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探夏洛克和他哥討論帽子是第幾集
第三季第一集
⑵ 什麼是貴族佩戴的一種尊貴的禮服帽子
高頂禮帽是貴族佩戴的一種尊貴的禮服帽子。
高頂禮帽(Tophat,也被稱為煙囪式帽,火爐帽)出現於18世紀後期,當時的貴族們希望佩戴這種獨特的禮帽來凸顯自己的身份,它也成為正式場合中最常見的一種帽子。高頂禮帽整體呈圓筒狀,平頂冠,寬邊,由黑色絲綢(有時也有灰色)或毛氈製成,高度在14-19厘米之間最為普遍,通常與西方著裝規范中的正裝禮服搭配穿戴。
高頂禮帽除了是貴族和政界人士的摯愛,也是大熒幕上的「常客」。如英劇《神探夏洛克》,以及電影《TopHat》中男主角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Astaire)頭戴高頂禮帽舞動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⑶ 福爾摩斯和華生戴的那種帽子叫什麼帽子
夏洛克·福爾摩斯:圓頂硬禮帽(出自《波西米亞丑聞》)、高筒氈帽(出自傑里米·布雷特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及原作插圖)、獵鹿帽(永恆的經典,1891年,西德尼·佩吉特為道爾發表在《斯特蘭德》上的《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畫插畫時,為福爾摩斯設計)、鴨舌帽(忘了出自哪裡了)
約翰·H·華生:高筒氈帽(《波西米亞丑聞》)、圓頂硬禮帽(《神探夏洛克》電影版)
⑷ 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戴的什麼帽子求名字和圖片
片子里有講啊,Deerstalker,獵鹿帽以其獨特的形狀而引人注意,福爾摩斯的鍾愛——誰知道為什麼鍾愛啊哈哈……
⑸ 《神探夏洛克》中有哪些被人忽略的細節
神探夏洛克的當家編劇史蒂芬莫法特(Steven Mof-FAT,被他的劇本騙過的人,常常親切的稱其為莫胖),是個超級喜歡用細節挖坑的人,至於填不填,那就看心情了。第四季播出後回顧之前的劇情,赫然發現,原來貫穿整個第三季的,不止有華生、瑪麗和卷福一家三口(劃去)的幸福生活,還有麥哥和大反派CAM的激烈角力,同時也發現了許多新的、有趣的細節。
演麥哥那位叫MG,是本劇另外一位主要編劇,非常擅長在兒童劇中寫出濃濃的恐怖和深井冰風格來。他筆下的麥哥那是絕對的英明神武,號稱「大英政府他本人」,同時麥哥也以沒感情而著名,也許這樣不用太考驗MG的演技吧。
-----言歸正傳的分割線-------
OK,先說個細節。與101一樣,401的真凶其實在片頭就暗示了。401開頭麥哥在秘密會議上提到了一串列動代號:Antarctica, Langdale, Porlock and Love,猜猜看都是誰?網上的說法五花八門,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按照按照本集相關角色出場順序看就行了。從前情提要開始算,第一個出場的麥哥是Antarctica(南極洲,地名),麥哥之前的昵稱是冰人(The Ice Man),冰人好歹還是個人,南極洲嘛,看來他還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沒感情水平;和麥哥一同出場,但是處於遠景的是麥哥的同僚(比麥哥禿頂還厲害,好像叫埃德溫爵士?),在秘密會議中的代號是Langdale(蘭代爾,地名/人名),該名字出自原著《三角牆山莊》一文中福爾摩斯的小道消息來源(對應情報官員)蘭代爾-派克;
第三個出場的是卷福,對應Porlock (波洛克,地名/人名),麥哥提到其他幾位的時候都是直視前方(那幾位坐在他面前),在說到波洛克時候眨了一下眼,卷福此時正坐在麥哥旁面;個人認為Porlock也可看成是Poor Sherlock(可憐的夏洛克)的簡稱,波洛克出自原著《恐怖谷》一案中向福爾摩斯通風報信的弗雷德-波洛克,是莫娘小嘍啰的化名,不是非常壞也不厲害,是不是很符合麥哥對弟弟的評價?
接著正片開始,秘密會議開始,現在只剩下一位出席者沒有代號了——斯莫爾伍德(Smallwood)夫人,所以她的代號是Love (愛,名詞/動詞),這個代號詞性不同於前面三個,可能也暗示性別的不同。401後續劇情中,卷福和麥哥提到拉丁文中愛的說法,麥哥恍然大悟,開始調查斯莫爾伍德夫人。這就證實了斯莫爾伍德夫人的代號確實是Love,考慮到麥哥這么個沒感情的人起了個這么有愛的代號,402斯莫爾伍德夫人給麥哥留私人電話號碼說有空可以一起喝點什麼也就不讓人吃驚了。
然而並沒有完,Antarctica, Langdale, Porlock and Love這句裡面其實有5個詞,剩下的那個and對應於列席的會議記錄員。記錄員(and)出現的第一個鏡頭是坐在斯莫爾伍德夫人(Love)的左側,先出現記錄員的單人鏡頭,後出現斯莫爾伍德夫人的單人鏡頭,這都對應了句子中的順序。
101中也是一開始就給出了兇手的身份,還記得101里那個關於兇手的問題么,誰可以在大街上合情合理的把人用車帶走?答案是計程車司機。第一位被害人登場時的對話就是關於叫計程車的。401中的類似問題是:誰可以合情合理地出現在機密會議又不引起注意?答案是記錄員。同時And這個詞也是可以出現在句子里又不引注意的那種,它的詞性也很有特點,可以做人名用。
第三季麥哥和反派CAM(即勒索界的拿破崙Charles Augustus Magnussen)的角力同樣充滿了細節和伏筆,下面分別從雙方的視角來看。
------麥哥視角的分界線------
縱觀第三季,南極洲的冰人麥哥幾乎策劃好了所有的事情,只有兩點沒有料到,分別導致了303中的那兩槍。
對麥哥(aka 大英政府他本人)來說,CAM掌握了太多黑資料,他還認識很多國家的人,友國和敵國的,可能出賣英國的機密,所以是整個自由世界的威脅,必須做點什麼。
明面上的手段就是由斯莫爾伍德夫人組團調查CAM。結果呢,斯莫爾伍德夫人被CAM當面羞辱(香水的伏筆),她老公自殺。調查團的其他成員也沒好到哪去,還記得303開頭調查會上,問CAM問題那位議員Garvie么(請忽略某酷前後不一致的譯名),後來卷福和華生去CAM大樓時一閃而過的新聞畫面顯示他因為貪污被逮捕了。
麥哥當然知道對CAM這種人明面上的調查很難起作用,得有別的手段。CAM有個黑資料館,如果能毀掉,那就一了百了了。問題是,它在哪?麥哥肯定派手下在網路和現實世界都搜過一遍了,是的,很可能也包括了CAM的豪宅阿普多,但是一無所獲。所以麥哥需要一個聰明一點幫手去做外勤,麥哥手下的1號外勤特工就是他親愛的弟弟——卷福。於是麥哥去了趟塞爾維亞,把卷福帶了回來。原著中在夏洛克逃脫莫里亞蒂的追殺時,邁克羅夫特也曾扮成一個馬車夫去幫助弟弟。
邁克羅夫特·福爾摩斯比他弟弟高大粗壯得多。他的身體極為肥胖,他的面部雖然寬大,但某些地方卻具有他弟弟特有的那種輪廓分明的樣子。他水靈靈的雙眼呈淡灰色,炯炯有神,似乎經常凝神深思,這種神情,我只在夏洛克精神貫注時看到過。
」我說過,(我哥哥)他在觀察和推理方面比我高明。要是偵探這項工作只用坐在扶手椅上推理的話,那麼我哥哥一定是個舉世無雙的大偵探了。他既沒有學偵探的願望,也沒有這種精力。「
「順便說說,歇洛克,」邁克羅夫特說道,「我有件很合你心意的事情,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我正在著手分析判斷。但要我把它進行到底滿解決,我確實沒有那份精力。可是它卻是我進行推理的良機。如果你願意聽聽情況...」 「我親愛的邁克羅夫特,我非常願意。」
——《希臘譯員》
原著中的麥哥是個高胖宅,劇集中的麥哥雖然不胖,但是似乎也不喜運動,算是高宅吧,不出門即知天下事的那種高級宅男。302婚禮時卷福給麥哥打電話,聽到他哥氣喘吁吁,於是調侃說看來你又開始鍛煉了呀。301中高宅麥哥肯走出他的陰暗辦公室親自去塞爾維亞,一是卷福流亡在外,能信得過的人很少,親自去更安全穩妥,也更容易把不聽話的弟弟帶回來,二來如卷福所說,他可能也確實喜歡看弟弟的窘況(囧)。
;至於那個帶卷福回國的理由——地鐵爆炸陰謀——只是個幌子罷了。這個案子簡單到看第一遍的時候完全沒印象,而麥哥有關於至於那個帶卷福回國的理由——地鐵爆炸陰謀——只是個幌子罷了。這個案子簡單到看第一遍的時候完全沒印象,而麥哥有關於地下恐怖活動的關鍵情報(倒是卷福一開始沒有領會」地下「一詞的含義),陰謀主使莫蘭爵士肯定也在監視名單上,麥哥也和卷福一起玩過發現異常錄像的地鐵員工的羊毛帽子,搞不好最後那個大炸彈上有緊急開關麥哥都知道,所以麥哥根本不需要卷福來協助破案,只是給包括卷福在內的其他人一個讓卷福回歸的理由罷了。這個案子一個有趣的細節在於,陰謀的關鍵點議會大廈其實是來做客的卷福媽媽提出來的,卷福聽到之後專門看了他媽媽一眼。結合福媽後來出腳頂門的速度,感覺福媽才是福家最厲害的那一個啊。
對卷福回歸可能帶來的問題,麥哥也早有準備。反派那邊莫娘黨羽應該已經消失,至於正方的華生,卷福不在的兩年裡麥哥也在關注著。從401中我們知道,瑪麗的特工小組在第比利斯遇到麻煩之後是麥哥接手的,所以此後華生在診所遇到護士瑪麗並不是巧合,麥哥(角色和編劇都有)沒那麼懶。
302中關於巧合的解釋302中關於巧合的解釋
瑪麗想要一個安定的生活,她愛華生和卷福,有特工頭腦可以保護家人,黑歷史都在麥哥手裡,更可以保證她的忠誠。後來瑪麗和華生結婚,也在麥哥預料中,這從他說今後我們哥倆可以常見面了,笨弟弟你不要給華生夫婦當燈泡的告誡可以看出來,然後卷福果然沒有當燈泡,他成了華生夫婦照顧下的那個長不大的娃。。。
302舞會時的談話302舞會時的談話
此後斯莫爾伍德夫人委託卷福處理勒索信(即使沒有她也會有別人來委託卷福),卷福和CAM秘書潔琳發展關系,卷福在威金斯的協助/監督下嗑葯(402中威金斯又在貝克街221B出現了),卷福被華生在毒窟「偶然」發現並領回家,卷福帶潔琳回貝克街的當口,麥哥率領私人小隊去搜查毒品,名偵探卷福吸毒丑聞見報等等,都在福家兄弟的計劃中。
然而,高宅千慮,也有一失。麥哥沒有料到的是,CAM知道瑪麗的真實身份。CAM在回顧火燒華生的影像時,瑪麗喊「John」的焦急聲音重復了好幾次, 表明CAM已經注意到了這點。本該是絕密的瑪麗特工身份到底是如何泄露的,直到401我們才知道答案。還記得303卷福問華生有沒有去過倫敦水族館鯊魚廳,說CAM就像一條鯊魚么?
401最後記錄員薇薇安就是在倫敦水族館鯊魚廳坦白自己出賣了關於瑪麗她們特工小隊的絕密情報的。說這是巧合編劇莫胖恐怕第一個不答應,莫胖:你以為挖坑填坑容易么,好不容易填了你們小金魚居然沒看到?!!其實卷福應該也一直在思考瑪麗身份是如何泄露的問題,401開頭開絕密會議時卷福的孩子氣表現,一方面他確實嗨了,另一方面何嘗不是他的偵探本能在藉此測試記錄員的反應呢?401最後記錄員薇薇安就是在倫敦水族館鯊魚廳坦白自己出賣了關於瑪麗她們特工小隊的絕密情報的。說這是巧合編劇莫胖恐怕第一個不答應,莫胖:你以為挖坑填坑容易么,好不容易填了你們小金魚居然沒看到?!!其實卷福應該也一直在思考瑪麗身份是如何泄露的問題,401開頭開絕密會議時卷福的孩子氣表現,一方面他確實嗨了,另一方面何嘗不是他的偵探本能在藉此測試記錄員的反應呢?
因此關於瑪麗身份的絕密信息應該是薇薇安泄露給CAM的。想來薇薇安六年前在第比利斯企圖借刀殺瑪麗未果,三年前在倫敦又一次借CAM的刀幹掉瑪麗未果,現在瑪麗倒是為了救卷福而倒在了薇薇安的槍下,真是令人唏噓,倫敦水族館怕是要成為華生永遠的傷心地了。
回到303麥哥和CAM角力,麥哥不知道瑪麗也去找CAM了,也沒有料到瑪麗在突然面對卷福時的反應。正如哥倆在玩手術游戲時,卷福吐槽的那樣,麥哥不擅長處理心碎的問題。麥哥的這次失算導致了瑪麗給卷福的那一槍。幸好卷福在處理感情問題上比麥哥高明一些,他喊的那聲「華生太太」救了他的命,不然如果瑪麗當時按照特工的習慣直接打頭,卷福就是在思維宮殿里開家醫院怕也沒有用吧。我在三年前寫的文現在看來仍然對路,所以直接粘過來好了。瑪麗最初給美國某三字母縮寫機構幹活,後來加入了獨立?特工小隊阿格拉(AGRA),這跟卷福說她雖然現在用的英國口音但是原來不一定是英國人吻合,也跟原著中瑪麗的國籍吻合。
對Mary來說,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Mary是訓練有素的某三字母縮寫機構的特工,但她也是一位深愛丈夫的妻子和准媽媽,她剛剛開始甜蜜的新生活,經過精心計劃的准備永遠埋葬過去,但現在卻發現自己腹背受敵,而心愛的老公離真相只有一層樓那麼近了。她怎麼可能一點不慌神呢。
對偵探來說,這一切既意外也不意外。初次見面他就本能的觀察到Mary是有秘密的人,在幫軍醫夫婦籌備婚禮的時候對Mary是哪類人了解的怕是更多了。偵探知道Mary愛她最好的朋友,於是他許下了his last vow。唯一的意外是,他沒料到他們會在CAM辦公室相遇。
是的,慌了神的Mary和大吃一驚的偵探在CAM辦公室相遇了(這是否CAM的陷阱留作以後討論)。偵探是准備無條件的幫助Mary的,但是他那句啥事我都能幫你擺平,在Mary聽起來卻像是我知道你過去的事現在讓我來接管吧。那一刻Mary恐怕是真准備殺掉偵探的,沒打要害只是因為偵探叫了一句華生太太(誰說卷福情商低來著)。
Mary你知道Sherlock是掏出心來給你看么
事後來看,Mary的做法並不是最優解,她完全可以打暈偵探,就像她對伴娘珍妮做的那樣,她開槍是因為覺得受到了威脅,因為她對偵探的信任遠沒有偵探對她的深,所以這一槍是因為信任程度的不對等。然而偵探深知,討論這個對即將到來的軍醫的家庭矛盾沒有任何好處,他要做的是履行諾言,盡一切可能幫助軍醫夫婦邁過這個坎。所以在空屋裡偵探讓Mary打硬幣是給軍醫看的(偵探的推理能力這事完全不需要證明),後來還反復說你要信任Mary,就這樣軍醫還是花了很久才原諒妻子。最後機場送別,Mary跟偵探擁抱,偵探那句My Girl說明倆人的信任程度終於一致了。
現在看來,瑪麗和卷福在CAM辦公室相遇當然是陷阱,請參考下面的CAM視角。關於瑪麗和卷福的互信也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了,401中瑪麗又一次選擇了落跑 ,可這次卷福早有準備,還主動去聞了那張迷魂紙。最後,在倫敦水族館,瑪麗替卷福擋了一槍,說——咱倆算是扯平了。
關於瑪麗之死的真實性,請參考401的細節和彩蛋中的分析, 其中提到麥哥說特工很難金盆洗手,只有死亡才是結束,這也是他在瑪麗身份暴露導致卷福被槍擊之後的痛徹感悟吧,所以後來麥哥看到瑪麗中槍之後沒有動作,可能不只是驚呆那麼簡單。南極大陸的寒風並沒有惡意,但是卻足以凍死人,這也許是卷福為何管麥哥叫Archenemy(大敵、魔王),並說他很危險的原因吧。
解決了家庭內部矛盾之後,認識到關於瑪麗-華生-卷福-他自己的壓制鏈之後,麥哥就開始給CAM下套了。麥哥雖然號稱低情商,但他也知道直接給卷福布置任務是不行的。「嗨,親愛的弟弟,這是CAM任務的詳細計劃,你背下來然後照著做就好了」,肯定會被卷福呵呵回去的嘛,所以麥哥採取的是引誘卷福參與游戲的戰術,而且似乎屢試不爽,想想卷福一臉興奮地喊:「游戲開始啦!(The Game is on,還有首同名配樂呢)」。繼續粘之前寫的,雖然助手威金斯的名字敲成了希金斯,懶得改了。
還記得討厭聖誕節的大英政府他本人拎著筆記本電腦早早地回家過節么?在家裡有生人(就算Mary不算,希金斯也算吧)的情況下,把筆記本放在最明顯的地方上,還大嚷裡面都是機密哈;一本正經地警告最喜歡跟他對著乾的弟弟,你動CAM就是跟我作對哈,這不就是邀請偵探一起行動嘛。最後麥哥說酒里可能放了東西,偵探說那你再多喝點,根本就是在玩high-five嘛。
於是卷福帶著機密筆記本,坐著CAM的直升機深入虎穴,確認CAM的黑資料庫就是他本人的時候,就沒有多少選擇了。相信麥哥對此是有準備的,他本人也是思維宮殿大師嘛,所以401那個「新手誤開槍」的借口未必是事後想出來的。303沖到阿普多的特警說「目標沒帶武器」,這里的目標是單數,而卷福和華生是兩個人,並且卷福特意讓華生帶了槍,可見特警的(瞄準)目標是CAM。
然而,CAM跟卷福的互動結果是麥哥沒有完全料到的。卷福沒有完全料到CAM的資料庫是放在思維宮殿里的(他可能考慮到了那麼一點,所以特意讓華生帶上槍),這使得CAM得意忘形,他當著卷福的面,威脅麥哥和瑪麗,戲弄華生,使得卷福反社會那一面暴露出來了,他告訴華生不要還手,靜靜的看著華生被欺負,心裡盤算著如何(從華生兜里拿到槍?)幹掉CAM,卻沒有考慮麥哥可能有備用計劃,最後對CAM開了那一槍。麥哥也許計劃了如何除掉CAM,但是他可能沒有料到的那一槍會是親弟弟卷福開的。
再粘一段,個人覺得403可能會結合本次事件以及卷福童年的黑暗往事,在其內心的掙扎和轉變上加以發揮。303這兩槍之後出場的小卷福是由莫胖兒子扮演的,果然上陣父子兵,不知道403會不會有他的戲份。比如,303小卷福舉手的鏡頭不(完全)是麥哥的想像,而是暗示卷福童年做的某件黑暗往事?
為了所有愛他和他愛的人,偵探不得不開槍。應該說這一槍對偵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雖然法律上事情有大英政府來擺平,但偵探卻不再是原來那個偵探了,不知道第四季會不會對偵探心裡的掙扎和轉變有描寫和體現。
綜上,除了瑪麗身份泄露和卷福反社會的行為,其餘部分麥哥基本上是從頭算到尾,303末尾和401開頭找斯莫爾伍德夫人簽署文件,開秘密會議,應該也是麥哥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吧。
⑹ 福爾摩斯是什麼(福爾摩斯頭上的高禮帽)
喜歡福爾摩斯的人,都知道柯南道爾筆下的這個人物,喜歡戴著一頂獵鹿帽,身披斗篷,手拿彎柄煙斗,充滿了英倫紳士的色彩。但實際上,在柯南道爾的原著中,福爾摩斯從未戴過獵鹿帽。
《神探夏洛克》中的福爾摩斯
什麼是獵鹿帽呢?顧名思義,就是歐洲人在野外打獵時戴的帽子。在外形上,它是使用幾塊布片縫制在一起的,前後都有帽檐,也有護耳。對於外出打獵的貴族們來說,這樣的帽子可以很好的保護脖子和耳朵,防寒防曬,算是19世紀最受歡迎的一種款式吧。
不過,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僅僅戴著一頂「有護耳的旅行帽子」,或者是「一頂服帖的布帽子」,並沒有說明是獵鹿帽。只不過,當時的插畫師們,在給故事配圖的時候,發現獵鹿帽的辨識度高,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大家都認同福爾摩斯的獵鹿帽形象了。
大衛·亨利·福瑞斯頓筆下的福爾摩斯
1887年,畫家大衛·亨利·福瑞斯頓(David Henry Friston)受邀給《血字的研究》畫上插畫,這是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在大衛的筆下,福爾摩斯身披斗篷,手持放大鏡,頭上戴著的並非獵鹿帽,而是一頂高禮帽——這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受紳士歡迎的帽子。
不過,這個造型似乎有點「平庸」,讀者們並不買賬。在人們的想像中,福爾摩斯並非普通的英倫紳士,他並不古板,也沒有這么多規矩,應該讓這個大偵探個性一些。於是,福爾摩斯獵鹿帽的插畫形象,反而收獲了大多數讀者的贊譽。
電影時代的福爾摩斯更是廣受歡迎,很多優秀演員都扮演了這一角色。但是,最被廣大觀眾接受的經典福爾摩斯扮演者,是英國演員傑里米·布雷特。
傑里米·布雷特
在這之前,演員們都是在「演」福爾摩斯,到了他這里,沒有了「演」,傑里米·布雷特就是福爾摩斯。這可能是對一個演員的最高贊譽之一了,對很多的福爾摩斯電影迷們來說,傑里米·布雷特依然是最經典的福爾摩斯。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傑里米·布雷特對原著進行了大膽的「顛覆」,塑造了一個更適合熒幕表現的福爾摩斯形象。傑里米不僅讓福爾摩斯減少了抽煙的頻率,更是讓這個19世紀的大偵探,戴上了那個時代最流行的高禮帽。
這才是真正符合歷史的裝扮,19世紀的倫敦大街上,不會有人戴著獵鹿帽逛街,因為實在太蠢了。
19世紀英國街頭
在為數眾多的表現19世紀英國街頭場景的畫報中,紳士們往往都是身穿禮服、頭戴高禮帽,至少有一半的男性留著鬍子。也就是說,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性,非常流行的高禮帽和鬍子。
我們先從鬍子說起吧,因為八字須或者絡腮鬍子滿大街都是。在當時的整個歐洲,留鬍子都成為一種時尚,比如希臘的男性,不分什麼階級,都喜歡留著八字須;政客和精英階層喜歡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比如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德國人更喜歡兩撇濃密的八字須,比如哲學家尼采、德皇威廉一世、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法國印象派藝術家幾乎人人都留過絡腮鬍子……
每個人都知道胡須並不方便,吃飯時容易粘到湯水和食物,精緻的八字須還需要經常修剪——不過當時的歐洲男人並不在意這些,因為這是一種時尚。
和鬍子相比,高禮帽更是英國男人必不可少的裝飾。
19世紀20年代之後,高禮帽迅速風靡開來。首先佩戴的是中產階級,然後開始流行至貴族階層,在不到30年時間里,整個英國的大街上到處都是高禮帽。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黑色禮帽的高度也在不斷的增加,以至於最後有些人頭上像頂了「大煙囪」一樣。
19世紀倫敦街頭
雖然絡腮鬍子並沒有流行太長時間,但是高禮帽的生命力卻非常頑強。從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初,整個歐洲都充滿了帶這種帽子的人。而且,與之搭配的斗篷也開始流行,當時的中產階級尤其重視自己的形象,哪怕是一些窮人,為了體面也會買一頂高禮帽戴上。
對高禮帽的痴迷誇張到什麼程度呢?1893年柏林一家報紙刊登一個報道:有人爆料稱一個「沒戴帽子的男人」在街頭游盪,騷擾路人,他顯然精神不太正常;狄更斯在小說《我們的朋友中》,塑造了一個靠打撈泰晤士河中的死屍、掏死者腰包為生的角色,狄更斯形容他為「野人」,因為他「頭發蓬亂」。
高禮帽已經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還成了「文明」的符號。這種帽子顯然沒有獵鹿帽更加實用,實際上英國人喜歡帶著他們看戲劇和聽歌劇,似乎很阻擋視線……但是,這種帽子從來就不是為了實用而誕生的。紳士們在倫敦街頭碰面之後,往往會舉起帽子向對方致敬,這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表達方式。
所以,住在大城市的福爾摩斯,絕不可能整天帶著獵鹿帽轉悠,人們會覺得他精神有問題的。
高禮帽在倫敦街頭很常見
就算是那個時代的人,也不去深究一種流行服飾的來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能讓歐洲大多數男人(包括各個階級)都喜歡上的裝扮,一定不是「好看」這么簡單的理由。
現代研究者認為,19世紀歐洲男性留鬍子和戴高禮帽的流行,源於對女權主義的一種「無聲抗議」。
和很多人想像當中的不一樣,直到19世紀的歐洲,女性依然「地位地下」。根據著名的《拿破崙法典》規定,歐洲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女性不能成為法人。在結婚之前,他們只能聽從家長的安排。在結婚之後,就要丈夫代替行使法律權利。也就是說,19世紀的歐洲女性,大多數無法獨立簽署合同、提出訴訟,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居住地址。
自行車也是19世紀很多女性的最愛
受教育程度高和廣泛參與到社會生活中,讓女性爭取自身權益的覺悟越來越高,女權主義運動也越來越多——資產階級的男性雖然認同婦女地位的提升,但是又很擔心男性地位的相對降低。
舞台上流行的高禮帽
很簡單,通過黑色禮服、鬍子和高禮帽。19世紀所謂的體面,不僅是男人之間財富地位的體現,還是如何讓自己「像個男人」。雖然當時的紳士們沒有以惡意歧視女性,但他們還是從內心深處希望能夠在女性面前保持足夠的「優勢」。
於是,八字須和絡腮鬍子出現了,這讓男人顯得更加「陽剛」,尤其是濃密的鬍子能遮掩臉上細小的表情,能讓男性做到喜怒不形於色——19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流露感情是女性的特徵。
而高頂禮帽也是也是通過嚴肅的色彩和高度,強調男子氣概。和黑色斗篷搭配起來的話,更顯得很有「男人味」。因為在當時,女性的服裝和配飾往往非常艷麗,女性更願意展露自身的優勢,更願意用漂亮的服裝和配飾引人注目。
《紐約黑幫》里的高禮帽
當然,19世紀的英國男人絕不會承認,留鬍子和高禮帽是為了保住男性的驕傲地位。那時候他們有一些其他的解釋,比如有人就說空氣中充滿了有害氣霧,濃密的鬍子可以過濾掉毒氣。至於高禮帽,自然被解釋為文明的象徵……
當然,「流行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 就算是身處其中的痴迷者,也難以說出流行的主要原因。別人都這樣,所以我也要這樣。
福爾摩斯的高禮帽,雖然起源於對男性地位的強化,但是很快就淡化了這一原始目的,成了純粹的男性裝飾物—— 代表著體面的歐洲人形象。
卓別林的經典性形象
這一形象也傳到了美國,在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紐約黑幫》中的誇張高禮帽,就是早期移民努力保持男性優勢和凝聚力的表現。而卓別林電影中流浪漢夏洛爾,也是一身禮服頭戴黑色禮帽,毋庸置疑,卓別林想告訴我們,這個形象在努力的保持「文明體面」,想獲得人們的尊重。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有著太多象徵意義的東西。19世紀的歐洲,也有著太多的矛盾與抗爭:殖民者與被殖民者、舊貴族與新興資產階級、男性與女性、工業化與環境、文明與暴力……這一切,都在藝術作品和人們的生活中體現了出來,就像福爾摩斯頭上的高禮帽。
⑺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一集里夏洛克和他哥推理的帽子是誰的
先是討論為什麼是「他」,這段因該看得懂,然後夏洛克不贊同帽子的主人是男的,認為女的也有短頭發,暗示麥考夫不通人情,認為他根本沒有接觸過女人。再是分析他是否多愁善感。麥考夫認為多愁善感因為汗漬,而夏洛克認為他有戀物癖,麥考夫反駁若他有戀物癖不可能將帽子落在他那裡。然後探討帽子的材質。然後通過咬只左邊的毛球和口臭判斷帽子的主人焦慮。而夏洛克說他忽視了帽子的主人的孤獨。「帶著這頂怪異帽子的人一定不喜歡人際交往」,而麥考夫認為「他只是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為什麼麥考夫輕而易舉判斷出他只是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卻不是一種孤獨?因為在他的內心也有相似的感覺,而麥考夫武斷的認為是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就不難明白夏洛克對孤獨的推測其實是指向他的哥哥。而麥考夫又怎麼確定他不是孤獨的。
以上為本人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