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陵園掃墓穿什麼衣服
掃墓是,衣著不能穿得過於鮮艷。「千萬不能大紅大紫,最好穿淺素色的衣服」,拜祭先人是一件很肅穆的事情,要穿素色、淺色的衣服,也是表示對先人的尊敬。
同時掃墓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供你參考:
1、孕婦最好不要在清明時去拜祭先人,但原來剛出生的嬰兒能否去拜祭更有「講究」。「不能讓BB出世後參加的第一次聚會就是掃墓」,柳姨說。但是,在老廣的習俗里,只要嬰兒在清明前,參加過一次爺爺奶奶的壽宴或叔叔阿姨的婚宴,那麼就可以去參加拜祭先人的儀式。「第一次參加的是喜事,寓意BB以後經歷的多是喜事。」
2、「拜山的時候,記得在隔離墳上也上炷香」:那就是拜山途中要十分注意,不能踩到他人祖墳,「土脈」是死者靈魂的歸宿地,神聖不可侵犯。萬一不小心踩過,觸犯了先人,要上炷香以示無心之過,一般為三支香。
3、如果來月事,盡量別去掃墓。
如果有用,請採納,謝謝!
B. 掃墓的時候到底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另外,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
C. 掃墓,盡量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和褲子
掃墓是非常嚴肅莊重的事情,衣服褲子都是深顏色的比較好,白顏色也可以但還是偏深顏色的,比如黑灰深藍深咖啡等等,切記特別鮮艷的紅綠藍,這是對逝去親人朋友的尊重,可以更好的表達哀思,
D. 清明節應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去掃墓
有些人認為,掃墓時忌穿黑色衣服,要穿紅色或黃色等顏色鮮艷的衣服,理由是黑色衣服容易招惹陰氣,這種看法是沒什麼道理的,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掃墓時反而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種衣服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還是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
還有人認為清明節不要買鞋,因為「鞋」與「邪」同音,買鞋會招惹邪氣,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這個時候買鞋不會給自己帶來壞運氣。
E. 清明節掃墓穿什麼衣服適合
清明節掃墓穿黑色衣服最好,忌穿紅色或色彩艷麗的衣服。清明節掃墓還有如下講究:
1、現在清明掃墓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著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掃墓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
2、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從時間上講,民間流傳著「前三後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掃墓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借口。
3、清明節當天也可以掃墓,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鍾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4、清明節的前一天掃墓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寒食節」。最好也不要在這一天掃墓。清明節掃墓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5、清明節掃墓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
清明節掃墓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F. 請問清明節掃墓穿什麼衣服和什麼顏色的衣服
掃墓是一項庄嚴肅穆的活動,穿著不可太隨意。
一是不要穿大紅大紫,色彩過於鮮艷的衣服,穿黑色、藍色和白色和灰色等素色衣服比較合適。二是不要穿過於暴露和性感的衣服,這種衣服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甚至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6)掃墓穿什麼顏色襯衫擴展閱讀:
清明節是中國的祭祀節日。「祭祀」即是悼念先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
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作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於祭祀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重在表達孝思親情。
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台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台叫祭厲台。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
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台,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
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
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裡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
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范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
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
《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
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
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
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包袱里裝有各種冥錢。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參考資料:網路,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G. 拜祭穿什麼顏色衣服
素色休閑裝或者運動裝。拜祭也算是個體力活,為了方便也為了舒適,休閑裝和運動裝是首選,尤其避免穿一些不方便行動的裙子或者高跟鞋一類的搭配。拜祭還是以嚴肅認真的氣氛為主,顏色方面也要避免大紅大綠的艷色系,以低調樸素的為主。
拜祭是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的衣服去參加此類活動的。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
拜祭是風俗傳統,一般來說場所都在郊區或者山上,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只會給自己平添煩惱,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運動鞋和平底鞋是首選。
拜祭穿戴注意事項:
不宜佩戴犯沖飾物
要留意一些沖突和禁忌,很多人以為佩戴自己生肖的飾物可以增強運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豬,猴,蛇等,這些都和屬豬的人互相沖突,所以不能夠佩戴類似這些生肖的吉祥飾物,否則霉運會不停的干擾自己和家人。
不宜穿戴相沖衣服
在祭祀的時候要注意穿著打扮,不能夠穿和屬豬相沖的衣服,祭祀的時候衣服顏色要素雅,避免大紅大綠。女性不能夠穿過於暴露,不檢點的衣服,不能夠濃妝艷抹。男性不能夠隨意在祖先牌位面前抽煙,喝酒,聚眾賭博,容易惹來霉運。衣服過於花俏,經常會惹是非,對祖先不敬。
H. 給去世的人上墳穿什麼顏色
清明節掃墓,著裝一般會選擇樸素的顏色,有些人認為,掃墓時忌穿黑色衣服,要穿紅色或黃色等顏色鮮艷的衣服,理由是黑色衣服容易招惹陰氣,這種看法是沒什麼道理的,其實穿黑色衣服反而更顯得莊重肅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
掃墓時反而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種衣服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還可能顯得對逝者不尊重,故而還是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並建議掃墓時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本命年者除外)。
另外,掃墓時往往要為墳墓培土、修繕勞作,如果穿得太多太繁雜,做起事情來可能會不夠靈活,動作別扭;加之墓地會有生長的酸棗樹木、葛針等等植物,很扎人,故而不宜穿很貴重的服裝。
而當墳墓修繕結束,要擺上祭品,燃香,小輩要為亡故之人跪下磕頭,女性穿著一步裙類裙子也會很別扭,行動不方便。
上墳燒三根香
上墳燒香的習俗由來已久,在現如今燒香已經是祭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上墳必定少不了燒香。燒香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先人,能夠讓先人知曉自己心中所想,從而庇佑後代的運勢,因此上墳燒錢也成了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燒香的數量在習俗中也有著很多的講究與說法,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以三炷香來拜祭先人,因此在生活中最常見,也最保險的做法,就是上墳燒三根香,這樣至少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