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古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

古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

發布時間:2022-10-03 08:01:18

1. 古代人穿內褲嗎

古人也穿內褲,名字叫犢鼻褌(kūn)。

犢鼻,就是牛的鼻子。牛鼻子如果不算鼻孔,形狀就是曲邊三角形。類似現代的三角內褲。通常是農夫、僕役或軍人為了勞動、行動時方便才穿的。

褲子穿在裡面,所以一般褲子的質料都會比上衣差。但是有錢人富貴之家卻是用絲織品製作的褲子。在社會上被公認為是奢靡之服。

《漢書·敘傳》提到穿「綺襦紈絝」的貴戚子弟。這個綺,是有花紋的絲織物,紈則是織造細致的生絹,都是很貴重的。

後來,人們用「紈絝」專指富貴人家不務正業的公子。杜甫的「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就是把紈袴與儒生對比,包含著對不學習不向刪的紈絝子弟的諷刺。

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說,在古代只有窮人才穿內褲。內褲就像一個窮的標簽,能不穿就不穿的。

(1)古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擴展閱讀:

由於褲都被穿在裡面,所以質料比上衣差,富貴之家也有用絲織品製作的,在社會上被公認為是奢靡之服。

《漢書?敘傳》提到穿「綺襦紈絝」的貴戚子弟。綺是有花紋的絲織物,紈是織造細致的生絹,都是很貴重的。後來,人們用「紈絝」專指富貴人家不務正業的公子。杜甫有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用紈袴與儒生對比,包含著紈袴者不學習、不向善之意。

魏晉南北朝是褲子的盛行時期,因受異域生活方式的影響,這個時期士庶百姓都以著褲為時尚。當時的褲子形制比較寬松,尤其是兩只褲管,往往做得十分肥大,俗稱「大口褲」。和大口褲相配用的上衣則較為合體,名為「褶」。

褶和長褲穿在一起叫做「袴褶」。當時男女都穿袴褶,如《西河記》載「西河無蠶桑,婦女以外國異色錦為袴褶。」由於褲管過於肥大鬆散,行動不便,人們就用絲帶將褲管的膝蓋處緊緊系縛,這樣就比較便捷了,這種縛帶的褲子叫做「縛袴」。現在,我們在看民族舞蹈或皮影戲時還能看到縛袴的造型。

參考資料:網路-犢鼻褌



2. 什麼是犢鼻兒褲

犢鼻兒褲也稱犢鼻褲、犢鼻惲(褌),是古代人對兩腿有襠褲或者短褲的叫法。

其他簡介:
古褲有二:一為褲;一為惲(褌)。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
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3. 漢服裡面的「宋褲」,是我們現代人中的闊腿褲嗎

既然提到宋制漢服,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宋制漢服中的一種服飾——宋褲啦。雖然大家很多人都穿過宋褲了,但是難免還是會有人問,「宋褲是什麼?」。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如圖

可是古人穿開襠褲,咱們現代人不能再穿啊!所以,現如今的改良版宋褲應運而生。改良版本的宋褲,也是現在漢服愛好者喜歡穿的宋褲。

現如今,改良版的宋褲在原始的宋褲的基礎的分為兩層上面,在襠部是將兩條褲子縫合到了一起,這樣就不會走光了,而且穿著舒適日常。

4. 古代人民男生穿的褲子是什麼

類似綁腿的兩個套腿,兩個管在外面長衣裡面,在外面看不見。

5. 褲子在古代被稱為什麼

褲」字古代寫作絝、袴。《說文》:「絝,脛衣也。」《釋名》:「袴,跨也。兩股(大腿)各跨別也。」

6. 古代「犢鼻褌」就是現在的「內褲」嗎

「犢鼻褌」,這個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犢,就是牛,一般指的是小牛,牛犢子,犢鼻褌,顧名思義就是像牛鼻子一樣的褌。那褌又是什麼呢?
我國古代,褲子有兩大類,一種叫做「袴」或「絝」,另一種叫「褌」。
袴,就是褲,《釋名》中說是「兩股各跨別也」,而《說文》中則說是「脛衣」。
不管是「兩股各跨別」,還是「脛衣」,其實都是一樣的,即套在兩條腿上的東西,類似於套褲,沒有褲襠,大概就是把今天的吊帶絲襪去掉內褲的樣子。
而褌是古代的內褲,有襠,分兩種:一種像今天的平角內褲,略長些,一般齊膝,或者在膝蓋稍微往上,有兩條明顯的褲管。
另一種很短,跟現代的三角內褲很像,這就是「犢鼻褌」。
來看看牛鼻子,就知道「犢鼻褌」是多麼形象了。
犢鼻褌和今天的內褲其實還是不一樣的,仔細看圖就能發現,它是先纏著兩邊,再從襠下穿過。這種褲子流行了幾千年,原本屬於內衣,但是底層人比如僕人、馬夫、農民等,為了方便,還是會直接穿在外邊~

7. 古代人穿內褲嗎

古代人穿內褲。

古代人的內褲為褻褲,或稱底褲,指古人裡面穿的小褲,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內褲。

古代人穿的內褲,其褲腿比較長,因此不便於運動,而之所以稱之為褻褲,是因為內褲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比較猥瑣和輕慢的衣服,不可輕視與他人。


(7)古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擴展閱讀:

古代衣服小知識:

古時內衣稱中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

其中女性內衣在不同的時期又稱抱腹、心衣、兩襠、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慣束羅裙半露胸」的普遍裝束在歷史上只不過短短一瞬,從古到今,內衣都一直蘊藏著女性的隱秘,是絕對不為外人所知的。

古書中提及內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歡場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孫二娘一般,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諱的。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

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綉裝飾。

是一種 「腰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於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徵,以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胸部。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為常見,有素色與刺綉之分,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系於後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

中國古代內衣不像歷代外衣具備嚴謹的典章服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衣是政治,而內衣則是情感。

中國古代內衣都是情和藝的完美結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

每個古代女子縫制自己的內衣時,都將萬千情愫傾注於上:求子綉石榴、求財綉牡丹,避邪綉猛獸、思念心上人就綉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的人生理想及個人慾念,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繪展現。

8.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中國早期內褲的雛形應該是在漢朝,古人稱其為「窮絝」。它的發明者是大將軍霍光,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個日理萬機的大老爺們,竟然研究起女人應該穿什麼樣的內褲,他是變態嗎?

其實不然,霍光發明「窮絝」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外孫女上官皇後能誕下龍嗣,同時也為了防止漢昭帝跟後宮其他女子曖昧,亂搞男女關系。

而且在當時,窮絝還是個「雙標」產品:除了皇後以外,就連宮女都必須穿這種內褲。

據《漢書》記載:光 ( 霍光 )欲皇後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

所謂窮絝,現在泛指褲襠,但又不是指開襠褲,因為窮絝雖然也有前後襠,卻系了很多的帶子,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方便解開。


說到內褲,就不得提下1932年12月,日本白木屋百貨店因為電線故障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

當時在樓上的人通過繩索滑下來,但還是摔死了十幾個人,大部分是女性。而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也是沒有穿內褲的習慣,為了防止走光,女性店員力不能支。

《羞恥心的現代史》:因為穿和服的女店員攀著繩索往下滑,被風一吹,和服便翻捲起來下身走光,所以感覺羞恥的女人們被迫用一隻手按住衣服,導致無法單手支撐體重,活活摔死。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非要較真,到底是誰發明了內褲,可千萬不要說是歐美人,因為「褌」作為內穿的合檔短褲,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不論在歷史的久遠性還是實用性方面都更勝歐美一籌。

9. 古代的褻褲是什麼

褻褲就是內褲或稱底褲,指古人裡面穿的小褲,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內褲。

古代女子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古代女子內衣蘊藏著不盡的昔日情懷, 「前圓後方,前短後長,這是應和天地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過腰、胸、肩等分別系帶,是為了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 袋口的拼接處,必須綉上小幅圖案來遮住線的結點,保持畫面完整,這便是所謂『觸景生情』」,且匯聚了綉、縫、貼、補、綴、盤、滾等幾十種工藝,用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可惜有些工藝,今天已經失傳。

10. 古代人穿的內褲,叫褲,這個字怎麼

通常叫做,褻(xiè)褲
就是內褲或稱底褲,指古人裡面穿的小褲,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內褲。古代人穿的內褲,其褲腿比較長,因此不便於運動,而之所以稱之為褻褲,是因為內褲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比較猥瑣和輕慢的衣服,不可輕視與他人。
女子也穿「窮褲」,便是開襠褲

與古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褲子買那種比較好看嗎 瀏覽:332
羽絨服的白斑怎樣去除 瀏覽:676
女生搭配時尚衣圖片欣賞 瀏覽:46
女裝好看的套裝 瀏覽:505
體重65kg穿什麼尺碼的褲子 瀏覽:393
中國褲子的演變 瀏覽:638
深藍色針織衫怎麼配 瀏覽:403
白羽絨服上弄上辣椒油了怎麼清洗 瀏覽:632
精品女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672
桑塔納志俊正時皮帶怎麼裝 瀏覽:987
怎樣用衣織風衣 瀏覽:269
皇卡男裝品牌簡介 瀏覽:110
繁星藩王穿情侶裝什麼意思 瀏覽:554
貝克漢姆爬長城同款襯衫 瀏覽:159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旗袍了 瀏覽:538
哪款帽子顏色最好看 瀏覽:87
黑色羽絨服內搭粉色長裙好看嗎 瀏覽:537
羽絨服男款褲 瀏覽:649
在哪能買到女士純藍色的風衣 瀏覽:596
裙子大衣搭配板鞋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