥響了。接著,莫爾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魯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諧地共鳴著響徹那古老的教堂。 於是,流傳久遠的聖誕贊美詩【平安夜】便這樣首次被人們唱出來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記了。當時參加聖誕彌撒的教徒之中,誰也不曾料到這首歌後來竟會風靡世界。 後來僅僅是由於一次偶然機會,才使這一傑作得以免遭淹沒的命運。第二年春天,從齊勒塔爾來了一位風琴修理師,卡爾·毛拉赫。他在閑聊中隨便問起:既然風琴壞了,那麽你們是怎樣進行聖誕彌撒的?格魯伯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說:『這是個不值一顧的東西,我甚至已忘記把它塞到哪裡去了。』在教堂的後部有一個小櫥,里頭塞滿了塵封已久的亂紙堆。格魯伯從這里找到了那首曲譜。
那風琴修理師看著樂譜,微微動著雙唇,從他那寬闊的胸腔里哼著這調子。『有意思,』他輕輕地說,『可以讓我帶回去看看嗎?』 格魯伯大笑起來。『行,行,你盡管拿去就是了。再說,你把琴修好後,這東西就更加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毛拉赫走後,格魯伯也就忘了這件事。然而【平安夜】卻在可愛的齊勒塔爾山中回響,並且從此開始了它遠播世界的歷程。 這歌曲作為民間音樂,從奧地利傳到了德國。它越過國界,隨著德國移民遠涉重洋,傳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爾和格魯伯才被公認為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他們當時什麽都沒有得到,他們死時仍和生時一樣貧窮。但是,格魯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為他歌唱,它已成為傳家寶,被格魯伯家代代相傳。現在,每逢聖誕夜,人們便要把這吉他琴帶到奧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們,則再次齊唱這首為人喜愛的聖誕贊美詩……【平安夜】。
「平安夜」的故事(二)
奧地利靠阿爾卑斯山的地區,出了不少的鄉村詩人,加上奧地利人,本是愛好音樂的民族。他們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穌基督。所以每到聖誕節,在這崇山峻嶺的一些小鎮和鄉村裡,許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紀的吟遊詩人,不斷的把聖誕歌的詞句和樂曲,加以改進或創新。他們很多人,長於彈奏樂器,而且幾個人聚在火爐邊,就能當場作出新的聖誕歌,成了後來聖誕歌的寶藏。有一些歌曲,也許當時唱唱,或唱過一兩年,就被新的聖誕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傳下來,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聖誕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據說這首聖誕歌,是阿爾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寫的歌詞,曲子則是樂師方濟葛魯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鄉村聖堂歌詠團的抄寫本中,埋沒了十多年。後來,被一位喜愛音樂的人發現,就把這首聖誕歌,帶到城裡的音樂會上演唱,非常受人歡迎。於是,漸漸的流傳到奧地利各地,再傳到了德國。一八三九年,這首聖誕歌傳進了美國,不到幾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愛。再經過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電台的播放,這首聖誕歌━平安夜,普遍的流傳世界,而且各國都有翻譯的歌詞。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幾乎都熟悉這首「平安夜」,聆聽的時候,而且會哼唱起來。
關於「平安夜」這首聖誕歌,詞句和曲子的寫作,有不少的傳說,下面所介紹的故事,最為動人美麗。 原來在沙司堡附近的一個小村,住著一位音樂師方濟葛魯伯,妻子亞納,他們有個天真活潑的兒子小方濟。葛魯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學校里,教授音樂;主日則在教堂中領導聖歌隊。每晚他回到家裡,喜歡坐在院子里的大樹下面,彈琴作曲,一家三口過得幸福快樂。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愛的小方濟,突然因病去世,這一家頓時失去了歡樂,葛魯伯夫妻二人再也沒有笑容。這年聖誕夜,葛魯伯獨自去聖堂,參加子夜彌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的活躍歡欣。聖誕節的歡樂,似乎跟他沒關系了。彌撒結束以後,葛魯伯匆匆的回家,在路邊傳出兒童們的歌聲、嘻笑聲,他的心更為沉重。進了家門以後,一片凄涼。他呼喚妻子的名字,沒有回答。點上燈,看到妻子亞納,趴在小方濟以前睡過的床邊抽泣。葛魯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魯伯無奈的嘆口氣,只好拿起樂器來,想演奏樂曲,來排解妻子的悲傷。
當葛魯伯打開琴蓋,一張字條掉在地上,他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前幾天,牧若瑟神父所寫的「平安夜」歌詞,要他配上樂曲,由於思念小方濟而忘了這事。這時候,窗外的夜色寂靜,葛魯伯聯想到過去的一切,就坐在燈台前的椅子上,面對著妻子,開始譜「平安夜」的曲子。他邊譜邊彈邊唱。這時候,妻子亞納聽到美妙的歌曲,忘記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魯伯身邊,流著眼淚說:「親愛的葛魯伯,求天主寬恕我們吧!現在我明白了天主的聖意,小方濟的去世,我們不該悲哀,應當喜歡!因為你彈唱的時候,我彷佛看見一大群小天使,來到我們的房子里,小方濟夾在中間,隨著他們快樂的唱著:『救世主誕生了!』」 「平安夜」的曲調和歌詞,搭配得天衣無縫,聆聽的人,不論是否基督徒,都為之動容。如果說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沒人反對的。
聖誕樹的由來
聖誕樹一致是慶祝聖誕節不可少的裝飾物,如果家中沒有聖誕樹,就大大減少了過節氣氛。關於聖誕樹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說。
其中一個是說:大約在十六世紀,聖誕樹最先出現在德國,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將之成為聖誕樹。後來,由德國人馬丁路德把蠟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蠟燭,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去。而近今日,人們已經改用粉色的小燈泡了。 其中一個是說:大約在十六世紀,聖誕樹最先出現在德國,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將之成為聖誕樹。後來,由德國人馬丁路德把蠟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蠟燭,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去。而近今日,人們已經改用粉色的小燈泡了。
另一個傳說記載。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農民,在聖誕節那天遇到一個窮苦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兒童。兒童臨走時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都掛滿禮物,以答謝農民的好意。 聖誕樹真正出現在聖誕節時,首先見於德國,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並以其優美的姿態,成為聖誕節不可缺少的裝飾。聖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聖誕樹、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琅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個特大的星星,象徵三博士跟隨該星而找到耶穌,而且也只有該家庭的一家之主可以把這棵希望之星掛上。
聖誕襪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拋下他和他的三個女兒。這個貴族嘗試了不少發明,都失敗了,但也因此耗盡了錢財,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家農舍里生活,他的女兒們也只得親自燒煮、縫紉和打掃。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陸續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更加沮喪,因為他沒錢給女兒們買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後將長統襪掛在壁爐前烘乾。聖人Nicholas知道了她們父親的境況後,就在那天晚上,來到她們的家門前。他從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睡著了,同時也注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裡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里。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里裝滿了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妝了。這個貴族也因此能親眼看到他的女兒們結婚,從此便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掛聖誕襪的傳統。有些國家的孩子則有其它類似的風俗,如在法國,孩子們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