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

發布時間:2022-08-05 11:28:27

⑴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什麼官銜,有什麼權利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民間的一個俗稱,是指世襲制的王爵,所謂的鐵並不是指帽子是鐵做的,而是指其地位的高貴和穩定。

鐵帽子王作為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顯赫的一波人,不僅僅俸祿高權力大,最主要是他們的子孫每一代都有這樣的權力,可以說是永世不衰,所以到了清朝的中後期,以鐵帽子為首的腐朽集團就這樣誕生了。

實際上鐵帽子王在皇上看來一點也不鐵,因為坐在龍椅上的那一位可以封你為鐵帽子王,也可以摘掉鐵帽子,或者可以隨時換掉繼承爵位的人。

在清朝,鐵帽子王也有很多犯罪的,比如多爾袞功勞赫赫,他頭頂上的鐵帽子王爵位以及前一個皇帝封的頭銜,照樣都被順治帝給拿掉了。所以鐵帽子王就是親王里的特等親王,榮譽比普通的親王要高,但是依然還是受制於皇帝。

⑵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怎麼回事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
在上述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這是因有軍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系中受封,屬於恩封。
和碩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
和碩鄭獻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和碩睿忠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和碩豫通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和碩肅武親王:愛新覺羅豪格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庄親王):愛新覺羅碩塞
多羅克勤郡王:愛新覺羅岳托
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
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
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

⑶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說的是哪些人

大清朝的鐵帽子王相當於歷朝歷代的藩王,而且是世襲制,都是些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都是帝王的親戚。

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兒子,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不過他能得到鐵帽子王的爵位靠的還是擁護皇太極登基,皇太極去世之後又扶持了福臨登基。

肅親王豪格,皇太極的長子,本是皇太極死後最佳繼承人,但因得罪叔叔多爾袞而被多次打壓,最終遭陷害慘死獄中,在多爾袞死後順治才替自己的哥哥平反,給予追封。

庄親王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個兒子,曾和皇叔多鐸聯手大敗李自成,攻破南京時他也參與其中。

克勤郡王代岳是禮親王的長子,曾和父親一起擁護皇太極登基,但由於性格或許囂張跋扈,多次被貶。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是禮親王的孫子,他的爵位來自於父親的功勞。

怡親王是玄燁的第十三個兒子,也就是雍正的弟弟。

恭親王奕歡,是清宣宗的第六子,當年慈禧發動政變也有他一份功勞。

醇親王是恭親王的弟弟,他老婆是慈禧的妹妹,光緒皇帝的親爹。

慶親王奕劻是弘歷第十七個兒子的孫子,慈禧非常信任他,曾和李鴻章一起參與過外交。

⑷ 清朝共有幾個鐵帽子王,分別是哪些人

滿清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滿清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滿清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⑸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是個什麼官銜有多大權力

清代的爵位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宗室爵位和異姓功臣爵位。宗室爵位是授予愛新覺羅家族的人,而異姓功臣爵位是授予非愛新覺羅家族的人。

宗室爵位有十二級,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指享受八種待遇,不入八分則不享受)、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軍將軍、奉恩將軍。

分別是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庄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以上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

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欣(道光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七子,光緒帝之父),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孫子),以上是清朝後來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除了爵位對應的俸銀和祿米之外,還會賜一座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府。

⑹ 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清朝有一種世襲罔替的王爵,就是我們俗稱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的待遇和特權還要優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其一,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

其二,俸祿優厚,歲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

其三,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稱鐵帽子王府。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都是清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由於功勛卓絕,所以不僅可以世襲罔替,還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剩下的四位,則是在清朝中後期,因立功被恩封的。那麼清朝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他們結局如何呢?爵位後來又各自傳了幾世呢?



清朝的「鐵帽子王」制度,徹底結束了裂土分封制度,有效維護了大一統政治。然而這一制度,只是保證了滿洲宗室貴族世襲的特權,註定落後。隨著清朝末年革命的爆發,以及最後民國的建立,清朝的鐵帽子王,也就永遠退出了歷史舞台。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文獻通考》)



⑺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清代鐵帽子王的稱呼,起於乾隆年間,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為多爾袞等數位清朝初期的功臣平反,趁機將清初功封(清代爵位封賞分四種,其他三種是恩封,襲封和考封,待遇皆不同)的八個王爺定為世襲罔替的王爵,傳子孫但不降爵位等級,遂有了鐵帽子王的叫法。

清雖然承接明制,但為了吸取明亡的教訓,很多方面都有改動,其中宗室王爵就是重要的一項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挨過餓,受過窮困之苦,當上皇帝之後,為了子孫不再受自己的遭過的罪,特別規定,凡是太祖子孫,都由朝廷供養,雖然也規定了王爵遞減的制度,但減到一定爵位就不在降低,且後世皇帝的兒子一律封王,這極大對外刺激了皇室子弟的繁衍數量,至明亡,宗室子弟已經高達二十萬以上,明政府每年收入的一多半都得來養這群人,造成明財政對外極端困難,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正因為清代皇子不全封王以及嚴格的降等襲爵制度,鐵帽子王才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照耀了這個時代,隨著清的滅亡,這些王朝背影,時代舊夢也就相繼落幕,走進了歷史,成為了遙遠的故事只說給後人聽了。

⑻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

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在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這是因有軍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系中受封,屬於恩封。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當時確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清朝封爵一般有兩種,一為臣民在戰爭中立功而受封,稱為功封;另為皇裔受封(正常情況下必封),稱為恩封。襲爵的方式也分為兩種:一種是降等承襲,這是一般的慣例,即逢子孫(通常為嫡長子)襲爵時,每代要遞降一個等級來承襲。由和碩親王遞降至奉恩鎮國公,多羅郡王遞降至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鎮國公遞降至鎮國將軍,奉恩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之後就不再遞降了,以該爵一直承襲下去。另一種是原等承襲,即由皇帝頒詔允許,某些爵位逢子孫襲爵時,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級來承襲,世代相承不變。若是沒有子嗣後代時,則以旁支後代奉始封祖先祀,並承襲該爵。這就叫做世襲罔替。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稱為鐵帽子王。
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後期在政治斗爭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乾隆皇帝按「功封」詔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鐵帽子王:六位和碩親王,即,
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庄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
兩位多羅郡王,即,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次子代善長子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薩哈璘次子
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全是和碩親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碩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

⑼ 什麼是鐵帽子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是誰

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王爵的稱謂。
乾隆皇帝詔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
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 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庄親王):愛新覺羅碩塞
多羅克勤郡王:愛新覺羅岳托
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
其中,愛新覺羅岳托和愛新覺羅勒克德渾是愛新覺羅代善的兒子。
另外,清朝中後期也恩封了幾個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
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欣
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
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滿清封爵從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並不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鄭親王、庄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八個家族,因為其祖有大功勛,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即俗稱所謂「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每逢節慶大典王公上表慶賀或各王集議大事上表列銜,均以禮親王居守。滿清時,另外還有四家世襲親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⑽ 介紹一下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

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

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和碩庄親王(原稱和碩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10)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擴展閱讀: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

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王爵,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特權主要有3項:

「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與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皇家春秋校服 瀏覽:836
以純西裝外套男 瀏覽:858
黑色長羊裙配什麼圍巾好看嗎 瀏覽:700
日本校服最少多少錢 瀏覽:329
160的衣肩寬胸圍是多少 瀏覽:739
美麗奧校服還是裕達校服好 瀏覽:332
制服喝酒系列番號 瀏覽:346
熱血街舞團鹿晗褲子 瀏覽:203
初中校服碼號 瀏覽:208
pu皮拼接夾克外套圖片大全 瀏覽:630
淺卡其風衣配皮質腰帶 瀏覽:204
花花半夏校服 瀏覽:841
帶符號的情侶馬甲格式 瀏覽:546
only牛仔褲女批發 瀏覽:212
迷彩高幫鞋搭配褲子 瀏覽:630
女式棉衣馬甲 瀏覽:604
小馬甲分袖視頻教程 瀏覽:36
穿風衣配什麼樣的包包 瀏覽:105
吉娜量旗袍 瀏覽:95
深藍色大衣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