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裝叫什麼如圖
稱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蓋了從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帶在前面打結固定,有錢有地位的男性腰帶在兩端結成球形,並飾以精緻的刺綉。除了裹裙和腰帶外,第三件裝束是長長的棉質搭帕,貴族一般把搭帕的兩頭分別搭在肩上,讓中間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頭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後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對苦力和手工藝者來說,搭帕更適合扎在頭上擋住陽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為擦汗的毛巾。
同時,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從最開始的不透明後來變得越來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條纏成,另一塊布固定在正面腰帶中間再穿過兩腿之間並固定在背後的腰帶上。比較長的裹裙遮住了膝蓋,還有一種穿法是緊緊的把布條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貴族婦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並裝飾了邊緣搭在頭上。同時她們的腰帶跟男式相似,有時還會在腰帶一端繫上裝飾性的手帕。底層人群僅僅能穿著粗糙的布裹裙和頭巾,跟現代印度底層人群的穿著是一樣的。
(1)印度女裝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印度服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紗麗(SARI),紗麗並不是裙子,而是一塊尺寸約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襯裙(PETTICOAT)和長度剛剛蓋住胸部的打底小襯衫(CHOLI),然後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層層疊疊的把那塊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關鍵部位用別針固定,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紗麗了樣子了。
從面料來講,南部的女性偏愛絲綢和棉布的,北部的多為雪紡。因為南部是絲綢產區,相對便宜,而婚禮等大型活動所用的紗麗絲綢就很昂貴了。根據地區的不同,紗麗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皺的數量,後面那一段是搭著還是蓋在頭上或掖在腰間,都有不同。
通常來講,紗麗是已婚女性的專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種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裝,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錫克教女性們的服飾,所以由此得名,後來因為好看又方便,便傳遍了印度全境,成為一種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服飾。
Ⅱ 印度的民族衣服叫什麼名字
一個典型印度女性的著裝通常包括長襯衣加寬松窄腳褲和面紗以及裝飾了寶石、昆單寶石鑲嵌法合金珠寶、金絲綉(zari)、水晶、錢幣、例山綉、鏡面和彩鏡色瑰綉(sequin)的褶裙(ghagra)和緊身古麗再蓋上搭帕(patta)。印度女性民族服包括真絲紗麗、鏡面古麗、彩色裙子和襯衣褲套裝。
Ⅲ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這位印度美女叫什麼名字
Henry,是16歲的印度少女。正接受模特兒訓練,准備沖刺世界小姐選美大賽。
在全球小姐大比美中,印度小姐多次折桂。印度小姐為何總能在這種「世界級」選美中勝出。她們的美麗秘訣何在?
印度滋潤條件良好,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美麗的大花園。在恆河,無數人在此沐浴,周圍飄逸著芬芳的花香,這其中有令人遐想的醛香、充滿古典色彩的檀香,令人振奮的辛香。對人們來說,一種全新的沐浴概念-印度香熏按摩沐浴。
西亞斯代言人名字叫Henry,是一位十六歲的美麗印度少女,目前正接受模特學校培訓,准備沖刺世界小姐選美大賽。Henry每隔一天洗一次香熏浴,為此皮膚柔嫩細滑,美白健康。
去奧妮首業,進西亞斯,裡面有這個MM的專塊叫"美麗代言人"
具體資料就沒法找了,她不夠出名,名字也很一般
Ⅳ 請幫忙取中文名,印度女孩,名字譯成中文意思是愛
愛曦
愛珏
愛琛
Ⅳ 印度名字是什麼意思
印度國名的由來
同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古國一樣,印度也是在部落融合成為社會之後才建立國家的。古印度大部分時間處於小國林立的分裂狀態。玄奘在公元7世紀游學印度時,足跡遍及五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當時的國家數目達138個。即使在莫卧兒王朝和英屬印度帝國時期,印度也只是相對統一,各地大小土邦為數眾多。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一篇關於歷史的文章中說,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概念。這一論斷反映了歷史事實。
印度諸語言中稱印度為「婆羅多」。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及《蓮花往世書》中。《摩訶婆羅多·初篇》有一段講述國王豆扇陀與靜修仙人義女沙恭達羅的愛情故事。二人結婚後生有一子,名婆羅多,婆羅多長大後成為轉輪王,他的後代被稱為婆羅多族。因此,印度諸語言又名印度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羅多子孫之國或婆羅多族之國。印度古人亦稱印度次大陸為瞻部洲(Jambudvipa),佛經及《西遊記》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稱或包括此地。
中國人至少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知道印度之名。《史記正義》釋大水為河,則此河顯系印度河。《史記》之後,《漢書》與《後漢書》等史籍對印度均有記載。《後漢書·西域傳》寫道:「天竺國一名身毒,其國鄰大水,乘象而戰。其人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除了,「身毒」「天竺」外,中國古人對印度有賢豆、捐毒、印都等眾多稱謂。顯然,它們基本都是Sindhu的音譯,只是不同時代不同譯者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但在讀音上還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訓詁學家顏師古雲:「捐毒即身毒,身毒則天竺也,塞種即釋種也,蓋語言有輕重也。」然而,這些譯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玄奘認識到了中文譯名的混亂,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釋名》中說:「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中國人經歷了七百餘年才最終確立了印度的譯名,一名之立,城非易事。
關於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同時他們的語言中又無送氣濁輔音dh,遂將該名訛讀為Hin;而Hin一詞在傳入希臘後,送氣音H失去,成為In或Ins。希臘人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的名字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中世紀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為India,顯然India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Ⅵ 印度傳統服裝叫什麼
印度傳統服裝叫「紗麗」(sari )。
紗麗(sari),印度民族服裝。古代的紗麗原為飾有寶石的寬大腰帶,圍束時露肚臍。現代的紗麗已成為南亞大陸婦女的主要外衣。紗麗是成幅的綢緞或棉布,寬約1米,長4.5~9米不等,色彩鮮艷明亮,通常綉花,或鑲花邊、嵌亮片等。常與開襟短袖的緊身上衣喬麗、寬松的長襯裙卡格配套穿用。穿著紗麗的方法是,先將其一部分裹住腰身、折出數個褶飾,再將上端塞入裙腰間固定(可與喬麗之間裸露一段腰身),餘下的部分則經胸部披向左肩或頭部,然後掛於左背或搭於左臂垂下。印度女孩12歲起普遍穿紗麗,新娘按傳統習慣穿綠喬麗、紅紗麗。
Ⅶ 印度人的名字 (全名)(女)
印度人的姓名比較復雜,常因民族、地區、種姓、宗教而不同。如西印度人,一般先說本人名,再說父親名,最後才是姓;南印度人則往往還把村名和姓名連在一起,冠在姓名之前,使人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直接知道他是什麼地方人。一般,印度人的名在前,姓在後,如Ashwarya Rai,「Ashwarya」是名,「 Rai」是姓。
夫妻之間不直呼姓名在中國也很常見,如有「孩了他爹」、「老公」、「老婆」來氏替,直接叫名字也可以。但是,在印度是完全不可以的,其嚴重程度有比法律規定還歷害,因為這與宗教信仰有密切關系,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女子婚後隨夫姓,如已故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尼赫魯與費羅茲·甘地結婚後,隨姓甘地,即英迪拉·甘地。再如,家喻戶曉的印度世界小姐艾西瓦婭·雷(Ashwarya Rai)在嫁給阿布舍克•巴強(Abhishek Bachchan)之後就變成了Ashwarya Rai Bachchan了。
Ⅷ 印度服裝是什麼樣的啊
這里貼不了圖,請到我們印度吧的這幾個帖子里看印度男女服裝:
這個貼主要是紗麗女服:
http://post..com/f?z=15898013&ct=335544320&lm=0&sc=0&rn=50&tn=PostBrowser&word=%D3%A1%B6%C8&pn=0
這是印度傳統男裝照片:
http://post..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482855878&z=16021549&pn=0&rn=50&lm=0&word=%D3%A1%B6%C8#482855878『
這里是個印度服裝網站有大量各類印度女裝供你參考:
http://www.utsavsarees.com/pages/buylehenga.htm
Ⅸ 伊斯蘭教的女裝(Hijab,Burqa,Niqab)有什麼區別。(抱歉不知道這三種衣服中文怎麼說)
伊斯蘭教的女裝(Hijab,Burqa,Niqab)的區別在於它們是不同的服飾。
Hijab是頭巾,用來遮蓋婦女頭發的;Niqab是面紗,有些伊斯蘭國家要求婦女把臉部也遮擋起來;Burqa是罩袍是阿拉伯國家、及一些伊斯蘭國家裡女性的傳統服飾,也是多數這些國家的規定。
Hijab是一塊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布,看起來像一條圍巾,折疊後包住頭,系在下巴上,用來遮蓋頭發和脖子,只露出臉。
Niqab是一種頭巾和面紗的組合,覆蓋在頭部部、耳朵和脖子,只露出眼睛。Niqab經常延伸到背部中央和胸部。
Burqa是一種罩袍,從頭到腳覆蓋整個身體。穿上它後,婦女從頭到腳就被包裹地嚴嚴實實,只能透過眼前一小塊網紗看到外面的世界。
(9)印度女裝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穆斯林女性到達青春期後,出現在成年男性或者是非穆斯林女性面前都需要佩戴面紗或者頭巾,Hijab是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穆斯林女性服飾。
Niqab可以和burqa或其他衣服一起穿。常見於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卡達、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以及東南亞、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
在一些伊斯蘭文化中,burqa是女性外出的日常裝束,回到家才能移除。Burqa是遮蓋得最嚴實的穆斯林服飾之一。
Ⅹ 印度人日常穿的服裝,有什麼特殊的名稱嗎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