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女人服飾有哪些名稱
1、春秋戰國——深衣袍服
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在春秋一直到漢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
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准則;垂直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處要公平。
2、漢服——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3、南北朝——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一場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下擺寬松,俊俏瀟灑。加上豐盛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4、唐——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代服飾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
齊胸襦裙。這種款式無論身材豐腴還是瘦削都能達到別樣的飄逸效果。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徵,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
5、宋——襦裙外穿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但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2. 古代的衣服叫什麼
古代衣服的名稱有鶴氅、深衣、絳紗袍、襕衫、馬面裙等等。
1、鶴氅
鶴氅是漢服中的一種,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最初的鶴氅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後來的鶴氅, 表現為大袖 ,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 ,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除裙子前後一塊不加打褶外,其餘諸處打褶,褶大而疏,綴於異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兩端縫綴系帶,裙擺寬大,其上或織或綉綴底襕,或膝襕。
裙襕的紋飾多樣,且寓意豐富,如蝙蝠圖案即福的象徵;蝙蝠與雲紋組合寓意「洪福齊天」;燈籠紋樣的「五穀豐登」;八寶流蘇瓔珞海螺等紋樣組成的多吉祥寓意,更為流行;而愈加講究的裙襕則為龍紋、雲蟒紋。
3. 古代女子衣服名稱。
1、春秋戰國——深衣袍服
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在春秋一直到漢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
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准則;垂直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處要公平。
2、漢服——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3、南北朝——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一場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下擺寬松,俊俏瀟灑。加上豐盛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4、唐——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代服飾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
齊胸襦裙。這種款式無論身材豐腴還是瘦削都能達到別樣的飄逸效果。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徵,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
5、宋——襦裙外穿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但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4. 求古代女子服飾名稱(帶圖) (如圖)
第一和第三四幅都是內穿高胸長裙,外穿廣袖衫(大袖衫),長裙束腰帶,第二三幅照片唯一不同的就是腰帶束在衫外,但是她們犯了一樣的錯誤,把衣服穿成左衽了,習慣性左衽,可能模特是受現在普遍西化的女式襯衫系扣子方向影響,但是傳統漢服應該是右衽,也就是衣服是左衣襟掩住右衣襟,所以二三圖的衣服都穿錯了。第二圖腰部那裡比較模糊,估計跟上下一樣,也是內長裙外廣袖衫。如果是穿短衣服,下擺扎進裙子裡面,就是上襦下裙的穿法,如《陌上桑》「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廣袖衫外面還可以再搭一個長條的披帛,更有韻味。
5. 古代服裝名稱
娟紗金絲綉花長裙
絲綢罩衣
菊紋上裳
流彩暗花雲錦裙
翠紋織錦羽緞斗篷
縷金挑線紗裙
銀紋綉百蝶度花裙
撒花煙羅衫
百花曳地裙
雲紋縐紗袍
藕絲琵琶衿上裳
紫綃翠紋裙
軟毛織錦披風
織錦鑲毛斗篷
素絨綉花襖
縷金百蝶穿花雲緞裙
素雪絹裙
刻絲泥金銀如意雲紋緞裳
雲雁細錦衣
彈花暗紋錦服
羽紗衣裳
雲霏妝花緞織彩百花飛蝶錦衣
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
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
暗花細絲褶緞裙
金絲織錦服
煙雲蝴蝶裙
撒花純面百褶裙
蘇綉月華錦衫
挑絲雙窠雲雁裝
翡翠撒花洋縐裙
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襖
烏金雲綉衫
蝶戲水仙裙衫
軟銀輕羅百合裙
漩渦紋紗綉裙
如意雲紋衫
流彩飛花蹙金翚翟褘衣
緞地綉花百蝶裙
緞織掐花外裳
盤金彩綉棉衣裙
曳地水袖百褶鳳尾裙
金絲白紋曇花雨絲錦裙
牡丹鳳凰紋浣花錦衫
散花百褶裙
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
白玉蘭散花紗衣
牡丹薄水煙逶迤拖地長裙
古煙紋碧霞羅衣
散花如意雲煙裙
煙水百花裙
霞彩千色梅花嬌紗裙
桃花雲霧煙羅衫
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
碎花翠紗露水百合裙
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
柔絹曳地長裙
粉霞錦綬藕絲緞裙
細紋羅紗
錦綉雙蝶鈿花衫
月牙鳳尾羅裙
翡翠煙羅綺雲裙
綉衫羅裙
發式:
朝月髻
天鸞簪
望仙九鬟髻
凌雲髻
雲鬢高髻
雲近香髻
涵煙芙蓉髻
朝陽五鳳髻
飛天髻
垂雲髻流蘇髻
流蘇髻
朝雲近香髻
百合髻
芙蓉歸雲髻
瑤台髻
百花髻
祥雲髻
鸞鳳凌雲髻
飛雲斜髻
水晶藍晶御鳳釵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御鳳釵中的藍晶御鳳釵、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水晶紫晶御鳳釵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御鳳釵中的紫晶御鳳釵、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水晶銀晶御鳳釵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御鳳釵中的銀晶御鳳釵、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璉沐蘭亭御茫簪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御茫簪、賜於對象:任意|
尊藍夜水晶玉鐲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水晶玉鐲的藍夜水晶玉鐲、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尊紫檀水晶玉鐲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水晶玉鐲的紫檀水晶玉鐲、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尊銀希水晶玉鐲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水晶玉鐲的紫檀水晶玉鐲、賜於對象:皇後、皇貴妃|
白青玉鑽石項鏈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與白青玉鑽石戒指是一套的、賜於對象、妃子|
白青玉鑽石戒指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與白青玉鑽石項鏈是一套的、賜於對象、妃子|
粉絮幻幽穆耳墜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幻幽穆耳墜的粉絮幻幽穆耳墜、賜於對象:妃子、公主、格格|
青曦幻幽穆耳墜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幻幽穆耳墜的青曦幻幽穆耳墜、賜於對象:妃子、公主、格格|
墨研靜雨倩玥鑽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靜雨倩玥鑽的墨研靜雨倩玥鑽、賜於對象:妃子、公主、格格|
藍御靜雨倩玥鑽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靜雨倩玥鑽的藍御靜雨倩玥鑽、賜於對象:妃子、公主、格格|
洛羽紫檀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紫檀香中的極品、賜於對象:任意|
羽浴紅顏傘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紅顏傘、賜於對象:任意|
翠綠莎純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莎純裙、賜於對象:格格|
藍語芊紗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芊紗裙、賜於對象:格格|
白御寞炎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寞炎裙、賜於對象:妃子|
紫燕紛月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紛月裙、賜於對象:妃子|
嵐媛藍色水霧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水霧裙、賜於對象:任意|
嵐媛青綠百褶裙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百褶裙、賜於對象:任意|
莫弦至御琴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御琴、賜於對象:任意|
莫佩至御劍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與紫星蝶御劍配成一對、賜於對象:駙馬|
紫星蝶御劍
|介紹:皇宮中的聖物、與莫佩至御劍配成一對、賜於對象:公主|
--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條(擁有者可與太後平起平坐)
--金鑲珠石雲蝠簪(擁有者可與長公主平起平坐)
--金鑲青金石金約(擁有者可與皇後平起平坐)
--金鏨花雙喜扁方(擁有者可與側皇後平起平坐)
--嵌寶石白玉扁方(擁有者可與中、西、南、北、東宮平起平坐)
--翠鑲碧璽花扁方(擁有者可與皇貴妃平起平坐)
--金鑲珠鏤空扁方(擁有者可與公主平起平坐)
--玳瑁鑲珠石珊瑚松鼠葡萄扁方(擁有者可與貴妃平起平坐)
--鐧鍍金鳳簪(擁有者可與妃子平起平坐)
--聖尊翡翠珍珠項鏈(賜予太後,這是用民間最好的翡翠和珍珠鑄造而成,宮中聖物)
--.龍舞鳳祥令(賜予太後,見這個牌子就如見先皇,宮中聖物)
--皇後夏朝冠(賜予皇後、宮中聖物)
--鐧鍍金鳳簪(賜予皇後、宮中聖物)
.--衣裳:
--梅花紋紗袍、
--娟紗金絲綉花長裙、
--絲綢罩衣、
--菊紋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雲錦宮裝、
賜予皇後
--翠紋織錦羽緞斗篷、
--縷金挑線紗裙、
--銀紋綉百蝶度花裙、
--撒花煙羅衫、
--百花曳地裙、
--雲紋縐紗袍、
--藕絲琵琶衿上裳、
--紫綃翠紋裙、
--軟毛織錦披風、
--織錦鑲毛斗篷、
--素絨綉花襖、
--捻金銀絲線滑絲錦被
--刺綉妝花裙、
--薄羅長袍、
--勾勒寶相花紋服、
(賜予側皇後)
--縷金百蝶穿花雲緞裙、
--宮緞素雪絹裙、
--刻絲泥金銀如意雲紋緞裳、
--琵琶襟上衣、
--雲雁細錦衣、
--彈花暗紋錦服、
--妝緞狐肷褶子大氅、
--八答暈春錦長衣、
--對襟羽紗衣裳、
--八團喜相逢厚錦鑲銀鼠皮披風、
--雲霏妝花緞織彩百花飛蝶錦衣、
--織錦皮毛斗篷、
(以上賜予中宮、東宮、西宮、南宮娘娘)
--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
--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
--暗花細絲褶緞裙、
--金絲織錦禮服、
--煙雲蝴蝶裙、
--撒花純面百褶裙、
--蘇綉月華錦衫、
--四喜如意雲紋錦鍛、
--挑絲雙窠雲雁裝、
--碧霞雲紋霞帔、
--翡翠撒花洋縐裙、
--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襖、
--烏金雲綉衫、
--蝶戲水仙裙衫、
--軟銀輕羅百合裙、
(賜予皇貴妃)
--金鑲珠石蝴蝶簪
--金鑲珠寶蝴蝶簪
--銀鍍金嵌珠寶蜻蜓簪
--銀鍍金嵌寶玉蟹簪
--嵌珠珊瑚蝙蝠花簪
--銀鍍金嵌寶蝴蝶簪
--銀鍍金穿珠點翠花簪
--金鑲珠寶蟾簪
--金鑲珠寶半翅蝶簪
(賜予夫人)
--漩渦紋紗綉裙、
--如意雲紋衫、
--流彩飛花蹙金翚翟褘衣、
--乳雲紗對襟衣衫、
--綉刻絲瑞草雲雁廣袖雙絲綾鸞衣、
--緞地綉花百蝶裙、
--如意緞綉五彩祥雲朝服、
--緞綉氅衣、
--五彩緙絲衫、
--立式水紋八寶立水裙、
--緞織掐花對襟外裳、
--盤金彩綉棉衣裙、
--曳地水袖百褶鳳尾裙、
--金絲白紋曇花雨絲錦裙、
--牡丹鳳凰紋浣花錦衫、
(賜予貴妃)
--散花百褶裙、
--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
--白玉蘭散花紗衣、
--牡丹薄水煙逶迤拖地長裙、
--古煙紋碧霞羅衣、
--散花如意雲煙裙、
--煙水百花裙、
--霞彩千色梅花嬌紗裙、
--桃花雲霧煙羅衫、
--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
--碎花翠紗露水百合裙、
--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
(賜予妃)
純黑水晶參銀發簪
黑珍珠吊墜參銀
純黑水晶吊墜
黑珍珠吊墜
純水晶吊墜
純紫水晶吊墜
純藍水晶吊墜
純黃水晶吊墜
珍珠吊墜
白珍珠吊墜
紫珍珠吊墜
一般水晶耳墜
一般珍珠耳墜
銀累絲耳墜
素銀耳墜
金絲八寶攢珠髻
朝陽五鳳掛珠釵
白玉壓鬢簪
珊瑚扁方素簪
紫玉芙蓉耳鐺
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
翡翠撒花洋縐裙紅綾襖
銀紅撒花大襖
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
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
白地雲水金龍妝花緞女披
6. 古代穿的衣服叫什麼
不同朝代,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稱呼。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
如今流行的古代服裝有「漢服」、「唐裝」、旗袍等。
(6)古代女子外套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7. 中國古代女子衣著名稱有什麼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8. 古代人女孩子的衣服都叫什麼名,
古代女孩子稱為仕女,服裝可概括三種類型,
一是身分服:體現仕女的身份,如「天衣」是仙女服式,「靚裝」是仕女服式,「戎裝」是巾幗俊傑服式,「布衣」是庶女服式,「侍裝」是丫環侍婢服式。
二是朝代服:體現朝代特點,「漢服」是秦漢以前的服飾,「唐服」是隋,唐,五代的服式,「明服」是宋,明的服式,其他的還有「胡服」,"蒙服「,」滿服「。
三是禮儀服:這個歷代輿服制禮儀典皆有制定,一般分為禮服,常服,內服(宴居服),是仕女在不同環境的服式。
仕女服式盡管歷代演變頻繁,交替反復較多,其主要服裝可概括為上衣和下衣兩個大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外衣形式最多,分為袍,杉,襦,半臂,背子,外帔等幾大類。下衣分裳(裙),褲,蔽膝,襪,履(鞋)等。
禮服多用於祭拜,冊封,婚禮喜慶,宴請賓客的服式,一般頭戴冠或梳高髻,飾有真珠玉翠之首飾。上衣穿大杉或者寬袍,寬身大袖,衣領,袖,襟皆有斕邊紋飾,有時也加上霞帔與披肩。下衣穿長裙,腰圍蔽膝,並結大,小帶,配綬,佩玉,披肩長巾(風帶)繞臂垂展,足著高頭雲屐或綉鞋。
常服是仕女日常生活之便裝,一般頭梳高髻,以簪釵束髻,身穿貼體羅杉,多事交領(斜領)與直領,腰系圍裙,結小結,佩玉。下穿長裙,長僅及足,足著綉鞋。
內服稱為宴居服,一般在卧室穿用,或出浴的服式,一般梳發結髻,簪釵束帶,身穿短襦,內束抹胸,下穿內裙(素紗),身披帔紗,足穿綉鞋。
9. 每個朝代女子衣服名字
我在圖書館里看到很多服裝方面的書籍,你可以去圖書館借閱。
網上這個你參考一下:
服裝是人的一種身份地位象徵,它在古代反映了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在中國傳統上,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現在。在中國傳統史上,服飾的款式和所用材料及顏色層出不窮,它們各自有這自己的特點也反映了它們所在朝代的的文化,生活上的差異,所以服裝在研究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了解到現代的人們對服裝的發展史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歷史,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中國的服裝在歷史上留下的軌跡。 (1) 周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它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它的統治,制定一系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A、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幘」;幘是用來包住頭發的頭巾,不讓它們披散下來。
這個時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長褲、靴子,也傳進外國,這種帥氣的服裝穿著起來,行動的確是方便多了。
B、 女服服飾:
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褕翟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以上兩幅圖分別是周朝時期的男、女服裝。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都有腰帶。腰帶在當時不僅起了綁緊衣服的作用同時也起了一種裝飾的作用。女裝的腰帶是長方形的而且比較寬大,而男裝的腰帶則是一條長方形的帶子綁在腰間,並打上一個簡單的結作為裝飾,同時也沒有女裝腰帶那麼寬大。從領口、袖口等地方可以看出男裝的線條是筆直的從而體現出男子做事說一不二的作風,不屈不撓的性格,而女裝的線條卻是有一定曲度的,從而體現女子的陰柔之美和表現出女子溫柔如水的性格。女裝的衣袖是寬大的,並且下垂,讓人穿起來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從而體現出女子典雅的氣質。由於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主張「女主內男主外」的思想,為了方便男子進行耕作、狩獵等工作,所以當時的男裝設計以方便為主旨,所以男裝沒有什麼裝飾看起來比較簡單,衣袖不像女裝那麼寬大,而是直筒的。 2、秦—大氣古樸秦始王統一中原,這就使秦朝成為歷史上人數最多,領土最廣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贏政在統一六國後,為了讓六國的各種制度有所統一於是他馬上著後推行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例如統一度量衡、刑律條令等各國遺留下的"異"轉化為"同",其中就包括衣冠服飾制。不過,由於秦始皇當政時間太短,服飾制度僅屬初創,尚不及詳盡完備,只在服裝旗幟的顏色上做了統一。但它在中國的服色上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根據五行學,水在季節上屬冬,顏色是黑色,因而秦的服色和旌旗都尚黑色。A、女服服飾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於他減去禮學,對於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以上兩幅是秦朝士兵和婦女的衣著打扮。從以上兩幅圖可以看出秦朝的服裝是在周朝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秦朝的服裝也有它的特點,它有帶有一種粗重的氣息,男裝的線條開始有一定的曲度。男女服裝的袖口有一定的皺折。男女裝的領口都有三重皺折,名為「三重衣」。男子腰系革帶,女子開始在腰間繫上裝飾物,穿拖地長袍。 3、漢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漢高祖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實行修養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深衣制」。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佩、朱履。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A、女服服飾: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後、皇太後之入廟服,皇後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後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現在請大家看一下以下的兩幅漢朝服飾的圖片。大家能看出他們與前面的朝代的服裝有什麼不同呢?漢朝的服裝有著它獨有的濃郁的時代特點。它們都有著精美華麗的紋樣。男女裝的衣袖的形式都與周朝相似但女裝的袖口處較周朝相比更加寬大,這是為了方便女子隨身攜帶物品,但它們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領口很低。在漢朝男裝並沒有腰帶,而女裝的腰帶也沒有前兩朝那麼寬大。從一些出土文物中,常見到漢代陶俑,其中有女奴僕,也有男掃地夫和牧羊人。他們的衣著以長衣覆地不露足為多,服裝寬大,袖子端立或雙手攤開或作握物姿勢,也有的微露雙足。女人一般在頭後挽髻,形象端莊持重,敦厚朴實。這是在當代時裝表演會上有關漢代的服裝展示。可看到漢朝的帽子是寬大並附有遮幕,帽子頂部突起,形成圓錐或圓柱狀。但在這里的漢朝服飾被設計師賦予了濃厚的現代氣息,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與傳統的漢朝服飾有所不同。漢初服飾,與民無禁。西漢雖有天子所服第八詔領的服飾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節氣而為服色之列,如春青、夏赤、秋黃、冬皂。漢代婦女的日常之服,則為上衣下裙。 4、魏晉南北朝——娟秀內含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及「絲綢之路」的開通從而促進了各國之間的來往及交流從而推動了我國服裝的發展。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在這歷史階段中,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雖然保留了漢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風格特徵上,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與當時的藝術品和工藝品的創作思路有密切關系,其風格的同一性比較明顯。A、女服服飾:
皇後謁廟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禮服,也是皇後的嫁服。
入廟佐祭服:為妃、嬪、命婦之祭服。在晉及南朝宋、陳均為皂上皂下。
親蠶服:為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均為青上縹下。
助蠶服:為妃、嬪、命婦助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在晉及南朝陳為縹上縹下。南朝宋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為女性之朝服。
比周禮服:女性官服與男性官服同樣,非常復雜,用色亦多,與前述朝代大不相同。左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裝,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到了這一地區。大量民族服飾文化也影響和同化了北方民族服飾。從左圖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服裝承繼了漢朝的特點領口低,袖口肥大,寬博。與以往相比其寬大程度大大提高。它的腰帶位置很上,在領口下端,而且與袖口一樣都是很寬大的,並有布條墜下。服裝色彩比較多,線條曲折多變。5、隋唐五代——富麗華貴隋唐時期我國在政治、經濟領域都有了快速的發展。從而有了隋唐勝世的出現。再加上國家形勢長時間穩定,因而,人們對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更為關注,這也就是服裝的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前題。到了隋唐,雖然在最隆重的禮儀服裝仍跟上傳統,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卻有了新面貌,鬧到了後代服色制度的另一個傳統。因此這是服飾史上的重要時代。在隋唐時期由於受鄰國朝鮮、越南、日本、波斯傳入文化的影響因此唐代的服飾形成了獨特的開放浪漫風格。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晚年,宮廷中侈糜風氣高漲,楊貴妃的驕奢無度更是駭人聽聞。
隋唐時,一般人是穿白色圓領的長衫,低下階層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婦女還喜歡穿徂領的小袖衣、條紋褲、綉鞋等西域式的服裝,她們的頭上還戴著「冪離」、「帷帽」。隋唐的女裝,以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
A、女服服飾:
(1)大禮服:
褘衣:最隆重的大禮服。
褕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禮服。
(2)常禮服:
青衣:皇後禮見皇帝時穿著的。
朱衣:皇後宴見賓客時穿著的。
鈿釵禮衣花釵禮衣:歸嫁禮服。 唐代的襦裙線條柔和細長,有如行雲流水顯得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當代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唐代的服裝本身品類繁多,善於變化,從外形到裝飾均大膽吸收外來服飾特點,多以中亞、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飾為參考依據,從而充實了唐代的服飾文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富麗堂皇,高貴大方。 以上兩幅分別是隋唐五代的男女服裝。由於隋唐時期國力強大,特別是在唐朝出現了貞觀之制和它長久的統制,使它的服飾制度上承繼歷代制度,下啟後世冠服制度之經道,同其社會一樣,呈現出繁榮景象。而唐人與西北各民族都有所交往,因而唐朝服裝中也有民族特色。在各朝各代中以唐朝的女服最為華麗和高貴。由於在當時,唐朝人以肥為美,因而唐代女子的服飾都是寬大、寬松的。它讓女子看起來有俏麗修長的身材,和給人一種雍容華貴之感。 6、宋朝——典雅清秀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宋代官家服飾普遍十分奢侈,民家著裝也很講究。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間)規定宮內婦女的服色要隨大夫的而變化,還規定庶民百姓不得採用綾縑五色華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時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飾,而且更趨奢華。對於這些規定民間庶民置若罔聞,綾縑錦綉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貴族閨閣們,還別出心裁地設計出許多種裝扮方法,追求出新與別致。不但衣料選擇考究,而且梳妝也很特別,有的梳方額,有的扎發垂肩,有的雲光巧額鬢撐金鳳,貧者還有用剪紙裝飾頭發,身上抹香,足履綉花等。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
A、女服服飾:
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在宋代,朱理學的影響很大,它強調封建的倫理綱常,提倡「存天理欲」。在服飾制度上,表現為十分重視恢復舊有的傳統,推崇古代的禮服;在服飾色彩上,強調本色;設計上,主張不應過分豪華,而應簡朴。宋代各朝皇帝還多次要求服飾「務從簡朴」,「不得奢華」。特別女服要求尤為嚴格,一改唐代婦女服飾袒胸露背的風尚。並在寧宗嘉泰初年,將宮廷中除帝王後妃外,婦女首飾集中放火焚燒,以此警示天下。再如宋代初年婦女的發式承晚唐五代遺風,以高髻為尚,這里大多摻有假發,有的直接用假發編成各種形狀的假髻,用時套在頭上,這就違背了理學關於服飾簡朴的要求。因而在《宋史·輿服志》中說到:「婦人假髻並宜禁斷,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可見,在程朱理學影響下,是十分拘謹和質朴的。從左圖可以看出,宋代的服裝設計給人一中清新秀麗的感覺,服裝線條並沒有什麼曲度,比較平直。衣袖一改以往朝代的寬大,修長的特點,而變成狹小和細短。宋代婦女的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以石榴花的紅色最為奪目。衣裙中多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7、元朝——粗獷、具有地域特色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元代是蒙古人統治的朝代,因此元代的服飾具有它獨有的特色元素。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從以上兩幅圖大家可以看出在當時女子帶的罟罟冠的樣子。在我看來,元代的服飾與當代的蒙古服有相似之處。這種服裝既襲漢制,又推行本族的風格。由於元代的男子善於起馬、射箭、狩獵,因此他們要求他們服飾既方便他們進行以上的活動,所以他們的服裝以設計簡單,色彩相對並沒有那麼的艷麗。而從他們的服飾上也可以看出他們性格上的那種野性與不羈,反映出他們的熱情與灑脫。8、明朝——莊重大方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A、女服服飾:
禮服:
褘衣:為皇後受刪、謁廟、朝會時穿著。
翟衣:為皇後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明朝的服裝多綉以花鳥圖案,仿自唐宋。女子在這種服裝的襯托下顯得秀氣與大方得體,亭亭玉立又不乏羞澀的美感。而在明朝的衣服種類最多,這是因為明朝極端重視樣制與禮儀,和有明顯的等級制度,因此他們對穿著禮儀要求就十分嚴格。在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書《明會典》中有這樣的記載,貴族女裝用料均為"各色紵絲綾羅紗隨用",而平民女服用料則受限制,即便是禮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並且禁止用金綉,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綠色和桃紅色等淺淡的顏色,而禁止使用大紅色、鴉青色和明黃色等濃艷的色彩。明洪武十四年還規定,商賈之家只能用絹布制裝,農家可以使用紬紗和絹布。 明代男裝以方巾圓領為代表形式,儒生所著襕衫與當今舞台上京劇書生的服飾極為相似。其特點是寬袖、皂(黑)色緣邊,青圓領、皂絛軟巾垂帶。疥彬和搬運工則著青布衫褲,青布長手巾,上衣沿寬邊,足著草制的靸鞋。官服是雲緞圓領袍,另有外加雲緞外套的穿法。這種袍長離地一寸,袖長過手,袖椿(指袖身)寬一尺,袖口寬九寸,足著大紅色履為典型式樣。明代較多使用的紐扣,主要用在禮服上,但常服很少使用。明代的衣領大多是對領。以下兩幅分別是明朝的男女服飾圖。 9、清朝——精巧纖細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A、女服服飾:
朝服:皇後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
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清末流行衣袖裡面裝假袖口,少時一、二幅,多時二、三幅。這種裝束,一則為了顯示身份和富有;二則為加強旗裝封閉形式的風格特色。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裝飾布局也追求與旗袍相同,由此整體服飾更增加了華麗的效果,也加強了裝飾的層次感。假袖口一層層連接起來,顯現出窄袖的修長感覺。在以往的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服裝多是袖子寬大裙尾拖地,讓人感到瀟灑富麗,纖細柔弱,與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清朝服飾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看起來端莊大方,別具風格,與以往的飄逸柔順形成對比。乾隆以後,由於通商口岸開始有了商品的交流,使得新材料新花樣慢慢出現,兩廣和蘇杭一帶成為"時式新裝"的發源地;道光之後花樣愈出愈新,但是新時的服裝式樣雖多,卻只能在貴族之間流行,平民不能隨意模仿。在清朝,我國與外國的交往密切,因而我國的清朝服飾更是為外國所稱贊。 在清朝,衣服上的花紋及圖案的製作是十分精巧與細致的。特別體現在貴族服飾上。而在此時,人們開始在腰間佩帶飾物,例如:在衣襟前掛有金或銀制的裝飾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鑷子等。有的還掛有梅檀一類的裝有香料的小香囊,有玉墜,也有的系著內裝香脂粉的綢緞或緙絲製成的小鏡袋。 左圖為清朝時期,女子佩在腰間的飾物。 圖片找不到 不好意思
10. 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的衣服根據朝代不同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西漢:曲裾深衣、襦裙
東漢: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為高腰襦裙,交領襦裙,對襟襦裙)
宋代:背子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