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人為什麼都穿裙子
在遠古時代,人們用獸皮樹葉圍在腰間,這便是最早的裙子,同時也是人類最早的的服裝.當然,這時的裙子談不上美觀.
中國裙子的歷史
裙子這種服裝,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我們先祖為禦寒冷,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相傳在四千多年前,黃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規定不同的地位的人著不同顏色的衣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五代《實錄》說:「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緣(沿邊而裝飾曰「緣」。);堯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皺褶。)及直縫,皆去緣;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綉,上綴五色。蓋自垂衣裳則有之,後世加文飾耳。」《實錄》又說:「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說明了裙子的演變。
古代人穿裙子,一是為掩體,二是和禮節有關,並存在著嚴格規定。無論老太太和少奶奶,即使家居也要整整齊齊,否則被認為輕薄無禮。在家一般著黑色的裙子,式樣為褶襇裙,裙幅家居為六幅,會客為八幅,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來形容著裙之美。在清末民初時,紅裙子是一種禮服,要夫婦雙全者才可以穿。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亦不允穿紅裙。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普遍著深衣,上衣與下裳相連.深衣類似連衣裙,但有不同之處. 漢代時裙子便流傳開來,不過上衣甚短,裙子甚長,如現代朝鮮婦女的裙裝。現存的漢代陶俑、舞伎俑所著服飾就有如此明確的反映。那時裙子都有皺褶,即所謂「褶襇裙」。據文獻漢人劉歆所著《西京雜記》,和漢人伶玄撰寫的《飛燕外傳》都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有一次,趙飛燕身穿雲英紫裙,裙裾飄飄;鼓樂聲中,在太液池畔翩翩起舞,恰時大風突起,身若輕盈的燕子被風吹起。成帝忙命侍從將她拉住,沒想到驚慌之中卻拽住了裙子。皇後得救了,而裙子上卻被弄出了不少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沒有褶皺的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這便是當時的「留仙裙」。
從漢代開始,裙子的樣式逐漸接近現在的樣式.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完整的裙子實物,它是用4幅素絹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寬,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絹為之,裙腰的兩端分別延長一截,以便系結。整條裙子不用任何紋飾,稱"無緣裙"。 魏晉以後,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目.兩晉十六國時期,流行起"間色裙".據《宋書·羊欣傳》載,王獻之當吳太守時,曾趁羊欣睡覺時,在羊欣所著新裙子上提書數幅而去。羊欣本善書,得此真跡,書法大有長進。裙子是六朝時富貴子弟的常見裝束,有「裙屐少年」之稱。《北史·邢巒傳》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即可為證。
隋代的裙子樣式基本承襲南北朝時的風格,下長曳地的長裙在隋代特別受到人們的歡迎,間色裙在這個時期依然為人們所採用,唐代的裙子長度,與前代相比有明顯的增加.隋唐時,裙子更加風行,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使裙子更加彭然豐滿。裙子被各個階層所鍾愛。唐代的服裝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組成。裙長曳地,肩上再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長安水畔,麗人如織;彩裙翩翩,春色無邊。浩瀚的全唐詩中描寫裙子和穿裙子的風姿的詩作將近有三百多篇。如:王昌齡的《采蓮曲》比喻羅裙和荷葉一般青翠,在湖光山色中如一幅絕妙的畫卷。「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李商隱的《江南曲》生動地描繪了裙子的式樣,是依照少女纖纖的細腰裁剪的,苗條的身材,合體的長裙,在湖面的微風中搖曳生姿。「郎船安兩槳,儂舸動雙橈。掃黛開宮額,裁裙約楚腰。」白居易的《小曲新詞》把穿著紅裙的少女放在早秋的明月夜裡,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輝。「紅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時。好向昭陽宿,天涼玉漏遲。」杜審言的《戲贈趙使君美人》則是另一番情景。楚天寥廓,美女騎士在藍天白雲下,桃花紅艷中,鮮紅如石榴花的裙子在飄曳。「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 孟浩然的《春情》更把長裙的風姿摹寫地曼妙無比。「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紅裙碧袖。「花低愁露醉,絮起覺春狂;舞旋紅裙急,歌垂碧袖長。」
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裙身仍然很寬.明代恢復了漢族習俗,裙子形制仍然保存著唐宋時的特色。曾風靡於唐代的紅裙,到了明代則再度流行。《水滸傳》:「(洪教頭)脫衣裳,拽紮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明代流行褶襇長裙,並規定民間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清代旗袍雖一時成為時髦。但漢族仍將裙子作為禮服,表現著風情萬種。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
② 古代女子為什麼只能穿裙子而不能穿褲子
現在走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俊男靚女衣著有型且酷,裙裝褲裝隨意穿,然而,在古裝劇中,除了軍中女子,我們看到的女子都是穿著裙子。為什麼古代女子只能穿裙子呢?
第一,女子穿褲子有違道德
但是換句話來說,穿裙子在中國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所以,中國古代女子在裙子的美觀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作為幸運的新社會的女性,我們既可以選擇美麗的裙子,也可以選擇率性方便的褲子,也是我們的幸運呢!
③ 為什麼古代的美女不穿短裙
古代的封建思想過重,女子不能輕易在外人面前露出肌膚,所以不穿短裙!
④ 古代女孩子為什麼只穿裙子
「桃之夭夭,灼之其華」。寶寶們,看了那麼多宮斗類型的古裝劇,有沒有發現古代的女子,無論她們年齡的大小,似乎都在一直穿著裙子。那麼,小編真的很想問一句:為什麼一定都要穿裙子,不穿褲子呢?這個問題呀,還有從很久以前開始講起~
對於裙子的顏色,也是有一定規矩的。比如,如果女人想要穿一件紅裙子,那麼就取決於你是否婚配,已經有了夫婿。如果你的夫婿有好幾個妾妃,恰巧你也不是正室,那麼,你連穿紅裙子的資格也是沒有的。倘若,你的夫婿在戰爭中戰死沙場,那麼你此後的人生中也是不能穿紅裙子的。
⑤ 為什麼古代女子都穿裙子,原來是這樣
在封建保守的古代,女人穿裙子並不是出於雅觀,而是一種禮數。無論是年長或是年青女子,只若是已婚人士,都必需穿著裙子,就算在自家也要如許的穿著。借使倘使家裡來客戶,你沒有穿裙子,那是對客人極其不恭敬的做法,還會遭人挖苦,甚至說閑話。
別的就是裙子的顏色也有講究,女人是不能隨意穿紅裙子的,只需佳耦成雙的才能穿,若是孀婦的話,一輩子都不能穿紅裙,不然後果不敢設想。古代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徵象,可是穿裙子也有講究,只需正室才可以穿紅裙子,其他的妾即使兒子造詣再高,這輩子也很註定與紅裙子無緣了。一條簡簡單單的裙子,在古代竟有這么多的講究。
⑥ 為什麼古代女子只穿裙子不穿褲子
小編是個很喜歡煲劇的寶寶,特別是古裝劇,每次都被裡面的服飾迷得不要不要的,小編最愛看古代女子的發型,每一個都覺得好美好美,不過小編也很好奇,為什麼古代女子都喜歡穿裙子,就算是會武功的女子,也是不穿褲子的!
小編是個不喜歡穿裙子的寶寶,因為不方便,因為容易走光!但是為什麼古代女子就算是在打打殺殺也依然不穿褲子呢?小編扒出了真相!
其實,在漢武帝之前是不存在褲子這種東西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穿的都是裙子或「裳」,春秋戰國的時候,男人開始穿「?」,也就是開襠褲。當然,古代女子不穿褲子,一是因為沒有褲子,二是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女子穿裙子是一種禮儀
眾所皆知,中國是禮儀之邦,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對禮儀都格外的重視,古代的時候,如果有客人到家裡拜訪時,婦人只穿「脛衣」(類似大褲衩)不穿裙子會被視為不敬和失禮。到了清朝,裙子可是不能亂穿的,就連顏色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孀婦是一輩子不能穿紅裙的。如果是兒孫繞膝的老婆婆則要穿黃色的裙子。所以說,為了禮儀,為了尊重,古代女子只能穿裙子!
◆女子穿裙子違背了傳統的道德
古代女子做什麼都得遵從「三從四德」,如果穿褲子的話,這就表明了她們坐的時候必須分腿坐著,這在古代來說,是違背婦德是,所以說,她們不穿褲子,不是因為不想穿,而是因為不敢穿,不能穿!
◆穿裙子比較方便
為什麼在古代穿裙子反而比較方便?那是因為古代都有等級之分,古代女子如果遇見比自己等級高的,都要行禮請安,古代禮儀當中,跪姿是最常見的(腦補二次大戰時期的日本女性)。如果穿褲子經常使用跪姿會有束縛。為了幹活以及日常行禮更便利,裙子飽受受青睞。
⑦ 古代女子為什麼只能穿裙子
你好,這可能是每個時代的對女子的要求不一樣,或者是那個地區的風俗。
⑧ 為什麼古代的女的都是裡面穿長褲,外面穿裙子
因為古代是以含蓄為美,是以女子的氣質和修養為標准,穿裙子就能有那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和風韻,但是古代有很保守,怕穿裙子露腿出來,萬一吹風安,雖然古代都是長裙。貌似小說裡面說的古代女的忌諱把腿露出來,所以才會為了美穿裙子,有為了保守把褲子穿裡面吧Y(^_^)Y
⑨ 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為什麼都很愛穿裙子,還不怕會弄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里這句詩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尤其是詩中提到的《霓裳羽衣曲》,無不讓人聯想到一群宮女穿著霓裳長裙,在大殿上翩翩起舞,著實賞心悅目。
所以,古代女子雖然喜歡裙子,但並不是每天都穿在身上,只是在特定場合或是表演時才會穿。而在這種場合里,一般都會有專人托住裙擺,又或是場地經過仔細打掃,完全不怕弄臟裙子。而我們早前之所以感覺裙子會弄臟,其實是被古裝劇騙了多年罷了。
⑩ 古代的女人為什麼只穿裙子,而沒有褲子
我覺得你都可以穿有時候穿褲子,有時候穿裙子裙子和褲子的風格不一樣,你穿衣服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換換風格,換換心情~
不一定要一定要穿裙子,或者一定要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