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宋朝太子的帽子

宋朝太子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11 03:26:46

①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宋代官帽以有對長長翅子而聞名。如果問誰發明的?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回答:宋太祖趙匡胤,他是這種官帽原創「設計師」。是為了 「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

實際真是如此嗎?錯,這只是後人杜撰出來的一個故事。

宋朝的官帽叫「襆(fú)頭」,是從初唐時的襆頭演變而來,宋代正式文獻中依然直接稱為「襆頭」或「折上巾」。

而且,這也並不是專供上朝的官帽,各種宋代文獻裡面,也都記錄了展角襆頭其實是上下通用的帽子。

《宋史·輿服志》說「五代漸變平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角……平施兩角,以鐵為之」。

當時上自天子、皇太子,到百官諸臣,甚至樂師、儀衛、戲子,誰都可以用,很多場合都會用。

我們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唐、五代、遼、宋、金,不少門衛、伎樂,甚幹活的僕人都使用展角襆頭。自然更不可能是趙匡胤為了防止官員而專門設計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也對此有一番論述,不過他認為加骨架的硬角襆頭在唐代是君王使用,皇帝自己先喜愛戴這種帽子,晚唐被地方藩鎮僭用,到了宋代,直角成為貴賤通用的樣式:

「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角。晚唐方鎮擅命,始僭用硬角。本朝襆頭有直角、局角、交角、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角貴賤通服之。」

在流行史研究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況,當一個本具有實際使用功能的結構,因為露在外被人們加以誇張裝飾。當誇張的趨勢一旦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發展到極端,甚至脫離了原始的結構功能,變成後人無法理解的樣子。

而原來普通的「襆頭」到了宋朝,演變成長長的一對翅子,並且以長、硬挺為美,也就是誇張到了極端。

從實際結構功能發展為彰顯裝飾,在服飾發展史中其實很常見。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清末民初旗人女性頭頂尺高的「旗頭」,緬甸一些婦女脖子上多到像長頸鹿一樣的項圈,還有歐洲中世紀長度超過兩尺的鞋尖,其實也並沒有實際功能或者脫離了本來的實際功能,都屬於裝飾逐漸誇張化並以其為美的情況。

後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為解釋這種情況,往往就會附會為某位名人的特別故事,百姓喜聞樂見而傳播,甚至不同版本附會的人物往往還不一樣。

宋代冠帽兩邊長長的耳朵,其實也是本來起到打結作用的襆頭角,在數百年來長期演變中,逐漸硬挺化、威儀化,發展形成的一種誇張裝飾。當伸長的平角襆頭在晚唐五代流行以後,宋代繼承並發展成為上下通用的首服。

這種首服被五代、遼、宋、金,各階層、各民族、各時代廣泛接受和使用。當長到極致時,客觀上也起到了莊重端正的效果。

當發展得太誇張影響了實際生活使用以後,又會逐漸消失。

元代時,展角襆頭已經不再在日常使用,變成了官員公服專用的一種帽子。又因為太過不方便而在明代越用越少,逐漸消失。

② 漢代 太子帽子 是多少串 諸侯是多少串

太子等同諸侯應為9旒,每旒貫玉9顆

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周禮.夏官.弁師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
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
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
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

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

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

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明朝的是11

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

③ 宋朝的皇帝朝服是什麼樣子的

①【組成】宋代皇帝朝服——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
②【特點】這種服裝僅次於冕服,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卷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導之。所穿紗袍用絳色,襯里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另掛佩綬。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游冠」),與此稍有區別。
③【拓展】宋代皇帝服飾——宋朝皇帝服飾,有裘冕、袞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閱服等。此外,隋唐時期的襆頭,發展到宋代,已成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會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襆頭襆頭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顯的不同。從圖像反映看,作官宦形象多用直腳,仆從、公差或身份低下的樂人,多用交腳或局(曲)腳。衫袍,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文靴,大宴服之。此圖為戴直腳襆頭、穿衫袍的皇帝(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④ 為什麼宋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大臣的帽子相似

皇帝的帽子分場合,戴不同的帽子。
你說的宋代的皇冠叫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也叫做卷雲冠。通天冠是級位僅僅次於冕冠的冠帽,其形狀與漢畫中的進賢冠結構相同,不同的只是展筒的前壁,進賢冠是前壁與帽梁接合,構成尖角。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頂端更高出一截,顯得巍峨突出。學術界認為通天冠正前方高出的這塊前壁就是金博山,《隋書·禮儀志》稱它為「前有高山」,故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金博山向前傾斜,上面飾有蟬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回太廟宿奉神主出室》:「上御冠服,如圖畫星官之狀,其通天冠俱用北珠卷結,又名『卷雲冠』。」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駕乘玉輅……頭冠皆北珠裝結頂通天冠,又謂之『卷雲冠』。」
《明史》:「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廟、省牲,皇太子諸王冠婚、醮戒,則服通
天冠、絳紗袍。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絳紗袍,深衣制。白紗內單,皂領褾襈裾。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其革帶、佩綬,與袞服同。」
《明集禮卷三十九冠服》明集禮卷三十九:「通天冠,朔日受羣臣朝及凡正旦大會、冬至大會、諸祭祀,還則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黒介幘,玉簪導。絳紗袍,深衣制,白紗內單,皂領褾襈裾,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其革帶劒佩綬舄與上同。若未加元服則雙童髻,空頂黒介幘,雙玉導,加寶飾。」
《明史》輿服三:「政和議禮局更上皇帝冕服之制:冕版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高八寸五分,後高九寸五分。青表朱里,前後各十有二旒,五采藻十有二就,就間相去一寸。青碧錦織成天河帶,長一丈二尺,廣二寸。朱絲組帶為纓,黈纊充耳,金飾玉簪導,長一尺二寸。袞服,青衣八章,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纁裳四章,綉藻、粉米、黼、黻。蔽膝隨裳色,綉升龍二。白羅中單,皂褾、襈,紅羅勒帛,青羅襪帶。緋白羅大帶,革帶,白玉雙佩。大綬六采,赤、黃、黑、白、縹、綠,小綬三色,如大綬,間施玉環三。朱韈,赤舄,緣以黃羅。 中興仍舊制,延,以羅衣木,玄表朱里,長尺有六寸,前低一寸二分,四旁緣以金,覆於卷武之上,繅以五色絲貫五色玉,前後各十二,凡用二百八十有八。玉笄,充耳用黃綿,紘以朱組,以其一屬於左笄上垂下,又屈而屬於右笄,系之而垂其餘。玄衣,八章,升龍於山,繪。裳纁,四章,綉。幅前三後四,斷而不屬,兩旁殺縫,腰辟積,綼緆之廣皆如舊。大帶以緋白羅合而紩之,以朱綠飾其側,上朱下綠,其束處以組為紐約,下垂三尺。通天冠、絳紗袍亦如之。白羅中單,領、褾、襈以黻,服裘則以皂。絳紗袍則衣用白紗,領、褾、襈以朱。綬大小各一,大綬織
以六采,青、黃、黑、白、縹、綠,下垂青絲網,上有結,垂玉環三;小綬制如大綬,惟三色。大裘、絳紗袍皆用之。革帶,博二寸,革為里,緋羅為表,飾以玉銙,鈕以下鉤。通天冠、絳紗袍亦用之。AX從裳色,上有紕,下有純,去上五寸,繪以山、龍、火,上接革帶系之。佩有衡,有琚瑀,有沖牙,系於革帶,左右各一。上設衡,衡下垂三帶,貫以蠙珠。次則中有金獸面,兩旁夾以雙璜,又次設琚瑀。下則沖牙居中央,兩旁有玉滴子,行則擊牙而有聲。舄有絇,有純,有繶,有綦,以緋羅為之,首加金飾。服通天冠、絳紗袍則用黑舄,以烏皮為之。常服則用白舄,以絲為之。韈,羅表繒里,施靿著綦以系之,赤舄以朱,黑舄以白,白舄同。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里,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韈,黑舄,佩綬如袞。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田皆服之。仁宗天聖二年,南郊,禮儀使李維言:「通天冠上一字,准敕迴避。」詔改承天冠。中興之制,冠高九寸,服用並同。乾道九年,又用履袍。袍以絳羅為之,折上巾,通犀金玉帶。系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四孟朝獻景靈宮、郊祀、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絳紗如常儀。」

冕冠,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紘、充耳等組成。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統纊。」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鷩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同時也是帝王的象徵。

《宋史》:「諸臣祭服。唐制,有袞冕九旒,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宋初,省八旒、六旒冕。九旒冕:塗金銀花額,犀、玳瑁簪導,青羅衣綉山、龍、雉、火、虎蜼五章,緋羅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緋蔽膝綉山、火二章,白花羅中單,玉裝劍、佩,革帶,暈錦綬,二玉環,緋白羅大帶,緋羅韈、履,親王、中書門下奉祀則服之。其冕無額花者,玄衣纁裳,悉畫,小白綾中單,師子錦綬,二銀環,余同上,三公奉祀則服之。七旒冕:犀角簪導,衣畫虎蜼、藻、粉米三章,裳畫黼、黻二章,銀裝佩、劍,革帶,余同九旒冕,九卿奉祀則服之。五旒冕:青羅衣裳,無章,銅裝佩、劍,革帶,余同七旒冕,四品、五品為獻官則服之;六品以下無劍、佩、綬;紫檀衣,朱裳,羅為之,皂大綾綬,銅裝劍、佩,御史、博士服之。平冕無旒,青衣纁裳,無劍、佩、綬,余同五旒冕,太祝、奉禮服之。」
「臣嘗考諸經傳,具得冕服之制。蓋王之三公八命,冕八旒,衣裳七章,其章各八。孤卿六命,毳冕六旒,衣裳五章,其章各六。大夫四命,絺冕四旒,衣裳三章,其章各四。上士三命,玄冕三旒;中士再命,玄冕二旒;下士一命,玄冕無旒;衣皆無章。裳、AX視其命數,自三而下。其繅至笄、衡、紘、紞、瑱、纊、帶、佩、芾、舄、中衣,皆有等差。近世冕服制度,沿襲失真,多不如古。夫後方而前圓,後昂而前俛,玄表而朱里,此冕之制也;今則方圓俛仰,幾於無辨,且以青為表,而飾以金銀矣。其衣皆玄,其裳皆纁,裳前三而後四幅,此衣裳之制也;今則衣色以青,裳色以緋,且以六幅而不殊矣。山以章也,今則以嶞。火以圜也,今則以銳。宗彝,宗廟虎蜼之彝也,乃畫虎蜼之狀,而不為虎蜼彝。粉米,米而粉之者也,乃分為二章,而以五色圓花為藉。佩有衡、璜、琚、瑀、沖牙而已,乃加以雙滴,而重設二衡。綬以貫佩玉而已,乃別為錦綬,而間以雙環。以至帶無紐約,芾無肩頸,舄無絇繶,中衣無連裳。」

⑤ 明朝太子平日戴的帽子叫什麼

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皂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醮戒時所穿。

⑥ 南宋皇帝的服裝 主要是帽子問題

沒畫錯,正式儀式場合皇帝都要穿戴袞冕。

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通天冠,絳紗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會、親耕及親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閱服,天子之戎服也。中興之後則有之。

袞冕之制。宋初因五代之舊,天子之服有袞冕,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前後十二旒,二纊,並貫真珠。又有翠旒十二,碧鳳御之,在珠旒外。冕版以龍鱗錦表,上綴玉為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二十四,周綴金絲網,鈿以真珠、雜寶玉,加紫雲白鶴錦里。四柱飾以七寶,紅綾里。金飾玉簪導,紅絲絛組帶。亦謂之平天冠。袞服青色,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紅裙,藻、火、粉米、黼、黻五章。紅蔽膝,升龍二並織成,間以雲朵,飾以金鈒花鈿窠,裝以真珠、琥珀、
雜寶玉。紅羅襦裙,綉五章,青褾、襈、裾。六采綬一,小綬三,結玉環三。素大帶朱里,青羅四神帶二,綉四神盤結。 綬帶飾並同袞服。 白羅中單,青羅抹帶,紅羅勒帛。鹿盧玉具劍,玉鏢首,鏤白玉雙佩,金飾貫真珠。金龍鳳革帶,紅韈赤舄,金鈒花,四神玉鼻。祭天地宗廟,朝太清宮、饗玉清昭應宮景靈宮、受冊尊號、元日受朝、冊皇太子則服之。

--------------------------志第一百四 輿服三

⑦ 古代太子服飾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的服飾,屬於禮制問題,是用來分貴賤,別尊卑的,皇太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在禮制上僅次於皇帝,體現在服飾上,就是非常接近皇帝,表現在服飾上,皇太子有一個特權就是可以穿「袞冕」,就是電視上演的那種頭上頂個平板,下面垂著一排珠子的那種帽子,身上的衣服則綉上日、月、天、地等各種圖案。

這是皇帝的帽子,仔細數一下,是十二串珠子喲
這種袞冕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時穿的,比如祭祀天地、太廟等皇帝才會這么穿,平常上朝啊,處理政務,接見大臣啊,以及休息的時候,是不會穿這玩意的。現在演電視的,皇帝出來動不動就穿成這樣,是不對的。

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像,仔細數一下只有九串珠子,難到武侯祠塑像的時候是想說劉備偏安蜀中,還不夠格當真正的皇帝?其實不是的哈,因為按照周禮的理想,袞冕只是皇帝的第二級服飾,在袞冕之上還有一套更高級的禮服,叫做大裘冕,大裘冕就是十二串珠子,但只是在祭祀昊天上帝時才穿,平時搞活動,不穿大裘冕,只穿袞冕,為了區別,皇帝的袞冕只有九串珠子。不過套規定太繁鎖,後來不怎麼用了。武侯祠這個塑像倒是很符合周禮的。
袞冕在周代是所有的王公貴族都可以穿的,只是用前後所垂的珠子的數量和衣服上綉的圖案來區分等級,但後來因為這套服飾跟皇帝的太像,除了皇帝以外,其它人基本上不準穿了,除了皇太子以及親王以外,一般大臣都不能再穿袞冕了,當然外國的國王也是可以穿的。

朝鮮的國王也可以穿袞冕
皇太子的袞冕和皇帝的區別,就是皇帝的珠子是十二串,每一串又有十二顆珠子,和皇太子的就降等為九串珠子,每一串也只有九顆,衣服上綉的圖案,皇帝是可以綉十二種,皇太子只有九種,便說實話,這種差別完全不影響整體觀感,不仔細看,跟皇帝真差不多。

明代皇太子的冕服,數一下只有九串珠子喲

⑧ 求宋代百姓官員皇帝等衣服、帽子鞋子等具體名稱

推薦你看看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下載地址 http://58.251.57.206/down?cid=&t=13&fmt=-

⑨ 北宋時太子的官服是什麼顏色

北宋時期太子的官服一般是藍色淺藍色的官服,網上有相關的記載,不過是不是真的就不清楚了

與宋朝太子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藍色裙子搭配枚紅外套 瀏覽:214
旗袍秀的走姿和學 瀏覽:802
黑色的褲子配什麼樣的衣服 瀏覽:462
石家莊四十三中中校服 瀏覽:722
穿白色鞋子配什麼衣服褲子 瀏覽:678
穿在身上的外套被雨淋了臟嗎 瀏覽:212
巴寶莉女裝外套正品 瀏覽:375
黑色褲子膝蓋泛紅怎麼辦 瀏覽:486
女裝大品牌展台陳列 瀏覽:40
制服美女翹臀 瀏覽:66
棒球帽子後面怎麼系 瀏覽:138
冰飛羽絨服是品牌嗎 瀏覽:345
媽媽裝外套時尚 瀏覽:140
重慶市勞保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122
胖的人穿什麼衣服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34
軍訓制服的領結 瀏覽:836
中國帥氣高中生校服 瀏覽:747
初中學生春秋校服 瀏覽:580
交通部購買制服的文件 瀏覽:959
2020年性感文胸較新批發商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