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火星上生活需要什麼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不少科學家,甚至美國宇航局都已經開始進行移民火星的科學探索。在這些「火星發燒友」中,最熱心的要算美國著名的「火星協會」了。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火星協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科研組織,有5000名付費會員,他們來自世界29個國家,既有來自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美國宇航局的頂尖科學家,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火星探險「發燒友」,他們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取實現人類移居火星。
要想移居火星,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外星)環境地球化,這個詞的意思是「改變外星的環境,如大氣層里的氣體,使之接近地球的自然環境」。對於火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火星上生成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對於這一目標,很多科學家認為需要2萬至10萬年的時間,因而是遙不可及的。但火星協會的創始人、科學家羅伯特·祖柏林認為,這個過程只要大約1000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第一步:
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
完成自給自足的定居點從而移民火星具體計劃的第一步,則是先讓火星達到「環境地球化」的臨界點——使這個寒冷的星球變暖。現在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有時可以達到0℃以上,要使火星的冰凍物質完全融化,至少需要使火星的外層大氣達到40℃左右。與地球正在努力遏制溫室效應不同,祖柏林表示人類將要在火星上製造一場「巨大的溫室效應」。在祖柏林的計劃中,完成這一步的時間為2150年左右。祖柏林提出了三個讓火星變暖的方案,其中第三種方案得到許多科學家的贊同。
第一方案:太空鏡
祖柏林給火星加熱的第一個方案是一面大鏡子,這面鏡子的直徑將超過120公里,在火星表面21公里以上的軌道運行。這面鏡子將把太陽光反射到火星指定區域,以釋放出冷凍地表下面的大氣和水。
不過,這面太空鏡子太大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還造不出這樣的太空鏡。
第二方案:小行星撞擊
太空中很多小行星都是由冷凍的氨氣構成的,而氨氣則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祖柏林的計劃是,讓一顆直徑2.5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去撞擊火星,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將使火星上的1萬億噸冰融化成水,而小行星撞擊後釋放的氨氣也可以讓火星大幅升溫。他估計,40次這樣的撞擊就可以使火星達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水平。不過,實現這一方案的科學難度也很大。
第三方案:製造溫室氣體
祖柏林的第三種方案是在火星上人工製造溫室氣體,這是被認為最為可行的方案。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祖柏林認為四氟化碳是最有效的溫室氣體,他計劃在火星上建幾處化工廠,不停地製造四氟化碳。根據計算,如果每小時排放1000噸這種氣體,30年內火星的平均溫度將升高27.8℃。這項過程預計耗能5000兆瓦,5個核電站就可以滿足這些能量需求。
第二步:
釋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氣
現在的火星上只有稀薄的大氣,但在30億年前,火星的表麵包圍著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由於火星變冷,大部分二氧化碳都被土壤吸收冰冷凍起來。當人類完成改造火星第一步後,溫暖的氣候將使這些二氧化碳釋放出來。祖柏林表示,「土壤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可以在20年內讓火星溫度再升高5.6℃,這時候一些冰開始融化成水,水也開始蒸發,並形成雨雪等天氣現象。」根據他的計算,到2200年,火星表面將擁有0.1個大氣壓的二氧化碳。
第三步:
種植植物
隨著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斷釋放,到2250年,火星上的大氣含量將達到0.21個大氣壓,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此時的火星居民不用穿太空服就可以走出戶外,當然他們還需要氧氣袋;普通飛機可以在火星上起降;人們還將建設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長年保持在0℃以上,火星上就可以有穩定的液態水供應,到2250年,火星已經可以生長植物,不過祖柏林表示,「最先考慮培育的,應該是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的菌類和苔蘚。」
第四步:
收獲氧氣
植物的生長,意味著氧氣的產生,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逐漸變成氧氣。
為了加快製造氧氣的速度,火星居民將大規模種植各種植物,並小心處理各種垃圾,因為垃圾腐敗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此外,基因工程將幫上大忙,祖柏林預計,屆時科學家將培育出能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
第五步:
再等1000年
前面的規劃看起來似乎很順利,50年就可以製造大氣,再過50年可以在火星上散步,但接下來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要使火星植物釋放出足夠人類自由呼吸的氧氣,大概需要1000年。在這1000年裡,火星居民要不停地種植、收獲,努力「生產」更多的氧氣。
⑵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都需要做哪些准備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只要時間足夠,人類能有毅力,總有一天是可以的。 但現實情況是,乘坐目前最快的宇宙航行器(不載人的那種),從地球到達火星至少需要50餘年。如果真的需要人移民過去的話,需要首先發展活體冷凍技術
⑶ 火星移民
補充問題4:有生命危險的我不怎麼想參加
。。絕對安全。。非手動手段。。
2.改造火星只要在地球上精確瞄準火星的兩極冰蓋。。發射機器人攜帶超大能量的核燃料。然後深深鑽入火星冰蓋。裡面主要是CO2。。然後讓核燃料放出熱能。把乾冰汽化。。產生溫室氣體。。
另一方面。盡量抓一些主要是氨的小行星。。扔到火星上把大氣層搞厚。如果抓的星星多的話10年內沒問題。。。要是少的話100年內。
1.目前火星的氧氣極少。在完成上一步計劃以後在火星投入繁殖能力極強的光合作用的生物。。比如菌類和藻類。它們工作效率滿高的。。50年左右你就可以在上面生活了。。但是人不能多。。
3.從地球到火星隨軌道不同到達時間也不同。。大概是6個月
4.參加火星移民計劃的想法很好。但是估計不會讓你去參加。。除非你現在突然開竅5年內學會必要的知識並達到專家的級別
⑷ 火星將要變成下一個地球,移居火星沒那麼難,你做好准備了嗎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地球的環境十分溫和,是地球生物都共同依賴的家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人類如果想要繼續生存下去的話,要麼改善地球環境,要麼尋找第二家園,但是改善地球環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人類一邊治理地球環境,一邊著手探索“第二地球”。
由於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光速,所以我們只能把移居外太空的希望寄託在火星上,雖然火星的環境十分復雜,沒有磁場、大氣層、氧氣等,不太適合人類生存,但是火星也是一顆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與地球還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人類可以通過後天的技術改造,讓火星變得宜居,成為下一個地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曾提出火星移民計劃,當時有不少人對馬斯克的這一計劃提出了質疑,人們認為移民火星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其中有不少科學家也反對這項計劃,並表示火星上資源短缺,人類根本無法生存。
要想火星適宜人類生存,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難。首先要解決火星磁場的問題,有科學家曾經在對火星進行研究時發現,火星曾經是有大氣層的。
拿地球來說,在地球磁場作用下,太陽風難以抵達地球大氣層,因此地球磁場對大氣層起到保護作用,而火星正是因為缺乏磁場,以致大部分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所以要想火星有大氣層的前提是要有磁場。
另外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火星會釋放出氧氣,這樣看來火星移居計劃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相信在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搬家,前往火星了。不知道大家期不期待呢?
⑸ 如果真的移民到了火星,人類應該怎麼養活自己
我們再對比一下另外兩顆與地球相鄰的天體:月球和金星。月球上缺少支撐生命存活的資源,而且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個月;月球沒有大氣層,無法阻擋太空輻射。金星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獄:金星上的平均氣溫超過 400℃ ,大氣壓相當於地球上 900 米深海的壓強,偶爾還會下起陣陣酸雨;金星上的一夜相當於地球的 120 天。人類在火星上生存離不開技術的保護,但與金星相比,火星簡直就是天堂!
第四部分,火星日常生活的設想。火星生活什麼樣?人們如何打發閑暇時間?這一部分還將討論移民火星涉及的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
⑹ 如果人們移居火星要做好什麼樣的准備
46億年,只有地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顯示出生命的奇跡,然而任何天體跟人一樣,有誕生、有成長、有死亡。
我們還是能夠通過建立封閉的火星基地,或者是直接住到地下去,讓人類和生物再封閉的環境里建立生態圈,長久生活下去。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好處,封閉的環境更安全,不容易被隕石砸到,所以想開點吧!
⑺ 火星適合移民嗎
火星是地球在太陽系中的鄰居,距離地球最近時只有大約5500萬公里。雖然火星距離地球非常近,但是火星上的環境和地球卻大相徑庭。
火星上的氣溫非常寒冷,火星上的平均氣溫只有零下55℃。冬天的時候氣溫最低可達到零下133℃。這么寒冷的溫度,就連地球上最寒冷的南極都是無法相比的。
南極大陸就是因為寒冷,至今沒有常住居民在那裡生活。火星上只赤道附近,夏天的時候,氣溫可以達到27℃。這個氣溫還是比較宜人的,只是太短暫。
火星不利於人類生存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不能在火星上生存的。未來人類要移民火星,就要對火星進行改造,讓火星變得更加像地球。這樣就適合人類到火星上居住了。
科學家對火星的改造現在也有不少方案了。總的說來就是先讓火星升溫。給火星升溫,科學家的方法是製造大量的溫室氣體補充到火星大氣中。通過溫室效應,讓火星大氣逐漸升溫。
⑻ 火星移民還回來了嗎
前期過去的人肯定是沒法回來了。
因為從地球過去的話,大量的資源與燃料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准備,
而一樓說的,地球到火星後最終剩下的東西只佔原來的1/30,
也就是說其中29/30的都是燃料,
過去的有限幾個人基本上不可能在火星上找到相應的燃料來供應從火星回到地球這段路程。
除非有一種飛行器,能夠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循環飛行,
那麼首批上去的只要在火星上准備一個接駁飛行器,
等地球這邊的接近火星的時候搭乘順路回來。
但我個人認為這種技術肯定會在人類登火星之後才能完善
⑼ 人到太空最需要帶的是什麼
北京小伙要當火星人
地球難以讓人類為繼,被熱捧的「候選」就是火星。
而如今,在只有火星探測器「涉足」的這個並不太被人了解的星球,有人出資讓你有去無回地移居,你是否心裡忐忑?
周一,荷蘭私人火星移民計劃「火星一號」在紐約舉行首場記者會,宣布火星宇航員篩選工作正式啟動。今晨該項目總裁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天該公司將在上海舉行全球第二場發布會,並提前向記者透露說,中國已經有超過600人報名了。
「哪怕是死在火星上,也會去。」隨後記者聯系的一名北京的報名者如此表示。
招募
38美元旅費代價「有去無回」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對於這一移民計劃,任何地球居民都可以向apply.mars-one.com
遞交申請。「這些人一旦獲選,只需支付38美元(約235元人民幣)的旅費,就能獲得移民火星的機會,」報道稱,「但是這次任務為單程,也就是說宇航員將在火星建立永久人類定居前哨,將沒有機會重返地球。」
據該公司醫療總監諾伯特·克萊弗特稱,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收到了超過1萬份申請,申請人年齡在18歲到62歲之間,大部分為男性。
據記者了解,該計劃申請條件比較寬松,除了年滿18歲,其他只包括體格強壯以及精通英語等。申請者總共將接受四輪篩選,包括網路選
拔、「火星一號」委員會面試以及最後的電視真人秀展示。
咋活
吃罐頭喝「循環再用尿液」
今晨該項目的總裁巴斯·蘭斯多普告訴記者,首批2男2女抵達火星後,公司將每隔兩年派出下一批。抵達火星後,「火星人」須依靠脫水及罐頭食物過活,水源來自循環再用尿液,用水洗澡將是奢侈的事,遇有傷病亦須自行處理。
據悉,該項目預算為60億美元,比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火星探索計劃高出35億美元。
蘭斯多普稱,不僅這個選拔過程將製作成真人秀節目播出。4名宇航員啟程後,所有後續活動都將進行全天候全年性的網路或電視直播。「火星一號」公司對此表示,作為非營利性組織,通過出售轉播權,基本可以支付火星定居項目的所需資金。
火星人類聚居地的成員人數達到20名
來華攬人已有600餘人報名
蘭斯多普告訴記者,公司今天會在上海舉行全球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而為何選擇中國作為第二站,主要是因為對「火星一號」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
「擁有眾多的人口,也就意味著很大的申請人數。」他說,中國近年來的太空探索發展迅速也是一大原因。
蘭斯多普透露,他將在發布會上向中國媒體宣講公司的火星移民項目,以及要宣布在兩場發布會之間增加的申請人數以及中國申請者的具體數字。他提前向記者透露,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600人報名了。
蘭斯多普還表示,目前「火星一號」項目僅與歐洲以及美國的航天機構有合作,但同時也非常期待與中國航天企業及研究機構有更多的接觸。他還說,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人申請參加此項目。
據悉,除了紐約和上海外,該計劃目前還沒有在其他國家舉行發布會的計劃。
專訪
「我感覺這像是個真人秀」
根據「火星一號」計劃的要求,申請人需要在網站上發布一段視頻,由網友進行打分。在眾多的申請人中,本報記者搜索到了兩個中國人的信息。其中一位名叫何邴傑夫的男生,來自北京。
「如果自己有幸被選中,哪怕是死在火星上也會去。」何邴傑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先亮出了決心。何邴傑夫是紐約大學的大三學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中文說得卻有些「蹩腳」。
據記者了解,何邴傑夫一直上的是國際學校,自己是個典型的背包客,去過埃及、南非等許多地方。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你通過什麼途徑知道的這個項目?為什麼想參加呢?
何邴傑夫(以下簡稱H):因為我覺得地球太無聊了。(大笑)我是在社交網路上看見別人轉載了這個信息,後來就報了名,昨天晚上剛剛遞交申請資料。許多科學家都認為,人類必須開拓其他星球以維持生存,霍金就說過「人類的未來在宇宙」。
人類曾經去過一次月球,但意義並不大。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計劃來實現人類對太空的理想,而我希望成為這個理想的一部分。如果未來人類真的能夠實現夢想,那麼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就會成為英雄,永載史冊,這太讓人興奮了。
FW:身邊有其他朋友申請這個項目嗎?
H:有一個德國朋友。
FW:如果真的選上了,你會去嗎?會不會感到害怕?你的父母有什麼意見呢?
H:我想我會去的,我寧願死在火星上(笑)。但真的讓我去,也會有很多遺憾,比如我可能永遠不能結婚。我的父母還不知道我申請了這個項目,他們知道了應該會大發雷霆吧。我還沒有認真考慮過後果,不過就算真的會死在火星上,人固有一死,如果能為了這個偉大項目而犧牲,也是重於泰山了。
FW:你覺得移民火星可行嗎?
H:說實話我覺得可能性不是很大,未必會成功。人類要在火星生存,就必須先在那裡創造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我們需要水、食物等,人類從未在其他星球上種植過植物,雖然我們在空間站里種植了作物,但空間站畢竟是可控的。火星則完全不一樣,連二氧化碳都沒有。
怎麼運送給養,怎麼處理垃圾,都是很大的問題。但是現在科學發展這么快,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呢。也許10年後真的會不一樣吧。
FW:那你怎麼看這個項目?
H:這感覺像是個真人秀,而不是認真選拔宇航員。真正的宇航員選拔可能是要去軍隊里挑選優秀人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上傳一段視頻,讓網民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