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鑒別江西景德鎮瓷器的真假
景德鎮市陶瓷協會秘書長歐陽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消費者,不管是在當地的陶瓷市場,還是不遠千里到瓷都景德鎮選購景瓷,千萬要警惕陶瓷市場的三大陷阱。 陷阱一: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鎮制瓷。不法分子往往抓住消費者喜愛景德鎮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與景德鎮陶瓷混雜在一起銷售。不少消費者因為一時難辨真偽,上當受騙,買了偽劣的"景德鎮制瓷"。 陷阱二:利用假證書將低檔次陶瓷冒充高檔次陶瓷銷售。由於檔次稍高的景瓷一般都配有作者照片及簽名的證書,不法分子就常常擅自印製一些子虛烏有的假證書,用來蒙騙消費者,如"景德鎮藝術陶瓷名人名作證書"、"景德鎮陶瓷藝術大師名作證書"、"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作品證書"等等,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陷阱三:隨意拔高作者的身份,以抬高陶瓷的身價。為了欺騙消費者,不法分子常常會對作者的簡介、學歷、職稱、獲獎作品等內容任意拔高,隨意編造。明明是民間藝人,在證書上搖身一變卻成了高級工藝美術大師;明明是市級工藝師,最後卻變成了省級高工。魚目混珠,牟取暴利。 歐陽景秘書長還提醒說,不少瓷器作品證書上記載的職稱和榮譽根本就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作者師傅的,甚至是師傅的師傅的。不法分子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憑空抬高瓷器的價值,牟取暴利,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識別景瓷 四個絕招 那麼,普通消費者怎樣才能擁有"火眼金睛",在眾多的瓷器製品中買到貨真價實的景德鎮制瓷呢? 景德鎮市陶瓷協會市場部部長劉曉毛介紹說,購買景瓷,最好選擇青花、青花玲瓏、粉彩、高溫顏色釉等4種傳統瓷器。它們共同的特點有三個:首先是底款圖案清晰,器形規整;其次是瓷化程度高,釉面光滑,敲打的聲音清脆;最後是釉面白里泛青,色彩均勻。 具體來說,選擇景瓷首先要仔細看。景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譽,指的就是釉面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著乳黃或其他雜色,那八成就是質量低劣的瓷器。同時,還要看陶瓷外觀是否有缺陷,如開裂、斑點、欠釉、著色不均等。 其次是認真試。一試陶瓷敲起來的聲音,景瓷"聲如磬",輕輕一敲就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二試陶瓷是否夠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屬工具在陶瓷上一劃,應該毫無痕跡;如果留有劃痕,那多半是冒充景瓷的劣質瓷。三試導熱速度。景瓷是高密度瓷,比其他瓷器更厚重,導熱速度較慢。因此可倒入溫度較高的熱水一試,若是景瓷,容器周身溫度變化不大,否則容器周身會很快發熱。 第三就是看證書。為加強對景德鎮陶瓷藝術作品著作權的保護,防止假冒名人名作的現象發生,景德鎮市陶瓷協會專門印製了A、B兩個不同版本的《景德鎮藝術作品證書》,對具有高級工藝美術大師以上職稱者的作品,統一配發此證書,並實行一品一證。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買下瓷器後立即刮開證書封三下方的銀粉,撥打800免費查詢電話,是"足赤真金"還是"破銅爛鐵",一問便知。 劉曉毛稱,景瓷中容易被假冒的大多是雕塑瓷,由於雕塑瓷做好母樣後可進行批量生產,容易被造假者仿製;而釉上、釉下等彩繪裝飾瓷,必須一件一件來做,比較費工夫,所以造假者較少仿製。 在四大傳統景瓷中,青花玲瓏和高溫顏色釉一般假冒較少,但青花和粉彩假貨較多,應提高警惕。
⑵ 如何鑒別瓷器的真假
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製作上比較追求工藝和程序,像胎土的處理上,一般會經過人工淘洗,燒制出來的胎質也會顯得尤為干凈。由於時間的沉澱,這些個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古瓷器在製作時都會經過人工調泥,經人工和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反觀現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煉泥機煉制,燒制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當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三、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2)鑒定瓷器為什麼都戴白手套擴展閱讀:
瓷器的保養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
⑶ 怎麼鑒定瓷器,怎麼保養瓷器
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
提防新瓷作舊。把新瓷退去光澤,以顯出古樸的風味
根據款式鑒別
識別真偽時,首先看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仿製者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局促,筆法不生動不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根據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根據胎釉鑒別
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鑒別瓷器時應對此細致的觀察。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
總之,辨別瓷器既要用眼來辨其色澤、厚薄、片紋、氣泡,也要用手摩以別粗細,用指扣敲以察音響。必須耳、目,手三者並用。最後評定質量的優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鑒定視屏參考
⑷ 瓷器如何鑒定 怎樣保養瓷器
瓷器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因而有較大的收藏價值。很多人也喜歡買些瓷器來擺放在家裡。那麼它有一些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應該怎樣去鑒別呢?
瓷器的特點:
1、耐磨不透水,保溫性好;
2、瓷質細膩,柔和;
3、器皿形狀規整;
4、畫面光亮釉面質感好;
5、圖案精美藝術。
了解瓷器的特點有助於我們有效地去鑒別它,那麼,下面專家來教你一些鑒別的方法。
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長些陶瓷文化。瓷主要產地有以生產青花瓷、玲瓏、粉彩、顏色釉四大傳統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鎮,有以釉下五彩裝飾美術瓷而聞名的湖南醴陵,有生產雨點釉和發展刻瓷藝術的山東淄博,生產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鄲,生產白瓷的福建德化,生產青瓷花瓶的浙江龍泉,生產釉上彩花瓷的廣東潮州,生產仿南宋官窯瓷的浙江蕭山等。陳設藝術瓷作為商品,價格並非越高越好,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畫功是否熟練、清晰,色澤是否瑩潤、透明,釉下裝飾注重工筆式寫意,必須是手工繪制,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對陳設藝術陶瓷的選購,既要看整體效果,也要仔細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面是否光潔,色度有無異樣。選購陳設藝術陶瓷要在白天光線好的地方,燈光往往會出誤差,對瓷質可輕輕彈叩,聽聲音是否清脆響亮,沙啞聲音有裂紋的,再好看也不值錢。
一不要總想從舊貨古玩市場買到珍稀名瓷。珍貴古瓷相當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們的珍視,如官窯、汝窯、哥窯這些珍品瓷器,目前國內外的存世量幾乎都有數可查,因其十分珍貴,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
二不要受古瓷鑒定理論書的誤導。在民間收藏活動中,一輩子也難碰上一件珍品,所以這些書籍只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各時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於實際收藏活動的指導意義並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卻有很多特徵與書本上相符,如果按圖索驥,便最容易上當。再有一種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興起的收藏熱,編輯出版一些指導購藏的圖錄,常常為了給書本增色,便不惜抄錄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間流傳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圖片,隨意地標上參考價格,使人產生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現而被廉價購走的錯覺。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對所處地區正常可能收藏的陶瓷品種缺乏認識,不從實際出發確定收藏品位,這是許多愛好者的通病。對那些有收藏價值又有條件買到的古瓷不屑一顧,只想買那些沒有可能出現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贗品者的圈套。
接下來介紹一些保養小技巧: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正確移動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
3、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
4、在洗刷油污等積垢時,應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
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
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鉛的成分較多,出現泛鉛現象,可先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凈。
如果瓷器有開片或沖口裂紋等現象,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為酸、鹼性物質易損傷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雞毛撣子做清潔。
瓷器的擺放和收藏可以提高我們客廳的品位,但它也是易碎,難鑒別的物品,所以大家在購買和保養時要特別注意了。
⑸ 馬未都: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為什麼說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
馬未都在古董行,不敢說是排名第一的大佬級人物,最起碼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畢竟,人家在古董行風生水起的時候,好多人還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就錯失了人生第一桶金。馬未都捯飭文物的時代,恰恰是文物滿大街白菜價的時代。千載難逢的時機,就這么眷顧了馬未都。馬未都可謂是名利雙收,尤其是文物鑒定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因而,馬未都言其「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馬未都言他人不敢言之言,直言了當地說出古董行中這戴白手套的潛規則。古董行真假難辨,與其說是為了鑒定而鑒定,倒不如說是鑒定人心。馬未都相對於其行里人來說,還是屬於那種比較有良知的鑒定家。就沖著馬未都所說「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就當得起馬先生這樣的稱呼。大家對於馬未都所說的戴白手套,有何高見呢?
⑹ 怎麼辨別瓷器是不是古董
1、瓷器是否具備美感。不具備美感的瓷器千萬記住不能收藏,古瓷器,特別是官窯古瓷器,一般是為追求美感而不計成本的,所以不管是從造型上、工藝上、色彩上等等多方面,藝術審美價值都是極高的。
2、一件瓷器在燒制的時候因釉色等原因會造成氣泡大小不一,且不太均勻。不過,這個需要拿放大鏡去仔細觀察,一件瓷器在燒制完好之後,放置數百年,甚至上前年,早就經過了客觀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了。而現代仿瓷,如果有氣泡,氣泡也顯得比較規整和均勻。
3、聽聲。古語有雲,聽聲辨形。聽聲在鑒定瓷器的過程中非常重要,一件古瓷器在經過用手敲擊之時真品會非常悅耳。
(6)鑒定瓷器為什麼都戴白手套擴展閱讀:
保養方法: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二、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
三、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⑺ 買碗瓷器時,為什麼用手或者其他物品通過聲音就能辨別瓷器的好壞
好的瓷器組織結構緊密,密度大,敲擊時發出像金屬鋼管被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而組織結構鬆散,有裂紋的瓷器,在同樣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沙啞短促.因此它們在敲擊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們在挑選瓷器時,總是要輕輕地敲一敲,聽一聽,這是利用樂音的音色這一特性來分辨.
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體型較長,還需防風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