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紅教、黃教、黒教」之間的主要實質性區別是什麼
寧瑪派,俗稱紅教,
寧瑪派將佛法分為九乘,尤其重視阿底瑜伽乘,即俗稱的大圓滿法,提倡一切現象原始清凈圓滿的見地。
在傳承方式上,比較重視伏藏傳承,即前弘期由蓮師所埋藏的密法經典。重要的傳承師包括三素爾、龍欽巴、德達林巴、蔣揚欽哲、局米旁等,主要寺院有藏區的敏珠林寺、多吉扎寺和康區的噶陀寺、白玉寺、佐欽寺。
格魯派,俗稱黃教,
14世紀青海高僧宗喀巴廣學流傳於藏區的一切教法,並進行系統嚴密的組織,尤其強調戒律,因此格魯派僧人都戴象徵戒律的黃帽。
此派在顯教方面,主張依次第遍學一切佛法,見地上依據中觀應成派,密法方面,比較推崇後弘期所傳的密集、勝樂、怖畏等密續以及秘密不共的溫薩耳傳。重要寺院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等。
兩派主要區別在於密法修行的方便,以及空性的見地。
黑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正式名稱苯教或者「苯巴教」。在佛教傳入前,藏族幾乎人人都信奉苯教。寧瑪派(紅教)的很多儀式就是借鑒苯教的。佛教成為主流宗教後,苯教勢力越來越萎縮,但在西藏北部仍有信奉者。
花教即藏傳佛教的薩迦派。薩迦派比較注重「道果法」的修行。道果法就是加深自己對因果報應的理解,以獲得解脫的一種修行方法。
B.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黃教、紅教分別是指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薩迦派。四種教派區別如下:
1、寧瑪派(紅教)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相對於以後的其他三大傳承(白教-噶舉派, 花教-薩迦派,黃教-格魯派),它是舊派。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
網路紅教
網路黃教
網路花教
網路白教
C. 格魯派為什麼叫黃教
格魯派是中國藏傳佛教宗派。藏語格魯意即善律,該派強調嚴守戒律,故名。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創教人宗喀巴,原為噶當派僧人,故該派又被稱為新噶當派。
格魯派戴的是黃色的帽子。
格魯派漢語譯出來叫做善律派,創始人是尊者宗喀巴大師。因為過去嚴持戒律的僧人帶黃色的帽子,所以格魯派僧人也都是黃色的帽子因此又叫做黃帽系。也就是我們漢族人說的黃教,其實稱為黃教是極不準確的,應該尊重的稱之為格魯派。
E. 為什麼藏族男女喜歡帶帽子
只要去過西藏的小夥伴便會發現
在西藏無論男女老少
似乎都會有一頂自己心怡的帽子
它們看起來或隨性或隆重
樣式繁多,顏色更是花哨艷麗
其實這些帽子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僧帽,一類是民間帽
僧帽的色彩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有紅色和黃色兩種,戴紅色帽子的是寧瑪派僧人,戴黃色帽子的則是格魯派僧人。
與僧帽相比,另外一種民間帽,種類就非常多了,安多、衛藏和康巴地區,都各有特色,涵蓋非常豐富。
「次仁金廊」金花帽
次仁金闊,漢語稱為金花帽,這個帽子在整個西藏,不管是安多、衛藏還是康巴大家都喜歡戴。
金花帽大概是一個類似水桶加四個帽沿,帽沿兩小兩大,有些像蒙古族的帽子,也有些像雷鋒帽。
這個帽子有各種戴法,可以把四個小帽沿都露出來,也可以折回帽子裡面,露出三個帽沿,也可以折進去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帽沿戴。
「娘夏」女式冬帽
「娘夏」是城市婦女喜愛戴的冬帽。「夏」在藏語中是帽子的意思。
娘夏的製作方法與金花帽差不多,只是不用金絲連綴,帽翼較大,帽面全覆錦緞或單斜紋嗶嘰。兩翼嵌水獺皮,輕便大方。
藏族傳統習俗、婦女外出不戴頭飾不雅,被人恥笑,後來為了簡化婦女冠飾禮俗,有人創制這種女式輕便冬帽,並很快流行。
關於這女式輕便冬帽的稱謂有個傳說,帽子創制人本來起名為「楊夏」(輕便帽),但帽子出世不久,於1933年底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人們為了悼念他,剛出世的輕便冬帽改稱為「娘夏」,「娘」是藏文「娘唵」的縮寫音,有悼念之意,從此這個稱謂流傳至今。
「哇夏」狐皮帽
哇夏,狐狸帽,用狐狸的皮毛製作的帽子,這也是牧區牧民最喜愛的帽子之一。
西藏東部昌都地區的人喜帶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塊狐狸皮毛製成,給人以粗獷豪放之感。藏族人民戴狐皮帽由來已久。
據傳,古代藏胞戴狐皮帽與今日的觀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過一條法律,誰在戰爭中臨陣脫逃而被抓獲者,令其戴上拖著尾巴的狐皮帽,讓他在大庭廣眾下亮相出醜,並接受同伴們的斥責。無疑,誰戴上狐皮帽,將是一種恥辱。
17世紀左右,藏王廢除了這一條法律。然而戴狐皮帽防寒卻流傳下來了。
如今,狐皮帽依然用整隻狐皮加工製作,其頭尾、四腳均完整保留,並改進了做帽的工藝技術。
幾乎每個藏胞都有一頂心愛的狐皮帽,他們頭戴狐皮帽,身騎高頭大馬,肩背五響叉子槍,腰攜金邊三龍碗,這是西藏山區藏胞一生不離的四件護身寶。
F. 身著絳紅色袈裟的喇嘛在藏傳佛教中屬於哪個教派
如寧瑪派僧帽以氆氌為基本面料,帽頂尖長,帽檐往上翻,前面開口,好像蓮花的形狀,故又稱蓮花帽。該派僧人皆穿紅色僧服、戴紅色僧帽,以紅色區別於它派,故俗稱紅教。
薩迦派僧人的帽子叫做「俄爾帽」,以紅色氆氌為面料,帽頂呈弧形,帽檐兩邊左右相互對折至正中間呈人字形。薩迦派也是一個帶有色彩名稱的派別,「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因其傳播者在後藏仲曲河谷有灰白色土質的地方建過「白宮」,其寺廟也被稱作薩迦寺,因為寺廟圍牆上繪著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該派俗稱花教。
噶舉派僧人戴寬檐禮帽,深藍色底上有紅白相間的十字形或大字形條狀圖案。格魯派僧人帽形似雞冠,帽頂部有黃色穗須聳立,雞冠狀帽體以羊毛織物縫制,故稱雞冠帽。噶舉派指傳承持金剛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的派別,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格魯派高級活佛戴圓形尖頂的金黃色法帽,參加佛法盛會或弘法授道。據說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西藏弘法時曾戴黃色尖形僧帽,表示與以往僧人的不同及堅守戒律的決心,至今,我們還能在佛教雕像中看到此類帽子。格魯派倡導僧人嚴守戒律故得此名,「格魯」藏語意為「善律或善規」。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G. 藏傳佛教四大派,黃教、紅教、花教和白教,分別有什麼特點
佛教在西藏的發展分兩個階段,一般稱「前弘期」和「後弘期」。7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為前弘期。其時,佛教在吐蕃還是一種外來宗教,它在與當地原有的苯教不斷斗爭中發展起來,曾一度占優勢。
其派別差異是因不同師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據不同經典和對經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內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眾多派別。
H. 西藏喇嘛多是紅教還是黃教
黃教是指這些喇嘛的帽子是黃色的,但只有中文中使用這樣的名稱.
黃教(出家教徒戴黃色冠帽)=藏傳佛教格魯派
紅教(戴紅帽)=藏傳佛教寧瑪派
黑教(也許有歧視偏見成分,黑在佛教中代表邪)=苯教雍仲派(苯教其他派系都大已失傳,羌族和納西族等地至今流傳)
白教(原因不清,可能是因為教徒在閉觀修行時會披白色袈裟)=藏傳佛教噶舉派
花教(寺廟的牆面刷成紅灰白三色)=薩迦派
黃教宗師+宗卡帕+da l ai+ banchen
紅教祖師 =蓮花生大仕
白教 =米拉日帕
花教=薩迦班智達+八思巴
黑教=東巴辛饒米沃
特點
黃教=清規戒律+佛學學位制的開創+班級制度
紅教=密宗=最早的=法力展現
黑教=本土的+萬物有靈?+逆時針轉經(佛教順時針)+巫術
白教=嚴格的閉關+活佛認證的開始
花教=政教合一的開始+蒙古帝王的帝師
代表寺廟
黃教=色拉、哲蚌、嘎登、拉卜愣、塔爾寺
紅教=桑耶寺
白教=楚布寺
花教=薩迦寺
可在網路收索到的有關信息
黃教=14da l'ai +倉央加措 +倉央加措情歌
紅教=法王晉美彭措+索達吉
黑教=蘭卡諾布
花教=八思巴+薩迦格言+薩迦法王
白教=米拉日巴+嘎瑪巴
I. 為什麼喇嘛的帽子不一樣有的是尖帽子。有的是雞冠帽。
喇嘛的帽子不一樣是因為藏區的僧人因僧位高低或教派不同而在戴僧帽上呈現出的多樣性。尖帽子是班智達帽,它有一個高高的尖頂。俗稱的雞冠帽是卓孜瑪和卓魯,是藏區獨有的僧帽。
班智達帽的尖頂,象徵佛法至高無上的中道觀,兩塊延片則代表二義諦。班智達帽最早由阿底峽尊者傳人藏區,班智達帽是代表最高學位。各大寺院、各教派的赤巴、堪布、上師可戴這種帽子,有些寺院的活佛也戴此帽,其他僧人則不能戴班智達帽。
卓孜瑪和卓魯是藏區獨有的僧帽。蒙族地區的僧人也戴這兩類帽子,那是隨藏傳佛教傳入蒙族地區的。卓孜瑪和卓魯形似雞冠,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卓孜瑪的冠穗是攏在一起的,而卓魯是散的。三大寺中一般僧人戴卓魯,大小執事僧則戴卓孜瑪。扎什倫布寺內密宗僧人和有學位的僧人都戴卓孜瑪,其他僧人則一律戴卓魯。
布達拉宮的僧人和扎什倫布寺孜滾僧人所戴的卓孜瑪其頂端略彎一些,而且冠穗也略微散一些。噶瑪噶舉派平時的宗教活動都戴卓孜瑪或卓魯。在舉行重大儀式時必戴夏查帽。夏查帽形狀像孔雀開屏。其它教派則與三大寺一樣,在戴帽子上也講僧位高低。
寧瑪派各寺中,赤巴、堪布、活佛等戴班智達帽和烏堅班夏帽,其餘僧人則戴紅色卓孜瑪和卓魯。這一點除格魯派以外的其它教派都一樣。
此外,各教派的大活佛有一些獨特僧帽。其中有些是皇帝或國王所贈。比如,噶瑪噶舉派的活佛噶瑪巴所戴的黑帽是第二世噶瑪巴擔任元帝師時皇帝所賜。噶瑪噶舉紅帽派的紅帽也是元帝所賜。宗喀巴大師的弟子降欽曲傑·釋迎益西擔任明帝國師時,明帝賜給他一頂黑帽。
四世班禪所戴貢夏帽是一頂中央為黃色,四周為紅色的帽子,相傳這是一位寧瑪派活佛所獻。當時,四世班禪看到這頂帽子時很高興地說:「這頂帽子很吉利,象徵宗喀巴創立的教派永恆不滅。」
J.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是誰
宗喀巴大師,寺廟里看到帶著黃帽子的就是,所以格魯派也經常叫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