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戴的叫夏朝冠。因為滿族人前身是女真族,源自金人在帽上裝飾頂珠習慣,再由元人的鈸笠冠演革而成的。
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圓錐形,下檐外敞呈雙層喇叭狀。是由一種滿洲人稱為「得勒蘇」的草桿編成,此草產在清人興起的東北地方,清廷特稱其為「玉草」;帽上面鋪飾朱緯,頂平覆錦,植冠頂,冠額綴金佛,後飾舍林;冠形斗笠狀,有短冠檐平敞。
以紅紗或紅織金為里,外層綴朱緯,內層安帽圈,圈上綴帶。冠前綴金累絲鏤空金佛,金佛周圍飾東珠十五顆,冠後綴金累絲鏤空舍林,有東珠七顆。冠頂部再加金累絲鏤空雲龍,嵌大東珠寶頂。
清代凡由內務府發交江南江寧蘇州二府、浙江杭州府及兩淮織造司、局織造的御用冠服、妃嬪暨皇子、公主朝冠朝服,均依禮部定式或皇上命題由內務府或如意館畫師繪制重彩工筆小樣和墨線勾勒局部加彩的衣服裁剪大樣,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
或經內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織造,織成匹料後再送到裁作、綉作、衣作分別在衣料上綉花、裁剪、縫制。
完成之後,凡上用者陸路運送進京,宮用者水運進京,於限期內送交內務府廣儲司的緞庫驗收,這些小樣都附有白紙或黃紙墨跡題簽,有些並署有畫畫者的真實姓名,如「臣沈振麟恭畫」、「臣謝醇恭畫」、「臣沈世俊恭畫」等。
『貳』 清朝的那些皇後、天後什麼的手指尖上帶的叫什麼
清宮的皇後、嬪妃,極喜歡蓄指甲。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這就是人們俗稱為護指的器物。除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均可飾戴,既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飾。清宮皇後、嬪妃們的指甲套質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等多種材料,利用鏤空、鏨花、鑲嵌等裝飾手法,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背面多為鏤雕,極少封塞,這樣可使空氣流通,夏季飾戴不致憋悶。
中國古代婦女蓄指及飾戴護指套的傳統由來已久,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護指套是吉林省老河深地區出土的漢代金護指。它是由薄薄的金片捲曲而成,呈螺旋狀向上延伸,粗細長短可任意調節,簡練而實用。盛唐時期的貴族婦女除重視不同形式的發型以外,在精心修飾面容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手的裝飾。當時的男子對於女性美的評判標准不光是豐腴的身段和嬌好的面孔,還很在乎女性的雙手。唐代詩人韓翭專作《詠手》詩來贊美女性的雙手:「腕白膚紅玉筍芽,調琴抽線露尖斜。背人細睰垂胭,向鏡輕勻襯臉霞。悵望昔逢褰綉幔,依稀曾見托金車。後園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蕪又折花。」玉筍芽即是贊美、形容女性纖柔修長的指尖,如剛生出的鮮嫩筍芽一樣。
清代傳世的指甲套很多,這可能與滿族婦女的盛裝有聯系。滿族貴婦梳兩把頭,發髻高聳向上伸延;厚達四、五寸的高底鞋將腳部托起;上衣袖口呈馬蹄狀將手背遮蓋;雙手飾戴纖長的護指,可以達到與服飾和諧統一的裝飾目的。試想如果梳著高聳的發髻,穿上半尺厚的鞋子,寬肥的馬蹄袖下是短而禿的手指,從唯美主義的角度來衡量、來審觀,是很不搭配的。滿族貴婦的盛裝十分適合護指的飾戴。所以清代十分流行,同時在實用的基礎上,逐漸向精、美、貴的趨勢發展,使女性的護指套形成一種文化。
『叄』 清朝宮中宮女.格格.妃子.皇後頭上的戴的是帽子還是用頭發包成的
清初婦女發式及妝飾還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點,以後逐步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發髻上的裝飾物,不用金銀,而多用珠翠,這是崇禎年間的特點。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滿族宮女的發式,是將頭發均分成兩把,謂「叉子頭」,在腦後垂下的一綹發尾,修剪成兩個尖角,稱「燕尾」。此後又流行平頭,謂之「平三套」或「蘇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風俗。頭發裝飾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婦女多好之。還有「一字頭」豪華奢侈,高如牌樓,皇室偏愛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發摻和襯墊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間流行的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即屬此類。其樣式豪華,高高聳立達七寸余,猶如盛開的牡丹、荷花。腦後梳理成扁平的三層盤狀,並以簪或釵相固定,髻後作燕尾狀,缽盂頭則形如覆盂,因此類髻發梳理繁雜,故待到清末剪發風盛行時,就逐漸趨於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滿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發式造型與妝飾於一體的著名發式。其梳理方式特別繁復,是受漢族婦女「如意頭」影響而演變而成的,為清宮廷貴婦所鍾愛。
冠子、纂:清代老年婦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紙和黑色綢緞製成的飾物,綉以吉祥紋樣、壽字等,用簪扦於髻上。中年婦女則多戴用鬃麻編成、再裱以綢緞的「纂」,然後飾以鮮花等,更顯其秀美與華麗之色。纂的形狀象一隻鞋幫,僅有二壁,以後又演變為不直接用纂,謂之「真纂」,實際就是在頭上盤一元髻而已。
『肆』 清朝皇後頭冠叫什麼_
清朝皇後頭冠叫
鳳冠
『伍』 真心覺得很霸氣,清朝皇後手指上戴的長長尖尖的東西是什麼
大概叫護甲套吧。那個是保護指甲用的,古代的女人都喜歡留指甲。不只是清朝的哦。
『陸』 清朝妃子手上戴的尖尖手指套,除了追求漂亮外,還有別的作用嗎
前些日子《甄嬛傳》風靡一時,其中的歷史故事真不真且另當別論,但這部劇里的場景美輪美奐,後宮中女子的心計斗爭活靈活現到讓我們發出了如果自己是劇中人物恐怕活不過片頭曲的感慨;且最重要的是,劇里每個女演員的盛裝打扮都是讓我們過了一把眼癮。不過有人注意到,劇里女子頭上都戴著尖尖的手指套。那麼這個手指套除漂亮外,還有什麼用呢?
再次,清朝後宮妃子戴指甲套也與清朝宮妃的盛裝有關系。我們都知道清朝宮妃的衣服偏華麗,頭飾也繁雜,旗頭往往要用很長時間才能梳起來,鞋子也是很厚的鞋子,總之清朝宮妃的著裝厚重而華麗,而如此華麗的服飾和旗頭卻相配著短短的指甲又沒有裝飾,想來也是並不好看。故而,清朝宮妃需要戴長長的手指套來搭配服飾。
『柒』 清朝皇後手指上戴的長長尖尖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要戴這個
清朝皇後手指上戴的長長尖尖的東西是指甲套,也稱護指。
中國古代婦女蓄指及飾戴護指套的傳統由來已久,不過清代傳世的指甲套最多。清宮的皇後、嬪妃,極喜歡蓄指甲。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護甲套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飾,質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等多種材料,利用鏤空、鏨花、鑲嵌等裝飾手法,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背面多為鏤雕,極少封塞,這樣可使空氣流通,夏季飾戴不致憋悶。
(7)清朝皇後尖尖的帽子擴展閱讀
古代中國地位很高的女人都留起長的指甲,顯示他們無須勞動。
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宮貴婦們更是用鑲珠嵌玉的豪華金屬或者景泰藍指甲套,以保護他們精心留飾的指甲。在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甲人物要數清朝時期,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將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套於小指,無名指上,以增加其指甲的長度,顯示其尊貴地位。
清代服飾 貴族女子留長指甲,以鳳仙花或指甲花染指甲的風氣由來已久。清代用金銀做成指甲套,紋飾極為精美華麗,種類豐富。本圖為清代的指甲套(也稱「護指),從左至右依此為清代玳瑁嵌珠寶翠玉葵花指甲套、金護甲、清代玳瑁嵌珠寶花蝶指甲套、清代玳瑁嵌米珠團壽指甲套。
網路—指甲套
『捌』 中國清朝時的官員們的頭上為什麼都戴著一頂尖尖的紅帽子
這個說的是頂戴花翎,花翎呢可以說是清朝統治階級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被賞賜頂戴花翎是十分榮耀的事情,一般都是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有機會被賞賜,後來逐漸放寬賞賜條件,具體可以查閱頂戴花翎的相關資料。
『玖』 清朝皇後啊,太後啊頭上戴的叫什麼
1*朝冠之皇後夏朝冠 皇後朝冠除中央頂飾三層金鳳外,朱緯上還綴一周金鳳共7隻和金翟1隻,位於後面的金翟向腦後垂珠為飾,皇後為五行二就,冠後又垂護領。 【典 制】皇太後、皇後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
2*·皇後朝珠·皇後朝珠須佩戴三盤,東珠一盤正佩於胸前,另外兩盤珊瑚朝珠交叉於胸前,由左右肩斜掛至肋下。且女性所戴朝珠兩串記念的一側在右胸前,與男性正相反。只有皇太後、皇後才能佩戴東珠串成的朝珠。皇貴妃以下至妃為蜜珀1串、珊瑚2串,嬪以下至鄉君為珊瑚1串、蜜珀2串。【典 制】皇太後、皇後朝服御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其宜,絛皆明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