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中的地水火風是什麼
佛教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物質的四大元素。
水在佛教理論上,是情與無情組合的四大因素之一。除此,還有地、火、風三個因素。由於四大的和合,而有諸般的體相,由成之為「色」;如果四大失調,便將成為「病」;如果缺少任何一樣,必定成之為「死亡」;最後四大分散,終究歸於「空」,因此色與空的形成,只是聚合與離散的現象。
(1)地水火風空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四大偏重的是講述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原理,而五行偏重於講述世界一切變化現象的運動規律。這變化的現象,就包括物質及精神兩方面。
物質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精神世界是見聞覺知,但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互相成的。離開了物質世界來,見聞覺知也就無處可以著落。而離來了精神世界的見聞覺知,也就沒有所謂的物質世界了。
㈡ 地水火風,四大皆空.超乎物外最輕松是指的什麼動物
蜉蝣吧!畢竟能夠超然物外的生物還真不多,流年似水,浮華如夢,蜉蝣朝生暮死,一生如夢,歲月無情又如何?
㈢ 地水火風空對應的顏色
五行的代表顏色有:
屬火的顏色:紅色、紫色
屬土的顏色:黃色、咖啡色、茶色、褐色
屬金的顏色:白色、金色、銀色
屬水的顏色:黑色、藍色、灰色
屬木的顏色:綠色、青色、翠色
㈣ 地水火風,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1佛家常講「四大皆空」、「五蘊無我」,這兩句與「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的意思完全相同。
2 「四大」是什麼?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物質。物質有四種性質,叫它做四大;它有四大特性,用地、水、火、風來表達。
3 「地」表物體,我們今天講,它是一個固體,這個物體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在佛法里叫「微塵」;現代科學家用儀器看到了原子、電子、粒子。
4 現代科學家所看到的是不是佛經裡面講的「微塵」?不曉得,不得而知。因為佛經上講的「微塵」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
5 假如將來科學進步了,現在所看見的原子、電子還可以分解,就不是佛經上所說的。佛經上講的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了。
6 四大特性中,「地」表示確實有這個東西存在,我們在科學儀器能把它看出來,叫「地大」,它是一個物體。
7 第二個特性是「水大」,表示它有濕度。
8 第三個特性是「火大」,表示它有溫度。
9 現在科學里不叫做「火」,也不叫做「水」,現在叫「電」,帶陽電、陰電。陽電就是佛經里講的「火大」,陰電就是「水大」。
10 第四個特性叫「風大」。風是什麼?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在動。
11 現代科學確實證明佛經上講的「四大」,就是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的森羅萬象,都是這個基本物質組合而成的。
12 《金剛經》上講「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就是這一個基本的物質組合成了森羅萬象。大至組成星球、星系,小則我們講的微塵,佛經上常講的汗毛,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
13 我們現代科學家也看出來了,統統是這一個基本物質組合的。所以你說有沒有東西?沒有,只有一個基本的物質。
14 基本的物質從哪兒來的?從心法變現出來的。唯識經論裡面講得很清楚,「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就是「三細相」裡面的「見分」跟「相分」,「能見相」跟「境界相」。
15 基本的物質就是「境界相」,就是「相分」.「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佛家講的「萬法皆空」,這是事實。
16 我們眼前這些法,擺在面前,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身體所接觸的,這些法到底是空、是有?從理上講是空的,事上講是有的,擺在面前。
17 這個「有」叫「假有」,「有」不是真的,「有」是假的,而「空」是真的。
18 真假怎麼說法?在佛經裡面的定義,所謂「真」是永遠不變的;如果它會變,就不是真的。所以「
空」永遠不變,故叫「真空」;至於「有」,一切現象都在變化。
19 我們人很顯著的變化,「生老病死」,任何一個人都能覺察出來。其實微細的變化,如我們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剎那都不停,所以它是在變化。
20 我們這個物質的肉身,是基本的物質組合的。佛在三千年前講經說法,這種物理的現象就講得這么清楚、講得這么明白,現在科學家還沒有搞得透徹。
21 至於植物,經上講有「生住異滅」;礦物,甚至於星球,有「成住壞空」,都是我們能夠理解、覺察到的。
22 一切的物相統統都是在變化,既然都是在變,那就不是真的。所以「有」,佛叫它做「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
23 諸位要知道,佛家所講的「空」、「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如果把「空」、「有」分開,就大錯特錯。
24 「真空」在哪裡?「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在哪裡?「妙有」就在「真空」裡面。
25 「真空」是體,「妙有」是相,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一切境界相看清楚,看明白。看清楚、看明白有
什麼好處?幫助你「舍離一切執著」,都清楚了,沒什麼好執著。
26 執著從哪裡生的?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可以得到,這才執著。搞清楚了,曉得原來什麼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樣都得不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得不到,那還有什麼好執著?自然就肯放下,就容易放下。
27 真正放下了,說老實話,那個真的、永遠不滅的,你才會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
28 真空是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為什麼叫做真空?因為它沒有跡象。它沒有色,眼看不見;它沒有音聲,耳朵也聽不見;甚至於我們連思維想像都達不到,我們六根完全對它失去效用。
29 但是「真如本性」確實存在,它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法都是從這個體變現出來的。所以什麼叫成佛?你見到性,就叫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
30 見到性之後,就像經上講的,你就不生不滅了。至於你要現相,那就很自在,喜歡現什麼相,就現什麼相。像我們現在迷惑顛倒,怎麼想都枉然,都變不出來;見到性之後,自己就能夠變現得出來了。
31 盡虛空、遍法界,自己作了主宰,自己作了主人,這叫得大自在。所以一定要曉得事實真相,「一切法悉皆空寂」,這是從理上說的、從本體上說的。
32 「四大皆空」,這講物質組成的現象,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剛經》上講「夢、幻、泡、影」,舉四個比喻。緣聚就有這個現象,緣散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33 仔細去觀察,緣聚的時候這個相也不生,緣散的時候這個相也不滅,你才見到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這是講物質現象,不生不滅。
34 除了物質之外,還有精神的現象,精神我們講心理的現象,你要認識清楚。心理現象:受、想、行、識,有四個現象。
35 受是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想就是念頭,妄念紛飛;行就是執著;識是阿賴耶識。
36 想是我們今天講的思想、見解,如果對思想見解有執著,我們今天講成見,成見是屬於末那識。
37 阿賴耶識含藏一切習氣種子,這是佛跟我們講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有這四種,物質現象也有四種,佛說得簡單明了,讓我們認識世間萬事萬物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善根發現了。
38 善根發現了,我們就會以真誠的心處事待人接物。對人平等,對事平等,對物平等,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真誠心如諸佛如來一樣,你就入佛境界了。
39 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天天在此地提醒大家的,自私自利,這個關口不能突破。突破這一關,我們就入佛境界;這一關不能突破,永遠不能入佛境界。
40 可是大家一定要曉得,不能入佛境界,學了這些佛法,只是在阿賴耶識里頭種一個善根,對於這一生生死輪回它不能幫助。
41 換句話說,不能入佛境界,我們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如果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契入。
42 從什麼地方契入?要以真誠心待人接物。不要怕別人欺騙我們,決定不害怕。別人欺騙我們是他的事情,我以真誠心待人。
43 別人欺騙我們,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要不知道,那就變成白痴了。我們知道、清楚,絕對不把它放在心上,這是智慧,這是高明,這是修行,這是涵養。
44 真正修行人,外面境界無論加給你什麼樣的侮辱、傷害,全是假的。他傷害我的名譽,名譽是假的;他傷害我的身體,身體四大皆空,也是假的。
45 換句話說,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都不是真的,如夢幻泡影,你想想看他能傷害什麼?什麼都傷害不到!
46 你真正通達明了的時候,沒有東西能傷害;如果你把這個事情放在心裡,你就受了傷害;你知道全是假的,你就不受傷害。不受傷害,就成就功德。積功累德從哪裡成就?就從這些地方成就。
47 傷害的力量愈大,成就你的功德也愈大,感激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怨恨別人?所以對傷害我們的人,覺悟的人是感恩,決定沒有報復。每遇一次傷害,自己境界一定提升一層,你說怎麼不感謝?
48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歡喜、生憂悲苦惱、生怨恨,都不正常。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不能夠隨順世間的不正常,這個重要!
㈤ 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和密宗的七輪有關系嗎
地水火風空五蘊,是人身體生命構成的五大要素!心經裡面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這個五蘊!和七輪好像沒有關系!
㈥ 地水火風是什麼意思
地水火風,即是「四大」,佛教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物質的四大元素。
四大元素是古印度用以分析和認識物質世界的傳統說法,佛教加以改造。但古印度佛教以外的各學派,對四大元素的解釋各有不同。順世派對於物質世界不論能造所造,都說是四大元素,並認為是常住不變的。勝論派認為四大屬於實句義(實體范疇),是常與無常。數論派認為,地水火風既是所造也是能造,說四大是色、聲、香、味、觸五塵(五唯,即五種細微元素)所造。佛教各派對四大也有不同的見解。大眾部認為,四大為能造,色香味觸四塵為所造。成實學派認為,四塵能造四大,四大能造五根,主張四大通能造所造。經量部認為能造所造皆通實假,主張微塵是實,粗色屬假。一說部認為,能造所造唯有假名,都無實體。瑜伽行派認為,有漏大種所造色屬依他起性,無漏大種所造色通圓成實和依他起;大種唯屬實,造色通實假。
㈦ 地,水,火,風,四大皆空。居中,還有點兒,空切,聖其,空悟,空心,
四大者,謂人之身,攬外地水火風四大,而成內身四大。因對色香味觸四微,故稱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堅礙為性。謂眼耳鼻舌身等名為地大,若不假水,則不和合。經雲:發毛爪齒、皮肉筋骨等,皆歸於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潤濕為性。謂唾涕津液等名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經雲: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熱為性。謂身中暖氣,名為火大。若不假風,則不增長。經雲:暖氣歸火。是也。
[四、風大],風以動轉為性。謂出入息及身動轉,名為風大。此身動作,皆由風轉。經雲:動轉歸風。是也。(動轉歸風者,凡身動轉皆屬風也。)
㈧ 地水火風.佛教四大皆空,是指什麼意思
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風四物,也指堅、濕、暖、動四性。稱之為「大」,是因為它普遍存在於任何物體中,也就是說,「四大」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風力。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地大」,汗血津液屬「水大」,體溫暖氣屬「火大」,呼吸運動屬「風大」。物質(佛法稱為色)由「四大」構成的觀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對物質世界構成的基本認識,是人類對宇宙本體初期探索的結果,屬於一種樸素的唯物論思想,這樣的觀念和中國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相近似。佛教產生後,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並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㈨ 地水火風
四大原是古印度用以分析和認識物質世界的傳統說法,佛教加以改造。但古印度佛教以外的各學派,對四大的解釋各有不同。順世派對於物質世界不論能造所造,都說是四大,並認為是常住不變的。勝論派認為四大屬於實句義(實體范疇),是常與無常。數論派認為,地水火風既是所造也是能造,說四大是色、聲、香、味、觸五塵(五唯,即五種細微元素)所造。佛教各派對四大也有不同的見解。大眾部認為,四大為能造,色香味觸四塵為所造。成實學派認為,四塵能造四大,四大能造五根,主張四大通能造所造。經量部認為能造所造皆通實假,主張微塵是實,粗色屬假。一說部認為,能造所造唯有假名,都無實體。瑜伽行派認為,有漏大種所造色屬依他起性,無漏大種所造色通圓成實和依他起;大種唯屬實,造色通實假。(劉明淵)
㈩ 佛教的"空"是什麼地水火風這四大在八卦中分別對應的是五行中的土水火木.空大在八卦中為乾卦五行為金(...
地水火風是佛法認為物質的基本要素,五行是周易的劃分方法。
空是指萬物沒有固定的自性,我們能感受到,比如你買一部手機,到最後總是要壞的,消失的。不斷地有新事物產生,不斷地消滅,這就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