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頭腦特工隊主要講了什麼道理
頭腦特工主要講了要控制好自己情緒的道理。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11歲的小女孩萊莉青春期成長變化故事:高明的是通過期大腦裡面五個情緒小精靈。她(他)們分別是:樂樂(joy),憂憂(Sadness)、怕怕(Fear)、厭厭(Disgust)和怒怒(Anger)是怎麼平衡控制她情緒的故事。
❷ 頭腦特工隊厭厭的技能到底怎麼玩
最近才玩到厭厭。技能應該是隱形一個顏色。那麼自己剩下的球里就暫時不會出這個顏色。挺礙事的技能。
❸ 頭腦特工隊中的五島分別是什麼
摘要 頭腦特工隊中的五島分別是家庭島、誠實島、冰球島、友誼島、淘氣島。
❹ 頭腦特工隊中有哪些心理學小知識
影片中,小主角的年齡階段是發展心理學里的一個里程碑式的重要時期。網路上已經出現大量文章分析各個情緒小人的形狀和顏色,這里我僅僅想說一下厭厭的綠色。
在討厭的食物方面,皮克斯很認真地考慮到了潛在的文化差異,美國的大多數小朋友真的不喜歡吃西蘭花,而青椒也是日本小朋友的「公敵」之一。
皮克斯有意保持了顏色上的一致,大概也是為了對綠色的厭厭做一個「經典條件反射」式的鋪墊。
「經典條件反射」是包括人類在內許多物種得以生存下來的重要本能之一,當把有毒/有害的主觀想法和某些食物的味覺/體感相關聯時,你會很快記住這個食物的相關特徵(比如綠色),甚至「泛化」到其他同類食物(比如所有「綠色」的蔬菜),從而防止自己下次再次有不愉快的體驗。
這也是心理治療中採用「厭惡療法」來強制性改變一些行為的原理。
一方面,青春期就要到來,個體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些比較大的變化,這為接下來各個人格島的涅槃重生做了一個鋪墊。
青春期確實是個體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影片末尾那套霸氣的「青春期全系統升級」,也是一個很形象的表達方式。
不過,一般認為,大腦內並沒有特定的腦區與特定的人格特徵有著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說,「人格島」這種模式並不真實存在。
另一方面,根據皮亞傑提出的發展四階段理論,12歲左右是個體發展邏輯思維的重要時期,這意味著他們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也算作對影片中樂樂她們一度變成幾何圖形的鋪墊。
❺ 有哪些電影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色調不同
《頭腦特工隊》: 色彩與感覺。
動畫是電影中最能夠大膽玩色彩的表現方式了,不只是頭發上色不同顏色都不奇怪,整個人都是同個顏色也沒關系。
而《頭腦特工隊》除了用色鮮明之外,每種顏色又搭配著色彩學上的情緒,根本就是本心理學、色彩學、腦科學的教科書啊!
《頭腦特工隊》與眾不同的設定,就是說每個人腦袋中都有五個小幫手在幫你決定事情,他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情緒:
樂樂(Joy):黃色,角色總是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希望主角開心。
怒怒(Angry):紅色,憤怒的火山頭這個設定在清楚不過了,憤怒、熱情的常用色,同時也是膨脹色,武田信玄的軍隊盔甲都是紅色,讓敵人感到壓迫感。
厭厭(Disgust) :綠色,通常是大自然的顏色,這邊可能跟花椰菜(青椒)這種主角討厭的食物有關。
有的電影讓你笑,有的電影讓你哭,皮克斯總是讓你的電影又笑又哭,《頭腦特工隊》跟《玩具總動員3》都把動畫喜劇片用得好催淚呀。
❻ 《頭腦特工隊》五個情緒小人是什麼
《頭腦特工隊》五個情緒小人是控制萊莉快樂情緒的小人,黃色樂樂。控制萊莉悲傷情緒的小人,藍色憂憂。控制萊莉憤怒情緒的小人,紅色怒怒。還有另外兩個情緒小人,厭厭和怕怕。綠色厭厭對萊莉接觸各種事物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她表明了萊莉厭惡的情緒。紫色怕怕是為了保護萊莉的安全,他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物都很小心,避免受到傷害。
還是小時候的萊莉是快樂的,她的腦海中一直都是樂樂在操控著全局。直到11歲那年,因為爸爸工作的失利而搬家來到了陌生的舊金山,她開始產生一些其他的情緒,但是她還不知道這些情緒到底是什麼,也無法控制。
簡介
失去了熟悉的環境,沒有了親密的夥伴,萊莉漸漸意識到,只有回到過去的那個地方,她才能找回快樂的自己。於是她偷走了媽媽的銀行卡,自己踏上了回家的班車。這個時候的她,並沒有任何一個主導情緒在控制著她。
當她真實感受到其他的情緒時,便立刻沖回家把所有的一切告訴爸爸媽媽,這一刻,她也想明白了,要坦然面對現在的一切,才能找回快樂的自己。她開始重新玩起自己喜歡的曲棍球,開始結交新的朋友,她開始主導自己的情緒。
❼ 頭腦特工隊電影中代表情緒的小人分別是什麼顏色
怒氣:紅色
快樂:黃色
憂傷:藍色
膽怯:紫色
討厭:綠色
❽ 頭腦特工隊代表重要記憶的核心記憶球的顏色
金色是快樂核心記憶,藍色是傷心核心記憶。
頭腦特工隊的劇情簡介· · · · · ·
可愛的小女孩萊莉(凱特林·迪亞斯 Kaitlyn Dias 配音)出生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從小她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腦海中保存著無數美好甜蜜的回憶。當然這些記憶還與幾個萊莉未曾謀面的夥伴息息相關,他們就是人類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艾米·波勒 Amy Poehl er 配音)、憂憂(菲利絲·史密斯 Phyllis Smith 配音)、怕怕(比爾·哈德爾 Bill Hader 配音)、厭厭(敏迪·卡靈 Mindy Kaling 配音)和怒怒(劉易斯·布萊克 Lewis Black 配音)。樂樂作為團隊的領導,她協同其他夥伴致力於為小主人營造更多美好的珍貴回憶。某天,萊莉隨同父母搬到了舊金山,骯臟逼仄的公寓、陌生的校園環境、逐漸失落的友情都讓萊莉無所適從,她的負面情緒逐漸累積,內心美好的世界漸次崩塌。
為了保護這一切,樂樂只有行動起來……
鏈接: https://pan..com/s/1A3WEJDYFMC9LVtWOFdOiKw
❾ 電影《頭腦特工隊》里都有哪些心理學的玄機
事實上,當我們回味影片,順著上面這張萊莉的頭腦地圖重新走一遍,會陡然發現,這部動畫片太不簡單了!
我們先從兩個基本概念說起,一個是情緒,一個是記憶。它們是《頭腦特工隊》故事發展的基礎。
五種基本情緒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頭腦特工隊》把人的情緒,做了擬人化處理——樂樂、憂憂、厭厭、怕怕和怒怒,分別對應其字面意思的五種基本情緒。
但仔細想想,這五種情緒似乎無法涵蓋我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比如,當你的好哥們突然向你表白時,大多數人的第一情緒反應……應該是驚訝吧(當然,也許有的人會是樂樂或怕怕)。所以可見,主創人員做了一定的取捨。
他們的理論基礎,源自美國著名的情緒心理學家羅伯特‧普魯奇克,後者認為,人有8種基本情緒,且兩兩對立:快樂與悲傷、憤怒與恐懼、信任與厭惡、期待與驚訝。
但關於基本情緒,業界並沒有一個定論。在《頭腦特工隊》的心理學顧問保羅•艾克曼看來,人的基本情緒除了影片中的五種之外,還有輕蔑和驚訝。他的依據是,這7種情緒,有著大家都認同的對應面部表情。
而最終《頭腦》選擇了這5種,還是為了化繁為簡。「有這五個,就足夠我們講故事了。」導演彼特•道格特很知道自己要什麼。
在電影中,11歲小女孩萊莉頭腦里的5種情緒,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比如,怕怕幫助她遠離危險,厭厭讓她免受「傷害」,而憂憂,更是在片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功能。故事講完,說明了一味的樂觀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有時,我們需要消極情緒的介入。
電影是如何具象化情緒對人的影響呢?主創人員很聰明地引入了一張操控台,還順便表現了情緒的成長。
(電影結尾,萊莉的頭腦總部也像媽媽一樣,各個情緒都有自己的操作界面)
最初,只有一種情緒能操作控制台,而到影片結尾,隨著萊莉心智的成熟,操控台擴展,每一種情緒都有了自己的操作界面。而多種情緒的同時操作,能催生更多的復雜情緒,比如尷尬、羞恥、內疚、自豪等。
記憶
相比情緒的擬人化,如何展現更為抽象的記憶在人腦中是如何運作的,是個更大的挑戰。我們來看看《頭腦特工隊》是如何完美呈現的。
在電影中,萊莉生成一段記憶,頭腦總部就生成一顆水晶球;記憶有其主導的情緒,所以水晶球有對應情緒的顏色。爸爸喂小萊莉吃西蘭花,情緒小人厭厭主控,產生一顆記憶球,它的顏色便是綠色的。
情緒小人所在的總部(對應的是人腦中的杏仁核),每天都會收到大量有情緒色彩的記憶球。這些記憶球,對應的是短時記憶。
一到晚上,萊莉入睡後,所有的記憶球會通過一條真空管道,發送到儲藏室(對應的是人腦中的海馬回和周邊的腦區),成為長時記憶。儲藏室存放著海量五顏六色的記憶球,就像個以腦回和腦溝形式組成的迷宮。這是非常巧妙的處理,因為,睡眠恰恰有助於長時記憶的加工。
當你日後想到這段記憶時,儲藏室里對應的那顆記憶球,就會被送回至總部。情緒小人可以通過投影,觀看這段「視頻」。簡單地說,就是被記起來了。
此外,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清理儲藏室,那些沒有用的記憶球,會被扔進類似垃圾場的地方。不過,大多數記憶球只是靜靜地趟在那裡,時間太久的,才會慢慢灰飛煙滅。這個過程的另一個叫法,是遺忘。
電影在處理情緒與記憶的相互關系時,既形象直觀,又有科學依據。當憂憂觸碰一顆樂樂主導的記憶球時,它的顏色就會漸漸變成藍色。這反映了記憶不穩定的事實:當你回憶起某段往事,比如初戀時,可以感覺愉悅(那可是初戀啊!),也可以感到淡淡的憂傷(對不起,初戀已經和你沒關系了)。
同樣,記憶也能反過來作用人的情緒。比如,樂樂經常召回儲藏室里的長時記憶球,讓萊莉重新開心起來。
不過,心理學里似乎並沒有影片中核心記憶的概念。電影里的核心記憶球,閃爍著金光,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事實上,這無非就是情感濃度比較強的一段記憶,它或許可以解釋情結是怎麼來的。
性格島嶼也是不存在的。為了表現每一段核心記憶都會強化萊莉個性的某個方面,主創創造了直觀的性格島嶼,萊莉就有親情島、友情島、曲棍球島、搞怪島、誠信島等,它們像主題公園一樣存在著。
看過的觀眾都知道,整部電影的故事主體,就是樂樂與憂憂意外被發射到長期記憶的儲藏室後,克服艱難險阻,重回頭腦總部。在回家的路上,它們誤闖了萊莉頭腦里的各種領域。
想像之地
冰棒是這里的常客,幾乎算得上是市長,事實確實如此,因為它自己就是萊利的想像。
(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在進入這片神奇的樂園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市長先生的成分。
它的身體是棉花糖,擁有貓咪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還有一部分海豚的基因(能模仿海豚超聲波叫聲)。它色彩鮮艷,性格活潑,哭出來的眼淚是各種糖果……總之渾身上下都是小朋友們熱愛的元素。
俄勒岡大學的心理學家瑪喬麗•泰勒和華盛頓大學的斯蒂芬妮•卡爾森曾在《發展心理學》上發表論文說,65%的7歲以下孩子曾有過至少一個「幻想朋友」。老牌美劇《成長的煩惱》中小女兒克麗絲也有一個幻想中的朋友「麥克老鼠」。
泰勒和卡爾森的研究表明,與「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他們的同齡人更優秀。他們通常有更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他人觀點方面也更勝一籌。早先的研究還顯示,擁有「幻想朋友」的孩子可能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智商,更富有創造力,也更擅長社交。
不過,這種「幻想朋友」通常都會在孩子長到十多歲的時候「離開」。《頭腦特工隊》中冰棒的為了挽救樂樂,自己選擇了留在遺忘谷灰飛煙滅,暗示著從此萊利與童年的自己告別,成為全片最大淚點。
(冰棒用彩虹火箭載著自己和樂樂飛出遺忘谷,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回到想像之地,讓我們來看看美國小朋友腦袋裡都有些什麼。
哦,是的,薯條!閃著美味光澤的薯條!
仔細看這里的地面還是由拼圖組成的
各種獎杯獎牌
最顯眼那個看起來像是金球獎(Ballon d'Or),這個起源於法國的獎項如今已成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足球獎項之一。而球門右側那個有兩只大耳朵的則顯然是歐冠獎杯。
為什麼從小打冰球的萊利頭腦中這么多足球獎杯?這是因為電影分為冰球和足球兩個版本,中國上映的是足球版。
魔幻的雲朵鎮
電影後半段白雲太太向警方報案,說她的老伴被人撞散了,兩位警方問話時,樂樂恰巧沖過去,把白雲太太也撞散,其中一位警察(傑克)憤怒地叫樂樂回來,另一位警方說:「算了吧,傑克,這里是白雲鎮。」
這句話是在致敬1974的電影《唐人街Chinatown》的經典台詞:「算了吧,傑克,這里是唐人街。」
而憂憂在雲朵上哭的畫面,則是向皮克斯此前的短片《暴力雲與送子鸛》(強烈推薦)致敬。
岩漿河(又危險又刺激)
紙牌屋(不是白宮那個)
畫面中有三種牌面,分別是K、Q和R,看一下上面的人臉,哈哈,K不就是爸爸嗎?Q是媽媽,R是萊利(Riley的首字母)。而整副牌的背面也寫著R,這里果然是萊利的國度。
仔細看,遠處的盒子上還隱藏了《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的小丑魚尼莫(Nemo)作為彩蛋,而它下面的則是皮克斯下一部作品《恐龍當家(The Good Dinosaur)》的伏線。
當然,少女萊利也有假想男友。
不得不說萊利是個典型的美國女孩,她的假想男友根本就是賈斯汀•比伯(加拿大歌手)。為了強化這個梗,編劇還給他加了句台詞:「我住在加拿大。」
學前教育世界
這里緊鄰想像之地,內部風格也很像。不過由於這里的記憶離目前11歲、並且正經歷環境和心智巨大變故的萊利比較近,所以當冰棒他們來到這里時,很多設施都開始崩壞。
有被拆掉的餅干城堡
撞爛的公主夢幻國,看上去是不是跟迪士尼的標志性建築——睡公主城堡,一毛一樣?
倒塌的毛絨玩具名人堂
以及被當成垃圾推落遺忘谷的彩虹火箭,沒有它,冰棒再也無法載萊利去月球了。
思維列車
在經歷了萊莉腦內的各種坍塌和崩壞,樂樂、憂憂和萊莉的幻想小夥伴冰棒終於坐上了思維列車,回家的路近了!
思維列車是一趟趟穿梭於萊莉腦內,開往頭腦總部的電力貨運車,跑起來帶火花,沒有固定軌道,思維任我行。
思維列車裝載的生產品包括白日夢、印有「事實」和「觀點」的小盒子。影片中興奮飛起的樂樂不小心打翻了這些盒子,發現這些「事實」和「觀點」看起來都一樣,這也許為了表明萊莉的思維還處於比較簡單的階段,也可能是藉此指出人們常常把「事實」和「觀點」搞混。
然而沒開多久,萊莉就睡著了,所有的腦內冒險都停工,思維列車也不開了,只剩下做夢……(
誰說睡覺的時候就沒有思維活動了呢……)
抽象思維的房間
電影里冰棒帶領樂樂和憂憂抄近路去乘坐思維列車,所謂的「近路」就是穿過抽象思維的房間。而他們正好遇上萊莉需要處理「孤獨」這一抽象概念的時候,在房間里被分為四個階段地抽象化,差一點就出不去了。
房間門上寫著「危險!禁止入內!」
第一階段:抽象碎片(Non-Objective Fragmentation)
抽象思維開始運作的時,他們變成了粗略的3D幾何塊,看上去就像畢加索的畫一樣。
第二階段:解構(Deconstruction)
三人的身體開始分離。憂憂還把自己的頭踢著走(主創的幽默感啊~)。
第三階段:二維化(Two-Dimensionalization)
然後,他們變成了二維的平面形象。
第四階段:失去形狀(Non-Figurativity)
最後的階段,他們失去了復雜的形狀,變成了單一顏色的幾何圖形。
三個角色簡化成了原型,樂樂是星星狀的火花,憂憂是淚珠,冰棒是大象(鼻子)。
機智的憂憂提醒大家躺平,變成線條穿過了門。
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基本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等等。抽象,就是抽掉具體的形象,得出同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的思維過程。比如蘋果、柑橘、香蕉、菠蘿是具象的,而「水果」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他認為孩子們從11歲開始進入形式運算思維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開始具有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而電影里的萊莉正好處在11歲,抽象思維的能力剛激活不久,所以冰棒才說他以前來過很多次,從沒遇上過危險。
夢工廠
關於夢,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已經說了很多了,然而做夢一直都還是人類學研究最神秘的一塊領域,皮克斯這一次的腦內大冒險,自然也少不了對夢境來一番腦洞大開。電影里,夢境的生產地位於大腦深處,是一個獨立製片廠,像極了好萊塢電影工作室,一進門就能見到忙碌的工作人員,各種拍攝器材、海報、電影道具。
還能隨處撞見電影明星,小粉絲們看到彩虹獨角獸時的表情暴露了一顆顆粉絲心啊。
雖然人類對夢的研究尚無定論,但獲得大多數認可的一個論點是,夢境與現實有莫大的關系。電影中,夢境的產出也幾乎就是在拍電影,記憶是素材,劇本創作作者就是萊莉本人啦,之後小人們齊上陣,妝發布景開始表演,哦對了,還有最重要的道具——現實畸變濾鏡,如此逆天的功能也寓示了夢境的荒誕不經。
強大的夢境還有喚醒功能,比如做噩夢嚇醒了。
這一切製作成影片,傳遞到總部,由情緒小人們控制,也就是所謂的「夢境值班」,遇到噩夢還可以掐掉(算是違規嗎)。
總體來說,電影以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再現了夢境產生的全過程,不過某種意義上,這只是人類對夢的一種猜想和基本認識,夢的領域太復雜,關於做夢我們幾乎什麼都還不知道,為什麼會做夢?是什麼引起了我們的夢,夢中的一切都是有來由的嗎?夢為何具有打破睡眠的能量?……額,這些統統都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頭腦特工隊》的回答很有趣,也許你頭腦中的小人兒已經開始在想,今晚會生產什麼夢呢?
潛意識
電影中,潛意識位於夢工廠的深處,兩個安保守衛的大門裡面,隱藏著萊莉最為黑暗也揮之不去的記憶。「它們把所有的搗亂分子都帶到這里來。」
比如厭厭的原型花椰菜(這也是不少小孩子的噩夢)
這些記憶都成了XXXL號,一放出來對腦子的影響都是地震級的,膽子最小的怕怕正在夢境值班,因工昏倒,萊莉就這么被嚇醒了。
影片展示了潛意識的一部分——人內心深處懼怕的事物。
我們尚未探索完夢的世界,對潛意識更是知之甚少了。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潛意識理論依然來自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人們根據他的假說,普遍認為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它具有能動性,主動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影響,體現一個人的「本我」,夢境就是其中一種潛意識的表現。
弗洛伊德還提出了冰山理論,指出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意識只是一小部分,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無意識(潛意識)卻對其餘部分產生影響。
電影中我們也只看到了潛意識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深淵地帶還有待探索。
❿ 《頭腦特工隊》五個情緒小人是誰
1、樂樂
樂樂的任務是讓萊莉保持好心情。她總是無憂無慮,樂觀開朗,時時刻刻都在尋找歡樂。樂樂把萊莉遇到的每次挑戰都當成是新的機會,而那些不開心的時刻也只是幸福來臨前的小小插曲。萊莉的快樂就是樂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