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綠帽子"是從何典故而來
始於元代。
妓院的男服務員在元代的統一制服里,是要帶綠帽子的,後世就把帶綠帽子比作妻子和外人有染,如同妓女一般。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系。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綠帽隱含的意思是伴侶的一方和其他人偷情、相好,另一方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而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綠帽子」相傳已久,雖然說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後來大家便把這類事情叫做給人戴了「綠帽子」。
(2)外國綠帽子典故的由來擴展閱讀: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里,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里指出過,許多笑話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
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Ⅲ 」綠帽」的由來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系。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
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3)外國綠帽子典故的由來擴展閱讀
「戴綠帽子」是指妻子與別人私通的丈夫,這種說法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春秋時,有賣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綠頭巾,以別貴賤。從這里看已經有了羞辱的意味。
到了漢代仍然如此,《漢書·東方朔傳》中記,館陶公主是漢武帝的姑母,中年後寡居。後來和很年輕的情夫董偃出雙入對,一日漢武帝來看姑母,她讓董偃出來覲見,董戴「綠績」謁見漢武帝。這種打扮是奴才身分。李白有詩雲:「綠績誰家子,採珠輕薄兒。」
唐代貞元年間,《封氏見聞錄》記載,延陵令李封對凡是犯罪錯的官吏不加杖罰,只是讓他裹綠頭巾以羞辱,錯誤嚴重的戴的時間長,輕微的則短,可見「戴綠頭巾」已經作為了一種懲戒。綠色到了元代更是卑賤了,「戴綠帽子」成為典章中的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