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清朝協領帶多少兵相當職位

清朝協領帶多少兵相當職位

發布時間:2021-09-24 09:42:50

A. 清朝千總帶多少

設於四川、新疆;
撫標,由巡撫統轄;
軍標;
提標,由提督統轄;
鎮標,兵力一般為三四千人。以後職權日輕,至清為武職中的下級,位次於守備。
千總(500-千人左右)、右,明初京軍三大營置把總,嘉靖中增置千總,皆以功臣擔任。綠營兵除在京師五城戍衛以外千總。
各軍標下設協,由副將統領,協下設營,把總的官職是清代綠營兵的編制。起於明初,由總督統轄、鎮標。
提督。所轄軍隊一般為五六千人或六七千人。
總兵,由總兵統轄,由將軍統轄,絕大部分分駐全國各省。在京師擔任衛戍的稱為巡捕五營、把總(百總、前,又因是以營為主要基層編制亦稱綠營兵:統轄鎮標的總兵是僅次於提督的武官,也分陸路與水師,共有 83 人,鎮標所轄一般為三營、二營,由參將〈參考: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公(袁可立)於皇城島請設參將、守備各一員,練兵三千、都司,守備(掌營務糧餉)、分別統領,以為登萊外藪。」〉游擊:為各省綠營的最高武官,分為陸路與水師,共設水陸提督 23 人,惟東北三省不設。提標一般設左,100人左右。從所統領人數上看相當於現在的營連級幹部。
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後 5 營;
河標,由河道總督統轄;
漕標。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將收編的明軍和其他漢人按明軍舊制,以營為單位組建軍隊,因用綠色旗而名綠旗兵、中,營下設汛,由千總(500-千人左右)、把總(百總,100人左右)分別統領。兵分步兵,由漕運總督統轄,並轄城守營與分防營,與八旗步軍營同隸步軍統領。步軍統領下轄左右翼總兵及 16 門千總。其營制為「標」、「協」、「營」、「汛」。
標分
督標
是兩個東東吧明清兩代,有戰事出征,置大將軍和將軍,戰爭結束則免。
明代駐守京師的京營兵分為三大營,設千總、把總等領兵官,為正六品武官,把總為七品武官。又漕運總督轄下各衛和守御所分設千總,統率漕運軍隊。清朝,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駐防各地的軍事長官也稱將軍(這是尊稱,職位低下。清代綠營兵編制,營以下為汛,以千總,把總統領之,稱「營千總」,不是官位),領運漕糧,稱為衛千總、守御所千總。京師內九門,外七門,每門設千總把守,稱為門千總。又四川、雲南等省的土司官也有此職

B. 清代大小官員各有多少官兵

你是問清朝的武官能帶多少兵嗎?
具體數字不清楚。
清朝的提督就相當於今天的軍級
總兵就相當於今天的師級
副將相當於今天的副師級
參將相當於今天的團級

C. 清朝所有的職位表

皇後『統領後宮』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 婕妤'九位『正三品』
美人'九位 『正四品』
才人 '九位 『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寶林'二十七位『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位『正七品』
采女 '二十七位『正八品』
後宮等級:昭儀. 婕妤.美人.才人.貴人.常在.答應.佳麗.秀女....
具體由來:
清朝後宮制度可分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分級。清代的後妃制度是在明代後妃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到了康熙以後,後宮的位號就有了具體的規定:一共分了八個等級,其中皇後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另外,地位比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等不限人數。清朝選秀女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從八旗女子中挑選出中意的少女作為內廷的後妃,順治皇帝的這一作法從此代代相傳,成為清宮的一個制度。八旗選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戶部主持,選中的秀女就作為皇後、妃嬪的候選人,或者選配給王公貴族。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這些人中雖然也有一部分後來升為妃嬪,但絕大部分都成為後宮妃嬪的使女。 參選的秀女要成為清宮後妃,要想住進這金碧輝煌的宮殿,必須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考察和挑選。首先,要嚴格審查她們屬於哪個旗,年齡有多大。因殘疾而不能入選的,由族長層層上報到都統,也就是這個旗的旗長,說明原因,報戶部上奏皇帝後,才可以免除應選,自行婚嫁。如果違犯了這一規矩,就要被追查治罪。在選秀女之前,先由戶部奏報皇帝,獲得批准後,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級將適齡女子的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戶部上報皇帝,由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各旗選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選秀女的前一天,她們乘坐的騾車由本旗的基層長官參領和領催排定次序。日落時騾車開始出發,入夜時分進入地安門,停在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的外面,等待宮門開啟以後,選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車前排好的次序下車,然後由宮中的太監領著她們進入順貞門。皇宮的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選秀女的場所。選秀女時,通常是五六個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後親臨現場挑選。如果看中了誰,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沒選上的將名牌丟棄,就叫撂牌子。這是因為,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接受選閱時,必須穿旗人服裝,嚴禁穿時裝。並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萬惡淫為首,「好色」是極不名譽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統治者公開的兩條選秀標准,一是品德,二是門第。
初選中的里邊還有絕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謂的撂牌子
另:
清朝的後宮分為九個等級 :
皇後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後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後。

D. 清朝的所有職位表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清代補服、補子——頂子是區別清朝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識,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如果清朝官員犯法。在革去官職的同時,必須將帽上的頂珠取下,表示已不帶官職。

E. 大清時期將軍是多大的官,帶多少兵

將軍不僅可以是官職,還可以是武階(類似現在的軍銜),或者爵位

以清朝為例:

武階18級是:建威將軍(正一品)、振威將軍(從一品)、武顯將軍(正二品)、武功將軍(從二品)、武義都尉、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騎尉、武德佐騎尉、武略騎尉、武略佐騎尉、武信騎尉、武信佐騎尉、奮武校尉、奮武佐校尉、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皇族的爵位:親王、郁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武將的官職品級:將軍 從一品(樓主所說的鎮南將軍 平西將軍,都屬於這一類)

====================
所以,清朝的官員,可以是以振威將軍的武階,任廣州將軍的官職,就像現在的軍~人,以少~校的軍~銜,任營長的官職一樣。

另,樓主提到的左將軍 右將軍等等,是漢代的武階~同是將軍,級別卻是有區別的

漢代武階分七級: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

F. 清朝 武官 都有什麼官銜、品級

1、清朝武官為九品十八階。品級及對應的官職如下: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從一品: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散秩大臣 、副將
正三品: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游擊、五旗參領、協領
正四品: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七品典儀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正九品:各營藍翎長,外委把總
從九品: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額外外委
未入流:百長、土舍、土目
2、除皇帝外,最高為領侍衛內大臣。
3、提督和都統都是武官名。

G. 清代 地方官 都有哪些 分別幾品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知府, 從四品

超品: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一品: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政協主席
從一品:其他政治局常委
二品: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政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
從二品:人大各委員會主任、國務委員、政協常委
三品:部、委、總局、辦正職、省( 區、市)委書記、省( 區、市)政府正職
從三品:省級人大委員會主任、政協主席
四品:省( 區、市)委副書記、省( 區、市)委常委、常務副省( 區、市)長、省( 區、市)副職
從四品:省級人大委員會副主任、政協副主席
五品:廳(局、委、辦)正職、各市(地、州)黨委正職、各市(地、州)政府正職、
從五品:人大、政協正職、巡視員
六品:廳(局、委、辦)副職、各市(地、州)黨委副職、常委、常務副市長、各市(地、州)政府副職
從六品:地級人大、政協副職、副巡視員
七品:各縣、區黨委正職、各縣、區政府正職
從七品:人大、政協正職、調研員
八品:各縣、區黨委副職、常委、常務縣、區長、各縣、區政府副職
從八品:縣級人大、政協副職、副調研員
九品:各鄉、鎮、街道黨委正職、政府正職
從九品:主任科員
十品:各鄉、鎮、街道黨委副職、政府副職
從十品:副主任科員
十一品:科員
十二品:辦事員
十三品:試用期尚未正式轉正公務員

H. 古代軍隊職位詳細

在不同的時期軍隊的職位也是不同的,就拿清朝的軍職來說:

1、正一品: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二品獅子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正二品歲奉155兩,加支1500兩;從二品歲奉140兩,加支800兩

2、正二品: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三品豹子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130兩,加支500兩;從三品歲奉120兩,加支400兩

3、正三品: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四品老虎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105兩,加支260兩

(8)清朝協領帶多少兵相當職位擴展閱讀:

古代各軍隊職位的詳細叫法:

1、元帥:唐代設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最高統帥,宋有兵馬大元帥,元有都元帥、元帥。

2、將軍:春秋時晉國以卿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將軍名號頗多,魏晉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後歷代皆設有將軍官名。

3、校: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統帶一校之官稱校尉。漢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

4、校尉:為專掌特種軍隊的將領,其地位略次於將軍,後通稱將佐為八校。晉武帝時設有軍校,為任輔助之職的軍官。清代有步軍校、護軍校等官職。

5、尉: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皆設尉,秦漢時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頗高,以後帶尉字的官員地位逐漸下降。唐代折沖府以300人為團,團設校尉。明清時的衛士和八九品階官稱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參考資料:網路-古代軍銜

I. 清朝軍隊官職名稱,從大到小怎麼排列

1、正一品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2、從一品: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3、正二品: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衛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4、從二品: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5、正三品: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冠軍使、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6、從三品: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7、正四品: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8、從四品: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10、從五品: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11、正六品: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12、從六品: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13、七品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14、從七品: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16、從八品: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17、正九品: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18、從九品: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19、未入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J. 清朝的步兵統領衙門都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公安、武警總隊加上部分衛戍部隊。步軍營(步軍統領衙門),負責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輦轂(京城)」統率著八旗步兵及綠營兵馬三萬五千人。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里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清朝的將軍分三種。

第一種是宗室爵號,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這些爵號為宗室特有,並非實際職務。

第二種是帶兵出征時任命的臨時統帥,如撫遠大將軍、靖遠大將軍。這種將軍職務屬於臨時性質,並沒有品級,但可別小看了這個「臨時工」,有資格擔任這種將軍職務的無一不是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這種將軍的職權相當於現在的五大戰區司令員。

第三種是駐防將軍。清朝定鼎中原之後,以八旗兵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駐防將軍為駐防當地八旗兵的最高長官。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台。

駐防將軍的品級為從一品,其職權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軍長。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各省綠營(兵員全部由漢人組成)的最高長官。大體上每省置提督一名。提督的品級和駐防將軍一樣,也是從一品,其職權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此外,清朝還設有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長江水師提督)和九門提督(也稱步軍統領),官階都是從一品。前者相當於現在的東海、南海等艦隊司令員,後者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公安局長。

除了駐防將軍和提督外,清朝武官系統中還有一個從一品的職位,那就是八旗都統。八旗都統是八旗中各旗的最高長官,分掌各旗之戶籍、田宅、教養、營制、兵械以及選官序爵、操演訓練等事務。清朝建立初期,八旗分別掌握在皇帝和各旗旗主手中,旗主擁有很大的權力。

後來清朝皇帝為了集中皇權,設置了都統這個職位,將原本旗主手中的大部分權力都劃歸到了都統名下,而都統受皇帝任命,所以八旗的權力實際上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駐防將軍、提督在職能上和八旗都統是平級關系,但在旗籍上卻有從屬關系。

比如某位駐防將軍的旗籍是滿洲正黃旗,那麼在滿洲正黃旗中,他的地位要低於正黃旗滿洲都統。能被任命為八旗都統職務的大臣,其級別都很高,一般都是由滿蒙王公或朝廷權臣兼任,比如和珅晚年曾擔任首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兼鑲黃旗滿洲都統等職務。

所以用現在的標准來衡量的話,能被任命為都統的大臣級別一般能達到正國級,至少也是副國級。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間還設立了烏魯木齊都統、察哈爾都統、熱河都統,官階也是從一品,其職能和駐防將軍類似。雖然在品級上和八旗都統一樣,但實際地位要遠低於八旗都統。

(10)清朝協領帶多少兵相當職位擴展閱讀:

都統就是古代武職官名。始見於東晉,東晉名將溫嶠曾推薦庾亮擔任此職。在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堅興兵攻東晉,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萬余騎,置少年都統一人領之」。唐及遼、金亦置。

武官名晉太元中,前秦苻堅興兵侵晉,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餘騎,始設少年都統,為帶領青年士兵之將官。

與清朝協領帶多少兵相當職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生照片男帥氣組圖校服 瀏覽:240
棋盤格上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422
和風外套怎麼搭褲子 瀏覽:227
冬天女褲子怎麼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57
淘寶開女裝店注意些什麼地方 瀏覽:770
羊皮手套一般多少錢 瀏覽:769
champion衛衣外套 瀏覽:902
校服合作 瀏覽:843
穿過的睡衣有火柴味道 瀏覽:258
緞面睡衣會起球嗎 瀏覽:19
秋天花風衣 瀏覽:87
線風衣的織法 瀏覽:877
給老公買了睡衣要不要問他要錢 瀏覽:464
男士戴眼鏡適合戴什麼帽子 瀏覽:974
褲子太大了怎麼修改 瀏覽:649
可以配漢服的女裝帽子 瀏覽:50
雪鐵龍世嘉正時皮帶圖怎麼更換 瀏覽:33
倪妮牛仔外套什麼牌子 瀏覽:542
和平精英一個風衣多少錢 瀏覽:77
秀智代言的羽絨服品牌叫啥名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