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廣西三月三的帽子

廣西三月三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08 16:45:42

㈠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是「壯族三月三」,在每年農歷的「三月三」。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從2014年開始,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少數民族習慣節日,在全區范圍內放假2天。

這個節日從唐宋開始,盛行於明清,源於少數民族在春季,剛度過農忙期,休息幾天,以求豐年,而休閑和祈求的方式主要是對山歌:各家主人和客人在山坡上你唱我和。

習俗:節前家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

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

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

㈡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有哪些

1、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

2、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3、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4、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5、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三月三

㈢ 廣西三月三民族特色繪畫是什麼

「三月三」在廣西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廣西三月三民族特色繪畫可以以壯族跳舞的女孩為主題進行繪畫,畫法如下:

需要工具材料:碳素筆、白紙

第一步、畫出壯族少女的帽子,如下圖所示:

㈣ 廣西三月三習俗是什麼

1、五色糯米飯:節前家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4、打扁擔: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4)廣西三月三的帽子擴展閱讀: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

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㈤ 廣西三月三的由來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傳說這天是盤古、黃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誕辰。

也是廣西漢族、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

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㈥ 關於廣西三月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廣西三月三有哪些習俗
【三月三習俗】
1、包五色糯米板
節前家家准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除了農歷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裡,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歷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2、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3、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不從。惡少賄賂官府,將阿弟判了死刑並關進地牢,等待秋後問斬。阿秀哭瞎了雙眼後,開始為阿弟縫制綉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綉球上。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綉球做好了。
阿秀用變賣了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見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從身上取出綉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跡出現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

㈦ 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來歷:「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風俗: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廣西三月三·鄉音播全球」活動

「廣西三月三·鄉音播全球」活動用文藝演出的形式弘揚和傳播廣西特色民族文化,展示了廣西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美好局面,向世界發出廣西聲音,講好廣西故事,讓世界了解廣西,提高壯鄉文化在海內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凝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廣泛共識和強大正能量,引導廣大僑胞增進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區內,「廣西三月三·鄉音播全球」活動走進僑鄉僑村、華僑農場,將文化宣傳與公益慈善、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用廣大僑胞、歸僑僑眷喜聞樂見方式,通過他們熟悉的鄉音,弘揚和傳播廣西特色民族文化,給他們送去家鄉的祝福。

㈧ 廣西的三月三有什麼風俗

習俗:

1、行歌坐妹

歌圩迎賓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壯族最重大的民族節日。每到「三月三」,壯族男女會像趕圩一樣會聚山坡上對唱山歌,開展搶花炮、打銅鼓、拋綉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搶「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寫浪漫。

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是壯族、漢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 、三月三拜蚩尤說法。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該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㈨ 廣西壯族的三月初三是什麼節日

廣西壯族的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有些人去掃墓,有些人是過歌圩節,因為各地習俗不一樣。

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打扁擔、對歌談情、打銅鼓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1、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2、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

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綉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3、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

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㈩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歌圩節。

壯族「三月三」習俗:

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

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

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

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與廣西三月三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色兔皮草內穿什麼褲子搭配 瀏覽:217
什麼牛仔褲搭白襯衫 瀏覽:826
兒童輕羽絨服批發價格 瀏覽:709
幸運樹衣織法85針 瀏覽:726
呢子中長款大衣怎樣配褲子好看嗎 瀏覽:94
泰坦之旅迎風外套 瀏覽:949
口紅整到褲子上怎麼辦 瀏覽:339
校服做工不好如何投訴 瀏覽:497
吉普品牌的羽絨服如何辨別真假 瀏覽:762
睡衣拉克絲是什麼皮膚 瀏覽:244
無領寸衫搭配衣 瀏覽:732
超長款淡藍色風衣裡面搭什麼 瀏覽:242
酒紅色襯衣配藏青色外套 瀏覽:590
亞麻襯衫線頭 瀏覽:562
深灰羊絨圍巾好看 瀏覽:309
東莞小男孩外套 瀏覽:913
校服綉名字怎麼綉才好看 瀏覽:592
黑色褲子染上顏料怎麼辦 瀏覽:495
淘寶商城套裝羽絨服 瀏覽:483
最貴的風衣多少錢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