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來說應該建議爬爬班的孩子的家長給孩子多帶一條褲子,因為這樣小的孩子尿褲子是正常現象,也是家長可以預料到的; 2、如果孩子尿褲子了,請你在第一時間給孩子把濕褲子脫下來,並且一定給孩子換上新褲子,注意給孩子保暖哦; 3、只要你進你的全力為孩子服務,即使孩子受了委屈,家長也會理解你的! 請你參考!
⑵ 怎樣預防幼兒園孩子憋尿尿濕褲子 心得體會
最好在兩個小時左右,就要請小朋友們去上廁所了,生理的不同,不能不讓孩子喝水,但給孩子們做食物時,一定要讓放油鹽。
⑶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入園愛尿褲子的現象
孩子初入園,頻繁尿褲子的現象很普遍。如果孩子在家就存在這種現象,家長還好理解,頂多埋怨老師沒有及時提醒孩子去洗手間。但是,如果孩子在家大小便都能自如地控制,到了幼兒園卻控制不了,家長就會越發地焦慮了。孩子在幼兒園頻繁尿褲子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1.自我控制能力不夠一部分孩子在家大小便基本都是家長在提醒,他們會依賴家長來做這個工作,自己無需去體驗什麼時候會有便意尿意。到了幼兒園,情況就不一樣了。一些比較傳統的幼兒園會在一些固定的時間提醒孩子們去大小便,但是老師的提醒未必及時,孩子失控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一些比較現代的幼兒園則不會提醒孩子去大小便,而是更多地讓孩子學會自主的處理這個事情,孩子尿褲子的機會就更多了。況且,對孩子來說,上廁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什麼時候去合適?怎麼坐在馬桶上?褲子脫到哪個位置最恰當?所有這些都是需要孩子慢慢摸索才能學會的。 2.內心緊張新入園的孩子沒有度過分離焦慮期,他們還不太能夠接受幼兒園這個環境,進入這個環境會有些緊張,臨時性的出現大小便失控的現象也是常有的。 3.過於貪玩因為幼兒園會安排各種游戲活動,也會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有的因為貪玩,不肯及時去洗手間,等到憋不住了,才想起去解決尿尿的問題,但是往往來不及,於是就尿褲子了。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已經逐漸適應幼兒園的孩子身上。如果老師告訴你孩子因為太專注而尿褲子了,那麼恭喜你,說明孩子已經接納幼兒園了。如果每天接孩子的時候都拿到幾條濕褲子,家長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諸如,擔心老師照顧孩子不夠細致,使孩子受罪;孩子總尿褲子,給老師增加工作量,擔心老師不高興;孩子原本控製得好好的,出現退化行為,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等等。實際上,所有這些擔心都沒有必要。而且,家長越是糾結,孩子的這個問題就會顯得越加嚴重。因為種種的擔心,家長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通常有以下幾種:*先是客氣地跟老師談孩子尿褲子的事情,希望老師多關照,繼而態度轉變,責怪老師,甚至找園長理論。*給孩子施加壓力,每天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再尿褲子,老師就該不喜歡你了。」「要尿尿的時候,要趕緊去洗手間。」「你怎麼又尿濕了?再尿就該打屁股了。」*一家人私下裡談論幼兒園老師:「老師真不負責,孩子一天尿濕這么多褲子都不管。」上述種種的做法對消除孩子尿褲子的現象沒有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責怪老師,會讓老師很有壓力,很不開心。一個情緒不佳的老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言而喻。嚇唬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慌,導致他適應幼兒園的速度減慢,甚至讓他更加難以接受幼兒園,適得其反。私下埋怨老師,不僅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不好的認知,還會讓孩子把自己尿褲子的責任推給老師。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導致孩子頻繁尿褲子,都無需過於在意。孩子有他成長的步伐,很多事情急不得。
⑷ 如何緩解孩子在幼兒園連續尿褲子
檢查身體,確定是否身體的原因。 一般身體沒有毛病。 尿褲子主要是精神原因導致。孩子緊張、恐懼、疲勞過度等,都會尿褲子。 給孩子一個很放鬆的環境,觀察一下,不要給施加任何壓力-----如果沒有尿褲子現象,那就說明正常,和老師下調一下,教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就可以。 祝願孩子能夠愉快的成長,不再尿褲子。
⑸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寶寶三歲,在幼兒園連續幾天尿褲子
寶寶尿褲子,平時在家裡會嗎?這個要慢慢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睡覺前要先尿尿,睡前也不要喝那麼多水,有時候在學校可能是怕老師,所以不敢說就尿身上了,家長要和老師溝通一下,經常尿就要老師注意一下你家的小孩,我家的三歲前也經常尿,那時剛開始不敢和老師說,所以就尿了,後來和老師溝通了,每睡到那個時間,老師就叫她起來尿尿,而且我們也和她說,如果要尿就和老師說,老師沒聽到就自己去尿,老師不會說你的,慢慢養成了習慣就不會了.
⑹ 幼兒園老師為何讓孩子「把尿拉在褲子里」求答案
中國有句俗語:「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拉尿放屁!」,以用來諷刺那些事情管的寬,凡事亂管的人,本是一句俗語,一種諷刺,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上幼兒園學前班的女兒身上。俗話說人有「三急」,其中一急是從人的生理角度上說的「尿急、屎急、屁急」,古人稱「殺廁所急」,這「殺廁所急」是每個人幾乎每天所必須的。既然是「急」,就應該得到及時釋放,不應人為的加以強行制止,原因有二:一是制止會傷及身體,二是有時想制止也未必制止的住。即便是處在不方便的場合,從控制的角度來講,成人的控制能力是要遠遠高於幼兒的控制能力的。小女只有六歲,在此方面的控制力定然不夠「理想」!老師的威嚴在學生的心中往往是高於一切的,尤其是對於不懈世事的學齡前孩子(幼兒園,這里不包含三歲以下的幼托寶寶),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嚴重的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思想和認知。————劉金歲月 前天下午我正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學前班韓老師打來電話,說女兒中午午休時小便拉褲子里了,讓我去送衣服。我當時感到很奇怪,因為女兒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尿過褲子!但無論如何也得先把換的衣服給孩子送去,告別朋友回到家中拿了衣服趕到幼兒園,女兒還在幼兒園寢室的小床上蓋著被子,我笑著對女兒說「哈哈,怎麼尿到褲子里了,丟不丟哦?」我怕給女兒造成心裡壓力,女兒見我笑了用雙手捂著小臉吐了吐小舌頭也不好意思的笑了。這時韓老師走了過來給了我解釋:說孩子中午剛剛躺上床,就說拉小便,因為以前很多小朋友不想睡覺就以拉小便的名義欺騙老師,所以她認為女兒也是在欺騙她,就說,拉什麼小便,趕快睡覺,要拉就往褲子里拉好了。說完就走了,後來又來了個老師,女兒告訴她拉小便,那位老師也沒有讓去,女兒實在憋不住就尿褲子了。韓老師對此事也向女兒和我道了歉(在這里我不想去一味的追究韓老師的責任)。本來孩子小便拉褲子是件小事情,按理說也不應該成為什麼話題,可孩子晚上回到家中的話讓我想了很多,女兒說「爸爸,不是我不小心尿褲子的,我是告訴老師我要拉小便的,可是兩個老師都不讓我去,小朋友欺騙過老師的,但我沒有對老師說謊話,可老師為什麼還是不讓我去呢?」 面對女兒的為什麼,我久久沒有答復,這是我第一次沒有正面的答復女兒的問題,我想女兒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小便拉褲子不是她的錯誤,女兒不明白的還有老師,兩個老師為什麼都不相信她?為什麼連拉小便都不讓去?因為女兒並沒有對老師說謊話。我不可能告訴女兒「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曾經說謊話」也不可能解釋為「老師懶惰」更不可能說「因為你說了實話」。 周六晚上,朋友一家人到我家做客,我和她說起了這個事情(朋友的孩子也在上幼兒園,比我女兒小一歲),朋友說他女兒的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樣,中午午休時不讓孩子讓廁所。看來這種現象遠遠不止女兒所在的幼兒園發生,朋友女兒的幼兒園同樣在發生,甚至還有更多的幼兒園也在發生。如果這是一個發生在幼兒園的普遍現象的話,那就非常可怕了。 首先,這種現象存在信任危機:信任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和交流的基礎,如果雙方中有一方存在不信任因素,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暇的,是純真的,孩子比成人更渴望信任,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安慰,會讓他們更安全、更自信、更有快樂感。在孩子心目中,家長和老師就是最可以信賴和給他安全的人,如果讓孩子覺得連她最信任和崇拜的老師都不再信任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肯定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孩子不象成人那樣可以調節自己。孩子不會去分析老師為什麼不信任她,更不會理解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她不敢抗拒,只能無奈、被動的接受。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的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其次,這種現象存在被迫壓抑:孩子不懂壓抑一詞應該做如何的解釋,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壓抑,孩子雖然不知道更多事物的對與錯,但小便不應該拉到褲子里這一道理孩子是完全可以確定的,一個老師竟然對孩子說「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最後孩子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把本不該拉到褲子里的小便在老師的這種行為能力強制下拉在了褲子里。我不僅要問,老師為什麼要這么做?為什麼去制止幾歲孩子最起碼的生理排泄問題?難道老師就不需要排泄嗎?難道老師會把尿拉到自己的褲子了嗎? 拉小便,傷害了誰的利益?不要說孩子不知道,連我這個三十多歲的人都搞不清楚了。老師的理由很簡單,簡單到是因為其他小朋友有過這種欺騙老師的行為。難道這種理由真的足以讓一個老師用「要拉就拉到褲子里」的言行去傷害一個說實話的孩子的心靈嗎?是誰給了老師這樣的權利? 說謊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不但孩子會說謊,成年人照樣也時常說一些謊話,有社會心理學家做過調查和考證,人一般情況下,每天至少會說一到六句的謊話。孩子說謊是孩子的錯誤嗎?孩子為什麼會說謊?我不是兒童心理學家,無權發表什麼大言論,但我深信只要是一個心理上正常的人絕對不能因為曾經有人對他說過假話,而否定了所有人的實話,更不要說一個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的實話,這個道理我想人人皆知。讓我們換一種角度來假設老師處理這種事情的情景:(很多孩子因為不想午休時間躺在床上睡覺,以「老師,我要拉小便」為理由做暫時的逃避)。孩子:「老師,我要拉小便」老師:(不知道是謊話還是實話的情況下)「好的,我帶你去,下床要小心哦」孩子:「謝謝老師,我知道了。」(孩子去了廁所,老師為關心孩子的安全跟了過去,結果最後老師發現孩子沒有小便要拉)老師說:「怎麼沒有小便啊?XXX(名字)告訴老師,是不是不想在床上睡覺啊?(語氣溫柔緩和)孩子知道了老師猜透了他的心思。孩子:「恩」或者不說話(表示默認)老師:「XXX(名字)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不想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一般情況下是不說話……老師:「你知道為什麼中午老師要讓你們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不說話或者說不知道(也有可能說知道)。老師:「你想不想長的更好,更聰明啊?」孩子:「想!」老師:「很好,老師就知道XXX(名字)是乖孩子,老師告訴你啊,中午睡覺可以使小朋友變的更聰明,個子長的更高,你知道老師為什麼知道那麼多知識嗎?就是因為老師小的時候啊在幼兒園里每個中午都睡覺的,只要你堅持午休的時候睡覺,相信一定能象老師一樣聰明和高大,好了,我們去睡覺吧。」把孩子送到床上蓋好被子,然後輕輕的給孩子的額頭一個溫馨的吻。 假如以上情景成立的話,那麼首先是教育了孩子,既給孩子灌輸了睡覺可以長的更高、更聰明的思想,讓孩子主動能午睡,又沒有揭穿孩子說謊的行為,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可能導致說實話的孩子把小便拉到褲子里(如果是大便拉到褲子里就更可怕了)。 教師的職責是「授業解惑、教書育人」,我想「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的言行應該和「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職責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聯繫到一起去的,可以說本身就是一種背離,甚至帶有強制性和恐嚇的味道,這樣的行為是在解惑,是在育人嗎?「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我覺得從娃娃抓起是對的,但關鍵的問題是使用怎樣的教育方法從娃娃身上抓起?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⑺ 幼兒園 如何培養 幼兒入廁習慣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有計劃的逐步培養。如:培養2歲幼兒知道有需要時及時告訴老師,尿或拉褲子後及時告知老師幫忙清理干凈;3歲開始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如練習自己穿脫褲子等;4歲幼兒開始學習大小便後自己清理清潔,教師檢查是否擦乾凈,如需要,要幫助孩子擦乾凈;大班幼兒很少尿褲子或尿床,萬一發生,要替孩子保守秘密,淡化處理。大班應做到男孩女孩分廁,知道保護自己隱私部位。幼兒園時期,任何時候都要允許孩子隨時入廁,不能憋尿。習慣的培養是長期堅持的結果,如幼兒明顯不能達到同年齡段能力水平,可考慮是否生理和病理因素,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