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世紀60年代,「的確良」服裝風靡中國,後來為何被時代拋棄
服飾是一個時代社會的縮影,通過服飾,我們能看到每個時代最鮮明生動的特點,中山裝代表國民革命的時代,綠軍裝代表革命熱情的時代,工裝代表勞動最光榮的時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服飾大多由粗布,麻布和洋布製成,色彩單調,顏色灰暗,十分的樸素簡單。
而且純棉製成的衣物形式會很單一,款式也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斷的前進,再加上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一種新的布料——的確良,就這樣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強烈的需求,新引進
60年代,國家棉花減產,原本就不充足的布料市場產品更加稀缺,而人們對布料的需求又只增不減,對新布料的需求日益強烈。
社會的選擇永遠在變化,而且是在向更高處層次的轉變。
停滯不前,是所有事物「掉隊」的重要原因,七十年代流行的東西,可能在八十年代消失不見,這很正常。
的確良的消失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它更像是對人們的一種警示,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每一個身處在時代的人都不能置之度外,需要不斷進步。
的確良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一些離我們並不久遠的服飾詞彙,因為逐漸在生活里消失而被遺忘,哪怕它們曾經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