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校服是否是學校的一種賺錢手段呢
是,相信有孩子在上學的家長會有感同身受,不間斷的會有學校的書單拿回來讓去買課外書,其實多買書也沒什麼,畢竟知識就是力量,但是學校的老師要求必須在指定的書店去購買,還要看購書發票,不是在他指定的書店購買的話,他會生氣,很生氣的用教育的名義來批評你,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同樣的一本書,購買的書店不同書就會變樣?還是老師和書店有某種關系?至於校服,作為一個學校標志性的服裝但是變成了變相的斂財手段,有的學校一年要買好幾套校服,據說某學校一學期買了十三套校服,五顏六色的都有,知道的能看出是校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拍《金陵十三釵》。讓學生購買校服,就可以從服裝商得到提成,教育界靈魂的工程師現在都靈魂出竅了,不主要從事教育,而是從事創業了。我的孩子初三了,但是最近城北中學要求學生購買校服,孩子馬上畢業了還需要購買校服嗎?雖然錢不是很多,但給人感覺是一種變相收費,一個快畢業的孩子還需要購買校服嗎?是留作紀念還是有其他特殊意義?留作紀念校服又沒有特殊標識,希望學校考慮家長的感受,實在沒辦法生財可以直接叫家長捐獻多少錢,或許還可以接受。
⑵ 每套校服的價格是93元買十六套要多少元劉老師在890元可買幾套。該怎麼寫
每套校服的價格是93元買十六套要多少元劉老師在890元可買幾套。該怎麼寫?
93×16=1488(元)
890÷93=9(套)……53(元)
答:買十六套要1488元。劉老師在890元可買9套餘53元。
⑶ 一年級男生有30人,女生有22人。老師拿來50套校服,每人一套夠嗎
您好,是不夠的,因為這是一道加法和減法的運算題,首先男生有30人,女生有22人,那麼兩者相加有52個人,而老師拿了50套校服,那麼52是大於50的,所以說是不夠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謝您的採納。
⑷ 為什麼學校總是買校服,一年一套。學校到底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還是賣校
不買校服他們怎麼賺錢,怎麼吃回扣,習慣就好
⑸ 小學生要一年換一套校服嗎!教育局有沒有規定
不需要,教育局也沒有規定。
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
校服購買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完全進入市場流通,學校和家長共同確定樣式後,由家長到校服門店購買,校服廠家和銷售商接受市場監督。
二是由政府出資,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購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招投標工作即可。採用上述兩種模式的地區較少,只有個別省進行了試點。
三是由采購單位直接面向生產企業采購,各地普遍採用此種模式。
為加強采購監管,《意見》明確要求採用代收費定向采購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可依法制訂校服采購操作規范程序和統一采購合同,全程公開采購過程。
采購單位要加強校服采購公示,向學生和家長公示中標企業、校服質量標准、采購流程、采購價格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采購各環節相應材料要全部存檔備查,同時要將采購合同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這一系列措施將采購全過程置於陽光之下,確保公正公開。
(5)一年賣16萬套校服能賺多少擴展閱讀:
校服是學生的統一服裝,推行校服的目的除了展示學生的健康的精神面貌外,便於管理,還為了預防同學之間的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也可以說,校服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頻繁地更換,每次更換後,校服的顏色和款式都不盡相同,這樣學生聚在一起,穿的校服就會五花八門,顯然不利於整體面貌和統一形象,再者,每次更換新款式新顏色的校服,就得把舊的淘汰掉,這種浪費行為也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不利於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品格。
可以說,頻繁的更換校服,不僅是家庭的一次綁架,也是對教育的一次傷害。這樣的行為可謂有弊無利。
⑹ 我想問問就是學生為啥每年都要定校服!而且一年兩套!
如果強制每年都要定校服,那就是為了賣校服賺錢的,收回扣,沒有收回扣的學校真的很少,可想而知,校服都那麼貴,比得上名牌運動服,而市面上這樣質量的服裝才幾錢啊?不過是幾十元。
⑺ 一套校服要200多元嗎
學校為學生做校服是為了防止學生攀比,在做之前應該多和家長溝通,邀請家長和廠家見面,當面看面料和樣式做工,一起商量價格,增加透明度,盡量減少學生家長的猜測和不滿。
⑻ 正常情況下高中購買的校服一套多少錢
正常情況下,高中購買的校服一套要150元左右吧。因為校服的質量往往都是純棉的,環保的,對人體無害的。達到這些要求標準的價格一般不會太便宜。
⑼ 請問校服一般有幾套
校服一般有2套,夏季和冬季的,沒個學校的校服不一樣,所以顏色說不好
⑽ 學校定校服 校長能賺多少錢
學校定校服 校長能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