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很多人說旗袍是中華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徵,你認為呢
有人就要問了,遙想民國時期,摩登一點的女子幾乎人人都穿旗袍,那麼,那些旗袍如今還有沒有呢?
服飾不容易保留,時光荏苒,數十年後,當年的旗袍的確已很少保存下來了。
可是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數十件珍貴的民國旗袍,不僅如此,高松還收藏數個民國女子用過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講述著發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樣年華」。
高松給我們看了一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個歲月,南京街頭——太平路、新街口、夫子廟的女子,幾乎人人身著旗袍,襯托出迷人的曲線,透露出隱隱的性感。
而長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齡、沈慧蓮、蔣碧微等民國著名女子們,她們在公共場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說,這些民國名媛身著的,也多為在南京本地定製的旗袍。
高松所說的「南京本地旗袍風格」,可以詮釋為端莊、大方、得體,「這與當時南京作為首都的社會風氣和時尚風向有關,西洋的文化雖然對南京有浸染,但卻不像上海灘那樣『歐風勁吹』。
因此,歐美女裝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設計和製作中體現出來,體現得最多的反而是濃濃的民族風味!」高松說。
太艷麗的旗袍其實不多
不過,細細品鑒,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見的時尚元素,「你看,這些旗袍擺在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體,便能夠通過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來展現女人的曼妙曲線。」
高松說,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雖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為多種款式,比如,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等。
❷ 旗袍傳承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你知道嗎
中國復興,旗袍文化走遍世界。中國5000年的文化歷史悠久。旗袍文化是中國文化長河中的一抹煙雲。旗袍文化的開始存在很大爭議。旗袍是清代最受歡迎的。旗袍文化起源於清代並不過分,但嚴格來說,旗袍在民國時期開始流行,現代旗袍的基本形式也在民國時期,所以一般來說,旗袍文化是指民國初期以後的旗袍文化。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出現,旗袍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和資產階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迫害。到目前為止,旗袍文化已經告別了輝煌的歷史,進入了低迷時期。經過30年的沉睡,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時期,旗袍文化已經成功地走上了新的舞台,但很難超越鼎盛時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旗袍文化將繼續前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❸ 論一件旗袍的重要性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旗袍都是非常流行的服裝,一般穿旗袍的女性,身材要求非常嚴格,它突出了女性的美和優雅,釋放出獨特的魅力。旗袍的款式有很多,比如:琵琶襟、圓襟、直襟、斜襟、雙襟、高開衩、低開衩等等。
關於旗袍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之前,鏡泊湖畔有個漁家姑娘,由於經常跟著阿媽在湖邊打魚,導致她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雖然皮膚很黑,但是她長得俊俏,那個時候,滿族的婦女們都穿著寬松肥大的衣服,但唯獨黑姑娘將自己的衣服剪成連衣裙的扣袢長衫。
後來,皇上看中了黑姑娘,將她召入宮中,但是黑姑娘並不願意,自從來到皇宮里,她並沒有真正開心過,不過她幫助了許多窮人,可惜因一場誤會,皇後殺死了黑姑娘,大家為了紀念黑姑娘,便都穿起她裁剪的那件連衣帶裙的系扣長衫,再後來,這件衣服就被稱為旗袍。
❹ 旗袍屬於漢服嗎
不屬於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而旗袍是民國時期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但糅合了當時女性的服飾元素。由於那個時候漢族服飾文化完全滿化,所以糅合進西服中的是滿元素。滿是滿清元素的服飾怎麼能說是漢服呢。
旗袍的原型是源於滿清旗人的服飾進化改良而來,最早出現在舊上海,當時的上海可謂十里洋場煙花地,紙醉金迷黃浦江,三百六十行的各色人等出現在這里撈生活,所以自然也少不了青樓,但這行也是人滿為患,競爭激烈,就有一些青樓女子為了更好的招攬生意。於是將原本寬直的滿清大褂長袍改良成瘦腰效果,來更加突出女性身材的S曲線,一點一點發展到後面在側縫也開出了露至大腿的高叉,也就是出現了我們現代旗袍的雛形,可能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司空見慣不以為然,但在清末民初的那個時代,還是能驚煞一眾國人的三觀,但確實改良後的旗袍即美艷又動人,而且開始在工藝上大量使用像夾筋、鑲邊、包窄、盤扣、綉花等等這些復雜工藝裝飾,在面料上也開始多種多樣化,除了棉布還有一些收入較高的舞女之類也使用錦、鍛、絲綢這些華貴面料製作而成的,且手感、光澤及親膚效果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