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後可穿著明黃色、朱紅色服裝,可佩戴九尾鳳簪以祥雲修飾,器物顏色、質地不限。
唐朝皇後的衣裝分為正式裝與便裝,正式裝一般就是戴鳳冠、著鳳袍等等。鳳冠鳳袍在唐朝不是以黃色為主,而是以大紅色為主。
便裝一般上身以短身長袖衫、短身半袖衫居多,下身是長裙,唐朝最流行的長裙叫做百褶裙。然後上身有時會帶披帛,就是那種用薄紗或者絲綢織成的帶有各色圖案的長約兩米左右披在肩上的帶子。這類衣服顏色不限,花紋自然也是多以吉祥圖案為主。
唐代服飾的主要特點
唐代的男人多穿圓領大袍,裹襆頭,穿長靴,衣服上多有動植物綉圖,佩戴華麗的物飾。唐代婦女服飾極其復雜。其上身為襦、襖、衫,下身纏裙,綢帶系腰。襦、襖上多有綉紋或織紋。裙色以紅、紫、黃、綠為多,尤以紅色最流行。
在中唐以前,服裝形制是上身穿小袖短襦,下著緊身長裙;裙腰束至腋下,中用綢帶系扎。在天寶年間,婦女還以著男裝為時尚。
中唐以後,婦女服裝日趨肥大,普通婦女的衣領常見的是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富家女子中還流行一種祖領,裡面不著內衣,使胸脯袒露於外。當時婦女的下裳主要是裙,其質料、色彩、式樣與紋飾具有輕盈飄逸之美。
㈡ 清宮戲里的妃嬪脖子上戴的類似圍巾的的那個白色的到底叫什麼
清代宮裝
氅 衣
清代宮裝以旗裝為主。 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無開衩,氅衣則左右開衩高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雲頭;且氅衣的紋飾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在領托、袖口、衣領至腋下相交處及側擺、下擺都鑲滾不同色彩、不同工藝、不同質料的花邊、花絛、狗牙等等,尤其是江南地區,更以多鑲為美。 清代宮裝
裙 子
清代裙子有百褶裙、馬面裙、魚鱗裙、鳳尾裙、紅喜裙、月華裙、墨花裙等等。 百褶裙:前後有20厘米左右寬的平幅裙門,裙門的下半部為主要的裝飾區,上綉各種華麗的紋飾,以花鳥蟲蝶最為流行,邊加緣飾。兩側各打細褶,細褶上也綉有精細的花紋,上加圍腰和系帶。底擺加鑲邊。 鳳尾裙: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在裙腰間下綴綉花條鳳尾;第二種是在裙子外面加飾綉花條鳳尾,每條鳳尾下端垂小鈴鐺;第三種是上衣與下裙相連,裙子外面加飾綉花條鳳尾,每條鳳尾下端垂小鈴鐺。
一口鍾
一口鍾就是斗蓬,是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清朝的一口鍾有長短兩式;領子有抽口領、高領和低領三種,男女都穿。行禮時須脫去一口鍾,否則被視為非禮。女子所穿的一口鍾,用鮮艷的綢緞作面料,上綉紋彩。冬天為了禦寒還有以裘皮為里子的。
㈢ 古代妃子披在衣服上的像圍巾一樣,很長,叫什麼啊!
披帛
隋唐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
㈣ 皇後穿的衣服是什麼
每個朝代的服飾都不一樣。簡單介紹一下比較有代表性的明清皇後的服飾:
1、明朝皇後常服為戴龍鳳珠翠冠、穿紅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綉有織金龍鳳紋。
襦裙為明代自宮廷至民間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裝款式,上身為短襦(襖子、夾衣),下身以馬面裙為主,飾有裙襕,初期上衣多為交領,並有白色護領,後期多用立領等,袖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緣。衣在裙外,短則及腰,長乃至膝。
2、清代皇後服飾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清朝皇後除冠服外,平時的衣著和其他妃嬪無二,都是一水的旗服,只不過皇後可以使用明黃色。
服飾制度是歷代禮儀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服裝的款式、質地、紋樣、色彩等代表著服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清朝定鼎中原之後,其帝後冠服有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直到乾隆朝制訂《皇朝禮器圖式》,基本形成定式,並一直沿用到清末。由於建立和推行服飾制度之需,清初建國不久,清王朝就汲汲於恢復江南織造的生產,擠出錢糧買絲招匠,按式織造,將冠服織造視為要務,親自過問並建立了江寧(南京)、江蘇、杭州三織造。
清朝的服制比漢族任何一朝的服制都更為繁縟和累贅,他除了保留本民族的纓帽箭衣基本形式外,還從有著幾千年傳統的漢族服飾文化寶庫中汲取大量的素養,形成了清代冠服的獨特製度。
在清代各等級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和皇後的服飾。皇後冠服,禮制上與皇帝差別甚微,只是在形式上有男女的區別,見於《會典》的有禮服和吉服。清代皇後冠服從款式、質地、紋樣、色澤到各種裝飾,都有嚴格而詳細的規定。
皇後禮服(即朝服)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約、領約、耳飾、朝珠、采帨等,在祭祀
和重大慶典時穿用。穿著時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皇後吉服有吉服冠、龍褂、龍袍、吉服朝珠等,常朝和一般節日時穿用。
皇後常服在服制中不見記載,但從實物和文獻記載來看是存在的。它的形式應和皇帝常服相類似。即常服袍的色及花紋隨所御,常服褂色用石青,應是日常穿用的。到清晚期又出現了氅衣、襯衣等漢化的博衣大袖形式。
傳世的清代帝後服飾絕大部分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數萬件之多,它們是研究清代服飾制度、織綉工藝以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寶貴資料。
㈤ 為什麼古代的妃子要在脖子上帶個白圍巾,有什麼作用
在清朝的時候,妃子的脖子上都出現了白色圍巾,這個叫做領巾。這個領巾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美觀,在領巾上面還會綉著各種花紋圖案,而且身份階級不同,領巾的材質也不同。所以領巾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宮里,皇後和太後地位是最高的,所以使用的領巾的圖案和材質都是最好,最時尚的。妃子們按照自己的登記,依次順著下來。
後來,領巾也不斷地慢慢改良,就被絲巾給代替了。因為絲巾的材質更加柔軟,而且顏色、花色更加豐富。佩戴絲巾會顯得更加優雅和高貴,所以領巾就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㈥ 琅琊榜梅長蘇衣服領子里邊跟圍脖一樣的白色布巾是什麼
說古代沒這種衣領的那位,是來搞笑的吧,這種衣領在漢唐壁畫里經常出現,是古人的日常裝束。
㈦ 清朝服飾上那種白色的圍巾叫什麼
領約
㈧ 清朝宮廷里後妃格格脖子上圍的白色圍巾叫什麼
應該是叫盤領。
㈨ 清朝宮廷女子都戴白色圍巾,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
清朝女子脖子上的白色圍巾叫做「龍華」,是滿族女子服飾配飾,寬約兩寸。最初滿清服飾上是沒有領子的,游牧民族風里來雨里去,沒有衣領很寒冷,因此圍上白色的圍巾,有禦寒的作用。最初龍華的作用還是當做圍巾使用,冬天也會換成皮草的來禦寒,這樣更保暖,久而久之龍華便成為滿族女子服飾上的特色配飾。
其實大家看現在的清宮劇,因為龍華多半以白色為基調,因此搭配各種顏色的服飾都不突兀,反而清新好看,以上就是我對龍華的了解,如果有對滿清服飾了解的朋友也可以一起交流噢。
㈩ 清朝妃子身上的「白色」圍脖叫什麼是搭配還是另有用處
這個「白布」圍脖叫龍華領巾,清朝不僅皇宮里的嬪妃佩戴,貴族的妻子也會佩戴。一開始只是起一個裝飾的作用。
到了清末,女人的衣服上面就有了固定的領子,這種圍脖就不再用了,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脖子高低,來改變自己的領子的高低,圍脖的存在一般是為了顯示端莊,只有在正式的場合裡面,才會穿這個圍脖,如果不是正式的場合,是不會穿這樣的白色圍脖的,就直接露出自己白白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