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張愛玲旗袍顏色

張愛玲旗袍顏色

發布時間:2021-10-01 16:20:13

『壹』 張愛玲死的時候,為什麼會選擇穿一身紅色旗袍

張愛玲死的時候,選擇穿一身紅色旗袍是因為她這一生最喜歡的衣服是旗袍,而紅色旗袍代表了她絢麗而又不幸的一生。張愛玲是我國的著名小說家,在她筆下的小說里旗袍的出場率是非常高的,每個女主人公的旗袍都代表了不同的風格和性格。

張愛玲不僅是文壇巨星,她更是一個時尚弄潮兒,二十年代四十世紀時的上海最流行的服飾便是旗袍,走在街上隨處可以看到穿著旗袍的女子,穿著旗袍的女子無一不是性感的,而張愛玲便也是旗袍大軍中的一人,她非常喜歡旗袍。


1942年,香港淪陷,張愛玲退學與好友回到上海,報考上海聖約翰大學但是並未錄取,於是並開啟了她的文學之路。在繁華的上海,旗袍是時尚界的寵兒,作為時尚弄潮兒的張愛玲的標配便是旗袍加上精緻的頭發再穿上一雙美麗的高跟鞋。張愛玲喜歡旗袍不僅僅是在外面買,更是自己設計再讓旗袍師傅加工做,她為春秋季設計低領、束腰帶的“旗袍裙”,為夏季設計無領、短袖、至膝蓋的“涼快旗袍”。張愛玲曾經言到:就是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1995年的某天,張愛玲穿著自己最愛的旗袍在家裡過完了她有才華卻又不幸的一生。

『貳』 張愛玲為什麼喜歡穿旗袍

張愛玲小的時候就很臭美,很喜歡穿衣打扮。她有一篇文章就寫了她對穿的看法,穿旗袍那是女性的一種美。

『叄』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請解釋一下。

意思是:

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裡面早已破不堪言。也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原文節選:

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我的兩年計劃是一個失敗的試驗。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親的沉痛警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風笛),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 出手摘樹頂的綠葉。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出處:出自現代作家張愛玲的《天才夢》。

張愛玲在天才夢的最後,寫道: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也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這句話成了所有張迷的經典台詞,朗朗上口。卻也預示了張愛玲本人困頓掙扎的一生。

有人說,張愛玲在《天才夢》一文中,展現了極度成熟的漢語造詣,並且清楚展現了她獨特的文字和語言風格。

(3)張愛玲旗袍顏色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散文《天才夢》行世。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

她的小說無論是選材、立意,還是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語言技巧無不顯現出個人的特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說無論是超越雅俗,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

因此她的小說不能歸於任何一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肆』 張愛玲旗袍格言

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一種袖珍戲劇。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張愛玲非常喜愛旗袍,她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織錦緞絲旗袍,傳統且略顯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她穿旗袍的形象已深深地烙印在傾慕者的記憶里。

她親自為自己設計衣服,在讀書時,就把所得的獎學金,自選衣料設計服裝,連弟弟張子靜問她是不是香港最新樣子,她笑道:「我還嫌這樣子不夠特別呢!」

對於旗袍,張愛玲偏愛鮮明的對照,承重的黑與輕盈的白,清冷與明麗,簡約的現代線條與傳統花紋。

她還獨創了很多穿法,譬如說在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在旗袍外穿上清裝大襖,引領了一時潮流。

張愛玲喜歡把刺目鮮艷的「花朵」穿上身,她留在世上最出名的那張照片:寒得沁人的深秋,張愛玲穿著無袖旗袍,袖緣還往裡裁減得很深,從這邊的肩胛骨可以看到那邊的肩胛骨,張愛玲把瘦削的旗袍穿到了刻薄。

老照片中的張愛玲,雙手叉腰,頭顱高昂。

眉眼和唇角都極力上揚,含著笑意。雖非十全十美的相貌,卻是傾城之姿。她身形修長,線條流暢如畫,從頸脖到腰身順勢而下,勾勒出一個薄而長的倩影。

身體被包裹在旗袍中,清瘦得幾乎不見,如一縷似有還無的詩魂。

『伍』 張愛玲給你感覺是什麼顏色的(急!)

藍紫加淡粉色~
因為她曾經穿著那樣的旗袍
印象很深~

若說單個的話
紫色

『陸』 張愛玲明明是精緻的才女,為何她的旗袍上爬滿了「虱子」

因為她的才華給她帶來了厄運。我們都知道張愛玲是我國近代非常美麗的一個女作家,她寫了很多關於愛情的作品,正是因為她這些非常經典的作品,也讓我們感覺到張愛玲寫的東西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覺得張愛玲的人生肯定和她寫的詩是有一定關系的,我也覺得正是因為她的才華她才帶來了他現在的厄運。

如果不是有了他的才華,我覺得也不會有什麼關於愛情的故事,也不會有自己悲慘的命運,就是因為他的才華才帶來他的惡怨,所以我覺得如果他能夠重新選擇的話,我寧願願意他選擇幸福也不要選擇才華,不要讓自己厄運纏身,這樣對自己來說也不是什麼好結果。

『柒』 張愛玲的旗袍上,為何會爬滿虱子

張愛玲的旗袍上並不是真的爬滿虱子,而是到了晚年的張愛玲,在精神上方面出現了問題,甚至出現了幻覺,覺得她的旗袍上都是虱子。這和張愛玲以前寫過的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席華麗的袍,裡面爬滿了虱子”,簡直就是一種現實的諷刺。也許寫出了那些驚艷於世的作品,其精神世界也是非常豐富的。

其實張愛玲的童年生活也不是很開心的,父母離婚,一生漂泊無歸。到年老時,一直想要逃離,在美國也沒有什麼親人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愛玲的精神也一天不如一天,最後竟得了臆想症,總是覺得自己衣服上爬滿了虱子。甚至還作出了驚人的舉動,逃到沙漠中,覺得到那裡,就沒有虱子困擾了。

『捌』 旗袍非常少女感,什麼年齡階段更適合穿旗袍

說到旗袍,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東方女性,因為只有東方女人才能把旗袍穿出它的韻味。在民國時期,張愛玲還把旗袍比作女人的第二張臉,所以說旗袍對於女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其實旗袍是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去穿搭,只要我們學會了穿搭,我們就能夠駕馭旗袍。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旗袍的穿搭,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以上就是一些旗袍穿搭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只要我們學會了穿搭,我們就會顯得時尚,而且還會顯得有少女感。

『玖』 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

PDF版的發到你郵箱里了
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
趙琴玉
[摘要] 「衣服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生的一種袖珍戲劇」 (張愛玲語),於是,她將各
種色彩斑斕、款式多變的服飾展示,這成為作者和小說人物身份、心理、性格與命運的外化,
成為詮釋人物存在的方式,也使她的小說風味迥異,絢麗多姿。
[關鍵詞] 張愛玲;服飾;人物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對人物服飾的描寫是豐富
而極細致的。她曾說過:衣服是一種語言,是表達
人生的一種袖珍戲劇。張愛鈴這種對服飾的敏感貫
穿在小說創作審美和存在哲學中。 「生命是一襲華
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用服飾對生命作了
這樣的隱喻或詮釋。
張愛玲對衣服的敏感和妥帖表述的天賦,說明
她是一個喜愛表現、也擅長表現的女子。她論起顏
色、服飾、公寓、街景、影戲這些女人氣十足的話
題,皆津津有味。巴黎的時裝、倫敦的禮服與長袍
馬褂混雜相陳,而她經常的穿著則是色澤淡雅的絲
質碎花旗袍,自己設計時裝,穿上自己製作的藝術品
款款過市;也許是明朝的袍,配著時興的歐式小帽,
在現在可以看到的她當年的照片中,你可以不費力
的找到各種各樣的姿態,英式的、法式的⋯⋯。她獨
特的審美注視至今都令人驚奇。從《更衣記》中,
清清楚楚的介紹滿青乃至民國服飾文化的發展歷
程,到《童言無忌》的《穿》中道出自己對「穿」
的理想,對「穿」的詮釋, 「我只知道坐在第一排
看武打,欣賞那青羅戰袍,飄開來,露出紅里子,
玉色褲管里露出玫瑰紫里子⋯⋯」 「再沒心肝的女
子,提起去年那件錦緞長袍,還是含情脈脈的」。
內衣於女人也『是一樣,不只是對身材的呵護與保
養,那些嬌嫩的顏色,動人的款式,總像一隻手在
伸向你,把你的心攪得亂亂的。把內衣穿得細致而
妥貼的女子是值得去愛的,紛繁的生活總有許多不
如意的地方,但是在心中保留一份浪漫情致的女子
卻可以永葆青春」, 「我既不是美女,義沒有什麼
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別人的注意?」
文字的聰慧孕育了她直覺的敏感,她將自己的
「活色生香」與傳統的東方文化完美的結合起來,不
流俗,不噱頭,既有感性的叛逆,又有希望被用一種
「挑剔」的優雅,雕塑出一個個性十足,引領潮流的
張愛玲,展現著她的叛逆、優雅、落寞與歡容。
什麼是所謂女性品質?作為男人的西
美爾認為,女性「更傾向於獻身日常要
求,更關注純粹個人的生活。」 人的生命
本質上是一個獻身的過程,女人的獻身不
像男人那樣指向某種純粹客觀的東西或抽
象性的觀念, 而總是指向生命的具體
性—— 「一種時間性的、似乎一點一滴的
東西」。女人的生命直覺就在生命本身當
下的流動中,而不是像男性的生命直覺那
樣置身這種流動之外。西美爾對男性品質
下了這樣的判詞: 男性追求的不是生命整
體,而是生命的栽體,不是靈魂本身,而
是靈魂的功能,不是存在本身,而是存在
的方式— — 結論是:女人比男人更接近存
在:從人的純粹性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是
人。「女人與男人因而是完全不同的。就自
己是女人這一點對女人來說, 比起自己是
男人這一點對男人來說,更具本質性」。 】
張愛玲對服裝的喜歡和豐富而極細致描述來自
她女性特質下的女性視角,她不是從社會地位上,
而是從女人內含的悲劇性質上去說明,文字一寸一
寸都是女性的感覺。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 「衣裳常常顯示人品,」
又有一句: 「如果我們沉默不語,我們的衣裳與體
態也會泄露我們過去的經歷。」麥克盧漢在他的代
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服裝一章中闡述
道:作為從古到今的26種媒介之一,服裝以最直
觀的方式傳達著關於一個人的所處的時代,他所屬
的民族,以及他的性別、社會地位、財產、教養等
等的信息。
張愛玲將各種色彩斑斕、款式多變的服飾展
示,對於服飾她在乎的應該是服飾的本體特性,它
成為作者和小說人物身份、心理、性格與命運的外
化,成為詮釋人物存在的方式,這使她的小說絢麗
多姿,風味迥異,也正是這點為她作品中運用人物
服飾,在修飾人物,充當人類遮羞布的同時,又賦
予新的生命,新的用途。
(一)展示身份、渲染氛圍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一篇《更衣記》不僅追溯
了旗袍的演變,更賦予其時代變遷、心理變異的脈
動。她相信當人無力改變大時代的動盪時,只能縝
密地去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各人住在各人的衣
服里,各自打理。
《紅玫瑰和白玫瑰》中振保無意撞見煙鸝在浴
室: 「她提著褲子,彎著腰,正要站起身,頭發從
臉上直披下來,已經換了白地小花的睡衣,短衫摟
的高高的,一半壓在頜下,睡褲臃腫的堆在腳面
上,中間露出長長一截白蠶似的身軀。」污穢的畫
面讓人不由生出厭惡之感,尷尬的氣氛在她與振保
之間急劇的升騰,她與裁縫的那段大家心知肚明的
尷尬,更是諷刺的有力的爆炸開來。夫妻間的欺
騙、骯臟、虛偽在那一瞬間被赤裸裸的暴露出來,
而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卻正是這個單調無味的女
人。她的出場便籠罩著籠統的白,而後來連這少女
的白也變成了婦人的呆板、僵硬和空洞, 「床前明
月光」變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
又如王嬌蕊。穿「一套睡衣,是南洋華僑家常
穿的紗籠布制的襖褲,那紗籠布上印的花,黑壓壓
的也不知是龍蛇還是草木,牽絲攀藤,烏金裡面綻
出綠」復雜的印花,滋長了嬌蕊和振保之間暖昧不明
的氣氛,印證了嬌蕊對振保全新的、異於對待其他所
有男人的牽絲攀藤的用心的感情,這是猶如海底撈
針水蒸氣一般的用肉眼所看不清的和無法明白的、:
《金鎖記》曹七巧用黃金的斧無情的劈砍兒女
的幸福,對童世舫大擺鴻門宴之時,她的服飾便透
露了一種駭人的氣氛。「她穿一件青灰團龍宮織段
袍,雙手捧著大紅熱水袋」,封建遺留的「青灰團
龍宮織段袍」與現代文明產物紅色熱水袋處於同一
平面,無疑是一對尖銳的矛盾。強烈的不調和的對
比在空氣中彌漫出緊張、騷動、不安的氣氛。生活
的空氣因孟煙鸝而凝滯、蒼白,又因曹七巧而慌
亂、緊張。
從服飾以及最初形態出現在人類生活中之時,
到後來出現的錦帽貂裘,布衣之別,服飾總是理所當
然的承擔了一種功用:表明人物的年齡,身份,地位。
在張的小說中,服飾依然承擔起這種職責和義務,為
小說中的服飾文化體系夯實了堅實的地基。
《傾城之戀》中,范柳原說「難得碰見像你這樣
的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省親之夜,單憑跳舞就攪
了七妹寶絡的局。那天,她穿的是「床架上掛著她脫
下來的月白蟬翼紗旗袍。他一歪身坐在地上⋯⋯」,
「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無論是穿什麼,都是逼
上粱山,被置於一個哪裡」 「有點不對」 的戲台
上。拿白流蘇陪同七小姐去相親時穿的月白蟬翼紗
旗袍而言,月白色透露的是內心的寧靜和明晰,蟬
翼紗的面料流瀉出的是內心的輕松感,她已無所謂
家人的職責和嘲諷,她有的是得勝後的從容和冷
靜。輕靈的飛紗中飄逸的是她對范柳原的若有似無
的飄渺的情感,是一種連她自己也不理解的神秘莫
測、飄忽游移的心思。
人們為了渲染某種氣氛,通常運用大量的色塊
或通過環境描寫等手段,卻很少象張愛玲一樣藉助
服飾渲染一些特殊的氛圍。
(二)刻畫人物性格、心理
典型人物是優秀小說的感性底子,而不同的作
家打磨人物也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張塑
造人物的獨特趨向和細致手筆尤其不容忽視。她在
小說中塑造人物、完善人物性格使,以服飾現性
格,雖有信手拈來之態,然興味深遠,蘊涵豐富,
各色人物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穿,流連於服飾五
彩斑斕的流光中,演繹著他們平凡的生活。
從古時的訓語「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到今天的時裝業的逐漸與國際潮流接軌,人們知道
了依時、依地、依情來配置適合的服飾,而張愛玲
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已經在他的小說中向我們展示
了一種豐富的服飾心理。
在曹七巧這個特殊女性身上,服飾心理描寫更
為精妙在《金鎖記》中作者寫道「只看見發結上
插的風涼針,針頭上的一粒鑽石的光,閃閃摯動
著,發 的心裡扎著一小截粉紅絲線的火閻里。那
風涼針上的鑽石,正像七巧的心中凝固的淚珠,那
一小截粉紅絲線無疑是她作為一個正常內心對人性
之愛熱情的追求,冰冷的鑽石閃閃摯動的光,是一
個悲哀女性辛酸的淚光。於是,她在不幸的生活中
將希望都寄託在小叔子姜季澤的身上。在她寡居後
聽姜季澤來訪時,特地繫上一條玄色鐵線紗裙」。
這一細節中包藏著的是他的期待和沖動。
《紅玫瑰和白玫瑰》中, 「她(艾許太太)是
高高的,駝駝的,穿的也是相當考究的花洋紗,卻剪
的拖一片、掛一片,有點象老叫花子,小雞蛋殼青呢
帽上插著雙飛燕翅,珠頭帽針,帽子底下鑲著一圈灰
色的鬈發,非常像假發,眼珠也像是淡藍瓷的假眼
珠。」如此的奇裝異服,不過是她想極力的證明自己
不同於中國人的身份,維護她那個雜種家庭的「尊
嚴」,然而,她這種過度誇張的裝束卻反而使服飾辯
白變的可笑,自暴追求英國身份的虛榮心。
寫驕蕊「穿著暗紫藍喬其紗旗袍,隱隱露出胸
口掛著的一顆冷燕的金雞心」 「一動也不動像一顆
藍寶石,只讓夢幻的燈光在寶石深處引起波動的光
和影」。暗紫藍的旗袍莊重中有憂郁、冰冷中含誘
惑.喬其紗則以其飄逸的質地道出了女性柔美的本
質,透過這種帶朦朧感的面料,人們可以窺見她內
心的飄忽虛浮的情感世界。而那顆冰冷的「金雞
心」是靜靜地驕傲的散發著她高貴和不容忽視的
「冰美人」 的魅力。
《封鎖》中「她穿著一件白洋紗旗袍,滾一道
窄窄的花邊——深藍與白,很有點質朴的味道。她
攜著一把百格子小遮陽傘。頭發梳成千篇一律的式
樣,惟恐喚起公眾的注意。」這是呂宗楨在電車上
見到的吳翠遠。藍和白,肅靜的色彩,讓人感覺到
天使般的純潔。確實,在家裡,她是個好女兒,在
趙琴玉: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口 153
學校是個好學生。大學畢業在母校擔任英文助教,
然而,也正是這天使的顏色使她的思想停留在書本
上,使她在安詳的挑戰中不自覺的傾向與幻想,他
的服飾和她的思想是再切合不過了。
《等》中的童太太「薄薄的黑發梳了個,年青
的時候想必是端麗的圓臉,現在胖了,顯得膿包,
全仗腦後的「一點紅」 的紅寶簪子,兩耳綠豆大的
翡翠耳墜,與嘴裡的兩顆金牙,把她的一個人四面
支柱起來,有了著落」。紅金綠玉將「灰呢村衫袍
的端莊、穩重感一掃而盡,乘下的是她爆發戶的虛
榮,掩飾著他被棄的怨婦情懷,寒酸和荒涼以及她
骨子裡的惡俗之氣。
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經歷和體驗而形成不同的審
美情趣,導致他們在服飾上的品味迥異.因而往往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反觀其地位乃至品位。
(三)暗示人物靈魂與命運
服飾是一種奇炫的東西,經人類幾千奶奶的歷
史長河淘洗並不斷發展,服飾本體不僅是幾千年的
文化沉澱,而且包含著人們的審美意識在趨於完善
的歷程中對服飾的理解幾服飾的人性化,因而,猶
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對於
服飾,人們也各執一詞。
《紅玫瑰和白玫瑰》里「她穿著一件異地長袍,
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粘著什麼就染綠了。她略
略移動了一步,彷彿她剛才所佔有的空氣上便留著
個綠跡子。衣服似乎做的太小了,兩邊進開了一寸
半的裂縫,用綠緞子十字交叉一路綠了起來,露出
裡面的深粉紅的裙」。這是描寫紅玫瑰王嬌蕊的一
段,過分刺H艮的綠紅色調是紅玫瑰的典型色彩,工
嬌蕊是朵艷麗的交際花,後來成了王太太,已經是
別人的妻子,卻仍與舊情人保持著不同尋常的關
系,並且還不斷的挑逗佟振葆。她這種諳於男女周
旋的性格特徵沖作者對其衣著的色彩描寫中看出
來。作者通過把視覺、味覺、觸覺糅合在一起,使
視覺效果達到了最佳,通過服飾的色彩就已經初步
展示了人物的靈魂。
《沉香屑 第一香爐》里的梁太太「一個嬌小
格致的西裝少婦跨出車來,一身黑,黑草帽檐下垂下
綠色的面網,一亮一暗,亮的時候像一顆欲墜未墜的
淚珠,暗的時候更像一粒清痣。那面網足有兩三碼
長,像圍巾似的兜在肩上,飄飄浮浮。」梁太太的出
場,以黑色昭告天下,又像時髦,有似喪失的裝扮以
及那欲墜未墜的淚珠。這一切都暗示了她本身的不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154
幸,在她的身上充滿了在古來腐朽的文化,物慾,情
欲壓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變態。
《十八春》曼潞, 「卻有一個少女朝外坐著,
穿著件淡灰色的舊洋皮大衣」, 「她在戶內也圍著
一條紅藍格子的小圍巾,襯著深藍布罩袍,倒像個
高小女生的打扮。藍布罩袍已經洗得絨兜兜地泛了
白,那顏色倒有一種溫雅的感覺,像有一種線裝書
的暗藍色封面。」「穿著一件蘋果綠軟長旗袍,倒有
八成新,只是腰際有一個黑隱隱的手印,那是跳舞的
時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衣裳上忽然現出這樣一個
黑隱隱的手印,看上去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
「曼潞瘦得整個的人都縮小了,但是衣服一層層得
穿得非常臃腫,倒反而顯得胖大⋯⋯ 」從幾個時段
的服飾,可以看到她的變化。
在《金》中張愛玲對七巧性格的塑造始於小說
的開始,即通過對服飾性格的打造人物輪廓, 「她
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只銅釘在門上——玻璃
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蝴蝶用犧牲自己
圓了一個美麗的夢,永遠留下了當年的韶華;黃金的
枷鎖將七巧牢牢扣住,把她拋在金錢的慾望中苦苦
掙扎,在肉體的慾望中迷惘。等到青春和自我迷失在
姜家的大宅後,她卻依舊不知道能不能在上帝的伊
甸園中圓她那個飄灑著金色浮光而又凄愴的夢。此
外,對七巧的反復雕琢,除了完成其自身的服飾性格
化之外,還援引了他人的服飾加以補綴。如寫她為長
安裹腳,重拾棄之已久的裹腳布,完全是由對一個男
人的溫柔回憶而引起的神經質的突發興致,是自私
而無情地對女兒健康身心的摧殘,將女兒推人一個
充滿陳腐之氣的世界中。然而,可笑又可氣的是,巨
大代價的付出卻只為滿足她自己極端的專橫和變態
的私心。她的願望不過是企圖通過束縛長安的身體
來禁錮女兒年輕而美好的心靈和幸福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七巧的殘酷和變態並非生而有
之,她的性格始終是變化著的,通過她的「翠玉、
鐲子」可見一斑。年輕時翠玉鐲子里的是一條滾圓
的手臂,有著青春的朝氣,健康的活力,年老時,
翠玉鐲子里的是一條乾巴巴的裹著一層毫無彈性的
皮膚的手臂, 「可以一直將鐲子到腋下」,這是七
巧青春的消逝所伴隨的生命力和人性的弱化,是飽
受煎熬的生命迷失自我、迷失本性後遺留的殘渣,
是一個殘酷破壞兒女幸福的自私、瘋狂、變態的母
口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親,是因一生算計和提防以至熬干血肉的乾涸的幽
靈,是來自人間地獄的罪惡的死魂靈。
張愛玲曾在《穿》中說張恨水「喜歡一個女人
清清爽爽穿件藍布罩衫,於罩衫下微微露出紅綢旗
袍,天真老實之中帶點誘惑性」,在對王嬌蕊服飾的
描寫中便有這樣的痕跡:「她穿著一件一地長袍.是
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什麼就染綠了⋯⋯似乎
做的太小了,兩邊進開一寸半的裂縫,用綠緞帶十字
交叉一路路了起來,露出裡面深粉色的襯裙。」顯
然,這是受了張恨水的影響。紅綠對照有一種可喜的
滲透力、感染力,蘊涵著活潑的、生命律動的意味,衍
射出「紅玫瑰」的鮮辣、活潑的個性色彩,而分紅色
的襯裙則猶如激情背後的溫柔,體貼、細膩而嫵媚,
是深鎖於記憶中的一段粉紅的回憶。
當然,服飾是一片施展個性的天地,不管是表
現人物的身份、年齡地位或表現人物的心情,心理還
是渲染氣氛,張愛玲給我們留下了最終的還是那一
個個鮮活的人物,因為一篇小說常常是必須建立在
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的基礎上的。在這,張既施展了
她的個性,也將這個性構建於小說的整體框架中,或
許著就是她作為一個作家衰隋與服飾文化的原因之
一吧。張對服裝的精益求精與精巧的文字之間多少
有些重疊。彷彿在構築一座文字之塔的同時,也在為
自己變質一件衣裳,匯成了她古典與現代的交融。
有評論指出: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生活經歷
和思想經歷都能映在畫面上,僅此一點,他的人格
就會凹凸出來,而且清晰明朗,他的狀態就是一種
精神。用衣服來演示女性的生命,展示的是各色人
物的百般滋味的平凡人生.就是張愛玲的一種生存
狀態。因為她相信當人無力改變大時代的動盪時,
只能縝密地去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
服,我們各人住在個人的衣服里」。

『拾』 也明白為什麼張愛玲獨愛旗袍了」

首先,在她看來服飾就是要主張美的自由展示。大自然賦予人的本體美才是最自然的,有利於體現人體自然健美的服飾才是真正美的服飾。但在更衣記中清代女裝為代表的傳統服飾正好與之相悖。通常是黑色,小襖中襖大襖層層包裹,三件襖子之上又夾著雲間背心出門時褲子外還要罩著裙子,極度寬大,四平八穩。張愛玲對此尖銳地指出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個衣架子罷了。

其次,她提倡服飾簡潔大方。中國的傳統擁有大量精品,期精美絕倫的刺綉工藝以及復雜細致的鑲滾技藝至今令人驚嘆,但傳統服飾仍然再實用性和審美性上進入一個誤區。張愛玲准確的總結道對於細節的過分注意,為這一時期的服裝要點。尤其是三寸金蓮的鞋服飾。雖然張愛玲本人也喜歡古典的綉花裝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她主張復古,她咯不到了傳統服飾背後的陳舊保守,她主張服飾這筆賬應該用減法。一個減字指明了服飾由繁到簡的過程。這一點也體現張愛玲對自身的看重,衣服不過是身上的擺設,它終究只是張愛玲高傲骨性的一種華麗陪襯。

最後,她追求服飾個性表達。更衣記中對傳統服飾的等級化、規律化、程式化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在那個年代,女子想要出眾一點是不大可能的。服飾的著色普遍規律化,通常都是黑色,逢著喜慶季節,太太穿紅,姨太太穿粉紅,寡婦系黑裙,若丈夫去世多年有公婆在堂便可穿湖色或雪青。這儼然就是傳統身份等級觀念的著色體現,它形成了傳統中國女性一套女子穿衣的規范。太太穿紅是她正房的象徵,紅色大氣端莊,正統的顏色。姨太太穿粉紅,妖嬈嬌媚,惹人憐愛。寡婦黑裙,拒人千里之外,要為丈夫守節一生。仍有公婆可著湖色或雪青,雖較之黑裙多了一絲生氣,但同樣肅穆冷清。一種穿衣顏色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身份等級,這樣的傳統服飾無疑使得女性自身的個性無法得到表達。

與張愛玲旗袍顏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風韻猶存旗袍少婦 瀏覽:658
只穿風衣裡面不許 瀏覽:846
天衣女裝品牌 瀏覽:118
山湖絨睡衣的圖片 瀏覽:989
廣州有那些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797
tiffany衣鏈長度 瀏覽:550
白色襪子校服 瀏覽:185
灰白色與什麼顏色圍巾 瀏覽:1000
紅色大版衣怎麼搭配圖片欣賞 瀏覽:169
韓版親子裝批發網價格 瀏覽:718
酒紅襯衫黑色外套搭配 瀏覽:490
中老年秋天旗袍 瀏覽:525
七匹狼男士褲子怎麼樣 瀏覽:372
零基礎織衣開頭 瀏覽:438
女士文胸批發報價 瀏覽:840
七匹狼男裝外套多少錢 瀏覽:632
天空藍褲子搭配鞋子 瀏覽:387
黑外套配白衣圖片 瀏覽:638
姨媽血弄到褲子上怎麼處理 瀏覽:451
有口袋的襯衫怎麼疊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