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鏈分集劇情
網上並沒有愛鏈的分集劇情,但是可以在資源網站6080影視或者嗶哩嗶哩平台觀看。
該劇講述卡捷琳娜·韋比茨卡婭(Katerina Kovalchyk飾)跟隨她的教母安娜·切爾文斯卡婭(Yuliya Aug飾)以貴族小姐的身份被撫養長大,但她實際上只是彼得·切爾文斯基(Stanislav Boklan飾)的私有財產。
她愛上了貴族青年阿列克謝·科薩赫(Aleksey Yarovenko飾),而後者對她的出身一無所知。在通往自由與愛情的道路上,農奴女僕不得不克服許多考驗……
這部片子是翻拍30年前經典的巴西電視劇女奴伊佐拉,人物設定一模一樣。故事情節走向也是一致,原版就是這樣虐,大反派對女主的求而不得又不死心的死纏爛打。
女性角色們還和原版的人物長得很相似,不過雖然女主很漂亮和原版一樣,但是還是不及女二的姿色。
2. 哈菲佐拉·阿明的個人事件
阿明早年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正規教育,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智勇兼備,可謂是文韜武略式的人物,為人機智果斷且心狠手辣。在塔拉基的指示下,阿明長期負責在軍隊內開展黨的工作,發展軍人黨員,尤其是吸收高級軍官入黨。
1977年,人民民主黨「人民派」和「旗幟派」合並後,阿明仍負責這項工作。不過,出於對阿明在軍隊內培植勢力的擔憂,阿明的反對派,尤其是卡爾邁勒,多次勸說塔拉基解除阿明的這項工作,但最終還是沒有獲得塔拉基的同意。
就在這期間,阿明結識了很多高級軍官,其中就包括擁戴他的空軍副司令兼參謀長阿卜杜勒·卡迪爾空軍上校和坦克部隊指揮官穆罕默德·阿斯拉姆·瓦塔拉詹少校,這兩人都是「四月革命」中政變軍隊的軍事指揮官。
卡迪爾在革命後歷任臨時總統、國防部長、國家第一副主席、政治局候補委員等職,空軍上將軍銜;阿斯拉姆歷任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內務部長、政治局委員等職,大將軍銜。阿明在軍隊里建立了廣泛的網路,為以後他在政治仕途上平步青雲打下了良好根基,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
帕格曼的山村裡飛出了金鳳凰,阿明這個普什圖族吉爾扎伊鄉下人的驕傲,極大地振奮和鼓舞了當地學校的普什圖族學生。尤其是吉爾扎伊部族的學生們,都對阿明頂禮膜拜,把他當成自己的偶像並以他為學習榜樣。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後來很多吉爾扎伊部族的學生進入了喀布爾軍事學院,在完成學業後,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成了軍官,構成未來支持阿明的中堅力量。 然而,真正把阿明締造成吉爾扎伊人傳奇的,是阿富汗歷史上的「四月革命」。
1973年7月達烏德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可是,曾得到過人民民主黨為首的左翼力量支持的達烏德在執政後卻不念舊情,一直對阿富汗的左派運動和左翼人士進行嚴厲打壓。人民民主黨只能長期在夾縫中生存,為此,塔拉基等領導人早就有推翻達烏德的想法和計劃,只是迫於時機和力量還不夠成熟。
1978年4月17日,「旗幟派」領袖、工會領導人、傑出的左翼思想家希貝爾神秘地遭到暗殺(事後有人懷疑這是一起「國會縱火案」,主謀者就是阿明)。此事引起社會的強烈不滿,直接成為人民民主黨發起反抗運動的導火線。
兩天後,人民民主黨借機組織15000人上街進行反政府遊行,要求嚴懲兇手,還民公道。達烏德見遊行對其政權構成嚴重威脅,於是開始進行殘酷的武力鎮壓,並下令以違憲罪逮捕人民黨的主要領導人。
1978年4月25日晚,人民民主黨政治局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就在會議要結束時,達烏德的憲警隊突然沖了進來,包括塔拉基、卡爾邁勒等政治局委員都被抓進了監獄。
當時阿明沒有在會場,警察即刻集結部隊到其住宅進行搜捕。慶幸的是,負責搜捕的奧馬爾·扎伊爾警官是「旗幟派」的一名秘密成員,他考慮到阿明沒有參加秘密會議,估計不知道黨的政變計劃(其實阿明早已知道),所以,凌晨3點搜查結束後,奧馬爾只是將阿明軟禁在家中。在塔拉基等政治局委員都被關進監獄的情況下,阿明成了人民民主黨唯一一位沒有被捕的領導人,他開始思考如何實施原定計劃。
正愁得焦頭爛額的阿明忽然靈機一動,他試圖與警察周旋起來,為革命爭取時間。「諸位警官,現在都近凌晨四點了,大家都累了吧,要不坐下來喝杯上等好茶緩緩神,反正我已經逃不出你們的手掌心了,難道你們還有什麼害怕的嗎?等到7點天亮了再把我送進監獄也不遲的。」阿明以充滿關切和憐憫的眼神對著警官們說。
警官們搜查了一夜確實已經疲憊不堪了,於是便接受了阿明的「好意」。他們喝著茶、聊著天,不知不覺5個半小時就過去了。最後阿明懷著一絲笑意、無憾地被送進了監獄。誰知就在這5個半小時內,阿明挽救了革命。在這期間,阿明把政變計劃交給了兒子,由其子將計劃交給軍隊內支持自己的人。在接到阿明的命令後,「人民派」成員卡迪爾上校於4月27日領導一批軍官發動了軍事政變,將關押的人民民主黨領袖解救了出來。
阿明在此次政變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是人民民主黨的歷史英雄和功臣。在政變的第一天晚上,阿明孤軍奮戰,在喀布爾電台指揮前線戰斗。為了能使政變取得成功,在政變的大約一周時間內,阿明每天都工作近20個小時。4月27日晚上,在阿明的指揮下,卡迪爾帶領軍隊沖進了總統府,俘獲了達烏德。在達烏德拒不投降的情況下,阿明下令將其全家殺害,同時大肆屠戮被俘或投降的前軍政高官和士兵。
至此,達烏德政權被推翻,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宣告勝利。奪取政權後,1978年4月30日,人民民主黨將阿富汗共和國改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任新共和國總統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阿明任新共和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此次政變後,吉爾扎伊部落的這只金鳳凰的翅膀終於變硬了。 阿明能成為阿富汗新共和國的開國元老和影響阿富汗政壇的一匹「黑馬」,這一路走來必須感謝的就是他的導師—塔拉基。阿明這個留過洋,不僅反對專制、崇尚民主自由,而且還具有高學歷的熱血青年,當時深得塔拉基的賞識和厚愛。塔拉基不僅介紹阿明加入人民民主黨,還一路對他照顧有加,阿明也曾表示自己是塔拉基的忠實追隨者。在塔拉基的提攜下,阿明的聲望日漸高漲,職務也一路直線上升。
阿明最初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塔拉基失望,但在四月革命後,隨著阿明進入人民民主黨中央政治局,並當上了該黨的中央書記,他和塔拉基在政見上存在的巨大分歧逐漸暴露出來。塔拉基一直都是忠誠的親蘇派,在內政問題上,他主張採納蘇聯的建議,走比較溫和靈活的路線,努力擴大民眾的支持。然而,與塔拉基相反,阿明則一直是堅挺的鷹派人物,堅持走強硬路線,主張對反對派一概沒有理由地加以嚴懲和鎮壓。因此,阿明提出,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人民民主黨應該「團結」起來,不應該再分派系。
於是,阿明以「幫助」塔拉基清除政敵「旗幟派」為由,把「旗幟派」的領導人趕到國外,使他們遠離了權力中心,如卡爾邁勒被迫擔任阿富汗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到1978年9月份,政府內的「旗幟派」人物基本被清除殆盡,形成了「人民派」獨斷專政的局面,阿明離最高權力的寶座又近了一步。
隨著政敵被清除,塔拉基與阿明的矛盾卻逐漸升溫和白熱化。令塔拉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極度具有野心和權力欲的學生,始終未曾停止對最高權力的覬覦。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極力反對塔拉基搞個人崇拜的阿明,將大量的親信安插到政府內。這些都引起了塔拉基的極度不滿。
人民民主黨執政後,塔拉基認為,只要堅持以蘇聯為榜樣,就能得到阿富汗人民的支持。但塔拉基的改革只是照搬照抄蘇聯模式,太過激進和急於求成,而沒有考慮到阿富汗的實際國情和宗教文化傳統,由此在全國范圍內激起了人民的抗議,阿富汗國內一時烽煙四起,暴動和騷亂無處不在。
終於,西北部重要城市赫拉特於1979年3月15日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武裝暴動,阿富汗局勢陷入一片混亂,人民民主黨的政權岌岌可危。3月27日,阿明迫使塔拉基交出總理職務,3月28日,塔拉基不得不授權強硬派的阿明全權鎮壓叛亂。最終,阿明指揮政府軍佔領了赫拉特,叛亂暫時被平息。為了以儆效尤,政府軍報復性地槍殺了上千無辜民眾。
由於領導政府軍鎮壓赫拉特叛亂「戰功顯赫」,阿明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支持。同年7月,塔拉基又被迫把國防部長一職讓給了阿明。自此,塔拉基被架空,成為無實權總統,相反,阿明成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一把手。就這樣,阿富汗真正的實權人物——阿明,登上了國家權力的最高寶座。
塔拉基其實早就察覺阿明一直對權力和地位虎視眈眈,只是過於相信阿明且出於全局利益考慮,塔拉基長期以來對阿明的慾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使6月末,蘇聯駐阿富汗大使亞歷山大·普拉諾夫就善意地提醒過塔拉基,為了消除後患應盡早對阿明先下手為強。由於塔拉基一直走溫和路線,更或許他對阿明還抱有最後一絲期望,塔拉基並未採取有效措施。當阿明這次真的騎到頭上來時,不甘心當傀儡總統的塔拉基開始下定決心趕走阿明。同時,在蘇聯人眼裡,阿明是個極端的民族沙文主義者。一旦阿明掌握阿富汗政權,蘇聯在阿富汗苦心經營的戰略就會受到威脅,因此,必須與塔拉基聯合,防患於未然。
1979年9月9日,塔拉基在日內瓦參加完不結盟首腦會議後,順便在莫斯科停留。10日,在與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會晤的會議上,塔拉基同意了蘇聯計劃先下手為強除掉阿明的意見。回到喀布爾後,即著手安排除掉阿明。但塔拉基的衛隊長早已暗中倒戈,使阿明得悉莫斯科的陰謀,他決定立即先發制人。阿富汗情報機構頭子阿薩杜拉赫·薩爾瓦里獲知阿明策動政變的活動後,即將這一情報緊急報告給塔拉基。塔拉基立即召開人民民主黨政治局會議,討論薩爾瓦里的報告。阿明矢口否認,並指責塔拉基加害於他,雙方爭執不下。因阿明勢力已強大,塔拉基不敢貿然下手。
1979年9月14日,阿明為防不測,解除了塔拉基派的3名部長職務。身為國家元首的塔拉基拒絕簽字批准。兩派的斗爭已然公開攤牌,蘇聯人和塔拉基決定立即動手。
根據塔拉基和蘇聯人商討的計劃,塔拉基在人民宮召開商討內閣成員任免問題的會議,准備在會場上逮捕阿明,如他抗拒就當場槍殺。計劃的具體方案是由蘇聯大使普拉諾夫和塔拉基麾下的「四人幫」制訂的。阿明也早已做好公開決斗的准備,秘密調集忠於他的部隊,准備發動政變。
1979年9月14日下午,塔拉基在電話中通知阿明,當天晚上在人民宮他的辦公室召開主要閣員會議,還邀請蘇聯大使普拉諾夫參加,會議的目的是調解部長任免糾紛的問題。阿明拒絕去人民宮出席會議,他在電話中對塔拉基說,他已得知會議上將用武力對付他。因為塔拉基的衛隊長塔倫已將槍殺阿明的計劃泄露給阿明。蘇聯大使普拉諾夫立即與阿明通電話,他保證阿明的人身安全。
阿明明知是鴻門宴,但還是勉強答應出席會議,因為他不願公開得罪蘇聯人,不管怎麼說,他的性命安全還是捏在克格勃的手裡。但阿明決不會乖乖地束手就擒,在去人民宮前,他先將其部隊調來包圍了人民宮。晚上,阿明帶了8名貼身保鏢去人民宮赴約。當阿明一行人進入人民宮的大門,警衛人員只允許阿明一人進去,但他的保鏢堅持必須隨著主人出人,一直扣著扳機的警衛向阿明的保鏢開火,全部被擊斃。阿明智勇過人,行動敏捷,一邊拔槍射擊自衛,一邊轉身沖出大門,在其衛士的接應下僥幸脫險。阿明逃回國防部後,立即下令包圍人民宮的部隊發動進攻。塔拉基的衛戍部隊被擊潰,塔拉基在炮擊中受重傷被俘。
阿明在政變取得勝利後,立即逮捕塔拉基的親信,嚴密監視忠於塔拉基的部隊。對阿明來說,更為重要的是獲得蘇聯人的承認。在人民宮的戰斗剛剛結束,他即與蘇聯大使普拉諾夫聯系,兩人在電話里交談達兩小時之久。當然,阿明向蘇聯大使作了將與蘇聯保持友好關系的保證。蘇聯領導人研究了阿富汗局勢事態的發展,考慮到在阿富汗的少量蘇聯駐軍不足以壓制阿明的武裝力量,決定在既成事實面前,暫時承認阿明的權力,再等待時機動手除掉敵視蘇聯的阿明。
雖然喀布爾的市民都目睹了人民宮的激烈戰斗,已知發生了阿明反對塔拉基的政變,但喀布爾當局則保持沉默。1979年9月16日,喀布爾電台宣布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塔拉基由於健康原因提出辭呈,由阿明接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職務。蘇聯是第一個宣布承認阿明新政權的國家。莫斯科廣播電台的廣播評論中,稱阿明是「蘇聯的一個忠實朋友」,實在言不由衷。10月10日,《喀布爾時報》刊登了一則短訊:「前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因久病治療無效於昨晨去世,死者遺體已於昨日埋葬在其家族墓地。」
對於這一通告的真實性,阿明、蘇聯、反對派都心如明鏡。後來卡爾邁勒執政後,政府發布了一份對塔拉基死亡原因說明的聲明,聲明指出塔拉基是在1979年10月8日,在阿明的命令下,被人民宮當時的主管和兩名近衛軍官用枕頭活活悶死的,而當時阿明正在與美國CIA的一個特工在舉行秘密會談。 從1979年9月16日開始執掌阿富汗政權的阿明也許不會想到,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奪來的總統之位,只坐了104天,自己就成了所謂的「百日總統」。不過,別看總統在位只有百來日,但是其「業績」可真是「不平凡」。
在內政問題上,阿明的統治以鐵腕著稱。由於考慮到自己總統之位來源的「非正當性」,阿明顯得有些心虛。所以,在奪權之後,阿明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洗清塔拉基的支持者。據蘇聯有關方面統計,在阿明當政期間,有500多名人民民主黨黨員喪生,另有很多人逃到了鄰國伊朗或巴基斯坦,隨後,這些人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組織反政府運動。蘇聯入侵阿富汗後,這些團體轉向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市組織活動,後來成為西方媒體中描述的阿富汗「自由戰士」。
阿明的大清洗使得反政府武裝迅速從農村蔓延至城市,擴展到全國28個省的23個省,阿明政權危機四伏。為了給叛亂者一個「深刻」的教訓,1979年11月中旬,阿明在帕克蒂亞省的賽德卡拉姆對叛亂者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由於反政府游擊隊成員多為缺乏軍事訓練的無業遊民,面對來勢洶洶的阿明政府軍的攻擊,很快就潰敗了。異常順利的進攻,讓阿明心理著實爽快了一把,使他在「百日總統」的日子裡振了一次「雄風」。
此次戰斗中,包括起義者及其親人和支持者在內,政府軍共消滅了一千多人,徹底將起義軍在賽德卡拉姆的基地夷為了平地,迫使倖存下來的起義力量中的大部分人逃往巴基斯坦,從此他們便流離失所。阿明如此殘暴的手段,以至於在他當政的104天里,除了一個失敗的軍事叛亂外,沒有再發生過大規模的起義。
當然,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阿明對人民也不忘施以一定的「仁政」。阿明心裡很清楚自己樹敵太多,有必要安慰人民憤慨的情緒,進而擴大自己在民眾中的支持基礎。為此,阿明精心實施了一個偷梁換柱的伎倆——釋放一萬多名在塔拉基政府時期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這些人出來後也不忘對阿明「感恩戴德」,成為維持他專政的忠實力量。阿明此舉意在向民眾宣稱自己的政府是個「民主、公正」的政府,那些被判處死刑的人都是清白無辜的,是被腐敗殘忍的塔拉基政府陷害的,塔拉基應該對此承擔全部責任。
阿明與塔拉基同為無神論者,因此,有許多阿富汗人視他們反宗教人士。為此,阿明適當吸取了塔拉基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的教訓。為了緩和自己與信教民眾之間的矛盾,阿明向天真、淳樸的阿富汗人玩起了障眼法。阿明向阿富汗人許諾了更多的宗教自由,政府幫助修復清真寺,以示政府的「真心和誠意」。阿明還在演講中聲稱「四月革命」就是完全建立在宗教原則基礎之上的。此時的阿明,似乎出賣了人民民主黨,把自己叛逆一面照得光鮮透亮。
3. 90年代看過的國外電視劇
《 女奴 》女主角 好像叫 伊佐拉
4. 焦恩俊演的一部古裝武打片,好像他演的人有夜盲症,請問片名是什麼啊哪有下載哦!
第一部《霍元甲》
《霍元甲》攝於1981年,20集。《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內地播出的港台電視劇,也是當時的當紅小生黃元申的最後一部代表作。黃元申在成功扮演了霍元甲之後不久,突然宣布割絕紅塵,毅然去了九華山出家。黃元申的電影作品主要有《反碗底》、《漩渦》(與趙雅芝搭檔演出)。在拍攝新版《霍元甲》時,劇組曾通過各種渠道與黃元申聯系,欲力邀黃元申友情客串,扮霍元甲之父。黃元申現出家在美國某寺廟。
第二部《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攝於1983年,重提此劇,眼前立刻浮現一片廣褒的草原,牛羊跳躍,郭靖策馬馳騁,手拾彎弓射大雕.還有蓉兒的巧笑嫣然,她揚著臉嬌聲喚著『靖哥哥』。在我的心目中,黃日華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黃蓉,他們已隨著歲月的流失永遠定格在我少年的記憶里,那麼美麗,那麼清晰,觸手可及。曾經因為他們的演繹而遍尋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風雲變幻的江湖恩怨里,為了大俠的豪情萬丈,兒女情長而唏噓。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憶起當年,仍是激動,那些經典的畫面,翁美玲的紅顏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
如今的明星們,也許漂亮勝過美玲,但不會有她的靈氣,那是涌自內心的靈氣,不矯情做作,不是上過電影學院就能演繹出來的.生活中的翁美玲重情重義,如同黃蓉,所以她走了,猶如曇花一現,只留下些幽幽的芬芳。2005年的翁美玲已經46歲了,可她還是那般美麗,一笑兩顆潔白的兔仔牙。這種跨時空的美麗,又有那個明星可以比呢?郭靖的憨,郭靖的正氣,郭靖的痴心,又豈是如今那些油頭粉面的明星能演的?
黃日華雖然已是不惑年齡,可前幾年見到他在《天龍八部》里飾演的喬峰,一樣的氣宇軒昂,正義凜然,柔情萬丈,他是我少年時代的英雄,是我那個年代的夢。
。
第四部《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攝於1985年,20集。在當年電視節目嚴重匱乏的內地,這部香港神話連續劇當時非常受歡迎。但對於部戲中的八位主演(潘志文,曾偉權、阮佩珍、黃曙光、凌文海、梁漢威、林迪安、唐品昌、蔡國慶)我已沒多少記憶了。不過對於這部劇的主題曲還蠻熟悉的,記得當年滿街都是「人說仙山好,神仙樂逍遙,不知不覺地來到了」。
第六部《一剪梅》
《一剪梅》攝於1984年,從此劇開始,**戲打入大陸市場,而且佔領了很長一段時間。此劇最經典的是由費玉清演唱的那首主題曲《一剪梅》,那簡直是風靡一時,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傳唱。而此劇的男主角寇世勛更是紅遍整個內陸,後來好多**電視劇都是由他主演的。
第十一部《絕代雙驕》
《絕代雙驕》攝於1988年,梁朝偉這部是第二版本的《絕代雙驕》,第一版本是1978年由黃元申和石修主演的,但時代久遠,內地觀眾基本上都沒看過。但能夠堪稱經典的我想只有梁朝偉這版才算。這部也是最如實還原古龍原著的版本了。由梁朝偉、吳岱融雙雙領銜小魚兒與花無缺,成為梁朝偉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還有謝寧、黎美嫻、苗僑偉、關禮傑、陳美琪等,苗僑偉扮演的「江楓」也成為劇中非常矚目的人物之一。
第十三部《戲說乾隆》
《戲說乾隆》攝於1991年,主角鄭少秋、趙雅芝自此劇後成為「熒屏情侶」的最佳搭檔,一個風流倜儻的皇帝,三個溫柔端莊的民女,歷史武打言情三味俱全,驚險纏綿搞笑件件出彩,乾隆爺的傳奇,是「戲說」中的精品。兩人配合默契,紅遍大江南北,一時間傳遍大街小巷,當時非常轟動。而此劇中的小答應春喜(江淑娜飾)是我最喜歡的角色。記得前一陣子在某個網站看到《戲說乾隆》續篇,說的是淮秀生了一雙女兒的故事,現在再看《戲說》,竟覺得如果真是這樣,那真的是太好了。
第十四部《包青天》
《包青天》攝於1993年,這部最初由**推出的大型電視連續劇(上百集)轟動了整個華人地區,除了塑造包青天的剛直不阿、公正嚴明之外,這部作品還注重用情感來打動觀眾。包青天的扮演者金超群是**資深演員,他以前的角色大多是反派。星運不佳時,金超群曾經無錢過年。包青天使他一夜成名,人人認可。金超群非常強調情感的把握,當觀眾看到威嚴的包青天經常掉淚時大為感動。與劇中人一樣,觀眾也在情與法的沖突中陷入兩難,情法難分的確非常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而由何家勁飾演的展昭更是深入人心,其中還有無數明星在劇集中客串。但此劇最紅的應該算是他的片尾曲,由黃安唱的那首《新鴛鴦蝴蝶夢》,這首歌當年也是唱遍大江南北呀
第二十五部《日月神劍》 《日月神劍》攝於1990年,這部戲讓我認識了張衛健和郭晉安,裡面那個大眼睛忽閃忽閃,蹦蹦跳跳的可愛男孩阿月,曾把多少小女孩迷得神魂顛倒。《日月神劍》每一集都很搞笑,能把你從沙發上笑到地上。其實他們的故事很簡單:一個是要變妖的,一個是要殺妖的;他愛上了她,她也愛他;妖怎麼才能變成人,人和妖又怎麼能一起?她死了,而他還在人間。好像後來《日月神劍》還出了部續集,不過我沒看過。 阿月和小蝶的愛情讓我突然發現,原來回憶也是可以分享的,只是,與你分享回憶的不一定是回憶里的那些人。
第三十五部《冷月孤星劍》
這部片子不知道為什麼印象深刻。記得是公司閉路電視放的,現在記得的就是「恨滿天下碎心人」白秋霜,「夜夜秋雨孤燈下」司馬長豐,好像還有「賽華佗」秦臏。裡面人物的外號都特別長,不過當時覺得還滿有詩意的,後來那個白秋霜換過一次臉,好像是什麼武功讓她脫胎換骨吧,不過換完之後比以前反倒難看了。還有那個秦臏坐著坐著輪椅後來就站起來了,好像是什麼老頭發功的結果。還有幾個外號蝙蝠還是鸚鵡的安著兩個翅膀在空中飛,當時覺得真神,可惜公司沒有放完,最後結局我不知道,那時候管放錄像的被埋怨了好久,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
第三十六部《十六歲的花季》
這部著重於中學生的校園連續劇非常成功。我在剛播放的時候並沒有看,後來重播的時候才看的。非常喜歡,覺得非常貼近中學生生活,我尤其喜歡白雪的爽朗真誠。陳菲兒、袁野、韓小樂也不錯,對歐陽有點失望。電視劇不光反映中學生生活,還對當時社會上的很多現象進行了剖析,劇本寫得很有力。片中的歌曲都很好聽,可惜沒有畫面搭配歌曲顯得有點蒼白。
第三十八部.《女奴》
提起伊佐拉,那個時代的人都應該知道吧。《女奴》打開了墨西哥電視劇在中國的市場,記得裡面的男反派叫「萊昂休」,還有一個劇中人都誇漂亮的黑人女奴,可我怎麼也沒看出她哪裡漂亮。《女奴》應該是我看到的最短的墨西哥連續劇,好像只有15集,後來的《誹謗》60集,《卞卡》好像129集,《美西》好像也是八十多集。不過那時候基本都是一集不落地看,現在回想起來都佩服那時候的耐心。
第三十九部.《渴望》
這部國產連續劇播的時候據說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劉慧芳和宋大成是街頭巷尾的話題。後來張凱麗和李雪健還憑著這部戲得了金鷹獎,算是成功之作了。不過我那段時間對國產電視劇都沒什麼興趣,總覺得看著假,所以雖然這部戲備受好評,我還是沒看,不過情節都很了解。記得那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他們幾個演員還表演了個小品,倒是《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記得很清楚。
第四十部《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京味十足的調侃型系列劇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看戲的時候,讓人忍不住得大笑,笑的時候還不忘思考問題,非常針砭時弊。李冬寶、葛玲、余德利都是我很喜歡的人物,他們的戲讓人忍俊不禁。以前沒覺得呂麗萍怎麼樣,看了她演的葛玲後覺得她特別有味道。還有那些客串的演員,張國立的那句賴賴的「哥」,濮存昕演的詩人田喬,李玲玉的機器人,想起來就忍不住微笑。後來還有一廣告我記憶猶新,好像是雙匯火腿腸。問:冬寶,想誰呢?答:想葛玲。吃完火腿腸,冬寶說:葛玲是誰?當時我立馬笑倒。
第四十一部.《皇城根》
這部戲也是趙寶剛的作品,不過並不成功。拍的時候炒得太厲害,說得天花亂墜,可是播的時候沒少受批評。有很多觀眾批評宋佳演的不像知識女性,還批情節不寫實等等。不過倒是成就了王志文,當時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他演的王喜獲得了大約百分之八十多的支持,名列第一,然後就是許晴演的金枝,第三是尤勇演的大力。大力對金枝實在太好了,簡直就是大眾情人了。當時跟媽媽開玩笑說,以後找老公就找大力這樣的,媽媽說,不行,太丑。我笑了半天。
第四十二部.《調色板》
有一段時間新加坡電視劇很受歡迎,《調色板》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也是通過這部戲中國觀眾認識了李南星,新加坡帥哥哦。後來還有《人在旅途》和《鐵蝴蝶》,前者的主題曲很好聽,我記得很清楚;後者的女主角兒我很喜歡,好像是新加坡挺有名氣的女演員,姓向的,誰還記得提醒我一下。
第四十三部.《四世同堂》
這部戲是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可以說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精品。大赤包、胖桔子,冠小和,令人印象深刻。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把演大赤包的李婉芬和演胖桔子的李文玲搞混。還有主題曲「千里刀光影」一唱起來,讓人熱血沸騰。記得是位老藝術家唱的,名字記不清了,記得的提醒一下。後來大學時候在人藝看了一場話劇《北京大爺》,裡面有李婉芬和韓善續,李婉芬是帶病演出,讓人敬佩。拍得像《四世同堂》這樣好的電視劇不多見了。
第四十四部.《我愛我家》
中國情景喜劇的首開先河!也是情景喜劇的經典。大師梁左深厚的文字功底,再加上演員的精彩表演,成就了一部難以超越的巔峰版。之後看了很多情景喜劇都沒有看《我愛我家》的感覺,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北京禁演,看了幾集就看不到了,都是地方電視台放的時候斷斷續續地看的,當時也不知道看全了沒有,反正有就看,經常笑得喘不過氣。那個經典的「金剛砂牌衛生紙」,還有那個「喝香油」,「開三中全會」每每想起來就忍不住想笑。非常喜歡宋丹丹的表演,尤其是她那口地道的老北京話,聽著真是既親切又舒服,其他演員也各有特色。還有每集的特邀嘉賓也都很搞笑,葛優那個「計春生」,謝園那個小偷,還有和平她媽,簡直一絕!裡面的插曲也都很別致,有韻味。雖然現在還沒有珍藏,但一定會的,因為這部情景喜劇絕對值得時時溫習!
第四十五部 《神探亨特》
這部戲不必我多說了吧。亨特和瑪考爾聯袂征服了許多中國觀眾的心,每一集都緊張刺激,讓人慾罷不能。只是最近聽不到斯蒂芬尼.克雷默的消息了。
第四十六部 .《過把癮》
剛才想到這部很短的連續劇,覺得應該提一下。王朔的痞子文學曾經火爆京城,我也讀過他很多小說。《過把癮就死》是其中之一。其實電視劇給我的感覺是把《過把癮就死》和《永失我愛》結合在一起了。不過王志文和江珊的表演非常到位,不好意思地說,當年這部戲火的時候,我壓根沒看。直到前兩年才真正看過一遍,感覺不錯。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嫁給趙亮演的人物的那位非要裝港味說話的女子,後來一分手那個京味罵人話這個流啊。不過,《過把癮》之後,王志文和江珊好像還合作了別的戲,不過再也沒有這部戲那麼轟動了,劇中的片頭片尾曲都不錯,傳唱一時。
第四十七部.《濟公》
上面的提醒了我,這部戲小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的。覺得濟公真神,游本昌的表演很有味道,再加上主題曲很新鮮,所以那時候也特想弄把破扇子用用。後來還記得游本昌和趙麗蓉曾經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合作了一個小品,是關於教育小孩子的,非常幽默也有教育意義。已經好多年沒有聽到游本昌的消息了,不過提到濟公,一定會想起他
第四十八部.《俠膽雄獅》
好像就是每周正大劇場放的,當時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個雄獅,當時覺得真挺嚇人的,名字好像叫文森特,不過總是做好事,這個演員也是hellboy的主演,形象也很另類。另外,琳達.漢密爾頓也為觀眾所熟悉,她在阿諾的終結者1、2中演母親。他們兩個的搭配倒像是一部片子,美女與野獸。
第四十九部 小龍人
天上有,無數顆星星,那顆最小的就是我,我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我在哪裡生。地上有,無數個龍人,那個最小的就是我,我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也不知道我在哪裡生。啊――――這是我將在媽媽懷抱里,啊尋遍天涯,去找他
第五十部加里森敢死隊
本片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製作精良的西片連續劇 火爆激烈 緊張刺激。80年代初播放時曾令萬人空巷。一群由小偷、騙子組成的烏合之眾,卻能把第三帝國攪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也就是這么一部系列劇讓國人記住「敢死隊」這個名詞。
第五十一部《天地男兒》
《天地男兒》攝於1996年,香港無線電視集合幕前幕後精英製作的一部長劇,由鄭少秋、羅嘉良、張智霖、古天樂、宣萱、伍詠薇、陳松伶演繹的錯綜復雜的愛情倫理讓人印象深刻。此劇是給我最大震憾的一部港劇,至此以後到現在,現也沒能找到一部能看得如此投入的電視劇。這部劇是鄭少秋繼《大時代》之後再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羅嘉良則出神入化地演繹出了一個人性扭曲變化的反面角色;而當時並不是太出名的古天樂也憑借這部劇讓人們記住了他的英俊面孔;另外萱萱、張可頤的事業也都是憑借這部劇開始上升。這部無線大戲真正地推出了幾個重量級的演員
第五十二部《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攝於1995年,數十首60年代的老歌,四個如夢如花的少女,幾段看似平凡的愛情,營造出感傷的懷舊氣氛。這算亞視的一部力作。其實這不僅是一部講述愛情的電視,當劇集最後,年近中年、衣錦還鄉的小蝶在即將被拆除的「麗花皇宮」舞台,為這段即將消失的輝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時,坐在台下已蒼老的歌迷王子白浪、已是半老徐娘的婉碧,還有露露,還有很多當年的老觀眾,都流出了眼淚,為了過去,為了大家永不再來的青春。忽然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部電影了,因為它,將香港本來並不長的歷史進行了滄桑化的表達,讓人感到了歲月變遷,情義永存。
片中飾演藍鳳萍的萬綺雯是我最喜愛的演員之一,她那種清新而略帶憂郁的氣質,與全劇的基調十分合襯。而此劇最讓我心動的是江華,那個帥呀,特別是他吹saxophome的時候,暈了,徹底被他電到了。
第五十三部《追妻三人行》
《追妻三人行》攝於1989年,一提到這部電視劇,耳邊立刻響起了牛**名言「粉紅鳳凰飛」「我有三個蛾(兒)子」……在**老中青三代演員的傾力打造下,這出爆笑喜劇獲得了空前的好評。家長里短,雞毛蒜皮,都成了絕佳的笑料;而三男三女的人物設定,也頗具匠心。藍心湄把那個土裡土氣、憨頭憨腦的林美好飾演得令人難忘,實在是個另類經典,以此證明了俊男靚女未必是收視率的唯一保證。
第五十四部《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攝於1991年,從上世紀至今,《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兩部曲,就有三個電視劇版本。相比之下,舊版本的《雪山飛狐》還是循規蹈矩,依照原著慢慢將故事展現和推進。孟飛版的《雪山飛狐》是兒時最難忘的記憶,壯麗的雪山,好看的打鬥,帥帥的孟飛,好聽的「雪中情」和「追夢人」,當然,還有讓人耿耿於懷的愛情。記憶中,程靈素總是陪在胡斐身邊,冰雪聰明,好像無所不能,現在想來,唯一做不到的,是讓胡斐接納她的心意。也許太聰明的女孩都有一點點驕傲和自尊,要用蘭心蕙質讓所愛的人俯首稱臣,但是她料不到,胡斐越敬越感激就越是不能愛他。當時年齡還小,無法理解這些,只是覺得那個不該出現時出現的袁紫衣攫去了胡斐的心智。什麼不曾付出過,居然奢望愛情,憑什麼?但是,她贏了! 愛上程靈素,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卻不曾感動過……
第五十五部《含羞草》
「小小一株含羞草,自開自落自清高,她不是存心驕傲,只為了只為了,美麗情操」《含羞草》攝於1991年,這部戲演員陣容算比較強的,片中女主角紀旋的扮演者是劉瑞琪,男主角溫爾剛的扮演者是劉佩華。他後來可是瓊瑤阿姨的最愛。范家慧的扮演者是李烈,這個不必介紹了,只想說羅大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有一個潑辣的姑娘,會幾下台拳道,讓男朋友很怕她,就是現在鳳凰衛視的吳小莉。但我印象極深的就是蔡燦得飾演趙子豪(周紹棟)的女兒,蠻可愛的小女孩。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瓮倩玉唱的《含羞草》主題曲,現在我還能把這首歌唱全了哩!
第五十六部《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攝於1987年,由趙雅芝、官晶華、趙家蓉、曾亞君、歐陽龍、常楓、傅雷、吳靜嫻等主演。該劇是**華視由林語堂先生的長篇名著《京華煙雲》改編而成,在內地播映後反響很大。趙雅芝也因此劇一舉紅透大江南北,還由此獲**廣播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由她演繹的大家閨秀姚木蘭,也成為了公認的語堂先生筆下最完美的女性。不過這部劇除趙雅芝還有些印象我,其它的都忘得差不多了,看來需要重溫一遍的說
第五十七部《京華春夢》
《京華春夢》攝於1980年,但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進入內地市場。這部片子是在張恨水《金粉世家》小說基礎上改編的,劉松仁塑造的金燕西和汪明荃塑造的冷清秋屬於很經典的人物,雖然改編了很多,那個時代的場景也有所限制,但演員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好。我看《京華春夢》的時候大概在小學,很多情節至今記憶猶新。有一場戲,大概是要過年了,冷清秋和金燕西閑聊家常,打不定主意給侄子侄女們多少壓歲錢。她說,給一百顯得有點寒傖,可給多了不合算,因為他們沒有孩子,這些錢都賺不回來。不像她的妯娌們,羊毛出在羊身上,樂得顯擺大方。還有汪明荃演唱的《京華春夢》主題曲「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情緣逝似水,大江東去哪堪追」也是超經典的一首歌。
5. 在大潤發,伊左拉買了幾件衣服,可以退嗎
在大潤發一鎖那買了幾件衣服,我覺得是可以退換貨的,因為他是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貨,所以我覺得你可以去退換貨,放心去吧。
6. 溧陽有伊佐拉專賣店嗎
溧陽他是有這個專賣店品牌的,這個專賣店品牌,它的詳細信息是在我萬達廣場的市中心那裡,可以去到那邊進行詢問,會比較好
7. 足球運動球衣編號是怎樣編排的 百度知道
1950年,球衣號碼首次出現在世界盃上。自那之後,號碼的故事就一直是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世界盃不算太漫長的歷史中,每一個號碼都創造了一大批明星和有趣的事件。
1號連串奇跡
1號並不一定只屬於門將,兩個特殊例子讓1號變得非常有趣。阿根廷參加1978年和1982年世界盃時,他們根據球員的姓氏排列號碼,於是該隊1號球員居然是前衛阿隆索和阿迪萊斯。
同樣,1號還創造了無數紀錄。佐夫以最高齡的隊長身份問鼎世界盃,曾加則以517分鍾不失球創造另一紀錄;墨西哥門將卡巴哈爾連續參加了5次世界盃的最高紀錄;上世紀最偉大的撲救是1970年世界盃的班克斯製造的,他當時魚躍地撲出了貝利一個頂入死角的頭槌……
2號加速成長
身穿這個號碼參加世界盃後就變得出類拔萃,巴雷西是典型。他在1982年和1990年都身披2號,不過6號才是他的正宗號碼。許多人都是身披2號後馬上成名的,他們包括布里格爾、卡馬喬、卡福和福格茨。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波蘭門將托馬舍夫斯基,他在1974年世界盃上身披2號撲出了一個點球。
3號米蘭製造
世界盃最著名的幾個3號都和義大利的米蘭有聯系。布雷默身披這個號碼在1990年決賽中打進唯一進球;貝爾戈米和法切蒂也先後穿著這個號碼在世界盃獲得無數榮譽,他們都曾在國際米蘭踢球。
1974年,當時西德隊的3號施內林格是不可思議的後防屏障,他曾在AC米蘭有過輝煌年代。1990年,里傑卡爾德也是身披3號。在1994和1998年世界盃上,阿根廷的3號是查莫特,他們都是AC米蘭人。本次世界盃,馬爾蒂尼穿的正是3號。
4號殘暴君主
1970年,阿爾貝托代表巴西第三次高舉世界盃,他在世界盃給球迷們留下的印象就是難以逾越。此後,身披這個號碼的人從來都是蠻橫無理的,他們包括德國球星科勒和荷蘭球星科曼。
5號優雅貴族
1974年,貝肯鮑爾讓這個號碼受到矚目,他在球場上呼風喚雨,被認為是愷撒大帝。1990年,奧根塔勒延續了這一傳統,1994年,另外一個穿著5號的優雅派出現了,他就是雷東多。
6號天生隊長
這個號碼培養大批隊長,巴雷西是6號代名詞。此外,1966年英格蘭隊隊長穆爾就是身穿此號碼奪冠的,他被認為是上世紀英格蘭的最佳球員。此外英格蘭的布徹、阿根廷的「鐵托」帕薩雷拉、西班牙的耶羅、巴西的迪迪都是穿這個號碼放射過光芒。
7號偶像邊路
這個號碼屬於邊路球員,也是偶像們的最愛。本次世界盃是貝克漢姆和費戈。這之前是1994年的貝貝托,然後是1990年的卡尼吉亞,80年代的布賴恩·羅布森也穿這個號碼,更早的要屬馬佐拉、扎加洛了。
8號一條硬漢
他們看上去就讓人膽怯,他們身披8號就敢於向任何對手叫板。1958年,英格蘭的博比·羅布森穿著這個號碼成名,此後,匈牙利的柯奇士、1978年的達格利什都有出色發揮。最偉大的8號應該是斯托伊奇科夫和蘇格拉底,前者在1994年帶領保加利亞居然打進了4強;後者則是1982年的巴西4大中場之一。
9號名不副實
這個號碼屬於中鋒。但真正在世界盃上,9號卻都沒有表現出很好的作用。歷史上,世界盃的9號佼佼者有博比·查爾頓,可他不是中鋒。布特拉格諾、范·巴斯滕和卡雷卡都是很好的9號,但他們在世界盃卻表現一般。值得一提的還有德國的席勒。
10號球王
這個號碼無需贅述。
11號英雄主義
許多11號都喜歡玩弄個人技術。羅馬里奧是絕對典型,和他沒有多大區別的還包括阿斯普里拉。加林查是早期的個人盤帶大師,這之後,11號球員都有強烈的個人主義精神,他們包括阿根廷的巴爾達諾和貝隆、英格蘭的瓦德爾和巴恩斯、西班牙的亨托,當然德國的魯梅尼格是個例外。
12號替補門將
12號永遠成不了明星,因為這個號碼是替補門將的窩。當然,巴西後衛尼爾頓·桑托斯和荷蘭前鋒倫森布林克是12號中的幸運兒。
13號挑戰邪氣
盡管西方人忌諱這個數字,但偉大的尤西比奧和格德·穆勒就是穿著這個號碼在世界盃大放光彩的。內斯塔也喜歡13號,本次世界盃他將身披這個號碼比賽。不過,大部分國家依然不喜歡這個號碼,1978年,秘魯遞交的號碼名單里就沒有13號,但國際足聯沒有批准他們的這一舉動。
14號飛翔的荷蘭人
克魯伊夫專用。
15號一塊試金石
這是一塊試金石,許多球員在成名前都穿這個號碼,他們包括1978年的普拉蒂尼、1990年的巴喬和普羅辛內茨基。不過將這個號碼演繹的最出彩的人是法爾考,他是1982年的明星之一。
16號歐洲人最愛
波蘭的球星拉托憑借這個號碼成為了世界盃的最佳射手,1958年世界盃的隊長是16號瓦爾特。1994世界盃義大利的多納多尼也是16號,歐洲球員普遍對這個號碼很感興趣。
17號不朽紀錄
方丹穿著這個號碼創造了一屆世界盃打進13球的紀錄,這就足夠了。
18號更像9號
在世界盃的9號表現反而不如世界盃的18號表現出色。克林斯曼是18號中的最傑出球員,其次就是博涅克,科帕當年也是這個號碼。
19號秘密武器
克雷斯波在本次世界盃就是19號,不難發現19號雖然「貌不驚人」,但卻有著不可小視的實力。義大利在1994年世界盃上馬薩羅和1998年大因扎吉都是這個號碼。
20號天才搖籃
在巴西奪取1994世界盃的時候,羅納爾多身披20號。1982年,險些連世界盃都無法進入的羅西居然一舉在比賽中打進六球,確保義大利隊奪冠。
21號明星替補
21號肯定是為替補准備的,但這些替補卻個個大牌。以2002世界盃為例,杜加里、恩里克、福爾蘭、路易松、欽奇利亞、戈麥斯、卡尼吉亞、卡維德斯等都是早就名聲在外,但卻無法肯定得到主力的機會。
22號3號門將
大部分球隊喜歡將這個號碼送給球隊的3號門將,2002世界盃因為有了23號,所以只有13個3號門將,但以往的世界盃卻非常多。
23號變化無常
由於這是2002世界盃新增的號碼,使得這個號碼變化無常,每個國家對23號的安排都不一樣。
24號馬拉多納的贈禮
阿根廷足協宣布為馬拉多納封存10號,國際足聯特許阿根廷有了24號,於是全世界有了唯一一個世界盃的24號,他就是阿根廷的替補門將博納諾,這個號碼似乎比所有號碼都NB。
8. 咕的拼音和組詞
咕組詞和拼音如下:
拼音:gū。
組詞:
1、咕噥
造句:每個人都咕噥著附和,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的聲音突顯出來。而那個過生日的人則在歌聲飄盪的時候,強擠出一絲微笑,低頭看著地面。
解釋:<輕>小聲說話(多指自言自語,並帶不滿情緒):他低著頭嘴裡不知~什麼。
2、咕嚕
造句:按照英國諾桑普頓大學的說法,這只貓的咕嚕聲可以和「一台割草機,一個電吹風甚至一英里之外准備降落的波音747飛機」發出的聲音相比。
解釋:象聲詞,水流動或東西滾動的聲音:他端起一杯水~一口就喝完了|他聽到大石頭~~滾下去了。也說咕嚕嚕。
3、嘀咕
造句:那生意人只好扔下他的馬,解下錢箱扛在背上,步行回家。等趕回家時已是午夜時分,只聽他嘀咕著:「都是那顆該死的釘子把我給害慘了。」
解釋:<輕>(1)小聲說;私下裡說。(2)猜疑;猶疑。
4、嘰里咕嚕
造句:就在這時村領導帶了一大幫人來的伊佐拉的家,有一位好像領導的人親切的和伊佐拉的家人和湯姆森握手,還有一位翻譯和湯姆森嘰里咕嚕的說著話。
解釋:象聲詞,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楚或聽不懂,也形容物體滾動的聲音:他們倆~地說了半天|石頭~滾下山去。
5、咕嘟
造句:在那裡,人們堆起木頭生起火,一邊吃著橄欖果和香腸,一邊高談闊論,身邊是在溫暖的空氣中咕嘟作響的海鮮飯,泛著亮閃閃的黃色。
9. 1970年代在中國放映的印度電影,其中一個女角色叫做伊佐娜的是什麼片子
女奴 Escrava Isaura(1976)?
又名:女奴伊佐拉
巴西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