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民國旗袍為什麼那麼短

民國旗袍為什麼那麼短

發布時間:2021-06-14 17:56:43

① 民國時期的旗袍怎麼一步步改進變化的呢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
民國早期旗袍有著寬大的線條,透著簡潔明快的風。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

② 民國時期旗袍的改良與演變過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③ 民國女子 為什麼都穿旗袍和絲襪 難道不冷嗎

中華民國初年旗袍在此歷史轉折點忽然大放異彩,進口絲襪的流行淘汰了老式長褲,賦予旗袍的開衩以全新意義。大腿的開口處,若隱若現的大腿閃動絲質的光環,如變幻莫測的電影鏡頭,撩撥情慾。當大腿不能明目張膽地革命時,就要有絲襪做掩護,採取迂迴的靈活的游擊戰術,把大腿徹底解放出來,使女人的腿成為視覺中心,讓那些封建衛道士陷於人民群眾大腿的汪洋大海中,這就是這場革命的精髓。 其實,裙子比起胸衣應該是最撩撥情慾的東西,而大腿則藏在衣裙下,記住它是中空的,那麼多男人甘願拜倒在石榴裙下,原因大概如此。夢露站在地鐵通風口上的經典鏡頭,充滿肉感和誘惑的雙腿甚至比那些被遮蓋的部位還要寶貴。夢露非要藉助地鐵通風口才能一展美腿,未免做作且只能偶露崢嶸。 絲襪——從女人的裙裾開始提高的那刻起——就成了女人的莫逆之交。絲襪之於女人的腿如同粉底之於面孔,肉色的絲襪是淡妝,讓肌膚光滑、膚色均勻健康,彩色的絲襪是濃妝,讓女人扮出另一種風情。 女人穿上絲襪,可以約等於穿上一條緊身長褲,雖然它透明如玻璃,如蟬翼,但是它畢竟覆蓋住大腿,阻止了空氣與肌膚的接觸,從此只與風月相關而與風化無關。我們可以將皇帝的外衣這個童話改一個字:皇後的外衣,也許能概括我們這一個多世紀來玩的這些把戲。絲襪之於大腿本來就是一件多餘之物,雖然它包裹大腿如此盡心盡力、嚴絲合縫。遠不如暴露溝壑的乳罩那麼直抒胸臆,但它儼然魔術師手中的道具,隨時能變出活蹦亂跳的大白兔。而連褲襪之惡就在不給人以機會,使男人失去了突襲的機會,還給女人以自主權,這襪子,已不僅僅是一件裝飾物了。 在這場關於大腿的情慾游戲中,絲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是性感的鎧甲、誘惑的幫凶和自由的利矛。絲襪已經從性解放武器變成了另一種封建衛道士,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在健身房裡穿著絲襪健身的女人,絲襪不止是女人的「第二肌膚」,它乾脆取消了大腿的話語權,沒有它的包裹,女人驚慌失措。 當絲襪越來越性感,復雜的提花及精工蕾絲,生動的條紋和魚網紋,甚至金屬線和眩目的假鑽徹底刺激腎上腺素,終於有一天,大腿發現,絲襪不再只是它的附庸和裝飾,已經獨立門戶,自成一家。絲襪就像神話故事裡的面具一樣,大腿已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④ 前面短後面長的旗袍和普通旗袍比起來,哪一個會成為真正的「風靡」

我覺得普通旗袍才是傳統的旗袍,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旗袍的精髓是不會變的。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也就是說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旗袍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體現女性的優美身姿和流暢的線條,是很多女性推崇的對象。


雖然旗袍存在一百多年了,但是很多人對旗袍仍然不是特別了解,存在很多誤區。比如很多人認為旗袍是表演用的或者結婚用的,不適合日常穿。事實上,很多改良旗袍與短款旗袍在春夏季平時穿著也非常適合,而且很漂亮。

⑤ 民國時期的旗袍和現在的旗袍有那些不一樣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一般慾望的實現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得到滿足,一種是得不到滿足。當人的慾望得到滿足時,則有愜意的情感體驗 ;而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則有焦慮之感。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滿清政權,一夜之間旗女裝束銷聲匿跡。一種追求新穎時髦、強調女性曲線的新式旗袍在亂世中釀成,擺脫了封建文化的制約,摒棄硬朗造型的滿清旗袍,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體現。

西方立體結構的裁剪方式傳入中國以後,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西方服飾強調表現甚至誇張人體線條,往往不惜採用極端的方法,誇張人體的臀和胸,緊收腰,製造修飾後的曲線造型,提供以人為本的審美意識。民國旗袍以人體為主要設計對象,開省收腰,縮短長度,表現體態,襯托出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讓女性散發出誘人的魅力。由於民國婦女走出庭院參與教育和工商等社會活動,功能性的要求逐漸突出,旗袍的造型兩邊開出高衩,對女性行為約束已經開始大大放鬆,身心發育的文化環境得到改善,審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狀態的習慣,將衣服裁剪趨向合身適體,採用黃金比定位,在強調與女性身體曲線吻合的同時,一掃清朝矯飾之風,去繁就簡,其造型特點是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裝飾鑲滾免了,趨向於簡潔,力求淡雅,在滿足當代婦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崇尚人體的自然曲線美,讓婦女從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

民國旗袍經歷了經典和改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傳統的直身平面裁剪為主,開省道使旗袍合身;第二階段引入西方立體裁剪,裝袖,裝墊肩和拉鏈形成立體造型。這些造型接近東方人的審美理想與習慣,含蓄端秀,「露」而不「妖」。古代詩人認為「詩以若有若無為美」,因此,人體自然三圍曲線造型的旗袍被稱為中國女裝國粹,講究的也是含而不露的神韻。

旗袍造型的美感沒有固定的量化指標,它是順其自然地由主體意識不斷調節,而使之同外界的條件相適應,達到美與人體自然曲線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國人的審美要求。

⑥ 清朝旗袍和民國旗袍有什麼區別

清朝旗袍;寬松肥大
民國旗袍;稱身適體,短袍窄袖。

⑦ 民國旗袍很是流行,但衣服兩邊都開叉,這是有何緣故

旗袍衣服開叉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是為了突出女性的性感美麗也就是曲線美,還有就是因為旗袍來源於滿族,當時女子要騎馬的話衣服開叉於其上馬背。

旗袍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沉澱,為什麼旗袍兩邊開叉的傳統卻依然保持著,一者是騎馬射箭的要求,二者其兩邊開叉的設計顯示了東方女性含蓄而不失優雅的美,同時也向西方展現了我中華旗袍的無限魅力。三者也是我國對傳統文明的繼承與發展。據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方便女性上廁所的問題。

旗袍是我國比較具有鮮明特色的一種獨特服飾,不僅受到我國人民的愛戴,外國人也十分喜愛,如果你身材很好的話,你也可以試試著穿一下旗袍。

⑧ 民國時期女人們旗袍里穿的是褲襪還是絲襪

絲襪。

民國時期褲襪還沒有出現,所以,旗袍里應該是穿的絲襪。

20世紀60年代,英國設計師瑪麗·奎恩設計的超短裙風靡全球。裙子越來越短,高筒襪相形見絀,吊帶襪被拋棄。襪子與內褲成為一體,連褲襪誕生。它的舒適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對它寵愛有加,這一款型經久不衰。同長襪一樣,連褲襪材質很多,有棉質、尼龍、天鵝絨、包芯絲、羊毛混紡等。通常為絲襪。

(8)民國旗袍為什麼那麼短擴展閱讀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

旗袍與西式外套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說明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

⑨ 民國時的短旗袍加民國裙裝現在穿怎麼樣 本人高一,女,生活中穿怎麼樣

說實話會不好看,我建議你上身短旗袍,到臀部的那種,下身牛仔短褲或者其他高腰短褲,兩種風格中和一下,要不然一身民國裝在現代化的今天會很奇怪的

⑩ 為什麼旗袍都那麼窄

因為旗袍只適合瘦瘦高高的、體形豐瞞的人穿,它是逆身形的服裝。不合體,穿上就不好看。所以旗袍就顯得那麼窄。

與民國旗袍為什麼那麼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褲子買那種比較好看嗎 瀏覽:332
羽絨服的白斑怎樣去除 瀏覽:676
女生搭配時尚衣圖片欣賞 瀏覽:46
女裝好看的套裝 瀏覽:505
體重65kg穿什麼尺碼的褲子 瀏覽:393
中國褲子的演變 瀏覽:638
深藍色針織衫怎麼配 瀏覽:403
白羽絨服上弄上辣椒油了怎麼清洗 瀏覽:632
精品女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672
桑塔納志俊正時皮帶怎麼裝 瀏覽:987
怎樣用衣織風衣 瀏覽:269
皇卡男裝品牌簡介 瀏覽:110
繁星藩王穿情侶裝什麼意思 瀏覽:554
貝克漢姆爬長城同款襯衫 瀏覽:159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旗袍了 瀏覽:538
哪款帽子顏色最好看 瀏覽:87
黑色羽絨服內搭粉色長裙好看嗎 瀏覽:537
羽絨服男款褲 瀏覽:649
在哪能買到女士純藍色的風衣 瀏覽:596
裙子大衣搭配板鞋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