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唐僧帽子上的圖案是什麼意思

唐僧帽子上的圖案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02 01:43:51

① 唐僧頭上帶的叫什麼帽子(有圖)

毗盧帽。

② 佛法中的五福冠什麼意思

是五佛冠 代表五方五佛五智五部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漢傳密宗佛教叫「漢密」或「唐密」藏傳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諸佛頂尊等所戴之寶冠,皆為五佛冠。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道場受灌頂時,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於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則橫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曼荼羅」建築中的每一細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義。底部多為車輪形,象徵圓滿之意。)道場受灌頂時,由大德上師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盧遮那佛是佛部,東方佛是金剛部,南方佛是寶部,西方佛是蓮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於比較特別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東方佛,東方佛之位置改為毗廬遮那佛,其餘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動;如果修蓮花部為本尊,則中央為無量光佛,西方無量光佛位置改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不動,余照類推。還有一種方式是五佛橫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廟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製作材料

編輯

五佛冠一般用皮、紙、木,或者鏤空的銅皮、銀皮等製作,分為五葉連綴在一起,每葉上裝飾五方佛,梵文字母或者法輪、金剛杵、蓮花、寶劍、火焰等圖案。五每一葉冠中間,一般都有一個蓮瓣形的佛龕,佛龕中間各有一個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字母或圖案,上下鑲嵌珍珠、珊瑚、綠松石、藍寶石等物,下綴長纓。

五佛冠又見於地藏王菩薩、唐玄奘等塑像頭部。歷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盧帽,再加戴五佛冠。老版《西遊記》中唐僧的帽飾就是五佛冠加毗盧帽。凡有隆重法會儀軌(如放瑜伽焰口)其中央的主座和尚必戴此冠。

[1]

③ 唐生帽子上有幾尊佛像

五佛冠.東方香積世界阿闕佛,南方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彌陀佛.北方金剛世界成就佛,中央大日如來毗盧佛,釋迦佛的法身

④ 為什麼和尚穿的袈裟上邊的圖案像蓋房子時用的磚,一塊一塊地,像一堵牆

袈裟的顏色袈裟的顏色在諸律中各有異論,然大抵贊同三種壞色之說,即以青、泥(皂、黑)、茜色(木蘭色)三種為袈裟之如法色(或謂若青、若黑、若木蘭色)。 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以紫衣、緋衣。明朝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朝廷明令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絛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絛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絛淺紅色袈裟,然後來一般皆穿黑衣。 披著法袈裟有通掛左右肩之「通肩」,與裸露右肩披掛左肩之「偏袒右肩」兩種。於對佛及師僧修供養時,偏袒右肩;若外出遊行或入俗舍時,披通肩法。 袈裟十利功德及異稱大凡袈裟為賢聖之幟,自古為佛教教團所尊重。《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舉袈裟十利,即穿袈裟有十種功德:一以之覆身,離羞恥而具慚愧;二離寒熱、蚊蟲、惡獸;三示現沙門之相,見者歡喜,離邪心;四是人天寶幢相,可生梵天之福;五穿著之時,生寶塔想,滅除諸罪;六染為壞色,斷離五欲想,不生貪愛;七袈裟是佛凈衣,永斷煩惱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長菩提之道;十如甲胄,煩惱之毒箭不能害。又據《釋氏要覽》卷上載,釋迦如來昔為大悲菩薩時,曾於寶藏佛前,誓願於己成佛時,袈裟能成就五種功德:一佛弟子雖犯種種邪見,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達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轉;二天龍、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則可於三乘解脫道上,得不退轉;三若有鬼神、諸人,為飢渴、貧窮等所迫,得袈裟小塊乃至四分,即可飽含充足;四若眾生共相沖突,起怨賊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五若持有袈裟小塊,恭敬尊重,則一旦在兵陣,常得勝於他人。 中國僧人的服裝有兩類:常服(俗服)與法服(袈裟)。法服又稱僧衣,來源於佛裝,是僧尼行法之服。按照佛教規定,袈裟由若干碎布補綴成條,並列縫制為衣。共有三衣:僧伽梨(大衣),用布9—25條;郁多羅僧(上衣、七條衣),7條;安陀會(內衣、五條衣),5條。故而又稱百衲衣、田相衣。袈裟的形狀為長方形,早期製作簡陋,後世漸趨奢華。袈裟的披著,大致有「披袒」兩式:披謂披於雙肩;袒謂只披左肩,偏袒右肩。

⑤ 唐僧帽子上8個人是什麼

唐僧帽子上沒有8個人,是五個佛。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又見於地藏王菩薩、唐玄奘等塑像頭部。歷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盧帽,再加戴五佛冠。老版《西遊記》中唐僧的帽飾就是五佛冠加毗盧帽。凡有隆重法會其中央的主座和尚必戴此冠。

五佛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五佛冠來源:

《西遊記》原著中談到,金池長老第一次出現時,在兩個小童的攙扶下,頭戴一頂毗盧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身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晃。

金池長老所戴的毗盧方帽,又叫「五方五佛冠加毗盧帽」。佛教中的毗盧佛,是毗盧遮那佛的簡稱。毗盧遮那佛,又稱為清凈法身佛,與圓滿報身佛(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佛,合稱為「三身佛」,而「毗盧」又是法身佛的通稱。

網路中,有觀點就認為,唐僧所戴的僧帽正是「五佛冠」,民間親切地稱為「唐僧帽」。

⑥ 為什麼唐僧上靈山的時候才戴毗盧帽,有什麼說法嗎拜託各位了 3Q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 毗盧 佛像的帽子。亦泛稱僧帽。應該是這個帽子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吧,特別是對佛的一種尊敬 ]

⑦ 唐僧頭上那個蓮花帽有什麼意義求大神幫助

那叫做「毗盧冠」「五佛冠」一般是寺院里做法會(如水陸法會,焰口法會)主法的大和尚才用的!上邊綉有五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是:東方世界阿閦(chu)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⑧ 唐僧的帽子兩邊的帶子上寫的是什麼

唐僧所戴的帽子應該是「毗盧帽」,應該不是『五佛冠』,因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玄奘雖然是大德高僧,不會囿於派別之見,但還是不大可能帶這種帽子,而且《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過:

「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毗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至於唐僧帽子兩邊的飄帶上寫的,正常應該是"唵、嘛、呢、叭、彌、吽 "六字真言,如下圖

⑨ 唐僧的帽子叫什麼

此帽以紅色或黃色為絲線為主調,輔以其他七彩顏色絲線縫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盧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毀佛後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與唐僧帽子上的圖案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衣搭配雪紡裙子 瀏覽:712
穿一身黑帶個白帽子好看嗎 瀏覽:50
桃花旗袍舞蹈視頻 瀏覽:464
風衣裡面只穿 瀏覽:323
藍色短外套上衣搭配圖片 瀏覽:188
閑魚牛仔外套應該賣多少錢 瀏覽:514
黑馬甲配包臀裙好看嗎 瀏覽:99
大翻領襯衫女街拍 瀏覽:963
男生外套韓國牌子都有什麼牌子好 瀏覽:259
買的褲子容易粘怎麼辦 瀏覽:468
在馬路上走拉到褲子上 瀏覽:830
暗藍色襯衫配黑色西裝怎麼樣 瀏覽:261
褲子開袋技巧視頻 瀏覽:954
湛江童裝庫存批發 瀏覽:248
春秋運動服女裝套裝薄 瀏覽:162
冬天旗袍一般穿多長好 瀏覽:596
穿睡衣出去散步 瀏覽:628
織圍巾多少錢 瀏覽:135
女童冬季帽子圍巾 瀏覽:937
男士風衣選啥顏色好看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