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滿族人為何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在所有少數民族當中,滿族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民族,畢竟這片土地被滿族統治了200多年,並且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存在。一說到滿族,人們能想到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說康熙,乾隆,慈禧等等。除了有名的人物以外,其實滿族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民俗文化,比如說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很多人之前應該沒有聽過滿族竟然有這樣的禁忌,但這是真實存在的風俗,至於為何滿族人對狗格外友好,主要還得從一段歷史說起。
其實這段歷史距離我們應該也不算遙遠,也就是發生在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的開國之君努爾哈赤身上。相傳在一次戰役中,努爾哈赤被明朝的總兵李成梁追趕,努爾哈赤為躲避追兵逃到了一片大的蘆葦叢里。追兵難於找到努爾哈赤的蹤跡,便放火燒起了蘆葦叢。火勢太大,努爾哈赤被煙熏暈了,眼看著努爾哈赤身上著火而沒有反應,他身邊的一條黃狗就跳入河中,把自己弄濕,然後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以撲滅他身上的火。就此努爾哈赤躲過了一劫,但那條狗因為疲勞過度而過世。
這就是關於狗救駕的傳說,努爾哈赤感念狗的忠心,由此便立下了滿族人不得吃狗肉,不得戴狗皮帽子,不得鋪狗皮褥子的規定。其實這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究,但是滿族有這個習俗確實真的。
除卻這一則傳說以外,滿族人還有其它的理由,也不得不對狗友好。滿族人長期以狩獵為生,在狩獵的過程當中,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人們的左膀右臂。如果沒有狗的幫忙,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滿族人都捕捉不到獵物,所以長期下去,滿族人便不再吃狗肉,這樣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無論這個習俗是怎麼形成的,滿族人在不吃狗肉這一塊應該是做得很地道的。畢竟狗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平常守護我們的家園,如果還被人類吃肉,那實在是太可憐了。
不過從這個習俗中我們也得注意了,以後去滿族人的家裡做客,千萬對狗友好一些,也不可戴著狗皮帽子過去。
『貳』 滿族人為什麼不戴狗皮帽子
滿族諸多風俗中,有一個禁忌風俗:即滿族人對犬(狗)特別敬畏。
在民間有「狗救駕」和「鵲救駕」的故事。 傳說,滿族的祖先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眼看追近,努爾哈赤急忙躲藏在一灘蘆葦盪里,追兵難以尋找,就縱火燒蘆盪,頓時,大火蔓延蘆盪,追兵以為努爾哈赤被活活燒死,其實努爾哈赤只是被煙熏倒了,當火勢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時,有一隻黃狗跑到水裡,沾一身水,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他身上的火被撲滅了,但黃狗卻累死在他身旁。後來,當明兵前來搜索時,一群喜鵲鋪天蓋地落在努爾哈赤的身上,明兵以為喜鵲在叼啄屍體,努爾哈赤已死無疑了,於是撤兵回朝。
等努爾哈赤醒來時,發現身上落著喜鵲,身邊躺著一條黃狗,這才明白是黃狗和喜鵲救了他。
故事不一定真實,但對過去以狩獵為生的滿族人來說,狗是左右臂,是獵取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工具。滿族人出獵時以狗為向導,跟蹤追捕野獸。好的獵犬,不但能尋蹤報訊,還能直接捕獲露野味,所以滿族人對狗十分偏愛,有的地方在滿族姑娘出嫁時,還有把狗作為陪嫁的習俗。
所以滿族人不戴狗皮帽子。
『叄』 到底是四野戰鬥力強,還是三野戰鬥力強
第四野戰軍是由八路軍和新四軍抽調的精銳部分和東北抗日聯軍發展起來的,接收了日本、蘇聯裝備,繳獲了國民黨美式裝備,人數100多萬;第三野戰軍由原新四軍蘇北,蘇中根據地軍隊、一部分新四軍中原根據地軍隊和八路軍山東軍區一部發展而來,重裝備主要靠繳獲國民黨裝備獲得,人數近83萬。四野先後參與遼沈,平津,渡江戰役,解放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四野主力又參加抗美援朝;三野參與淮海,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進軍西藏,兩大野戰軍戰鬥力都很強,相比較四野還是強與三野。
『肆』 狗皮帽子指的哪個民族
據說滿族人不僅不戴狗皮帽子,而且嚴禁殺狗、吃狗肉以及使用各種狗皮製品。相傳明將李成梁放火燒殺努爾哈赤的時候,一條狗救了努爾哈赤的命。為了報答狗的恩德,努爾哈赤制定了許多與狗有關的禁忌令。滿族人不僅自己遵守,而且也忌諱來訪的客人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赫哲族人也不許戴狗皮帽子,他們也有一個義犬救命的傳說。因此,赫哲族人把狗看成是與自己同等的一種生命。鄂溫克族人也不戴狗皮帽子。西清在《黑龍江外記》中對鄂溫克族人的服飾做過這樣的描述:「以狍頭為帽,雙耳挺然,如人生角。」鄂倫春族人只戴狍頭帽子,因為它既能保暖,又有偽裝的作用。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結論,後來流行東北各地的狗皮帽子很可能是闖關東的山東人或者河北人發明的。我在一家博物館里看過一張拍攝於清末民初的照片,四個衣衫襤褸的漢族人牽著狗走在闖關東的路上,牽狗上路可能只是為了防身,當嚴冬降臨的時候,有的狗死了,天氣又那麼冷,漢族人因為不擅打獵不能獲取其他動物的皮毛,所以將狗皮做成狗皮帽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伍』 東北八大怪的八怪,狗皮帽子頭上戴
東北天冷必須帶皮帽子,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這兩種太貴,老百姓買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優點是幾乎家家養狗,貨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點狗皮結實耐用,防潮性能極佳。
而現如今的東北與以前大相徑庭,但家家漬酸菜,粘豆包的習俗卻很大的保留了。
『陸』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戴的狗皮軍帽哪裡有賣
鄉下偏遠的農村有賣
『柒』 狗皮帽子
如果對寵物行業感興趣的話可以——聖寵官網——了解1.開寵物店,開店的整個流程及盈利 2.學寵物美容,訓犬,我們有專門的訓導老師,並且都是國內知名的多次出國打比賽,畢業後工資也非常可觀。3.了解寵物養護等各方面相關知識。4.買狗狗,常見60多個犬種,點擊客服了解。5.了解寵物醫療和養狗狗的知識
『捌』 為什麼東北軍都是帶狗皮帽子
東北軍帶狗皮帽子主要用於頭部保暖。
東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還經常刮西北風,風刮到臉上就如同刀子割一般的痛,所以頭部保暖是重要的事,而頭部保暖最好的東西就是狗皮帽子。
狗皮的毛暖和,結實耐用,防潮性能極佳。狗皮帽子戴在頭上厚重、舒服,壓風。同時狗皮經濟便宜,幾乎家家養狗,狗皮主要是用於做帽子,節約成本,貨源充足。
(8)戴狗皮帽子的部隊厲害擴展閱讀:
因為地域的不同,東北軍冬裝的軍帽與其他解放軍部隊冬裝的帽子不同,是狗皮帽子。因此,狗皮帽子成為東北軍的一大明顯特徵。
在東北,冬天天冷,一般都用動物的皮毛做成的帽子來保暖,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但價格高昂,老百姓負擔不起。
戰斗特殊時期,經濟條件不穩定,負擔不起士兵昂貴的帽子,狗皮價格低廉同時資源充足,為節約成本和保護士兵,故通常都是戴狗皮帽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北八大怪(狗皮帽子)
『玖』 《安徒生童話》里是有一個「戴狗皮帽子的士兵」的故事嗎
沒有。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拾』 滿族人為什麼不戴狗皮帽子
滿族圖騰崇拜中有狗,還有一個傳說。
滿族有忌食狗肉的習俗。說起滿族人忌食狗肉,有一個《黃犬救罕王》的傳說。相傳,明朝萬曆年間,占卜術士說,東北將出現腳踏七星的混龍。朝廷密令遼東總兵李成梁將其緝拿歸案。於是差兵遣將,四處詢查。一天,李總兵洗腳時,沾沾自喜地說:「我全憑腳下三個痦子走紅運,做大官。」給總兵當差的小罕(努爾哈赤的小名)在一旁天真地說:「大人三顆是黑的,我腳下長的七顆是紅的。」李成梁看了,果真不假,驚視小罕,心想:「這正是朝廷要緝拿的一條混龍。」他連夜造木籠囚車,准備送京請賞。
出身貧寒的總兵小妾喜蘭得知此事,不忍小罕受害,夜深人靜時牽出兩匹駿馬,並手持出城令箭,讓小罕和同伴王杲逃生。小罕和王杲拚命奔逃,不料,馬累死於荒野,王杲和小罕分道逃竄。王杲置靴於路,誘亂誤追,待天明逼近時,王杲弔死在樹上。李總兵見不是小罕,便折路再追。小罕見兵追來,急鑽葦叢,明軍搜尋不見,便放火燒葦。此時,跟隨小罕多年的大黃狗跳進水裡,水淋全身,在小罕身旁打滾,熄滅了大火,然而黃狗累死了。正當明兵前來搜查時,一群烏鴉鋪天蓋地落在小罕身上,追兵以為是烏鴉叼啄死屍,於是憨王得救了。滿族崇敬自己的民族英雄,所以這個傳說在滿族中有口皆碑,演繹成禁食狗肉的理由。實際上,狗是滿族狩獵中的忠實助手,滿族愛狗心理是長期在狩獵中形成的。不少關內重要城鎮駐防的滿洲八旗,如杭州旗營、成都滿城的滿族,雖然離開故土幾百年了,但不食狗肉的禁忌卻一直謹遵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