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公共場合嘔吐有處理規定嗎
以天津為例
《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在公共場所嚴禁隨地吐痰、吐口香糖,嚴禁隨處便溺或者亂倒糞便,嚴禁亂扔煙蒂、紙屑、瓜果皮核以及其他各類廢棄物。違反規定的,由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責令即時清除;拒不清除的,處50元罰款。如市民發現嚴重破壞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的行為,可向城市管理部門舉報,舉報電話:27026222。本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將按照規定加大對隨地吐痰和亂扔雜物等不文明行為的監管力度,目前在本市各個繁華地區和重點地區,設立了崗勤點位,執法人員對市民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教育、勸阻和責令清除,並依法對拒不清除污跡的行為人予以50元的處罰,以督促市民文明守法
安排其他人士遠離被嘔吐物/糞便污染的地方。
在整個清理嘔吐物的過程中,處理人員須戴上手套及口罩。
如果嘔吐和腹瀉發生的附近范圍有未覆蓋好的食物,應丟棄所有食物。
清理弄臟的床單和衣服前應先將固體污穢物移除,接著浸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內30分鍾,然後才清洗。若未能實時浸洗,便應把它們放在密封的袋內,並盡快處理。
用即棄抹布由外至內抹去嘔吐物/溢出糞便,及後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清洗及消毒受染污的地方表面及附近廣泛地方(作為一個概略的指引,最好消毒從嘔吐物/糞便溢出邊緣起2米內的范圍),尤其是經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手,扶手等。
7.讓漂白水在染污的地方表面停留約15至30分鍾,令病毒變成不活躍,然後再以清水清洗,並讓表面自然風干。
8. 切勿以日常用拖把、抹布、掃把清理嘔吐物。
8. 完成消毒後,必須把清潔用具浸泡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30分鍾,然後徹底沖洗才可再次使用。
10. 所有清理工作完畢後,必須徹底洗手
B. 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是否正確
醫務人員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表現
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
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征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
3、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二、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在開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診療活動時要做好職業防護工作,應當按照標准防護和加強防護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採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和接觸隔離。
1、個人防護用品通用准則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感染風險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防護面屏),穿隔離衣。
(3)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
(4)當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使用後仔細棄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資源有限無法獲得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則使用可再利用的裝備(如布料的隔離衣或防護服),每次用完後正確消毒。在摘脫及拋棄任何個人防護用品後,總是立即執行手衛生措施。
2、個人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個人防護用品應該包括保護軀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裝置。
(1)一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預檢分診處和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從事一般性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患者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區患者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鞋套。
(3)三級防護:適用於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區為患者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衛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患者前。
b.清潔、無菌操作前,包括進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體液風險後,包括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d.接觸患者後。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包括接觸患者周圍的醫療相關器械、用具等物體表面後。
(2)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或可能接觸艱難梭菌、腸道病毒等對速干手消毒劑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時應洗手。
(3)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4)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後。
洗手方法: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規定的「六步洗手法」執行。
手消毒劑:首選速干手消毒劑,過敏人群可選用其他手消毒劑;針對某些對乙醇不敏感的腸道病毒感染時,應選擇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劑,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項: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摘手套後應進行手衛生。
4、面部防護
進行有可能造成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飛濺或噴出的操作時,應佩戴面部防護裝置,包括外科口罩和護眼裝置(面罩,護目鏡),以保護眼結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打噴嚏)的患者近距離接觸時,可能會有分泌物噴出,應佩戴護眼裝置。注意普通的眼鏡不能用於防止液體濺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護。
5、安全注射與防針被刺
操作結束後處理針頭、手術刀和其他銳器或設備時防止被刺傷或者劃傷,銳器放置在硬質材料的銳器盒中,容器應放置在靠近操作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
C. 保潔注意事項
家庭保潔即是日常生活中對家庭衛生情況和環境的定期保養及維護,許多人都有過家庭保潔的經驗,這個話題對於大家來說也不會陌生。其實家庭保潔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則可能既費力又傷害了傢具電器。那麼家庭保潔中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塑膠地板
地板是日常清潔中最難拿捏的清潔部位,比如實木地板、塑膠地板等。拿塑
膠地板舉例來說,塑膠地板是不能用水直接拖洗的,直接用水沾著清潔劑洗刷塑膠地板會使地板產生化學反應,可能造成翹起或者脫膠的現象。
二、 真皮沙發
真皮沙發價格昂貴,保養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在清潔真皮沙發的過程中要
注意嚴禁使用太熱的水擦拭真皮部分,因為高溫會使真皮起皺或變形,因此一般可以用潮濕的抹布輕輕抹拭。如果有污漬,可以沾些清潔劑。
三、 鍋具清理
鍋具使用完後要將正反面都洗干凈,並且注意鍋底一定要乾燥。因為鍋底常
常會沾到一些湯汁、洗潔精,因此如果洗不幹凈鍋底,這些殘渣就會一直積累在鍋底,最終導致鍋越來越重,這時想要擦洗就不容易了。
四、 藤編傢具
藤編的傢具環保自然,受人喜愛,但如果使用普通的洗滌劑清洗藤編傢具則
會對其造成損害,最好使用淡鹽水進行清洗,淡鹽水不僅能起到清潔的作用還對藤編傢具有一定的保養功效。藤編傢具上的灰塵可以先用軟刷輕輕刷掉。此外,白色的藤椅可以和白醋中和,達到防止變色的效果。
以上就是家庭保潔的一些注意事項。在進行家庭保潔時最好遵循由上至下、由里到外的工作程序,這是保潔的最佳路線。
D. 我們要考試,幼兒在幼兒園嘔吐了,保育員要怎麼處理嘔吐物的程序
處理嘔吐物的話,首先呢需要把嘔吐物給擦乾凈,而且一定要及時的開窗通氣,最後呢,要用消毒水進行一下消毒。
保育員要輕拍幼兒的後備以防他。窒息卡住,還有就是及時清理污物。如果不能確定是否含有諾如病毒嘔吐物,最好也按照這個方式處理。
安排其他人士遠離被嘔吐物/糞便污染的地方。在整個清理嘔吐物的過程中,處理人員須戴上手套及口罩。
如果嘔吐和腹瀉發生的附近范圍有未覆蓋好的食物,應丟棄所有食物。清理弄臟的床單和衣服前應先將固體污穢物移除。
E. 處理有機溶劑時應當佩戴什麼手套
佩戴耐溶劑手套 可以有效的防止液體接觸皮膚 如果長時間的話接觸的話建議更換
F. 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哪種手套
患者的血液體液。體液分泌物。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物品應該用一次性的橡膠手套。因為這種手套密封性好。防感染,防細菌的。
G. 幼兒嘔吐物的處理步驟
最近聚餐活動多,不少人稍不注意就「中招」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出現嘔吐、腹瀉。嘔吐物大家會怎麼處理?拿抹布、紙巾擦乾凈?
NO!這樣的處理方法是不行的,因為嘔吐物處理不當會造成其他人員感染的。正確的方法看這里!
諾如病毒是什麼
諾如病毒屬於腸道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任何食物未經過煮熟或處理都有可能被諾如病毒污染。
感染後的症狀
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部分病人還會出現低熱、頭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關於諾如病毒的熱點問答
一
感染諾如病毒後,什麼情況下必須去醫院?
若病人出現以下脫水症狀必須及時看醫生:
※煩躁;
※哭時眼淚減少;
※眼眶凹陷;
※口唇和皮膚乾燥;
※小便減少。
二
孩子感染諾如病毒怎麼辦?
孩子感染諾如病毒後,若沒有出現脫水症狀,精神、食慾還好,可以到醫院口服補液鹽治療。若症狀嚴重應及時輸液治療。
三
成年人感染諾如病毒怎麼辦?
大人感染諾如病毒一般靠自身免疫力就可痊癒。患病過程中宜清淡飲食多喝水。若症狀較重,務必及時到醫院看病。
四
有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的疫苗嗎?
目前尚沒有預防針打,但是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研製疫苗。
五
感染諾如病毒後,嘔吐物應該如何處理?
在清理之前,要先讓抵抗力弱的人群遠離嘔吐物污染區,而清理人員則需要戴好衛生帽、口罩、手套,穿好工作服以及鞋套,對作業區進行警戒並開窗通風。
H. 幼兒園嘔吐物如何處理
1.應該讓周圍的幼兒快速撤離被嘔吐物污染的區域,嘔吐幼兒由老師帶到隔離室並告知保健醫。
2. 保育員進行醫學防護:如先戴好衛生帽、口罩、手套、穿好工作服以及鞋套。但在幼兒園的緊急情況下保育員第一時間帶好口罩和手套。
3.用面巾紙遮蓋嘔吐物,然後用班內當日已配置好的含氯消毒液對嘔吐物進行噴灑。
4.保健醫取含氯消毒原液到嘔吐班級,保育員在用嘔吐物上倒上施康消毒原液。(一般葯物濃度有效氯含量不低於5000毫克每升(1:10的施康消毒液,1升水放100毫升施康消毒液。)用於嘔吐物處理)如現場配置:需用量杯量取水,並倒入帶刻度的水桶中,用冷水配置 現配現用。
5.進行警戒並開窗通風。
6.用消毒液(不低於1:10的施康消毒液,或原液)沾濕護理墊或抹布,用護理墊或抹布將嘔吐物完全包裹後包在抹布內面,然後把抹布和嘔吐物一起放進黃色垃圾袋中。
7.嘔吐物處理後,對環境進行消毒:
(1)地板消毒:把消毒液倒入地拖專用桶(有效氯含量不低於1000毫克每升,施康消毒液1:50, 1升水放20毫升施康消毒液。)使地拖完全吸取消毒液並稍作擰干,然後橫向拖洗污染區域不重復拖洗同一個位置,葯液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再次拖洗。
(2)桌面消毒 用沾有消毒液的抹布橫向擦拭桌面。葯液作用30分鍾後再沾清水擦拭。
(3)擦拭消毒門面時 要注意擦拭兒童常接觸的低位門面。重點擦拭門把手。葯液作用30分鍾後再沾清水擦拭。
(4)周圍看上去清潔的物品也可以用沾有消毒液的抹布橫向擦拭桌面,作用時間為30分鍾。
8.對環境消毒後的抹布和拖把的處理
(1)用於環境消毒後的抹布,要用消毒水浸泡消毒30分鍾。
(2)使用後的地把,同樣需要用消毒水浸泡消毒30分鍾。並且還要擦拭地拖桶把手和桶的周圍。
(3)清潔用品消毒30分鍾後。均用清水沖洗晾乾即可。
9.對防護用品的處理:
作業完畢後,個人防護用品應當用含有效氯1000毫克每升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應作廢棄物丟棄。非一次性防護用品在徹底消毒後可重復使用。
10.所以工作完成後,需要關注的點
完成工作後。使用七步洗手法立即清洗雙手。
消毒工作結束後,對參與消毒工作的工作人員。開展為期三天的個人健康監護。期間一旦出現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做好個人隔離。
I. 室外保潔注意安全事項
保潔員安全注意事項1.推垃圾車過馬路時千萬注意往來車輛。2.在樓道內要防止盜賊對保潔員造成人身傷害,發現可疑人員進入小區或樓道,注意避讓並及時匯報。3.春節期間注意煙花炮竹傷人。4.不能在樓道里吸煙,禁止隨意扔煙頭,避免引起火災。5.冬天路滑,上下班時注意安全。6.不得擅自離崗,有事必須請假,要讓領導知道去向。7.踩在凳子上工作時,要踩凳子中央,小心摔傷。8.生病時要請假調休。9.擦窗戶、擦緩台時小心踩滑。10.使用各種保潔工具時避免磕碰、壓手。11.保潔工具存放屋保持干凈整潔,切忌雜務無章。12.下班後檢查是否鎖好,防止工具丟失
J.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清潔嘔吐工作
要想做好個人防護清潔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第二、增強體質、免疫力,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每天開窗通風次數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第三、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並且關注症狀
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診。
第四、洗手在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第五、正確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①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②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③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於手心相互相互搓各洗搓五下);
⑤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
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各搓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