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戰斗機為什麼要賣給其它國家
你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買給別人嗎???
師傅教徒肯定要留一手!
⑵ 中國為什麼不購買美國先進的F16,F22,F35先進的戰機
美國不會賣給中國內陸,應為這些代表著美國戰機,有大量科技機密,美國從以往中國購買蘇聯的戰機就知道中國是一個推敲仿造能力極強的國家,所以美國也不會賣。
⑶ 為什麼我們國家不問法國買戰斗機,法國人不是同意向中國出售武器嗎而且歐洲的戰斗機也不比美國人差啊
1.法國武器是綉花枕頭,而且特立獨行,不容易和中國現有的基於俄式體系的武器相容;
2.法國武器的價格相當高昂,一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出口報價據說相當於1.4倍的豹2A4,但是後者效能幾乎與前者相當,如果不是德國武器的限制出口命令,很多陸軍武器根本沒法國貨的市場,21世紀後購買法國戰斗機幻影2000的國家多數是海灣富國(比如卡達、阿聯酋);
3.最重要的原因是,傻客氣當政後,法國外交倒向美國,法國是歐洲對華武器禁運的倡導者,而不是原來的積極尋求解禁的推動者;
4.80年代,法國向中國出口過「小羚羊」武裝/觀測直升機,以為撈到大客戶,沒想到中國只買了12架,與之相對應,中國對法國的雷達和反潛設備更感興趣。當時也考慮過幻影2000,但是一則買不起,在某顧的慫恿下,片面的認為,改殲八也能達到三代戰斗機的水平,於是和格魯曼一起玩「和平典範」,結果格魯曼拿到殲八二的實機後,對軍方說,這個垃圾還是扔了吧,看看我家的F14,軍方當時最屬意的西方戰機是F14,考察美軍航母的時候重點看的就是F14,但是無奈還是沒有小錢錢,美國也不願意轉讓技術(不過就算轉讓了F14戰斗機、TF39發動機、AN/AWG-9雷達火控綜合截擊系統及AIM-54不死鳥導彈技術當時的中國也消化不了),於是作罷;
5.在90年代中美徹底翻臉後,中歐之間的防務聯系已經中斷,買昂貴的法國武器是不可能的。
說這么多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1.法國武器自成體系,後勤保障困難,不適合中國國情;2.中歐之間沒有軍事交流,沒有引進的渠道;3.殲十及殲十B已經很先進了,沒必要買幻影2000,更何況中國在引進蘇27後,空軍建設思想偏向美國式的高低搭配(雖然沒買到F14或者F15,但是骨子裡還是嚮往美國式空軍)
⑷ 為什麼美國對華進行軍事禁運
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已是多年了,詳細由來如下:和外界的說法有所區別的是,西方對華軍售禁令遠不止1989年以來的15年,而是幾乎伴隨著新中國成立至今的整個歷史。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004年的時候,在歐亞大陸另一端中國是否能如願得到這一重大的外交成果?在預測結果的時候,我們有必要來重溫一下對華軍售禁令的由來。
(一)冷戰鐵幕下的「巴統」
「西方世界認為,把我們研究出來的技術賣給社會主義國家,就等於進一步武裝我們的敵人,使之對我們構成更大的威脅。這就像當年的大篷車隊向印第安土族人出售連發槍一樣。」—— 一位西方記者如此描繪巴統的禁運動機。提起西方對華的軍售禁令,便不得不提起正式成立於1950年1月1日的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其實「巴統」的名稱遠不如英文名直譯來得貼切——COCOM: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多國出口控制協調委員會。
自巴統成立至1953年,便由最初的美、英、法、意等七國發展成為包括加拿大、西德和日本在內的15個成員國。其意圖很明確,就是以美國政府為首,聯合西歐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禁運政策,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戰略物質、高技術及產品流向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家就包括蘇聯、東歐國家以及中國。
自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巴統開始正式將中國列入禁運國家之列。1952年,巴統組織在亞洲的分支機構「中國委員會」成立,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為其成員國,專門實施針對中國和朝鮮的禁運政策。在這段時間里,這些禁運要比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禁運還要嚴厲得多。禁運清單內的三類物品,甚至連根本不屬於巴統貿易管制范圍內的207種物品不分級別一律對中國實行禁運,「中國差別問題」便由此而來。 一段時間內,中國甚至無法從西歐國家進口必要的葯品,而西方國家對於葯品的出口限制直接導致了大批中國病人的死亡。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隨著朝鮮戰爭結束以及美國對歐洲的經濟援助減少,歐洲擴大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往來變得開始重要起來。1957年,英國、日本宣布廢除「中國差別」,其他的巴統成員國也紛紛效仿,「中國委員會」基本陷於癱瘓狀態,但武器貿易的情況還是一直沒有得到改變。
(二)中美「蜜月期」的到來
「你真的是這整個事件背後的主要推動力,每當我猶豫的時候,你推我、幫我將這件事推向前去。」——卡特稱贊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中美建交中的作用。當時布熱津斯基頂著國務卿萬斯的強大壓力,一手推動優柔寡斷的卡特開創了中美「蜜月期」。
1972年,隨著中蘇關系的變化與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解凍。美國正式宣布廢除「中國差別」,將對華貿易管制與對蘇聯同等處理。與此同時,中美逐漸展開了秘密談判,雙方的「蜜月期」隨之開始。
在1975年底的談判中,為了緩和因台灣問題而造成雙方在建交上的困難,基辛格提議購買中國的原油和向中國出售武器來表示美國方面的誠意。但由於受美國國內1969年批準的新《出口管製法》的限制,美國安排英國Rolls-Royce公司向中國出售價值2億美元的可以用於戰斗機的引擎,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從西方世界拿到的第一筆軍用物質。
1978年5月,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中國一下子開出了46項的武器采購單。之後,這份采購單被交到了西歐國家的手裡。
1979年,隨著中美正式建交與蘇軍入侵阿富汗,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禁運開始大幅松動。1980年,美國決定將中國作為美國貿易管制分類中的「P」類(即非敵對國家)處理。1984年,美國政府又決定將中國列入「V」類(即友好非盟國)。
1985年,巴統在例行會議上確認了中國的特殊地位,並於9月對中國放寬了民用和軍民兩用的27種技術產品的出口審批程序,但同時要求中國承擔不向第三國轉讓的義務。美國走得最為靠前,在「例外程序」出口中,90%是對華出口,其中半軍用和軍用物質佔了相當比例,就連黑鷹直升機也開始落戶中國。1989年3月,巴統甚至決定對中國實行為期兩年、以後可以順延的總出口許可證制度,即巴統各成員國在巴統已下放審批許可權的項目范圍內,對中國實行自由出口,而不必逐項報批。
⑸ 為什麼中國的出口戰機自己都不裝備,如梟龍、殲31,而美國的出口戰機也是自己i使用的型號如F16、F35等
這主要和中國的戰略以及梟龍的定位有關。
1、先說中國戰略,就是要精兵簡政,恨不得是所有的飛機都退役,只上最先進的機型。因為飛機越多,後勤保障消耗越大,大量的後勤消耗,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軍費。不符合中國用最少的錢,養最強的軍的戰略。
2、梟龍定位是便宜,那是購買飛機便宜。但是作為後勤消耗並不低哦,兩家梟龍的價格雖然不如一架飛機的價格,但是補給上來算,兩架肯定比一架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要多。而且,中國的假想敵美國,都使用F22,F35這樣級別的飛機,梟龍性能相比明顯不行啊。所以這個飛機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
⑹ 中國買了美國那麼多的國債,為什它不對中國出售F16 戰斗機而賣給台灣中國竭盡努力幫助美國而換不來好處
這是兩碼事,很多國家都賣了美國的國債,這是作為手段,保持外匯不貶值。但美國不一定用戰斗機來還,可以還錢啊
⑺ 中國為啥不買美國的戰機呢
美國根本就不肯把任何武器賣給中國,不單止自己不肯賣,還不讓歐盟賣。
印度不是左右逢源,而是俄羅斯的武器只要你給得起錢他們就肯賣給你,況且印度就是一個標準的冤大頭,印度人買回來的俄羅斯裝備上至武器保養下至子彈潤滑油都得從俄羅斯進口。而且作為印度洋上面的一個海洋大國來說,印度是壓制中國的一個很好的武器,因此美國人也很樂意把武器賣給印度,別忘了,印度可是跟中國一直有過節的呢!
美國為什麼不賣給中國一下性能自己最熟悉的飛機?為什麼美國要賣啊?中國的復制技術是出了名的厲害的,假如中國利用美國人的飛機作為參考弄出一架更厲害的飛機怎麼辦?
⑻ 美國為什麼賣武器給其它國家就是不賣給中國
美國根據自己的立法對於很多國家都是不能出售武器的。比如有武器禁運限制的國家等等。中國很想買美國的武器,美國出於很多方面的原因拒絕出售,所以我們只能從俄羅斯和歐洲那裡弄武器。所謂的威脅都是胡扯,無非就是美國人的YY而已。由於技術上的巨大差距,等我們弄清楚美國武器能自己生產的時候,美國的下一代武器早就問世了,所以根本不存在威脅。
⑼ 如果美軍飛行員駕駛先進戰機叛逃,為什麼沒有國家敢收留
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僅僅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他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商業頭腦,將自己的國家發展成世界一流發達國家,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讓美國受到波及,甚至二戰後美國還多了很多的殖民地,二戰後的一段時間日本都曾遭到美國的殖民,可是美國的殖民與日本的不同,他還是會留給其他國家一定的自主權。
當然美國也會制定一定的針對飛行員的福利,因此很多人為了這些高額的福利也不會輕率的選擇叛逃,當然在現在的社會中也不會有人蠢到叛逃,畢竟如果叛逃的話,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一生將要生活在膽戰心驚的生活中。
⑽ 美國為什麼不把F22和F15戰斗機賣給中國美國把F15戰斗機賣給日本也不賣給中國。不知道賣不賣俄羅斯。
也不賣給俄羅斯。
日本韓國是美國的戰略盟友
中國俄國是美國的戰略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