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新冠狀病毒期間穿什麼外套

新冠狀病毒期間穿什麼外套

發布時間:2021-07-22 13:20:05

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較低風險暴露人員如何選擇與使用口罩

(一)人員類別:
1. 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等人員密集區的公眾;
2. 室內辦公環境;
3. 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的患者;
4. 集中學習和活動的托幼機構兒童、在校學生等。
(二)防護建議:
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

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較高風險暴露人員如何選擇與使用口罩

(一)人員類別:
1. 急診科工作醫護人員等;
2. 對密切接觸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
3. 疫情相關的環境和生物樣本檢測人員。
(二)防護建議:
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中等風險暴露人員如何選擇與使用口罩

(一)人員類別:
1. 普通門診、病房工作醫護人員等;
2. 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包括醫院、機場、火車站、地鐵、地面公交、飛機、火車、超市、餐廳等相對密閉場所的工作人員;
3. 從事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從業人員;
4. 居家隔離及與其共同生活人員。
(二)防護建議:
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低風險暴露人員如何選擇與使用口罩

(一)人員類別:
1. 居家室內活動、散居居民;
2. 戶外活動者,包括空曠場所/場地的兒童、學生;
3. 通風良好工作場所工作者。
(二)防護建議:
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醫用口罩,如棉紗、活性炭和海綿等口罩具有一定防護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的作用,可視 情選用。

⑸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如何保護家人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你問我答-家庭篇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普通居家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預防?
1.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 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2. 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 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 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 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4. 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5、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 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什麼情況下需要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的基本原則是科學合理佩戴,規范使用,有效防護。具體如下:
1. 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2. 在疫情高發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3. 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4. 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
5. 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如何正確佩戴和處理醫用外科口罩?
如果選擇佩戴口罩,請確保口罩覆蓋口鼻。在佩戴口罩後,避免觸碰口罩。
1. 鼻夾側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皺朝下)。
2. 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領。
3. 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樑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
4. 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檯面部。
5. 建議2-4小時更換一次,如口罩變濕或沾到分泌物也要及時更換。
口罩處理:
1. 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2. 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3. 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在佩戴過後應進行處理。處理完口罩後,要清洗雙手。
如何正確洗手?
1. 在流水下,淋濕雙手。
2. 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 認真搓雙手至少15秒,具體操作如下: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彎曲手指使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將五個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
4、在流水下徹底沖凈雙手。
5、擦乾雙手,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原則上,如果家中沒有來源不明或自疫區返回者到訪,也沒有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普通家 庭不推薦消毒。
如果需要消毒,應視需要選擇消毒劑。如手部消毒可使用氯己定、含醇手消毒劑;手機等小 電子設備,可在關機後用含醇手消毒劑擦拭;地面、桌面、廁所等可採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消 毒;餐具可採用蒸鍋蒸汽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如何居家醫學觀察?
1. 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 天。居家隔離人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2. 居家隔離人員每日至少進行2次體溫測定,謝絕探訪。盡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不得與家屬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煙、餐具、食物、飲料、毛 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3. 他人進入居家隔離人員居住空間時,應規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期間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盡量避免與居家隔離人員直接接觸,如發生任何直接接觸,應及時做好清潔消毒。
面對疫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應對壓力:在危急情況下,感到悲傷、緊張、不安、困惑、害怕或暴躁都是正常的。 與信任的人聊一聊會有幫助。多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獲取真實信息。收集有助於你准確判定風險的信息,以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參考可以信任 的消息來源,如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或國家、當地公共衛生機構發布的消息。

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出門必須戴手套嗎

如果外出不能滿足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條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 同時注意保持手套乾燥),脫下手套後注意手部清潔,並及時清洗手套。出門戴手套,可以減少手與外界直接接觸,從而能減少手的污染。但並不是必須的,而且要強調的是,戴手套並不能取代洗手,無論是否戴手套,都需要經常洗手。普通群眾沒有必要去購買和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

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使用口罩要注意什麼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使用時間、使用次數)
一、口罩更換:
1. 醫用標準的防護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專人專用,人員間不能交叉使用。高風險人員在結束工作中途進餐(飲水)、入廁等脫下防護裝置後,重新進入需更換;
2. 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體液污染要立即更換;
3. 較高風險人員在接診高度疑似患者後需更換;
4. 其他風險類別暴露人員佩戴的口罩可反復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1. 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2. 醫用標准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
3. 自吸過濾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的清洗參照說明書進行;
4. 棉紗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醫用口罩按說明書處

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間普通人需要戴N95口罩嗎

衛生健康委:
疫情高發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推薦現場調查、采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單位:
為指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工作,降低因防護用品配備使用不當等引發的疾病感染風險,我們組織專家編制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現印發你們,供指導加強個人防護使用。
疫情防控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代章)
2020年1月30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
為指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工作,特製訂本指南。本指南適用於普通居家人員、出行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特定行業人員。
一、普通居家人員
(一)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二)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患者且外觀完好、無異味或臟污的口罩,回家後可放置於居室通風乾燥處,以備下次使用。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四)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五)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二、出行人員
(一)日常生活與工作出行人員,外出前往超市、餐館等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現可疑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與他人接觸情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調查。
(三)遠距離出行人員,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為疾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疾病流行地區,應事先配備口罩、攜帶型免洗洗手液、體溫計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在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區時公共交通票據信息,以備查詢。從疾病流行地區返回,應盡快到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進行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離開疾病流行地區後?14?天。醫學觀察期間進行體溫、體征等狀況監測,盡量做到單獨居住或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
三、居家隔離人員
(一)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天。居家隔離人員應相對獨立居住,盡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二)居家隔離人員每日至少進行2次體溫測定,謝絕探訪。盡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不得與家屬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煙、餐具、食物、飲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進入居家隔離人員居住空間時,應規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期間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盡量避免與居家隔離人員直接接觸,如發生任何直接接觸,應及時做好清潔消毒。
四、特定行業人員
(一)對於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行業人員,因日常接觸人員較多,存在感染風險,其所在單位應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紙巾、體溫計等物品,並做好工作環境的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期間,應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上崗。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注意保持手衛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如出現可疑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應立即停止工作,根據病情居家隔離或就醫。
(二)對於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例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三)對於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開展疑似和確診病例調查時,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對疑似和確診病例也可考慮採取電話或視頻方式流調。
(四)對於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五)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環境清潔消毒人員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就如何正確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
一、佩戴原則
基本原則是科學合理佩戴,規范使用,有效防護。具體如下:
(一)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在疫情高發地區空曠且通風場所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顆粒物防護口罩。
(三)有疑似症狀到醫院就診時,需佩戴不含呼氣閥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四)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防護口罩。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五)棉紗口罩、海綿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對預防病毒感染無保護作用。
二、推薦的口罩類型及使用對象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二)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效果優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防護效果優於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現場調查、采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四)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三、使用後口罩處理原則
(一)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二)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四、兒童佩戴口罩的標准與注意事項
建議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准GB2626-2006?KN95,並標注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兒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兒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長幫助下,認真閱讀並正確理解使用說明,以掌握正確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方法;
(二)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
(三)因兒童臉型較小,與成人口罩邊緣無法充分密合,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⑼ 疫情期間,穿什麼衣服能降低附著病毒的存活率

當前疫情流行期間,任何跟病毒相關的事情都應該謹慎對待,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家都已經養成了無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回來勤洗手的好習慣。那麼在必須出門的時候,我們穿什麼衣服能降低附著病毒的存活率、回家後又該如何處理衣物呢?

穿什麼衣服能降低附著病毒的存活率?

結語

即便您的衣服上沾染上了病毒,也不必太過擔心,病毒離開活體之後的生存時間相對較短,並且缺乏一定的感染條件,落在衣服上並不代表著會被感染。所以與其關注衣服的材質,不如避免接觸性風險,不去人流聚集的地方、與人接觸最好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出門佩戴好口罩,常洗手等一系列自我防護措施更為重要和關鍵。

與新冠狀病毒期間穿什麼外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允兒徐賢蘿莉校服 瀏覽:416
男士棉衫高領 瀏覽:390
小香背心馬甲 瀏覽:900
看七歲哥哥是如何制服妹妹的 瀏覽:480
白色長的羽絨服怎麼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766
褲子扒下打板子 瀏覽:443
一個女的在衛生間尿在褲子里 瀏覽:467
女裝泳衣三件套保守行品牌及商品 瀏覽:425
老人護耳朵帽子圖片 瀏覽:306
中年男士穿夾克配什麼褲子 瀏覽:240
好看的人裙子圖 瀏覽:77
東莞大朗庫存尾貨衣低價批發 瀏覽:175
女生跑步拉褲子故事 瀏覽:524
老年婦女編織的帽子圖片 瀏覽:595
呢風衣洗 瀏覽:97
自製丑角帽子 瀏覽:791
男士領帶配什麼顏色襯衫 瀏覽:269
橘色風衣搭配什麼鞋 瀏覽:303
女裝外披背心 瀏覽:915
黑色紗裙搭配衣圖片欣賞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