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人為什麼都穿喇叭褲
日本人除了穿喇叭褲也會穿其他的褲子,比如說牛仔褲,西裝褲等等
Ⅱ 為什麼日本人冬天都穿短褲短裙的
日本女生能夠在大雪天露大腿,更重要的是靠完善的供暖設備,足以讓她們在冬季不用套上厚重的保暖棉褲。
在1960年之前,「空間加熱」型的取暖設備對於大部分人日本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彼時日本人家中都靠傳統的「暖桌」過冬,泡個熱水澡,再鑽進冰冷的被窩。根據1993年日本經濟計劃署的報告,短短三十年間,家庭空調的安裝率從1967年的3%猛增至1988年的100%,到1993年就已經突破150%,取暖能源總消耗也增長了一倍。
盡管日本很多建築沒有集中供暖的設備,主要靠地暖、空調或電熱爐取暖,但是地鐵車廂里都配備有供暖設備,保持26℃左右的恆定溫度,甚至連最老式的兩節式電車都裝有的空調。例如日本銀座線運行的里程為14.3KM,每小時每千米平均耗電量在745kw左右,而其中用於空調設備的耗電量就達到了298kw。
最近幾年,日本地鐵也在逐漸嘗試更換新能源。2014年11月,東京地鐵公司開始在江東區研修所和中野車輛基地調試利用淺層地熱能的空調設備。淺層地熱能主要來源於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儲量大,能夠迅速再生。通過熱泵技術採集後,可為建築或公共交通工具供暖製冷。根據日本環境技術研發機構的研究報告,利用淺層地熱能製冷比普通空調節能35%-40%,採暖節能20%。
Ⅲ 請問日本人穿的寬大的短褲叫什麼
種類很多兜當褲、扒褲、大兜褲、IB褲、丁字褲、吊當褲........目測樓主說的是扒褲或者大兜褲。
Ⅳ 日本人為什麼要穿丁字褲
方便A/V,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Ⅳ 日本人為什麼要穿尿片一樣的內褲呢
日本人穿的像尿片一樣的內褲叫兜襠布。
日本人之所以穿兜襠布,是因為這類腰部會束的更緊一些,而且布料很貴,更加吸汗,不僅能保持乾燥,還能防止生瘡。
兜襠布被分為了六尺禈和越中禈,六尺禈略長一點,方便遮羞,穿著者主要為日本勞動者和日本相撲手,而在二戰中的主要穿著對象就是日本兵了。兜襠布被日本武士賦予了民族精神,他們上戰場的時候都要穿著這個,而戰場上的兜襠布,不僅可以遮羞,還有另一大用處,就是用來投降。
其實兜襠布這種穿著方式最先起源於中國,後來在中國逐漸消失,在日本卻被保存了下來。據《史記》中記載,這種東西叫犢鼻禈也叫做禈,第一個穿這種禈的名人叫司馬相如。那個時候卓文君在街邊賣酒,司馬相如就是穿著禈在門口洗碗,可見這種三角內褲最早是外穿的,工人、農民或是工人,穿成這樣幹活很方便,也不會弄臟。
(5)日本人為什麼要穿寬褲子擴展閱讀:
日本兜襠布的用途
1、軍人標志:軍史中有種說法,判斷一個俘虜究竟是不是日本人,就扒下他的褲子,如果是兜襠布,就是日本人無疑,因為日本陸軍的軍服標配之一,就是軍人褌。
2、成年禮:褌在日本雖然很普遍,但在日本少年未成年之前,一般是不穿褌的,男子20歲時用褌把象徵男性的標志緊緊兜起來,系於臀部,作為成年禮的一種。
3、急救:褌在當代的日本,實際用途很少,因為只在節日禮儀和游泳時穿,禮儀上的褌被賦予文化意義,而游泳的褌就有實際作用了,在溺水時,它可以很結實地被人從後面拉住,拖上水面。
4、投降:這個是軍事作用。由於自身白色,在投降時如果找不到白布,解下身上的褌,展開支於頭頂,就是一個很好的降旗。
Ⅵ 日本人為什麼穿和服
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徵,也是對自己民族的一種認可和肯定。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之一。衣上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日本民族對山水的欣賞及對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文化被日本人概括為裝道,起要點在於第一重要場合或儀式以及傳統節令中必須穿特定樣式的和服。如新娘穿白無垢,中年婦女穿留袖,少女穿振袖,老年男性穿紋服。
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和表演藝術的發展也和和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正因為和服與日本的民族傳統有如此密切的聯系,所以它在現代人被視為民族文化的象徵而得到保存並振興。
人民不僅在傳統的禮儀活動和某些特定的場合,要以穿著和服來表示隆重,而且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也喜歡穿上寬大舒適的和服,浸潤於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以放鬆自己的身心。
(6)日本人為什麼要穿寬褲子擴展閱讀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為「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很實用。
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伊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
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
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Ⅶ 為什麼日本人穿的短褲是那樣子的
樓上的那兩位真無知,太可怕了。一點都不懂得歷史。漢語翻譯過來叫做兜襠布。日本叫做犢鼻禈(huí)。而發音是fundoshi。這要說到當時日本明治政府開放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打開國門允許外國人入境)當時到是本的歐洲人很不可思議,為什麼日本人不穿褲子,露著屁股很讓人難為情,當權者不好意思,就勒令禁止漏屁股,而當時有個日本著名生物學家叫做三島游吉夫的人提出了說(圈養不如散養的健康),所以不穿內褲,自二戰後美國佔領日本,日本的男女老少都把兜襠布扔掉了,而當時喜歡撰寫歷史的生物學家三島游吉先生為了弘揚日本國粹就帶上了兜襠布,自此以後,每當日本人民過節逛廟會時,那些抬轎子的壯年男子都會穿上兜襠布。一表紀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