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熱帶魚珍珠馬甲與藍曼龍黃曼龍哪個好養不易得病不易打架
曼龍魚更好養,和斗魚一樣,小瓶子就可以!麗麗和珍珠馬甲不夠皮實……不過珍珠也還可以,但建議或再開一缸,或新拿一個塑料盒。
Ⅱ 請問母的珍珠馬甲魚肚子會變紅色嗎
本身就是紅色的。
珍珠馬甲魚分類地位:鱸形目,攀鱸亞目,毛足鱸屬珍珠馬甲魚學名:珍珠魚(珍珠馬甲魚) ,原產地: 亞洲馬來半島。適合水溫: 20-30℃。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
Ⅲ 熱帶魚珍珠馬甲與藍曼龍黃曼龍哪個好養不易得病不易打架
當然是曼龍好養了,很皮實,馬甲比較溫和,和曼龍一起養,肯定被欺負。
而且馬甲容易生病,最容易生的病就是豎鱗,白點了。養馬甲不能放鹽,因為其對鹽敏感。
建議你把曼龍清理掉,養珍珠馬甲,配點接吻,麗麗,這些魚可以和馬甲共處。
否則有曼龍在,馬甲也養不出好的狀態。
黃曼龍,個人覺得比藍的品種更凶。
Ⅳ 珍珠馬甲魚疾病
一般的珍珠馬甲腹部至下顎都是紅色,尤其雄性顏色尤為亮麗。馬甲一般喜歡老水,可加入適量土黴素。但是近親繁殖的馬甲可能導致品種退化。
Ⅳ 珍珠馬甲魚怎麼養
珍珠馬甲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繁殖的熱帶魚品種之一。我認為,初學者過了最簡單的斑馬關後,需要通過的第二關就應當是珍珠馬甲(或者是藍曼龍)。珍珠馬甲繁殖對水質幾乎無要求,無需做水,中小型繁殖缸,裸缸,水溫27度,無需加氧和過濾,繁殖條件不高。
珍珠馬甲(或者是藍曼龍)的繁殖包括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親魚產卵;第二階段是仔魚養成。第一階段相對容易,第二階段則相對較麻煩。這主要是因為,雖然珍珠馬甲產量大(通常在1,2千粒,多時可5000以上),但魚卵小,仔魚小,仔魚成活率低,提高成活率是繁殖這種魚的難點。
珍珠馬甲產卵不需要很大的缸,中小缸即可;但仔魚孵化最好用比較大的缸。
我使用的是50*30*30cm的繁殖缸,比較大,產卵和養仔魚都夠了。
種魚:選擇種魚是第一步。當然要有公魚和母魚了。不同種類的魚,使用的公魚/母魚的比例是不一樣的,珍珠馬甲的比例是1:1,呵呵。
6月11日把公魚放入前面的大繁殖缸,6月12日早上把母魚放入另一個小缸中。
兩個缸緊靠在一起,這樣兩條魚可以相互看得見,醞釀一下感情。公魚顏色變得
更鮮艷,母魚好像沒什麼反應。
12日晚,將母魚撈入大缸,和公魚放在一起。
6月13日,公魚開始吐泡,開始追逐母魚。
6月14日中午開始,兩魚開始交配。 交配過程是:公魚在泡巢下面,母魚主動游過來,兩魚纏繞,在泡巢下產卵。然後公魚將母魚趕跑,自己清理戰場,把散落的魚卵收集起來,放到泡巢下面。這種交配從中午12點多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左右,差不多每10幾分鍾一次,總共大概有二十幾次。每次少則10幾粒,多則上百粒。
產卵的間歇,公魚不斷修理泡巢,珍珠繁殖時,公母魚都完全禁食,這樣可以專心產卵,親魚不會吃掉魚卵。我認為這應該是鱸型目的魚進化上較鯉型目(如斑馬魚)先進的一個證據。鱸型目的魚的腦神經系統中多了一道管理食慾的『門』,在繁殖時,這道門自動關閉;而鯉型目的魚則沒有這道門,它們只要飢餓就要吃東西,不管自己是不是在產卵。這說明鱸型目的魚的神經系統比鯉型目的魚更復雜,更先進。
中午11點左右,發現多數小魚均已孵出,從產卵到出小魚,不到24小時,這跟我的水溫高(29度)有關系,若水溫低的話,可能需36小時才出小魚。下面是已經垮掉的泡巢,和裡面許多的小魚。現在看來,小魚數量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少,大概有2,3千吧。如果母魚肚子足夠大的話,達到6,7千都是可能的。可以看到有一些沒受精的白卵,現在看來不算太多,屬於正常范圍。
Ⅵ 珍珠魚怎麼樣養得活
珍珠魚(學名珍珠馬甲魚)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熱帶魚,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體型中等,全身布滿銀白色的小斑點,一條黑線從魚嘴到魚尾貫穿全身,身體一般為黃色或橘紅色,最具特點的是其腹鰭進化成長絲狀,長絲狀的腹鰭可以靈活伸展,具有感知的功能。珍珠魚適宜生活的溫度為20-26度,它性情比較溫和,不適合與兇猛的魚種混養,也不能與體型較小的魚種混養。和它同一屬種的還有兩個比較著名的魚種藍三星和藍曼龍魚。珍珠魚在成魚的十個月後,就可以繁殖,繁殖的時候選擇體型比較勻稱,大小適中的魚作為親魚。准備好產缸,把產缸中的水溫要比平時生活的水溫高一到兩度,由於珍珠魚喜歡築泡沫巢,所以我們事先應該准備好漂浮類的水草,這樣可以更好的聚集雄魚所吐出的泡沫,如果沒有漂浮類的水草,我們可以選擇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東西來代替。布置好產缸後,我們開始在魚缸中選擇經常在一起的一對魚為親魚,把親魚放入產缸,雄魚會吐出泡沫在漂浮物周圍,然後驅趕雌魚在泡沫中產卵。產卵後雄魚有護卵的習性,所以必須把雌魚撈出。經過兩天後仔魚孵化出來,把雄魚撈出產缸,等待仔魚的卵黃囊消失後就可以開始餵食。先期主要用熟蛋黃來喂養仔魚,少量多喂的原則,盡量不要暫留蛋黃在魚缸內,由於珍珠魚的產卵量比較大,所以浮出的仔魚密度也就比較大,可以採用小功率的氣泵給魚缸增氧,在頭兩周之內最好不要換水,等到兩周後可以用水蚤(麩子蟲)來喂養以增加營養。幼魚階段的珍珠魚容易得腸炎和弧菌病,所以要做好水體的消毒工作,珍珠魚對鹽比較銘感,所以在珍珠魚患病時千萬不能使用食鹽殺菌。
Ⅶ 珍珠馬甲魚疾病
魚體呈現不對稱的發黑,很可能是車輪蟲病(黑體病)。
病魚身體瘦弱,色澤暗淡,如果病灶在鰓部時會導致呼吸困難,漂游於水面。
該病是由車輪蟲寄生在皮膚或鰓部引起,水溫在25℃以上的5~8月為流行期。
解決辦法:1%食鹽水飼養;百萬分之二十高錳酸鉀溶液葯浴10~20分鍾。
Ⅷ 珍珠馬甲的魚疾及治療
(一)、感染的跡象。雌錨頭蟲,它們是寄生蟲,當它們粘在魚體上時,根據它們蠕蟲關的外觀很容易被辨認出來。春季在身體自由端有兩個大約3毫米的卵囊形成時,它們最大長度達到大約20毫米。
珍珠馬甲
(二)、感染詳述。盡管錨頭蟲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們根本不是蟲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橈足類的甲殼動物。和大多數甲殼動物一樣,它們的成熟要經過幾個幼蟲期。春季從卵孵化出來的第一幼蟲自由游動,直到它們發現一個合適的寄主並使自己貼在鰓上。一旦貼上,它們就進入不游動期。一次卵化出的幼 蟲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並停止寄生狀態。然後交配過的雄性又使自己貼在寄主魚身上並發育成蠕蟲狀態的寄生蟲。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後它們可能死亡或繼續產幾次卵。寄生蟲死亡時,留在魚皮膚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魚類不能痊癒。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錨頭蟲深深地刺穿到魚身體組織里之後,使自己牢牢地貼在魚身上。人們可以逐個地把成年的蟲子摘下來,但是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且對魚有潛在的危害。使用3%的鹽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蟲子從一條條魚身上除掉。在有水族箱處理劑能殺死成蟲。也池塘里,重復使用抗原生動物處理劑能殺死幼蟲。使用敵百蟲也可以殺死成蟲。 (皮居新穴吸蟲,也被認為是皮居莖雙穴吸蟲和其他品種)
(一)、感染的跡象。黑色或褐色 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在身上和鰭上,有時也出現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詳述。斑點是含有幼蟲期的腸吸蟲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蟲,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蟲期也被稱為皮居船形吸蟲。成年期的蟲子生活 在水鳥的腸內,水鳥是吃了藏匿著幼蟲的魚而受到侵擾的。在水鳥的內臟里,包裹著每一個幼蟲的膜散開,蟲子在幾周之後發育成熟。成蟲產的卵在鳥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 的卵發育成片自由游動的幼蟲,幼蟲寄生於水螺身上。幾周之後,寄生蟲離開水螺並開始了寄一開合適的魚類寄主的又一個周期。當寄生蟲達到大約1毫米寬時, 每個蟲子身體上生出一層黑膜,在皮膚下形成獨特的斑點。輕微的黑斑病傳染對魚沒有什麼傷害,因為生活周期,環境條件復雜,是不會使黑斑病從一條魚上傳染到另一條魚身上的。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能殺死寄生蟲,但是黑斑點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蟲的生長周期,通過確保水鳥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並且沒有被寄生蟲寄生的螺出現的方法。 (隱鞭蟲,包括錐槳蟲和錐體蟲)
(一)、感染的跡象。傳染上隱鞭蟲的魚無精打彩並且游動不正常,魚變得消瘦,眼睛凹陷,魚鰓發白(說明缺少紅血球)。受到嚴重侵害的魚死亡。錐體蟲看來是相對不致病的,並且不會產生如此嚴重的症狀。(二)、感染詳述。隱鞭蟲和錐體蟲都是具有茸毛狀鞭毛的單細胞生物體(原生動物),因此得學名「鞭毛蟲」,它們作為寄生蟲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隱鞭毛蟲有兩根鞭毛,而完全沒有危害的錐體蟲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塗片上看到這種寄生蟲, 需要用到少300倍的顯微鏡。兩種寄生蟲都是經第二寄主—水蛭傳播的。鞭毛蟲無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腸內,水蛭叮咬時將其傳到魚身上。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還沒有發現能有效防治觀賞魚身上血鞭毛蟲的化學處理劑。由於 只有受水蛭侵襲的魚受傳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傳染的魚並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這樣做相當容易,而在受到傳染的池塘里解決這個問題要困難的多。 (一)、感染的跡象。受侵害的魚在硬物體上摩擦,合攏鰭。皮膚上覆蓋著發白的藍色不透明體,尤其是在關部和背鰭之間。如果鰓部受到侵害 ,呼吸的頻率顯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膚表面腫脹然後脫落。
(二)、感染詳述。斜管蟲是纖毛蟲,一種單細胞的、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生物體,不均勻地覆蓋著茸毛,茸毛推動蟲體在水中前進。使用中等倍數顯微鏡能看到斜管蟲,但是必須迅速採到標本,因為斜管蟲在魚死後兩小時之內就離開了魚體。這種寄生蟲首先侵襲受了傷的魚, 但是在擁擠的環境條件里傳染到健康的魚。斜管蟲病使魚變得非常弱,嚴重的病例能對鰓造成長久的損傷。斜管蟲靠細胞分裂繁殖。
珍珠馬甲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如果魚比較強壯,對淡水魚類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用3%的鹽水浸泡,讓魚呆在裡面直到它們蜷縮起來,然後迅速地把它們放回到它們自己的水族箱里。作為 一種替代並且刺激性小治療方法,是將魚放入1%的鹽水中待10-15分鍾,然後把魚放回干凈的水裡,治療熱帶魚溫度最好在28-30度。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如果寄生蟲留在沒有魚的、溫度在30度的水族箱里大約5天,它們就會死亡。但是還必須治療魚體上 的寄生蟲。 (一)、感染的跡象。魚的一隻或兩隻眼睛變成有雲霧覆蓋狀並且呈現發白色的外觀。魚可能顯示出緊張的跡象,並且魚體的顏色不正常,或者它們的行為舉止和正常的魚一樣。
(二)、感染詳述。引起雲眼有多種原因。如卵甲藻病和隱核早蟲病,以及魚結核病的跡象。但是,非特種細菌傳染常常是引發雲眼的原因。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確定出現問題可能是原因並盡快治療,以防危害到神經系統。如果是寄生蟲傳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病的根源是細菌,那麼使用含有抗細菌復合物的處理劑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進行治 療。保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採用干凈的水,能使雲眼的發病率降到最低,因為臟水能成為引發因素,因此要往水裡加少量的食鹽有助預防。 (水黴菌和棉黴菌)
(一)、感染的跡象。感染的明顯跡象是棉絨狀的贅生物,通常是白色的,但也有時是發灰的黑色到綠色。真菌通常從軀干開始,但是也可能起源於有某個損傷的部位,它能擴散而侵害鰭、嘴、眼睛和鰓。
(二)、感染詳述。真菌是生長在死去的有機物質上的植物。典型的真菌體,或菌絲體,由非常纖細的絲狀物或外菌絲組成,外菌絲刺穿死去的或腐爛的組織駝過它們的細胞壁直接吸收營養。因此,盡管真菌孢子在水中出現,但是健康的魚能抗感染。孢子從某些外菌絲膨 脹的頂端釋放出來,靠兩根鞭毛自由游動,直到它們習落到合適的組織上,並開始長成另一個真菌團。真菌僅侵襲已經受傷的魚,或某方面弱的魚。如果侵襲看起來像是自發出現的, 有可能是因其他原因而受損害的組織的第二次感染,,例如被皮膚吸蟲損害。在這些病例里,真菌和初次感染都需要治療,如果不治療真菌能死掉。 受損害的或未受精的卵尤其容易遭受真菌的侵襲,而產生的同一團卵里健康的卵可以正常孵化。把帶有真菌贅生物的卵轉移走,以保護健康的卵在它們的發育中免受牽制,常常是明智的做 法。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在水族箱里,通過檢驗水是否處於良好狀況,水是否處於適合的溫度,並且水是否不太偏鹼性(淡水水族箱最好是PH7.2),可以預防可能發生的傳染。很多處理劑被推薦使用,但是其中有些有嚴重的不利因素。鹽水浴是淡水魚類疾病傳統的治療 方法,但是會引起不適當的刺激,需要經常變換方法,而且單獨使用不是特別有效。亞甲基藍對輕微的病例有效,但是規定的用量會使水染上顏色,給持續檢查病情的發展造成困難。可以把也孔雀綠塗在感染的區域上。有幾種新型專用處理劑,這些處 理劑通常對抗真菌有效。在池塘里,真菌通常出現在春季,當魚最弱的時候,或產卵之後變得受損傷的時候。在潮濕或寒冷天氣開始之前,投喂平衡好並且有營養的餌料 給魚「催肥」,並且保證水的PH在6.5-7.8之間,這樣有可能減少真菌傳染的機會。已有供池塘使用的專用真菌處理劑。但是根據環境條件,最好把受傳染的魚轉移到能保持更穩定條件的合適的容器里治療;冷熱懸殊會降低葯物治療的效果,並促 使進一步傳染。例如做老式的洗浴,一定要小心地把魚轉移到一個大容器里,容器里盛滿經過除氯處理的水或陳水,理想的做法是向水裡充氧。要不惜任何代價避免對魚造成不適當的刺激。轉移魚的時候,用棉絨擦掉魚體上的真菌贅生物。
Ⅸ 這個叫什麼魚
這是珍珠馬甲魚
珍珠馬甲魚分類地位: 鱸形目,攀鱸亞目,毛足鱸屬珍珠馬甲魚學名: 珍珠魚(珍珠馬甲魚) ,原產地: 亞洲馬來半島。適合水溫: 20-30℃。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它的嘴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條紋。該魚原先生活在水草豐茂的水域,其適溫范圍在20~30℃,最適生長水溫24~28℃,pH值6.5~8.5,硬度3~20°dGH。它的性情溫和,尤其是雌魚。
2、混養魚種:
雄魚在交配後有攻擊雌魚的傾向,而在平時雄魚之間也鮮有爭斗。不能與性情兇猛的魚類混養,否則會因受驚嚇而致體色黯淡無光,甚至不吃食。
3、雄魚區別:
雄魚背鰭、腹鰭均長而飄逸,鰭邊末端較尖;雄魚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區域,呈現出艷麗的桔黃或火紅的婚姻色。
4、雌魚區別:
雌魚的各鰭邊則相對顯得圓滑。性成熟階段,而雌魚僅僅是腹部顯得比較膨脹,身體色彩均不及雄魚美艷。
5、放置水草:
珍珠馬甲魚的受精卵為浮性卵,孵化時要求有泡沫巢,故在產卵缸中應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魚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於泡沫巢的形成。
6、雄魚護卵:
雄魚有護卵習性,會照顧泡沫巢中的卵及剛孵出的仔魚,見有卵從泡沫巢中掉下來,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時雄魚不讓雌魚靠近泡沫巢,會不斷驅趕雌魚。
珍珠馬甲仔魚培育
1、仔魚培育:
剛平游的仔魚十分細小和嬌嫩,體長不足4mm。此時若缺乏適口餌料,會嚴重影響成活率。
2、餌料投喂:
因仔魚的口徑很小,不能用豐年蟲無節幼體作開口餌料,需要體型更小的輪蟲。在沒有適口的輪蟲時,可用蛋黃水或自己培育的纖毛蟲投喂,但效果不甚理想。
3、幼魚飼養:
體長1.5cm以上的幼魚可投喂經30目網布過篩的小水蚤,隨著個體的長大,投喂的水蚤無需過篩;也可投喂動物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干飼料。珍珠馬甲魚不像藍曼龍那樣愛吃,生長也較慢。
4、養殖密度:
該魚繁殖量較大,在一般情況下魚缸中仔魚的密度較高,因仔、稚魚階段褶鰓尚未發育完全,大量投餌易引起缺氧死亡,所以應微微充氣。
5、預防疾病:
體長在1.5~2.5cm時易患腸炎,尤其投喂水蚤等活餌,未經消毒且投喂過量時最易發生。珍珠馬甲魚易得弧菌病,主要症狀是:全身浮腫,鱗片豎起,腹部明顯腫大。
Ⅹ 珍珠馬甲魚缸里不用打養機可以嗎
你要把他們單養的話 魚缸嗎 最好是大一點啦 你可以去網上找那個魚缸里魚的密度大小 很好找 打養的問題全在於魚缸的大小的問題 你可以買一個打養機 讓後用輸液的管子 多分幾個支路 就可以打很多的缸了 成本低 而且還都能照顧到 而且魚缸也可以相對的小一點 水溫嗎 18度以上就好 如果你只為讓它過冬的話 要是想養好 那就28度左右吧 你可以在魚缸里加點鹽 可以預防魚的疾病 很管用 定期的換水 每次換掉四分之一 水溫的溫差 不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