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古代女子是什麼裙子

古代女子是什麼裙子

發布時間:2022-12-27 05:29:46

A. 古代女子的裙子,為什麼叫做「石榴裙」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和楊貴妃有關。

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在華清宮附近種了不少石榴供她觀賞。唐明皇愛看楊貴妃酒後的醉態,常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嫵媚之態。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觀賞之後,唐明皇常剝石榴喂到楊貴妃口中。朝中大臣對此很是看不過去,對楊貴妃怨言日生,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會,請楊貴妃彈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動聽之時,故意把一根弦弄斷,使曲子不能彈奏下去。唐明皇忙問是什麼原因,楊貴妃乘機說,因為聽曲的臣子對她不恭敬,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故把弦弄斷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話,於是降下旨意:以後無論將相大臣,凡見貴妃均須行跪拜禮,否則格殺不赦。從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都誠惶誠恐地拜倒在地。

因為楊貴妃平日總喜歡穿綉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開玩笑。
第2個問題,是說死在漂亮女子手上,做鬼也願意了

B. 古代女子的裙子一般有多少種穿裙不怕弄臟裙子嗎

從我國目前所拍的一些有關於古裝的影視劇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個景象就是,古代的女子喜歡穿著十分飄逸的長裙,在古代的時候基礎硬體設施並不是很完善,所以不可能將所有的地方都鋪上地板,並且洗托的乾乾凈凈。

總之,"留仙裙"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場合之下才會偶爾穿一次,比如表演,或者說是參加某種聚會,不過要是公主王後的話那麼就另說了,畢竟她們的生活條件更為優越,天天穿著也沒事。

唐朝時期的“石榴裙”普及性相對“留仙裙”來講要高一點,首先唐朝時期的社會生產力已經有所提高,而且“石榴裙”個群相對於“留仙裙”來說,製作難度還是相對更低了一點,材料的用量還有質量的要求相對低一點,所以在民間的普及度也就相對高了一點。

尤其是在服務行業還有演藝行業,女子所穿“石榴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就比如琵琶行中就有這一段描寫:“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血色羅裙正是指的石榴裙。

而且在很多古代在的詩詞中中也反映出了“石榴裙”群的普及度,比如“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不過可惜的是無論“留仙裙”“石榴裙”還是“襦裙”在剃發衣服過程中全部都被廢除了。


普遍性與歷史性兼具的“襦裙”(平民專用)

根據目前所現存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對普遍了,當時女子所穿的衣服稱之為“上衣下裳”。

從目前所出土的文物以及相關記載性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就是指上身穿一個大概到膝蓋的上衣,而下身則是穿一個從腰間開始一直到腳踝處的裙子,在裙子裡面則是穿一層褲子,在古裝劇中普通的百姓村婦所穿的衣著大多都是如此打扮。

尤其在《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中,劉備帶著諸多百姓向南逃跑,跟隨劉備向南逃跑的難民女群演穿的都是這種服飾,這一點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襦裙”的特點就是穿著相對方便,而且防風性也比較好。“襦裙”歷史發展中也不斷的改進,等到漢朝時期入群,“襦裙”的上衣已經不斷的縮短,從之前到膝蓋處變到了到腰處,下衣的裙子或褲子也變得相對的精煉,穿起來也特別的方便,因此也就不影響百姓們的日常勞作。

“襦裙”製造起來使用的布料也相對較少實用性較高,所以一直是基層百姓們的主要衣服形式。同時也是王公貴族女家中女眷的生活服飾,畢竟誰也不可能沒事都穿個大裙子生活,穿著那麼長的裙子上廁所吃飯都不方便。

“襦裙”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了明末清初,清朝建立之後推行剃發衣服的時候,“襦裙”被強制廢止,所以“襦裙”也就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有學者認為現在的”朝鮮服”,還有韓國所謂的“民族服”,就是參考當年中國“襦裙”所創造的一種服飾,或者直接就是搬運的中國“襦裙”。

總結

我們上面有提及“襦裙”因為是方便平民工作,修的比較短,自然不容易踩著。

而至於其他兩類裙子,因為普遍性不高,都是貴族在穿,他們一般出行都有傭人拉裙擺也不用擔心。而且退一步講,她們也只是在特定的場合穿一下,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


C. 「石榴裙」是什麼裙

石榴裙是古代女子最常穿的一種紅色裙子,為何叫石榴裙,是因為古代的紅色染料,大多是從石榴花中提取的。

石榴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

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到達安石國的時候,發現此處常年大旱,於是將大漢朝先進的水利灌溉技術傳授給了安石國,隨著水利工程的建成,張騫解決了安石國吃水難的問題。

安石國國王非常感動,於是給了張騫的大量的金銀財寶,但張騫都拒絕了,畢竟我大漢使臣,助你一國解決用水問題也是舉手之勞。

安石國國王看張騫不為金銀所動,於是想起了一件寶物,並講了一個安石國的傳說。

相傳有一任安石國國王外出打獵,忽然發現野地躺著一隻金色大鳥,於是國王將它救治,金色大鳥感念國王的救命之恩,於是將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一塊紅色寶石叼了回來,國王將寶石放在了地上,就在這里長出了一棵樹,結出了果實便是石榴,因為是在安石國,所以最初的石榴叫「安石榴」。

張騫聽了傳說也很好奇,於是去看了那棵樹,這次他接受國王的禮物,因為他得到了這棵「安石榴」的種子。

回到了長安,張騫將石榴種子種在了長安的上林苑和驪山腳下,從此中原便有了石榴樹。

「石榴裙」之說來自一首詩

石榴樹到了中土,聰明的漢朝人開發了另一種用途。

原來石榴果實能吃,石榴花更是一種非常好的染料,被這種燃料染成的布匹是一種鮮艷的紅色,很快成了愛美的女性競相購買的暢銷品,美女們拿回家中,將其製成了裙子。

梁元帝寫了一首《烏棲曲》,其中有一句叫「芙蓉為帶石榴裙」用來形容嬌媚動人的美女,從此後,「石榴裙」成了形容年輕女人的代名詞。

「拜倒在石榴裙下」和楊貴妃有關

時間到了唐朝,楊貴妃也很喜歡石榴,不僅愛吃石榴,更喜歡石榴花,還喜歡穿石榴裙,唐玄宗對待愛妃的這種愛好當然是非常支持,種了滿園的石榴樹,楊貴妃在其中翩翩起舞,皇帝看著喜歡。

但大臣們卻不喜歡,認為皇帝沉迷於貴妃不理朝政,但皇帝聽不進勸,所以大臣們便遷怒於楊貴妃,見到她時不打招呼,所以楊貴妃被冷落,心裡自然是相當不爽的。

結果有一次,玄宗大宴群臣, 酒至半酣便想要楊貴妃舞一曲助興,但和平時不同的是,楊貴妃很不高興,拒絕出場,然後跑到皇帝耳邊打起小報告,說平日了這些人見我愛答不理,更別說行禮了。

皇帝當即就生氣了,馬上下令,從此以後見了貴妃娘娘必須行禮,行大禮!

從此以後,大臣們只好被迫的對楊貴妃行禮了,於是有人偷偷的便說了句:今後算是要拜倒在這石榴裙下咯!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拜倒在石榴裙下」演變成了男子被女人魅力征服的描述語言。

石榴裙是古代的一種非常特別的裙子,象徵著「多子多福」的石榴, 歷史 上第一次與裙子聯系在一起,出現在漢成帝時代的《黃門倡歌》,歌中寫道「點黛方初月,縫裙學石榴」。

至於, 歷史 上最早提到石榴裙這個名字的,是南朝梁時期的《南苑逢美人》,其中寫道「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石榴原產於西南亞,在漢朝時期,因張騫通西域而傳入中原進行種植,無論是在西南亞地區還是在中原,嬌艷欲滴的石榴花都是一種美麗的象徵。

石榴裙在南朝興起後,在唐朝盛極一時。

唐朝現存詩歌之中,直接提及石榴裙的共有32首,其中涉及貴族的有14首,另外還有12首描寫的是風月女子,其他6首所描述的對象不明。

也由此可以看得出,古代的石榴裙,一般都是貴族與青樓里的女子穿得更多些。

據說,穿上石榴裙,可以讓年輕的女子顯得更加俏麗動人,而成熟女子穿了之後會顯得更叫嬌柔媚態。

當年太宗駕崩後,在感業寺出家的武則天,還是整天想著讓李治「開箱驗取石榴裙」。

玄宗的貴妃楊玉環,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而她尤其喜歡石榴花,玄宗因此命人在華清池大面積種植,每到石榴花開,貴妃與玄宗就在花叢中嬉戲,而楊貴妃醉酒之後,雙腮緋紅,玄宗將其與石榴花相比,覺得更加艷麗動人,而「拜倒在石榴裙下」也出自楊貴妃。

據說玄宗曾設宴群臣,邀楊貴妃起舞助興,貴妃端起酒杯在玄宗耳邊呢喃:「這些人對臣妾側目而視,很不恭敬,臣妾不願為他們跳舞。」

玄宗聽了之後心疼貴妃,因此下旨,要求文臣武將見到貴妃一律要行禮,拒絕行禮的都要論處大罪,眾臣無奈,紛紛跪在楊貴妃的石榴裙之下,因而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

那麼,石榴裙到底長什麼樣呢?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寫「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里的血色羅裙指的就是石榴裙,而石榴裙是殷紅如血的。

在沒有化學染劑的古代,殷紅如血的石榴裙到底是用什麼染成的一直是個謎,雖然日本人在《草木染料織物圖鑒》中記載著用石榴的樹皮、根莖、果皮等染色的記錄,但並沒有用石榴花染色的證據。

古代倒是有用紅花菜給衣服染色的記載,也就是紅藍花,不僅用於染色,而且還用來製作胭脂,當時主流的紅色就來自於紅花菜的種子,加酸沉澱後就可以用於染色。

不過紅花菜染色的布匹非常怕鹼,一旦遇到就會立刻脫色,所以石榴裙不能用鹼性的水清洗甚至觸碰。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低頭一瞧,便哎呀一聲道:「怎麼就拖在泥里了,可惜這石榴紅綾最不經染。」

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的洗衣粉、洗衣液等都是鹼性合成的,根本不能用來清洗石榴裙。

而關於石榴裙的形制,石榴裙的面料並非棉布,也不是麻布,而是綾羅綢緞里的「綾」,這是一種非常輕薄透氣的絲質面料,穿著之後有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

石榴裙的裙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是襦裙的一種,而短襦、披帛與裙,是襦裙的三個主要構成部分。

短襦: 短衣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制,襦的長度通常只是到腰間,領子分成交領與直領,袖子有長也有窄,玄宗在位時期達到鼎盛,袖子寬度能夠達到四尺,晚唐詩琪,這種寬大達到了一種近乎誇張的地步,甚至能夠拖到地上,近乎是唐初的十倍。

披帛: 這種服飾類似於如今的絲質圍巾,不過披帛不是圍繞在脖子上的,而是纏繞在胳膊上的,就類似於一種飄帶。

除此之外,石榴裙最顯得媚態的就是敞開的巨大袒領,領口非常低也非常淺,由於穿石榴裙的時候不穿內襯,所以會露出半個胸,加上石榴裙的絲織感,若隱若現更顯迷人。

一般認為,「石榴裙」就是「紅裙」。

或曰,最早南朝梁元帝在《烏棲曲》詩中,說到了「石榴裙」 ——「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

這詩句講的,應該是絹、紗、葛、羅製成的「紅裙」。

但是有個問題,這首詩,收於梁時徐陵的《玉台新詠》卷九,署名為「太子」,這個太子,當為梁簡文;後來的梁元帝,此書中稱為「湘東王」。

劉肅在《大唐新語》中說:「梁簡文為太子,好作艷詩,境內化之,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為《玉台集》以大其體。」

還有另一個問題,假設此詩為元帝所作,也還有人比他更早用到「石榴裙」一語。

也在《玉台新詠》中,卷六, 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詩曰:「洛浦疑回雪,巫山似旦雲。傾城今始見,傾國昔曾聞。(媚)眼隨羞合,丹唇逐笑分。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自有狂夫在,空持勞使君。」

何思澄,約齊高帝建元中至梁武帝中之時人,要比梁元帝早約幾十年。

《玉台新詠》,是一部南朝梁以前的詩歌總集。收詩769篇,共為10卷。除《越人歌》等篇之外,余皆自漢迄梁作品。徐陵《玉台新詠序》說,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艷歌」,即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

所以,收錄上面兩詩並不意外。

(西魏壁畫)

當時的「石榴裙」除了為「紅色」,何等樣式?

南朝服飾文化遺存十分稀少,不妨參考本文第一幅題圖。

此圖為莫高窟285窟的北魏貴婦圖。年代或稍早於南朝梁。

從此圖可以看出,先秦至漢的「深衣」風格已基本不再。

(西漢墓出土深衣女俑)

古時的「衣裳」,為「上襦下裳」。

《詩經.綠衣》曰:「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就是綠色上襦黃色下裳。

「下裳」,不是褲而是「裙」。

《說文》雲:「常(裳),下帬(裙)也。」男人所穿,亦稱「裙」。

如果「上襦下裳」連在一起,就叫「深衣」。

「深衣」直到漢代,都是「主流」服裝。《禮記》中,專門有《深衣》一章。

(唐侍女圖)

到南北朝時期,「深衣」已基本分開,絕大部分是「上襦下裳」或曰「上襦下裙」了,尤其是女人。

這個時候,南朝貴族奢華享樂,很被北朝貴族所羨慕,服飾上也明顯體現了出來。

《玉台新詠》中收錄了漢代古樂府《陌上桑》。其雲:「湘綺為下裳,紫綺為上襦。」

這是說,漢代,「上襦」和「下裳」開始分離;不過,一般來說是「上豐」而「下簡」。

南北朝時期,貴族婦女在服裝上,則演變為「上簡下豐」了。

襦,大多是短衣。但此時,可長至膝部。單衣稱「襌(dan)襦」,夾衣稱「裌(jia)襦」,內絮絲絮的稱「復襦」。

當時之襦,大多對襟交領或直領,衣袖分寬窄兩式。亦有長襦大衣,當為貴族婦女的禮服。

此時的「下裳」,即裙,已分長裙、短裙。短則至膝,配短襦;長則曳地,配長襦。

裙多用紗、葛、白練、絹、羅等製作。

從敦煌壁畫看,魏晉時,流行間色裙,即以兩種以上顏色的布條間隔縫成,色彩變換,以增美感。

(都督夫人與女眷盛裝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襦裙的特色是「蜚襳(xian)垂髾(shao)」。

「襳」是「上襦」 的絲綢長飄帶;「髾」是固定於長裙下擺的燕尾狀絲綢裝飾。《漢書.司馬相如傳》已用到這個詞。女子行走時,長長「襳」的飄帶牽動「髾」的尖角,搖曳飄揚,隨風起舞,甚是好看

此時的女子襦裙,腰間常常配有束帶。 帶下有圍腰,長約尺余,不僅可把「上襦」「下裙」更好連接固定,還可用花錦或彩綉各種圖案,作為一種腰部裝飾。

南北朝庾信《夜聽搗衣詩》雲:「圓(圍)腰運織成」,即指此。

由以上可知,「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所描寫的,是身著「絹、紗、葛、羅」一類材質製成,紅色,「蜚襳垂髾」,束有腰帶,飄飄如仙模樣的美女。

(王後與宮女圖)

隋唐時期,襦裙又有變化。

前期,比較簡約素雅,然而是窄小型緊身短襦和高裙束腰在腋下。

盛唐時期,則變為以豐腴體態為美的 時尚 追求。上襦低胸下裙「寬袍大袖」。

白居易《時世妝》詩雲:「風流薄梳妝,時世寬梳妝。」

色彩上,實行紅、粉紅、黃、白、綠等等。

還是白居易,《琵琶行》曰:「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他在詩中,也多次說到「石榴裙」,如,「銀燭忍拋楊柳曲,金鞍遣送石榴裙。」但在這里,「石榴裙」一詞,「用典」的成分更多。

石榴裙就是一種顏色酷似石榴花的大紅裙子。款式很多,都以嬌艷的顏色深得歷朝歷代喜愛。

最早出現石榴裙名字的是南朝梁元帝的《烏棲曲》:

描寫宮廷女子在華美的宮殿里等待心上人的情景,「芙蓉為帶石榴裙」,女子穿著猩紅色長裙,神態飄逸,亭亭玉立。

後來詩人何思澄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媚眼隨羞合,丹唇逐笑分。

風卷蒲萄帶 ,日照石榴裙 。

也是描寫服飾,但漸漸作為美人的代稱了。

到唐朝,石榴裙逐漸成為女子的服飾 時尚 。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唐代保留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血統和風俗,所以,女子們更喜歡熱烈而張揚的色澤,石榴裙的大紅色澤十分符合當時的審美理念。

石榴裙是唐代的流行服飾,許多詩人都曾描寫過它:

如李白寫過「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寫過「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

杜審言寫過:「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五詩:「紅裙妒殺石榴花」。

最值得一提的武則天的這首《秋娘子》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是武則天被下放感業寺時寫的一封信,體現了這個鐵腕女人的別樣柔情。她這首詩感動了後代許多人,也感動了年輕時代的唐高宗,從而扭轉了自己沉淪的命運。

到這里,石榴裙已經成為女子的標配服飾。

那麼,「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個俗語又掩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這還得從唐明皇的這段忘年戀說起。

且說唐明皇自從將兒媳婦納入後宮佳麗之後,便百般寵愛。但是,官員們卻並不買賬,他們陰奉陽違,對年紀輕輕的楊貴妃並不尊重。

一天,皇帝在後宮大宴賓客,召集百官,大宴賓客。席間,他叫楊玉環獻舞。

楊玉環不好拒絕,只好告訴唐明皇大臣們的態度。唐明皇十分心疼,忙下令文武百官要尊守規則,遇見楊貴妃要行禮。

於是,奇怪的一幕出來了,在楊貴妃的石榴裙下,黑壓壓地跪了一地。

這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原先典故,仔細品味,帶有許多無奈的成份。

至於後來為何成了風流男女的專稱,那大概是在發展中產生的變異吧。

01石榴裙

石榴裙,其實就是指朱紅色的裙子(一說綉石榴花的大紅裙)。純色的紅裙艷麗明媚,襯托得人艷若桃李,故有「紅裙妒殺石榴花」之類的詩句傳唱。

「石榴裙」出自梁元帝蕭繹所著《烏棲曲》中「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一句,以紅裙指代女性的萬種風情。

時至今日,緋紅的石榴裙依然廣受歡迎。在它流行的千年間,產生了無數與之有關的動人詩詞和典故。其中,最出名的典故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


02拜倒在石榴裙下

相傳唐明皇為楊貴妃種了許多石榴樹,在石榴花競相開放之時,他們一起在花叢中飲樂。

貴妃喝酒易上臉,雙腮緋紅,猶如枝頭盛放的石榴花,美得不可方物。唐玄宗喜歡欣賞她醉後的媚態,醉卧美人懷,不理天下事。

大臣們對此頗有怨言,卻不敢明言,便遷怒於貴妃,不肯尊敬她。

玄宗聽後,心疼寵妃所受的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必須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

之後,眾臣見到楊貴妃,不得不恭恭敬敬地跪拜,不敢直視她,只能看見她的石榴裙擺。

在權勢面前,大臣們不得不屈膝,「拜倒在石榴裙下」,即拜倒在女性的權勢下。當時,眾臣拜倒因權勢逼人,情非得已。

如今, 「拜倒在石榴裙下」,則表達對女性的崇拜,崇拜可能由於品行、能力、素養等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權勢。有時候,也指男子沉迷於某人的美色無法自拔。

說完石榴裙的名典故,再來看看名詩詞。三葉草以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武則天筆下的「開箱驗取石榴裙」。

03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如意娘》,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寫給唐高宗的情詩。短短四局,寫出無窮無盡的相思愁苦。

因為思念過度,我五色不辨,將紅色認成綠色。春光漸逝去,落紅融入春泥,枝頭只剩綠葉。可只有綠葉又有什麼意思?沒有紅花相配,終究沒有光彩。

逝去的春天如同我們遠去的甜蜜時光,已成為心口的傷痕,想一次,痛一次,淚如雨下。如果你不信我如此思念你,可以看看我箱子里的裙子,那上面還有點點淚痕。

一個女子,將原本含蓄的相思之情表達得如此真切熱烈,首句含蓄,後三句皆直白,女子向男子這般表達入骨的相思,許多男子都會心動吧。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描繪出一位執著不造作而且果敢決然的女子形象。相思斷腸,不容置疑。這兩句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

所以,不論技巧,只談名氣,這首詩可當石榴裙詩詞中的第一。

石榴裙本來只是女子追捧的漂亮衣物,因為文人的筆而成為富有美感與內涵的詩詞意向,還因為名人效應在中國文化中紮根立足。

這也驗證了一個道理: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文化皆有根,起源於日常,在 歷史 長河中不斷沉澱,最終香遠益清。

可以說,石榴裙是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有關「石榴裙」的傳說,甚至比石榴果還要生動誘人,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他顏色,因此顧名思義,將紅得似火的石榴花比喻成裙子,那種不可言表的美麗與香艷,是極易撩起男子對異性的熱烈追求和嚮往滴。

於是石榴裙在我國由來已久,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詩句,可見那時候已經石榴裙看作漂亮的衣服,而發展至唐代的時候,石榴裙美麗得更更迷人了,因為唐代的詩們人曾經寫了諸多關於石榴裙的詩作:

萬楚在《五日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那麼這位色藝驚人的彈琵琶女子所穿的「血色羅裙」,即是石榴裙。

梁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韋庄也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

明代大才子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詩中寫道:「梅花香滿石榴裙」。

南北朝詩人何思澄在《南苑逢美人》詩中,也曾用石榴花來暗比心中美女——「媚眼隨嬌合,丹唇逐笑兮。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由此可見,在唐代石榴裙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服飾,為年輕女子所珍愛,而且不光時大姑娘小媳婦將它當作自己最漂亮的衣物,就連了那些有著高檔審美眼光的文化人,也將它看成最能迷人的服飾。

那麼,由於石榴裙的魅力一直經久不衰,於是便有了這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暗喻風流男人被美色所征服崇拜傾倒於漂亮女人的俗語,其實,這句話是頗來來歷的:

傳說傾國傾城的楊貴妃,從小就非常喜愛石榴花,也非常愛穿石榴裙。風流天子唐明皇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便在楊貴妃經常遊玩的華清池西綉嶺、王母祠等地方,栽種了大量的石榴樹,每當夏天石榴花盛開的時候,唐明皇便設酒宴於「五月榴花紅勝火」的石榴花叢中,與身穿石榴裙的楊貴妃開懷盡興。酒後,楊貴妃雙腮緋紅,猶如火紅的榴花紅,這令唐明皇非常陶醉,終沉湎於美色之中,從而忘了朝政。對此,大臣們非常不滿,但又不敢指責皇上,便遷怒於楊貴妃,從而對她拒不使禮。唐明皇知道後,感到楊貴妃受了委屈,便立即下令:文官武將所有之人,見了貴妃,一律使禮跪拜!否則,便以欺君之罪嚴懲。於是,眾大臣們,只要一見到楊貴妃,便紛紛下跪使禮。那麼,從此「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俗語便流傳下來了。

那麼,石榴裙為何如此受到人們的鍾愛呢?原來它有四個別的服飾所沒有的特點:

一、打造熟女

火紅的石榴裙,一旦穿上,能瞬間提高你的成熟度,再青澀的女子,也能成為熟女。

二、雍容華貴

石榴裙本身就是一種高貴華麗的體現,話說「五月榴花紅勝火」,穿上它再普通的女孩也能顯示出優雅不凡的氣質,從而成為最有氣質的明星級人物。

三、清新脫俗

石榴裙雖然紅的艷麗,便由於其與眾不同,所以看起來清新脫俗,給人一種自然美的形態。

四、女人味

石榴裙的紅艷俏麗與雍容華貴,使女子穿上之後,更加具有女人味,更有魅力,更吸引眼球。

一般,常見的石榴裙有三種類型:

一、「蓬蓬石榴裙」

「蓬蓬石榴裙」,是上世紀20年代最流行的服飾,因為女人的小蠻腰會讓男人情不自禁地去攬住。這款長及人的小腿部,像藕蓮蓬似的蓬蓬裙擺,穿上後顯得腰肢特別的纖細,加上可愛甜美的蓬裙,往往會令異性們情不禁地拜倒在裙下。

二、「拖尾石榴裙」

「拖尾石榴裙」的款式穿上之後,不但勾勒出女性完美的曲線,更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氣質。因為它是抹胸拽地長裙款的設計,而且還是用國寶級的面料「雲錦」,以及絲和孔雀羽線等手工精製而成的。若再配上的相應的項鏈,其高貴的氣質往往就是紅毯上的焦點。

三、「超短石榴裙」

「超短石榴裙」有一種強勢之美,然而這種強勢的美麗,只可遠觀不可近享,因為它是青年女孩子與強勢女子的最愛,它沒有繁瑣的裝飾,其款式是梯字型的,極簡的線條,自信而直接地展示性感模樣,從而以硬挺的質感來表現大女人的強勢。於是,只有那些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的男子才能靠近它。

在 歷史 的長河中泛舟而行,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古代婦女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為「石榴裙」。

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梁元帝的《烏棲曲》其三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之詞,「石榴裙」的典故,因而可能由此而來。

石榴裙在唐時是一種流行服飾,尤其中青年婦女,特別喜歡穿,穿著它的女子也顯得格外俏麗動人。如唐傳奇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這樣的裙子。

唐詩中亦有許多描寫

李 白詩——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詩——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

杜審言詩——桃花馬上石榴裙

萬 楚詩——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武則天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韋 庄——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

石榴裙一直流傳至明清,仍然受到婦女歡迎。

「媚眼隨嬌合,丹唇逐笑兮。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讀這首詩是不是感覺眼前站著一位穿著紅色裙子的美女。石榴裙就是石榴紅顏色的裙子。

說起石榴裙,大家或許都能想起武則天這位鐵血女皇所寫的那首哀婉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那麼,石榴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所謂的「石榴裙」自然是與石榴有關。

石榴是原產波斯的水果,在漢朝時傳入中國。根據張華《博物志》載:

隨著石榴的引入,人們對這種水果的喜愛,也從果實發展到石榴花上。

由於石榴花的顏色極其鮮艷奪目,所以古代往往會以石榴裙來形容像石榴花一樣朱紅色的裙子。這就是石榴裙的 歷史 由來。

石榴裙在文獻中的出現是從齊梁開始的。

詩人何思澄《南苑逢美人》有雲: 風卷蒲桃帶,日照石榴裙。

再比如梁元帝的《烏棲曲》: 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

等到唐朝時,石榴裙已經是一種風靡於所有年輕女性的服飾了。

由於顏色鮮艷,能夠襯托出少女的美麗,所以很得當時的女孩子們的喜歡。

因此,最後出現「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這不是沒有根源的。

D. 想要一些古代女子裙子的名稱,簡單一些,像羅裙,襦裙之類的,最好還有描述,謝謝

1、漢朝的留仙裙—縐褶的裙,廣袖流仙裙是為上古宮廷中的至寶,式樣華麗無比。

(4)古代女子是什麼裙子擴展閱讀

留仙裙,即有縐褶的裙,今之百褶裙與它類似。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廣袖流仙裙是為上古宮廷中的至寶,式樣華麗無比。望之心醉,如今在民間已成傳說。

石榴裙,其特點是成熟、清新自然、女人味、雍容華貴。

間色裙,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

千褶裙特指細襇女裙。以五色輕紗為之,周身折襇。襇多而密,故謂「千褶」,名稱始於宋朝,也稱拂拂裙。

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以領子的式樣之分,將襦裙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按是否夾里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於衫,復襦則近於襖。

E. 古代三大裙裝:石榴裙、百鳥裙和留仙裙

裙子這種服裝,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為了抵禦寒冷,便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了裙子的雛形。到了漢朝時,裙子便流傳開來,隋唐時更加風行,還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石榴裙也成為了古代最出名的三大裙裝之一。 1. 別無二色 「石榴裙」是唐朝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衣著款式,這種裙子的顏色像石榴一樣紅,上面不染其它顏色,映襯得女子十分動人。唐朝女子對裙子十分喜愛,除了石榴裙外,還有許多款式,如間裙、百鳥裙、花籠裙、畫裙等等,都十分精巧別致。那為什麼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偏偏都要「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2. 荔枝和石榴 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和楊貴妃有關。傳說,楊玉環非常喜愛石榴花,而且除了愛賞榴花,愛吃石榴,還特別愛穿綉滿石榴花的彩裙。唐明皇李隆基就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綉嶺、王母祠等地廣栽石榴樹,每當石榴花開之際,便設酒宴於花叢之中。 3. 風流天子 一日李隆基宴飲群臣,並邀楊玉環獻舞助興。可貴妃卻小聲說,這些臣子大多對她不屑一顧,也不行禮,一點也不恭敬,不願為他們獻舞。李隆基聽後,覺得愛妃受了委屈,立即命令所有人見了貴妃一律行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便有了那句俗語。 4. 唐朝第一美人 與「石榴裙」一同被稱為古代著名三大裙裝的,還有「百鳥裙」和「留仙裙」。百鳥裙,顧名思義,是用眾多的鳥羽製成的。它屬於唐中宗李顯的 *** 安樂公主,當時的「唐朝第一美人」。這是一個有野心的公主,她大肆干預朝政,還想仿效武則天當女皇,毒死了自己的父親。最後在李隆基發動的政變被誅殺。 5. 百鳥朝「鳳」 百鳥裙可謂曠世珍品,安樂公主卻擁有兩件。她送給母親韋皇後一條,頗受皇後喜愛。這條裙子的顏色炫目得令人眼花繚亂,無法用言語形容其顏色。從正面、側旁、陽光下、陰影中看去,皆是不同的顏色。《朝野僉載》稱,安樂公主造百鳥毛裙以後,百官、百姓之家皆效仿之,掃盪山谷,搜羅奇禽異獸,山林都空了。 6. 環肥燕瘦 「留仙裙」的記載來自於《趙飛燕外傳》中。漢元帝初元四年,漢成帝劉驁看中了舞姿輕盈、曼妙的趙飛燕,寵冠六宮。為了取悅趙飛燕,漢成帝令工匠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名為「合宮舟」。有一天,成帝帶著飛燕一同泛舟賞景。飛燕穿著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一面輕歌《歸風》、《送遠》之曲,一面翩翩起舞。 7. 掌中的舞蹈 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與飛燕的歌舞相配,不料狂風驟起,險些將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吹走。成帝趕忙讓馮無方救駕,馮無方扔掉樂器,拽住飛燕的兩只腳不肯鬆手,飛燕則繼續歌舞,有了「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相傳,還有宮女抓住了雲英紫裙,裙子被抓出褶皺之後更漂亮了,從此宮中開始盛行穿有褶皺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一點生活知識

F. 「石榴裙」是什麼裙為什麼在古代那麼多人拜倒在它之下

“石榴裙”就是普通的紅色裙子,因為楊貴妃就是憑借這條裙子,才令無數人拜倒在她之下,所以才會有這句俗語。石榴裙是唐代年輕女性非常喜歡的一種服裝,這種裙子只擁有著石榴的紅色。並沒有包含其他顏色,通常會讓穿著它的女人看起來漂亮動人。所以這種服裝在那個時候對男人來說就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一件衣服,想像一下一個男人怎麼能冷漠地面對如此美麗的女人。所以當他們看到一個女人穿著石榴裙,他們便會無意識地聚集在這個女人身邊,願意為這個女人做任何事。因此,當時人們稱之為拜倒在石榴裙下,這意味著男的為此萬分著迷。


有一天,唐玄宗設宴款待眾位大臣,還特意請了楊貴妃前來跳舞助興。楊貴妃撒嬌地告訴唐玄宗,大臣們平日里都不和我打招呼,我才不要去給他們跳舞。唐玄宗這才知道楊貴妃受了委屈,之後便命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時必須行禮。如果拒絕行禮,那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大臣們別無選擇,只能看到楊貴妃穿著石榴裙,一個接一個地行禮。從那時起,跪拜在石榴裙下,便成為一種崇拜女性的說法。

G. 為何稱女人的裙子為石榴裙

石榴花有「紅、黃、白」三色,它與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們特別欣賞紅花。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歡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出來的,因此人們把紅裙稱為「石榴裙」。

石榴裙是唐代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 由於石榴裙經久不衰,於是俗語中說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稱之為「拜倒在石榴裙下」。

(7)古代女子是什麼裙子擴展閱讀: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楊玉環有關。

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在華清宮附近西綉嶺、王母祠等地種了不少石榴供她觀賞。唐明皇愛看楊貴妃酒後的醉態,常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嫵媚之態。

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觀賞之後,唐明皇常剝石榴喂到楊貴妃口中;朝中大臣對此很是看不過去,對楊貴妃怨言日生,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會,請楊貴妃彈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動聽之時,故意把一根弦弄斷,使曲子不能彈奏下去。唐明皇忙問是什麼原因。楊貴妃乘機說,因為聽曲的臣子對她不恭敬,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故把弦弄斷了。

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話,於是降下旨意:以後無論將相大臣,凡見貴妃均須行跪拜禮,否則格殺不赦。從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都誠惶誠恐地拜倒在地。

因為楊貴妃平日總喜歡穿綉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開玩笑。

H. 你了解古代衣裙嗎華服重現,3款帶你了解中國古代連衣裙之美

如何穿衣打扮,看似是個人的事,卻又從來都不是。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衣冠服飾,直接成為“華夏”定義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人的妝容,往往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文化的表現。

我特別喜歡穿長裙,特別是帶有復古元素設計的長裙,我都是無法抗拒的。總認為只有復古連衣裙才能體現女性的端莊柔美。喜愛之至,以至於選擇看古裝劇的時候,劇中服飾是我判斷該劇是否值得繼續追的標准。

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帶大家一起了解中國古代連衣裙演變的美。

中國最早的服飾,也是漢服體系的第一款式,叫“衣裳”。上衣下裝,周正莊重,雍容典雅,這是傳統中國的主流審美觀。

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一種服裝,名叫“深衣”其實就是將上衣及下裝合並一起,如同連身服,但是它在裁剪時,依舊先裁出上衣和下裳來,縫制時再將上下相連。古人這么費事,相傳是對衣裳的繼承,也就是遵從祖制。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連衣裙,它體現了漢服的端莊大氣。

旗袍式袍子

如果您也和我一樣喜歡復古元素,那麼,為自己選一身優雅旗袍吧!

I. 古代女子衣服名稱

古代女子衣服名稱:襦裙套裝、胡服、無緣裙、半袖裙襦、褻衣。

1、襦裙套裝

宋代女性的褲子,穿在裙子裡面,作為夾褲、襯褲,形制多用開襠。黃升墓也出土了一種開襠褲,是系於裙內的褲子,貼身而穿。下有收口,上有分襠,兩袴腳也不是左右分離不連屬的,而是由袴腰連為一個整體。

J. 古代女子上穿短襦下著什麼裙

襦裙開始於戰國時期,但漢代襦裙是襦裙的開始流行,基本出土的各類俑和圖畫中出現的基本上是低腰襦裙
,到唐朝才開始發展成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
我們所說的漢服,其實就是漢代的低腰襦裙。裙邊在腰上,而高腰襦裙的裙邊在胸部以下腰部以上。而齊胸襦裙的裙邊在胸部以上了。

與古代女子是什麼裙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歲寶寶拉屎拉在褲子里怎麼回事 瀏覽:852
暮色天使男士內褲多少錢一條 瀏覽:902
男士黑色長款西裝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634
一件衣的溫暖閱讀答案 瀏覽:487
雅鹿t恤男士 瀏覽:181
針織披肩外套款式圖片大全 瀏覽:264
日本人制服大膽展陰 瀏覽:350
楊冪黑色破洞衣搭配 瀏覽:439
男裝哈倫褲如何搭配t恤 瀏覽:661
天氣冷請穿上外套的英文 瀏覽:751
肩膀寬的人適合穿什麼樣的裙子 瀏覽:896
米色襯衫搭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134
旗袍走秀排隊形說說 瀏覽:330
褲子襪子的英文 瀏覽:463
洪合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11
冬天黑色短款羽絨服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663
浙江品牌的女裝 瀏覽:954
鄂爾多斯男外套 瀏覽:771
用紙疊怎麼疊成褲子的褲子 瀏覽:724
什麼是羊長袖襯衫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