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服裝店,開服裝店有市場前景嗎
應該說服裝店的前景還是不錯的,但隨著房租及原料成本的上漲,服裝利潤沒以前那麼高了,如果要經營服裝,建議能找個人帶帶你,這樣風險會小很多,也避免走很多彎路。
服裝店的經營旺季為每年5至8月和10月至次年的春節,利潤一般在30%至120%之間。剛上市的新款流行服裝利潤最高,可達200%,隨著流行季節的過去,服裝價格也逐步降低,到季節末尾,利潤只有10%至20%,甚至保本銷售,以便回籠資金。至於那-全球品牌網-些虧本銷售的招牌,都是商家招徠顧客的噱頭,商家絕不會做虧本的生意。即使有少數虧本,與大部分的高額利潤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
服裝店經營的好壞關鍵在進貨,店主一般每周到批發市場進一次貨,每季要到外地進兩次貨。進貨時一看款式,二看價格,三看流行,四看面輔料。只要款式新、價格低、面料好的符合流行趨勢的服裝都能賣個好價錢。進貨最好貨比三家;銷售時要有講價技巧,善於察言觀色,了解顧客的消費心理和其所能接受的價格底線。現在許多服裝店都走高中檔路線,做品牌服裝,吸引了許多熟客,並採取打折扣和發優惠卡等促銷方式。由於近年來服裝店越開越多,生意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許多服裝店改為代銷的方式,進貨時先付一點定金,賣完後再結帳,賣不完可拿回廠家再換新貨,經營靈活,利潤雖比購銷差一點,但旱澇保收。
Ⅱ 服裝行業前景如何
嗯,服裝行業的前景還是非常不錯,因為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是需要進行一個發展的,而且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也是每個人也是需要穿衣服的,但是的話做的人太多了
女裝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張 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國內人均女裝消費支出仍存至少20%提升空間
女性群體歷來在服飾品類上具備強勁的消費潛力,而中國女性極高的勞動參與率進一步支撐其消費能力釋放。從相對支出水平來看,受益於國內女性較高的勞動參與率,人均女裝支出相對於人均男裝支出處於同比較高階段。2008
年以來,雖然女性勞動參與率有所降低,但在家庭綜合消費水平提升以及女性個人閑暇時間增加的背景下,人均女裝相對消費佔比仍呈顯著改善趨勢。
女裝行業需求
女裝品牌市場按照商品售價區間來分,有大眾品牌、中高端品牌以及奢侈品牌三大類。大眾品牌平均單件定價在500
元以下,主要面向消費能力一般的年輕女性;中高端品牌價位在500-3000
元左右,定位具備一定經濟能力、對衣著設計及質感有較高要求的成熟女性;奢侈品牌女裝的價位則在3000
元以上,主要針對高收入,對品牌歷史、文化內涵、設計風格有高要求的精英富裕階層。
我國女裝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17年規模近萬億
我國女裝占據整個服裝市場近半壁江山,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增速減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服裝市場規模高達1.8萬億元,其中女裝市場規模8728億元,佔比近50%。但隨著女裝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市場逐漸接近飽和,增速減緩,2016年女裝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3%,2012-2016年的復合增長率CAGR(5)達6.6%。預計2017年女裝市場規模將增長4.9%至9151萬元,較2016年增長423萬元,高基數下增長絕對額仍可觀。
大眾品牌市場主力,前五品牌排名穩定
由於高性價比,大眾品牌是女裝市場中銷售額佔比最大的市場。該類品牌主要面向年輕女性,她們對產品的時尚度要求較高,追逐流行元素,同時比較注重性價比。當下流行的女裝品牌包括:國際大眾時尚與快時尚品牌ONLY、VERO
MODA、ZARA、H&M、UNIQLO、ELand、Teenie Weenie 及Etam 等;國內自主品牌Ochirly、Five Plus、La
Chapelle(拉夏貝爾)、歌莉婭、秋水伊人和COCOON 等。
中高端女裝企業紛紛上市,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高端女裝市場目標群體大多為形成固定穿衣風格的中產階級成熟女性,這部分女性對設計及質感有較高要求,在購買服裝時最關注的是服裝的品質及剪裁。這部分群體具有高消費能力但較為忙碌,對價格敏感度低,品牌忠誠度較高。
我國高端女裝市場增長空間較大,市場集中度較低
2015年我國高端女裝市場規模達1730億元。2012-2015年,我國高端女裝市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6%,明顯高於女裝市場整體增長水平。未來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及消費升級,預計我國高端女裝市場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長。目前我國高端女裝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2015年我國高端女裝前十大品牌市場佔有率約為9.5%,處於較低水平,市場集中度低於男裝、童裝等細分服裝市場。
Ⅳ 服裝實體店未來的前景如何
前景不錯。
例如,你准備要做哪方面的衣服,是男裝,女裝,童裝,休閑裝,還是冬裝,還是夏裝。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先考察一下,或者是在網上看一下調查量,然後再做出決定。這個決定涉及到,你一年的營業額,銷售的數量等。
如果真的要做的話,就要做好幾種主打產品的分析和對比,然後選擇一種最適合你去經營並能取得營利的衣服去做。當然,這個時候,也要考慮一下,你是否做名牌店,還是普通的店。所以做前期的市場分析是非常明智的。不要小看了市場分析,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是適合你經營而且是營利的。
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適應移動互聯消費模式,更加註重互動式的體驗。
衣:追求品牌個性,高度互聯網化。食:注重特色和體驗,偏向快時尚消費,行:外觀與質量並重,具有品牌意識,游:嚮往自由,消費能力有限但熱愛旅遊,娛:超強娛樂能力,樂於接受新型娛樂方式。
如今的90後、00後,消費的喜好及習慣已大大不同,正是當下實體店逆襲崛起的最好時機。
Ⅳ 現在服裝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衣食住行四大剛需。除了住以外,剩下的衣食行都會因為國民收入逐漸增高而需求增加或變得更多樣化。
所以顯淺分析來說,行業情況肯定是越來越好。
可是現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看到很多服裝名企這幾年相繼倒地,而死因主要還是全球市場競爭下玩不過國外品牌。
這幾年以zara(廉價快時尚),nike(功能性服飾),LV(國際奢侈品牌)等國際品牌為首,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基本去到哪碾壓到哪。
國內李寧,香港佐丹奴,英國瑪莎,美國蓋普的營業額是每況越下,總裁怎麼換都毫無起色。
別說國內了,我早前去東京,也是這些成功企業占據著購物街的重要位置。但是日本還好,因為有無印良品和優衣庫挺住。
至於國內品牌...
拼款式更新速度,你輸給ZARA (號稱一件衣服從設計到門店只需21天)
拼面料舒適合身,你輸給優衣庫 (服裝面料技術的革命家)
拼運動功能性,你輸給NIKE (誓要把科技帶進球鞋領域)
拼價格低,你輸給h&m。。。 (品牌理念就是穿一季就淘汰所以價格一定要喜人)
現在國內品牌能拼的就是砸錢宣傳。你看歐時力早年請的模特都是世界最top...米蘭達,cara等。試圖打造我國的輕奢服飾品牌。但是我覺得,一個品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上,當你有了最亮眼的產品你才是真正的成功。光靠明星效應恐怕是跑不遠的。
衣食行三大消費上。
食,基本上除了方便麵外沒有外資能做到碾壓我們民族企業。我們tm太會吃了。外國人摸不透壟不斷啊。所以沙縣小食,麻辣小龍蝦,麥當勞和味千拉麵都能和平相處,滿地開花。
行,屬於政府幹預項目,總在支援和振興我國車企。
偏偏最後的衣,真的是既沒背景又沒資源。本來服裝審美和工藝的發展我們就比別人起步慢,以前賺的就是人多力(gong)量(zi)大(di),現在工人工資蹭蹭地漲和東南亞國家比已經沒優勢了,當沒有國家政策這個神助攻扶持,於是迅速被成熟的外資看上這片肥沃的土地繼而侵蝕。(PS:國家政策神助攻的典型例子就是早年攔截外國先進互聯網企業,讓民企因此得到了市場份額繼而蓬勃發展。)
現在國內部分服裝民企,其實還是賺的剝削勞動人民的錢。他們走法律灰色地帶走得如魚得水,一天上10小時以上的班,一周還要上6天班,企業逃稅漏稅,還沒有加班費,年假欠奉,保險不買,獎金雙薪缺失等等。
他們把員工的這些福利待遇榨取後終於把成本降低,從而在國際服裝巨鱷身上挖取到一點市場份額。
但是好景不長,早些年這些民營企業的春天可能還在國內二三四線城市,畢竟國際品牌沒有染指這些地方開分店,誰知各大品牌網店一開,市場份額又被無情地奪走。。。達芙妮也說現在的國民眼界開了,會買國際品牌了,競爭太大生意不好做。。。
如果現在想在國內服裝行業創業,小打小鬧做做網紅款肯定沒問題,但是真要做品牌,沒有敏感的市場需求感知力或者產品創造力,要付的開發費用宣傳費不知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你看遠處的凡客正用無比哀怨的眼神默默地注視著你。
或許考慮下曲線救國? 美特斯邦威都跑去做有范app了。自創一個搜索引擎,想模仿ASOS然後想殺出一條血路。現在還未見成效。但是至少有在努力。
我們也可以跨領域學習立白和藍月亮集團。他們就是了解國內消費者痛點後開發產品的成功案例。
十年前左右寶潔和聯合利華也是霸佔了我們日化市場絕大部分江山。但是立白集團憑借著主攻手洗洗潔精(保護雙手),藍月亮主攻濃縮洗衣液(節省用量),成功把該領域的份額搶回來。或者我們真的需要更專注地做好一種商品,挖掘用戶的痛點或者填補外國企業未發現的國人消費習慣,再者可以專注做還未被國外品牌入侵的領域,例如棉麻森女服飾,40歲左右的男女服飾等。
Ⅵ 女裝在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
我國女裝市場競爭激烈,從業企業數量眾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行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超過6000家,而大陸上市女裝企業僅有2-3家。2011年女裝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7%以上,2012年增長5%左右,行業增速放緩,新進入者需要從其他企業爭取市場份額。
早期,我國女裝行業以價格競爭為主,大量的中小企業依靠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參與競爭,對設計和品牌的投入較少,產品更多是靠來樣加工和抄襲,整個行業表現為總量增長,利潤率下降。
後來逐漸過渡到品牌與營銷網路的競爭,不少女裝品牌通過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塑造品牌與身份地位之間的聯系,使得品牌與設計的競爭突破了服裝行業傳統的利潤空間,品牌競爭也成為國際上先進服裝公司競爭的主要手段。在營銷網路方面,國際上品牌營銷已從製造商品牌向零售商品牌過渡,流通能力成為品牌競爭的重要手段。
現階段,很多企業由於創新力不足,女裝行業內出現了一些在品牌特徵、商品上互相抄襲、營銷模式克隆的行為,使得大多數企業趨於同質化且盈利能力不斷受挫。要想在眾多的企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光靠模仿是不會取得永久性的成功的,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經營宗旨,為實現企業所確立的價值定位、目標採取適合企業自身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如今女裝行業企業數量眾多的狀況下,商業模式的競爭也就成為企業能否取得永久性成功的關鍵。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Ⅶ 現在開服裝店前景怎麼樣
其實實體服裝店的利潤多說,做得起來的話相對來說也是挺好的呀商業活動頻率高的地區
這種地區一般也是商業中心、鬧市區,商業活動頻繁地區,則營業額必然較高。這樣的店址就是所謂"寸金之地"。在這類地區,物流快,對於服飾業來說,服飾的潮流趨勢很快,如果商品流動慢,則有可能在服飾沒賣出去前就過時了,所以商業活動頻繁的地區對服飾店店址的選擇來說是絕佳的地點。
(2)
人口密度高的地區
在居民區附近開店,人口比較集中,人口密度較高,則人們到店裡的頻率相對高,生意好做。在這類地區,各年齡層和社會階層的人都有。則對於賣各種款式或類型的服飾的選擇比較容易,都會有較多的顧客。而且,由於人口的流動量一直都很大,容易掌握每天的銷售額,因此銷售額不會驟起驟落,可以保證店鋪穩定而豐厚的收入保持消費者逛服裝店的習慣。首先舉兩個例子:一家為外貿店,問能否試穿,回答很直接:不能,我們沒有試衣間;另外一家為皮具店,問能否便宜5元,回答:我們不講價的,便宜給你我就虧了。這種情況在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重復上演。客人去哪裡了,客人被趕走了,去網購了。服務在哪裡,沒有。體驗在哪裡,沒有。與其說大環境原因,不如從以上細節認真做起,做得讓顧客滿意。所以說,抱怨在哪裡,機會就在哪裡。僅供參考
Ⅷ 加盟YOSUM女裝怎麼樣
目前市場上的女裝加盟品牌很多,不管是不是真的,加盟之前都需要仔細的了解一番,查看實際的情況;另外,做這塊的生意還需要注意很多的地方,衣服的款式以及店面甚至是市場都需要提前看好。
Ⅸ 最近幾年服裝行業前景如何
目前,我國服裝零售行業整體運行穩中趨緩,進入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在外需仍存在較大不確定向的情況下,進一步拓展內需消費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抓住「互聯網+」的轉型機遇,將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目前來看,我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領域主要在童裝市場、高端女裝市場和老年服裝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預計每年增加150萬新生兒。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我國童裝市場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3年童裝市場規模將達到282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未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二、三、四線城市的迅速崛起,高端女裝更為廣闊的潛在市場將被開發出來,高端女裝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23年,老年人數量將進一步上升,老年服裝市場作為一個藍海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Ⅹ 服裝行業的前景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瀾之家(600398.SH)、森馬服飾(002563.SZ)、雅戈爾(600177.SH)、太平鳥(603877.SH)、美邦服飾(002269.SZ)、報喜鳥(002154.SZ)、安正時尚(603839.SH)、錦泓集團(603518.SH)、七匹狼(002029.SZ)、朗姿股份(002612.SZ)、九牧王(601566.SH)、地素時尚(603587.SH)等
本文核心數據:政策規劃、服裝行業企業數量、服裝行業營收、服裝產量、服裝行業利率水平、服裝行業競爭格局、服裝產業熱力圖、服裝行業發展目標
產業概況
1、定義
服裝業是指將麻、棉、布、化學等各種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經過生產、加工製得服裝產品的行業。
在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中,服裝製造行業涉及「機織服裝製造業」(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1)、「織或鉤針編織服裝製造」(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2)、「服飾製造」(國民經濟行業代碼:C183)。
2、產業鏈剖析:中下游延伸融合
中國服裝產業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服裝原材料及印染;中游服裝設計生產;下游服裝銷售。目前,中國服裝企業大多進行了產業鏈的下游延伸,自產自銷。隨著電商經濟的發展,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商平台成為服裝銷售的重要渠道,大型服裝企業也逐漸建設自己的線上電商平台,但在規模、流量方面依舊有著巨大的差距。
中國服裝行業上游代表企業主要有棉紡企業華孚時尚、魯泰A、百隆東方等;毛紡企業新澳股份、江蘇陽光、上海三毛等;絲綢企業嘉欣絲綢、萬事利、金鷹股份等;印染企業華紡股份、航民股份、富春染織等;服裝輔料企業偉星股份、潯興股份等。
中國服裝行業中、下游代表企業有海瀾之家、森馬服飾、雅戈爾、太平鳥、美邦服飾、報喜鳥、安正時尚、錦泓集團等。各企業旗下品牌按細分市場可分為男裝品牌、女裝品牌、童裝品牌和男女裝兼備的綜合品牌,其中男裝品牌代表有海瀾之家、雅戈爾、太平鳥男裝等;女裝代表品牌有LANCY、VGRASS、玖姿等;童裝品牌有balabala、Annil、拉比等;綜合品牌代表有森馬、美特斯邦威等。
中國服裝行業下游第三方銷售平台中有線上銷售平台代表淘寶、京東、唯品會、亞馬遜、拼多多、抖音等;線下銷售平台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大中小型服裝市場、店鋪等。
行業發展歷程:發展重點隨時代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我國服裝產業圍繞「科技、時尚、綠色」新定位,堅持「科技」、「品牌」、「可持續」和「人才」四位一體的創新發展之路,基本實現了服裝製造強國的既定目標。行業發展愈加健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增長動力更加多元,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素質大幅提升,全行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指引與規范,根據不同時期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回顧我國服裝行業自「十五」時期至「十四五」時期的政策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我國服裝行業經歷了從代工到自有品牌生產、出口,再到綠色化、品質化、品牌化的發展路徑,政策的不斷演變反應出了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良好勢頭與強勁動力。「十四五」時期,我國服裝行業將圍繞規劃的發展方向繼續前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服裝行業發展更加穩健
自2015年起,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規服裝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十四五」時期,服裝行業政策規劃頻發,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服裝行業政策體系,保障了行業的穩定發展和持續動力。
行業發展現狀
1、供給端:企業數量及服裝產量整體有所下降
2013-2021年9月,中國服裝行業企業數量整體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9月,中國服裝行業現存企業12557家,相比2020年末減少了743家。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