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如何製作彝族帽子

如何製作彝族帽子

發布時間:2022-06-29 22:04:57

㈠ 彝族婦女戴的鍋蓋帽簡介

那個帽子叫雞冠帽,當然你說的也可能是雲南十八怪之一的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不做飯時就當做,帽子來帶著。不同地區的彝族服飾有著細微的區別。
四川涼山型
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綉、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烏蒙山型
本型服飾過去多以毛,麻織品為主,現多用布料,色尚黑,多為青、藍色。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長衫、長誨。女服盤肩,領口、襟邊、裙沿有花飾。又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
紅河型
本型男裝各地基本一致,多為立領對襟短衣、寬襠褲;女裝則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長衫,也有長衣和短裝,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著長褲,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可分為元陽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東南型
本型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彝區及廣西那坡等地。女裝以右襟、對襟上衣及長褲為主要款式,個別地區著裙;男裝上為對襟,外套坎肩,下穿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部分彝族還保留著貫斗方袍的古老款式,這款服裝僅在節日或舉行儀式時婦女穿用。 本型衣裝多以白、藍、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圖案。工藝有刺綉、鑲補、蠟染等多種技法。分路南、彌勒、文西三式。
服飾特點
(1)反映了黑之尊、黃之美的審美觀

十月年
(2)反映了彝族「顧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
(3)男子服飾多體現其英勇善戰的氣概
(4)服飾圖案紋樣體現了彝族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綉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綉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綉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綉更是光彩奪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綉而成。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希望採納,謝謝~~~~~~~~~~~~~~~

㈡ 彝族男子頭飾

是彝族的,叫英雄結不叫英雄角!

彝族男子,上衣為窄袖斜扣短衣,下穿大腳褲,最突出特徵在其頭上纏的頭帕上。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語稱英雄結為「祝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中「人皆椎結」,指的就是古代彝族先民的頭髻,即英雄髻[

㈢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麼用的

英雄結,傳統的彝族頭飾,長期的服飾歷史發展而來,有勇敢之意,區別於女性頭飾。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英雄結』。

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

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族成年女子,頭戴疊帕,身穿高領窄袖緊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徵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紗布縫制,三節合成,中間用紅、黃色或花色,上下兩節用素色(黑色),下節縫作若干褶紋,一拖到底,俗稱「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時,「百褶裙」彩色褶紋撒開,就象孔雀開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說。

(3)如何製作彝族帽子擴展閱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貴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許多關於「濮變彝」的記載。同時,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區,又分布著彝語支的其他許多部落。因此,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十分復雜。

㈣ 彝族的帽子有什麼象徵

彝族女人頭上戴的帽子,表示一生將吉祥如意,充滿光明和幸福。這是美好的寓意。彝族還有一種雞冠帽,象徵吉祥和幸福,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具體的象徵意義如下:

㈤ 彝族頭飾

大小涼山的彝族婦女,喜戴一種類似瓦蓋的長方形綉花包頭,包頭前端遮住額頭,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條發辮,將發辮盤於「瓦蓋」之上;成年婦女則梳兩條發辮,在腦後交叉向前盤於頭頂。有的地方青年婦女戴一種用紅、綠絲綢做成的「遮包花」。「遮包花」上如果插上3支盛開的鮮花便是結婚的標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頭,生過孩子後就戴「羅高帽」。

滇中、滇南一帶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種色澤鮮艷的「雞冠帽」。「雞冠帽」所用銀泡多達千餘顆。雄雞是這一帶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銀泡則代表星星、月亮,象徵著光明和幸福。

雲南石林一帶居住著彝族支系撒尼族。該族姑娘精心綉制的包頭絢麗如彩虹,這包頭據說象徵著撒尼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相傳古時一對男女青年的愛情遭到土司的破壞:青年獵手阿賽被害死後投入火中,姑娘木斯達瑪亦縱身躍入火中殉情。人們欲拉住姑娘,只扯下她的兩只衣角。此時,火堆上忽然升起兩朵彩雲,升騰聚匯在一起後,變成復仇的烏雲、雷電,將土司及走狗淹死在洪水之中。雨過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人們就叫它「賽木斯達瑪」,以紀念忠貞的木斯達瑪姑娘。撒尼姑娘的包頭,也就仿照這道彩虹綉制。包頭上面還要縫上兩個綉花的小三角,象徵著忠貞的木斯達瑪姑娘被扯下的衣角。這,也是撒尼姑娘未婚的標志。

彝族姑娘的頭飾,即取自於撒尼姑娘的裝束。用大量鏤空的圓、點、幾何紋來表現彝族包頭圖案的豐富性,襯托出撒尼姑娘的心靈手巧。作品還借鑒了流傳甚廣的美麗的「阿詩瑪」頭影,使之具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㈥ 彝族的帽子有什麼象徵

彝族帶帽子的象徵:
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異,不同支系的服飾及手工藝也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環抱,峽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樸、獨特的服飾風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著長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
彝族雞冠帽是女裝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飾,因其形似雞冠而得名。這種帽的製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幾張布疊起來,縫緊;第二步是根據帽圈的大小,按公雞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兩片;第三步把這兩片布的兩端及上部縫好即成;第四步進行裝飾。
裝飾最為繁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鑲銀珠的雞冠帽,以直徑約為5至6毫米的銀珠串起來,從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層緊挨一層地把銀珠串鋪在布片上釘緊。鑲好銀珠,整個帽面都是銀珠,而且很有秩序。
這種華美的銀珠雞冠帽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極其引人注目。二是綉花雞冠帽,在布面上綉上自己喜歡的各種紋飾。三是綉花加銀飾雞冠帽,在綉花雞冠帽的空餘地方再鑲上銀花、銀鏈。這種雞冠帽既有綉花又有銀飾,另外一番風韻。但森林中的魔王對姑娘不懷好意,總想霸佔她。
在一個明月皎潔的夜裡,小夥子和姑娘在森林中約會,魔王突然降臨殺害了小夥子,把姑娘強行帶走。然而聰明的姑娘趁其不備,逃了出來。魔王發現後,緊追不舍。
當她跑到一個村寨邊時,公雞就「喔喔」地啼叫了起來。魔王聽到雞叫聲,知道前面有人家,不敢再追趕姑娘。姑娘終於逃出了魔掌。
姑娘帶著公雞來到心愛的小夥子被害的地方。當公雞「喔喔」鳴叫起來後,奇跡出現了,小夥子復活了,姑娘高興地攙扶著小夥子回到村子裡。後來他們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美滿得生活。

彝族人民不僅把戴雞冠帽作為吉祥的象徵,而且將它作為一種審美的標准。同時也是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哪位姑娘的雞冠帽做得漂亮,她就會贏得人們的贊揚。因此,雞冠帽在彝族婦女中廣泛流行,製作技藝不斷提高。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紅河地區的一個山寨里,兩個男女青年在勞動和生活中,相識相愛。姑娘心靈手巧,貌若山花,小夥子勤勞勇敢,人們都稱贊他們是天生的一對。

㈦ 彝族服飾特點

彝族服飾特點分男裝服飾,婦女服飾,女童服飾分別進行說明:

男裝服飾

男子多蓄發於頭頂,彝族稱「字爾」或「字木」。男孩在四五歲時,頭前頂留一塊方形的頭發,成年後將其挽成一個發髻。人們視其為天神的代表。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一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彝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

青年人多將英雄結扎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無須為美,從年輕時起就常將胡須拔去。男嬰左耳穿孔,稍長即戴耳環。

婦女服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

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

女童服飾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㈧ 彝族姑娘戴的雞冠帽有一個什麼傳說

彝族服飾因支系不同而千差萬別,各具特色。雞冠帽是彝族姑娘服飾當中非常獨特的一種帽飾。形制獨特,製作精美的雞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生活習俗、歷史文化作用於服飾上的典型體現。
彝族是我國西南人口較多且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其穿戴也是因地而異,因支系不同而異彩紛呈。雞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特有的帽飾,因其獨特的形制,美麗的外觀以及動人的傳說使之成為當地彝族服飾文化中一顆璀璨的繁星。
一.關於雞冠帽
雞冠帽是尼濮(撒梅人,彝族支系之一)未婚女子的帽飾,彝族稱之:「撒尼莫吐」(撒尼帽子),因帽形似雞冠,故稱「雞冠帽」,又稱「公雞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於雲南昆明、紅河州、楚雄州。雞冠帽是撒梅人服飾最具特色的地方。撒梅人喜鑲很多的「銀泡」,雞冠帽也不例外。其形狀是將硬布剪成雞冠形,在表面上除了鑲綉大小銀泡外還綉上各種花卉圖案。雞冠帽一說凡女孩年滿三歲以後都要戴此帽,直至出嫁為止。而在昆明西山區撒梅族姑娘在訂婚以前,所戴「雞冠帽」雞頭向後,表示未婚,訂婚「吃大酒」儀式上,就要將「雞頭」從頭後轉向頭前。
如今,各民族的習俗都在變化,但每逢節慶日,撒梅族姑娘們仍喜於穿著自己艷麗多姿的民族服裝,戴上心愛的雞冠帽參加各種喜慶活動。
二.撒梅人為何戴雞冠帽
關於雞冠帽的由來有幾種說法,撒梅人的雞冠帽深為彝族姑娘喜愛有它特有的原因,不僅源於彝族人的生活習俗,還因為它有著美麗的傳說。
1. 與久遠的生活習俗相關
我國飼養家禽的歷史由來已久,而雞作為家禽被飼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過去,鍾表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人們的生活起居以及勞作等沒有具體的時間觀念,都依靠雄雞來報曉,雞叫三遍的時候人們紛紛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特別在農忙怕時候,雄雞報曉喚起熟睡的人們,以免耽誤農時。
2. 雞冠帽的傳說
關於雞冠帽的來歷,更多的是與傳說有關。主要有公雞幫助撒梅人御敵傳說、雄雞降妖驅魔傳說以及雄雞治蜈蚣的傳說等。如今,比較耳熟能詳的是雄雞降妖驅魔傳說。這里主要講述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彝家戀人,姑娘長得漂亮如花,小夥子十分英俊。一天夜晚,他們在林中相會,被森林裡的妖魔發現了,妖魔殘暴的把小夥子給殘害了,並企圖強佔美麗的姑娘。這位彝族姑娘悲憤萬分,她奮力的逃跑……快跑到山寨的時候,眼看就要被妖魔抓住,恰好傳來了公雞的啼鳴聲,愚蠢的妖魔以為天要亮了,嚇得掉頭逃跑了,美麗的姑娘得救了。後來小夥子也醒了過來,他們幸福地結為了夫妻。
為了表達他們對公雞的感激之情和希望能永遠得到雄雞的護佑,姑娘模仿雞冠做了雞冠帽戴在頭上。
三.雞冠帽象徵的意義
同白族姑娘的帽飾有著特別的象徵意義——「風花雪月」一樣,彝族雞冠帽子上也有特別的所指:帽子上的大小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喻示光明將永遠伴隨她們。據說,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陪伴姑娘,可以驅邪避害,逢凶化吉。彝族雞冠帽同漢族地區的公雞能避邪以及寓意吉祥如意(取「雞」的諧音「吉」的意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四.雞冠帽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彝族雞冠帽是彝族民俗文化的產物之一,它不僅代表了彝族撒梅人的民族標志,審美情趣,還有著深藏背後的文化內涵。
1.它是彝族人民勤勞的象徵
戴雞冠帽的彝族撒梅人主要分布在雲南昆明官渡、紅河元陽、金平、楚雄等地。村寨選址多在地勢險要的高山坡地帶或河谷地帶的向陽山歧。大多依山傍水,高山地帶,少有平坦的地勢,這給大面積種植農作物帶來了局限。彝族撒梅人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不畏艱苦,用自己的雙手自己自足,創造了自己的幸福。上文已提到過去當地彝族居民需公雞報曉早起耕種,莫誤農時。充分顯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勞。筆者有幸在紅河元陽彝族山寨生活過一段時間,真實地感受了當地彝族居民的勤勞,彝族居民的生活也日益提高。盡管現今有了鍾表報時,但雞冠帽這種獨特的帽飾卻被勤勞智慧的撒梅人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成為撒梅人勤苦勞作的有力見證。
2.它表達了彝族人民對完美愛情、幸福生活的嚮往
彝族人不乏歌頌堅貞愛情的史詩、傳說。如《阿詩瑪》。或許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不及《阿詩瑪》轟轟烈烈和廣為外族人知曉,但它同樣表達了彝族姑娘對完美愛情、幸福生活的嚮往。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中的美好結局恰恰是彝族民間追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觀和幸福觀的集中體現。
3. 它體現了彝族精湛的手工藝,具較高的觀賞價值、珍藏價值
彝族雞冠帽形制酷似雞冠,惟妙惟肖。種類又分鑲有銀珠的銀珠帽、綉花雞冠帽和綉花加銀飾三種。華貴美觀,異彩紛呈。它充分展現了彝族姑娘精湛的手工技藝,也是彝族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珍藏價值。
雞冠帽憑著其獨特造型和優美外觀以及豐厚的文化內涵,不僅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對象,還走進了普通人的視線,甚至成為旅遊商品。它作為一種媒介物散播著彝族撒梅人特有的民俗民風。
雞冠帽這一具有獨特地域的帽飾,它是彝族服飾文化的有機部分,構成了彝族撒梅人獨特的民族文化現象。形制特別、製作精美、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的雞冠帽是彝族服飾文化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㈨ 有誰知道各少數民族的帽子,圖片和文字介紹,謝了

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片,這兩個網站不錯,數量多,清晰度也不錯.而且很有生活味兒.直接在畫面上點,就可以滾到下一張,方便閱覽,不錯不錯.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 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 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 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 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門巴族 傳統穿紅氆氌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氌統裙,披犢皮,頸飾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帶,戴拔耳甲。拔耳甲為山字形小帽,褐頂、橘黃邊,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採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披羊毛氈(上有幾何圖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 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㈩ 彝族帽子怎麼

不同地方的彝族頭巾樣式和佩戴方法不太相同。

大小涼山的彝族婦女,喜戴一種類似瓦蓋的長方形綉花包頭,包頭前端遮住額頭,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條發辮,將發辮盤於「瓦蓋」之上。成年婦女則梳兩條發辮,在腦後交叉向前盤於頭頂,是結婚的標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頭。生過孩子後就戴「羅高帽」。

滇中、滇南一帶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種色澤鮮艷的「雞冠帽」。「雞冠帽」所用銀泡多達千餘顆。雄雞是這一帶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銀泡則代表星星、月亮,象徵著光明和幸福。



彝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中一個人數比較多、比較古老的民族。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異,不同支系的服飾及手工藝也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環抱,峽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樸、獨特的服飾風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著長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

彝族雞冠帽是女裝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飾,因其形似雞冠而得名。這種帽的製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幾張布疊起來,縫緊;第二步是根據帽圈的大小,按公雞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兩片;第三步把這兩片布的兩端及上部縫好即成;第四步進行裝飾。

裝飾最為繁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鑲銀珠的雞冠帽,以直徑約為5至6毫米的銀珠串起來,從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層緊挨一層地把銀珠串鋪在布片上釘緊。鑲好銀珠,整個帽面都是銀珠,而且很有秩序,這種華美的銀珠雞冠帽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極其引人注目。

二是綉花雞冠帽,在布面上綉上自己喜歡的各種紋飾。

三是綉花加銀飾雞冠帽,在綉花雞冠帽的空餘地方再鑲上銀花、銀鏈。這種雞冠帽既有綉花又有銀飾,另外一番風韻。

彝族人民不僅把戴雞冠帽作為吉祥的象徵,而且將它作為一種審美的標准。同時也是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哪位姑娘的雞冠帽做得漂亮,她就會贏得人們的贊揚。因此,雞冠帽在彝族婦女中廣泛流行,製作技藝也在不斷提高。

彝族它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獨特文化,包括語言、文字以及風俗禁忌。風俗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兩個方面。

彝族的日常生活習俗,彝族有著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點,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內大多設一個火塘,塘火終年不熄,除用於取暖、照明、燉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會客的中心。火塘的鍋庄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嚴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在長幼、男女、主客之間,彝族有嚴格的禮俗。途遇長輩,晚輩須待立一側,讓長者先行;長輩入室須讓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飯時,長輩坐上方(習稱「上席」),下輩依次坐兩旁和下方,並伺候長輩,為其添飯、夾菜、泡湯。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頭。

兄弟可與嫂嫂開玩笑,但兄長不能與弟媳開玩笑。客人入室讓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邊,小輩坐在客人對面。

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樓要脫掉鞋子;禁裸體、半裸體成年人入家門;不能用腳踩門檻,或坐在門檻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說粗話;婦女的衣褲不能晾曬在過路的地方和蜂窩旁邊;禁止面對著太陽大小便。

彝族的待客習俗,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殺羊殺牛)迎客的好客之風,客至,必須殺牲款待客人。殺牲之前,執活牲於客人面前讓其過目,俗稱「領牲」,以此表示對客人的誠意和敬意。宰殺後,自首至尾、四腿、肚雜一鍋煮之,煮熟後-一擺於客人面前,稱為「全席」。

待客肉食以膘肥、肉厚為體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稱「砣砣肉」。吃飯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燒羊肝、牛肝給客人吃,表示敬重。

雞頭送給最尊貴或最年長的人吃。席間,主婦時刻關注客人碗里的飯,未等客人碗中飯吃光,便添飯給客人。彝族認為,客人碗里的飯吃光後才給他添飯是不禮貌的。

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彝族也會遞茶。彝族人也會每人發給一個小沙罐、一個茶杯,互不佔用,意思是,飲別人飲過的茶不過癮,同時也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誠意。

客人到家,必敬酒、傳煙、遞茶,這是雲南彝族的傳統習俗。若客人不會抽煙,或不能飲酒,不要拒絕主人的盛情,可收下而不抽不飲,以示對主人的尊重,感謝。

彝族的習俗內容豐富,涉及范圍很廣,大到節日,小到生活細節,彝族風俗是彝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行為的規范,經過長久的發展,成為一種特色的彝族文化。

與如何製作彝族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mv免費網站 瀏覽:108
一個選妃子的電影 瀏覽:383
露肩斑點裙子怎麼搭配 瀏覽:849
大象腿應該穿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64
桐鄉拿尾貨衣要注意什麼 瀏覽:694
女性向電影網站 瀏覽:113
鬼片大全500部國語 瀏覽:169
卡其綠外套配什麼褲子 瀏覽:412
兒童睡衣夏裝新款男 瀏覽:27
小孩和老虎在海上漂流的電影 瀏覽:392
開扣衣怎麼織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922
搞笑電影免費看 瀏覽:774
衣打小了怎麼處理 瀏覽:356
美劇吻戲多的電影 瀏覽:194
朴敏貞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189
韓國電影小弟搞大嫂 瀏覽:721
房產銷售情節的韓國倫理電影 瀏覽:496
法國倫理電影兩女一男在郵輪上 瀏覽:913
98看劇網電影2012英文 瀏覽:730
33碼的褲子褲長是多少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